《水浒传》中的病关索杨雄,堪称是“996工作制”的实践者——当然这里谈的“996工作制”,只是一种引申和比喻,即:几乎时时处于工作状态!不信?请看杨雄没上梁山前的三次出场情况。杨雄在水浒中第一次露面,便是在工作状态下。原文如下:远远地一派鼓乐,迎将一个人来……原来才去市心里决刑了回来,众相识与他挂红贺喜……
跟着便结交了石秀,安排石秀到了自己家的“屠宰作坊”里。随后几乎就都是石秀、潘巧云和裴如海之间的事了,这么长时间内杨雄都被一带而过,干啥去了?“当值”(上班)早出晚归的!无论潘巧云还是杨雄,几乎都见不着他。
可见杨雄该有多忙,所以这不是古代版的“996工作制”是啥?因为哪怕随后杨雄的第二次正式出场,也是在工作状态中。由于石秀看出来潘巧云跟裴如海的关系不清不楚,所以便特意去找杨雄,原文如下:(石秀)日中前后,径到州衙前来寻杨雄。
看,依然是工作状态……也就是在这次见面中,石秀告知了杨雄,潘巧云和裴如海的事情,由此引发了潘巧云倒打一耙,杨雄和石秀闹掰,石秀为了证明自己清白,杀掉裴如海和其帮手,最终引发了杨雄第三次正式登场,杀死潘巧云,在石秀的提议下去了梁山!
从杨雄丢掉公差,无奈落草的这个经历来分析,是很让人唏嘘不已的。因为杨雄显然是位上进心非常强,为了“工作”而丢掉了生活(家庭),却反被生活(家庭)给毁掉的典型人物。
那么,为何实践了“996工作制”的杨雄,没有得到现代社会,某牛人所言的“福报”呢?是历史环境不同(生存环境),还是所谓的“福报”,就是伪命题呢?这就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辨别和分析了!
一、杨雄为啥要实践古代版的“996工作制”?
杨雄在水浒中的背景很简单,他本是河南府人氏,由于叔伯哥哥在蓟州当知府,所以他也就来此谋生了——注意,仅仅是谋生,并没有当上公差。后来由于他跟现任知府是旧相识,这才进入到了体制内,当了两院押狱兼充市曹行刑刽子。
也就是说,杨雄真正发迹,是因朋友(旧相识)提携,不是因亲戚。明白了杨雄发迹,其实也就明白了他为啥非要实施“996工作制”,就是出于报答之心。
二、杨雄为啥娶潘巧云?
杨雄娶潘巧云,是在其发迹后,因为潘巧云的第一任老公也是一位押司,书中是这样说的:先嫁了一个吏员,是蓟州人,唤做王押司,两年前身故了,方才晚嫁得杨雄,未及一年夫妻。显然潘巧云能嫁给杨雄,就是因杨雄发迹了。
而杨雄之所以娶潘巧云,一则是潘巧云长得漂亮,二则就是外地人杨雄,要借助潘巧云的娘家势力。证据就是,在杨雄遭到兵痞围攻,石秀仗义出手相救后,他的丈人也出现了。
原文如下:杨雄的丈人潘公,带领了五七个人,直寻到酒店里来。杨雄见了,起身道:“泰山来做什么?”潘公道:“我听得你和人厮打,特地寻将来。”可见,潘家在当地,俨然是属于豪强类型的。
三、杨雄为啥要跟卖柴的石秀,结义为兄弟?
水浒中给出的理由是,由于石秀仗义出手,帮了杨雄,且又一身好武功。但问题是,就这么一面就结义为兄弟,是不是太草率了?
所以真正的动机是:杨雄被朋友提携发迹,可苦于自己是外地人,之前一直是谋生,无根无基,除了工作上玩命“996”外,还娶了当地豪强的老婆潘巧云,如今又遇到同样是异地谋生的外乡人石秀,且一身武功,无根无基,自然就产生了同病相怜的感觉,通过跟石秀结义,把石秀纳入到自己的势力圈子,充斥自己的势力!
证据就是,随后石秀跟着潘公开了屠宰作坊,石秀当了副手!在水浒中,能开屠宰作坊的都非善类,比如被鲁智深打死的镇关西,还有林冲的徒弟曹正,都是一方豪强人物。
这也是为何石秀,那么帮杨雄的原因——从一个受欺压的卖柴小子,成了豪强人物,就如杨雄为了报答朋友提携,玩命“996”一样,石秀为了报答杨雄,也玩命潜伏捉奸!
四、最终结论
如今,有了上面的三个分析结果,可以清楚的看出,杨雄自愿“996”工作,娶潘巧云,结义石秀,跟所有人一样,都是为了美好的前途和未来。他之所以没有所谓的“福报”,关键因素就在于,杨雄丢失了生活!
杨雄娶潘巧云和结义石秀,这代表着组建家庭和社交活动,属于生活范畴。可哪料杨雄却把这本该属于生活范畴的事情,纳入了工作范畴,或说配合工作。由此导致了杨雄家庭崩溃和社交活动失败——因为石秀虽全力帮杨雄,但最终却是鼓惑杨雄杀掉潘巧云,使得杨雄也如林冲杀王伦一样,从此失去了选择!
看毕这个结果,那么谁还会相信:“996工作制”和“福报”之间是一个等号呢?因为人生不仅仅只有工作(996)和奋斗,还更需要生活滋润和慰藉,两者间是互相促进关系,不是从属关系,和“福报”没有一毛钱关系。须知真正的福报,从来都是来自于“德”,不是“996”能“生产”出来的——没有生活,哪来的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