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备曾经猜忌赵云?死前告诫孔明,子龙不可重用!

刘备曾经猜忌赵云?死前告诫孔明,子龙不可重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清风自来论古今 访问量:2103 更新时间:2024/2/21 7:09:25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东汉末年,三国分立,在这三国之前,是多方势力的角逐,群雄逐鹿之后,三国时代开,这个时候才是王者的战场!三国的史实在文学家的作品里是一部《三国演义》,明清时期的话本小说流行,很多人都津津乐道于三国的故事,一说起曹操·,大家都会想到他的奸诈狡猾,一想到刘备就会有人觉着他是汉室正统,到了武财神关羽,大家想到的都是一个义字。三国演义中的人物都已经在人们的印象里固有化了,还有一句台词:“我乃常山赵子龙!”深深地进入了人们的视角里,赵云是一位常胜将军。在蜀国也是位列“五虎上将”的存在,赵云的实力不容小觑,他是一位实力很强的武将!

然而在与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并称五虎上将的同时。赵云在刘备白帝城托孤的时候,主公却是不太器重赵云。想想这其中的原因是为什么?

辅佐皇叔,枪出如龙

赵云和刘备,就是臣子和主公的关系,他们在刘备中期才建立这种关系。

在五虎上将里面,关张二人和刘备一开始就出生入死,他们是铁打的兄弟。贯穿于刘备建立蜀国的始终,赵云马超黄忠都是后来才加入的。可是这些都不是重要的因素,赵云担任的职务虽不很高,相当于禁军统领的职位。这个职位不是很高,可是这远不能证明他们之间的关系差劲。在最初的时候,刘备为了这一员虎将,也是极尽其能。赵子龙在长坂坡七进七出,护佑阿斗于刀光剑影中。试问?这样的武将,武力值高,又很是忠心。有什么理由不被重用呢?

从这一点上看,忠心耿耿的赵云没有什么理由让刘备不放心,应当是十分器重才是。从后来刘备的变现来看也是如此的。刘备和赵云是很好的主公与下属的搭档。

屡立战功,赤胆忠心

刘备和赵云的关系,源于刘备对于赵云实力和忠心的认可。

在野史传说中,刘备和赵云的故事,用一个歇后语来说比较恰当: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在这里显然就是要收买赵云的人心。当时的状况是刘备接过阿斗就要往地上摔,举起孩子边说:“为了一个阿斗差点折损我一员大将。”众人见状都连忙阻止了刘备。

刘备以上的举动都是做给赵云看的,当时赵云为了阿斗和甘夫人真的做到了出生入死,刘备这样做,这样可以安抚赵云,使赵云以后更加死心塌地地跟着自己。

心怀百姓,与主生隙

那么在白帝城托孤的时候,为什么刘备会说出子龙不可重用的话?当时的情况能够说明刘备是一时情急才说出的。

刘备和赵云在211年有过激烈的争论,这也就是刘备去世的前几年,当时关羽败走麦城,被潘璋所杀害。紧接着的是三弟张飞的被杀,手下反水,杀了张飞,奔了东吴。刘备的左膀右臂被杀,自己的好兄弟被害,刘备此时是铁了心要攻打吴国的。在商讨是否出兵的时候,赵云也在反对之列。赵云想把魏国作为讨伐对象。因为魏国抢了刘氏江山,魏国是最大的国贼。刘备想要为自己的两个弟弟复仇,这才带领大军伐吴。最后被陆逊的大火一把烧完了蜀国的气运和实力。

刘备因为这件事情耿耿于怀,当时刘备是不满的。后来蜀军大败,这结果验证了刘备出兵的错误。最后刘备心里估计也是很难介怀,自己的基业毁了大半,自己又是死在了白帝城。当时刘备气血冲动说出这样的话也就不足为奇了。再有就真的是刘备担心赵云功高震主,刘禅将来不能够统御蜀国。

赵云终归是为了蜀国尽心尽力,戎马一生。赵云对蜀国的一片赤诚,天地可鉴。刘备对于赵云的疑虑完全是多心了,刘备在去世前能有不合适的猜疑也是正常的,毕竟到了自己的位置上要考虑的也就更多了。

历史的长河中,被误杀的忠臣如宋代岳飞,明代袁崇焕等都是自己国家的损失。好在赵云仅仅是使刘备有了一丝的疑虑,从没有将赵云完全当作要造反的奸臣。这是赵子龙之幸,亦是蜀国之幸运。

标签: 孔明

更多文章

  • 孔明初用兵——颐和园长廊彩画故事七

    历史人物编辑:贺诗庆标签:孔明

    孔明出山后不久,十万曹军来犯刘备的驻地新野。初次用兵的孔明令关羽率一千人埋伏在博望坡左面的豫山,看到南面起火后,出击曹军的辎重粮草;命令张飞率一千人在博望坡右面的山谷中埋伏,待起火后,直接攻击博望城之敌,烧毁城中的囤积粮草;吩咐关平、刘封帅兵五百准备引火物品,只等曹兵一到,就点火攻击曹军;孔明又从樊

  • 民间故事:孔明台和司马洞

    历史人物编辑:菲哥侃娱乐标签:孔明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孔明没有到过桂林。但是在桂林宝积山上却有一个孔明台,人们传说孔明曾在这里点过将。孔明火烧司马懿的葫芦谷是在甘肃祁山附近,离桂林十万八千里可是在桂林却有一个司马洞,人们传说这就是司马懿挨烧的那个葫芦谷。猛然间听到这么说,也许你会觉得这是无稽之谈,可是端详起来也不是没有根由的

  • 三国时期有两个“孔明”,一个是诸葛孔明,另一个是诸葛亮的偶像

    历史人物编辑:电影中的忆记标签:孔明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因为羡慕一位叫“孔明先生”,于是取字为“孔明”。这和清朝林则徐名字的来历很相似,林则徐出生时,父亲林宾日非常敬佩的清廉官员——福建巡抚徐嗣正巧路过林家,林宾日大喜,认为是吉兆,于是给儿子取名“则徐”。诸葛亮年少的时候,十分景仰比自己大二十岁的“孔明先生”,这位“孔明先生”叫胡

  • 被历史严重高估的人~诸葛孔明

    历史人物编辑:伊河史话标签:孔明

    历史上最严重高估的人就是~诸葛亮《三国演义》中描述:诸葛亮借东风,草船借箭,七擒孟获,六出祁山,借东风,火烧新野,排八阵图,诸葛亮舌战群儒,三气周瑜,骂死司徒王郎,辅助刘备建成三分天下的伟业。《三国演义》里诸葛亮是三国第一军师,神机妙算,算无遗策,帷幄运筹,筹无失筹。周瑜虽智,司马懿虽诡,但是在诸葛

  • 刘备都三次访求孔明了,草堂前的考验更加严峻,难怪孔明会被打动

    历史人物编辑:蕾蕾搭配秀标签:孔明

    刘备都三次访求孔明了,草堂前的考验更加严峻,难怪孔明会被打动我们应该学习匡衡克服困难,刻苦读书,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精神,胸怀大志,勤奋学习,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有知识有文化有本领的人。三顾茅庐的故事在小说《三国演义》当中,那是家喻户晓的一个事情,常常被比喻成一个人诚信的相求,对方终于被真情所打动。然而

  • 为什么说“宁可做张飞,不做孔明”?

    历史人物编辑:徐慧说历史标签:孔明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张飞性格鲁莽,脾气暴躁,不识大体,而孔明则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晓五行八卦,熟知算命占卜,他是一个被妖魔化了的人物。不少人幻想着成为诸葛亮,殊不知能成为张翼德已是万幸。 一开始的张飞的确性格鲁莽,做事全凭意气,难以顾全大局。刘备种菜浇花时,他看不懂刘备的用意,对于暂时的委曲求全满心

  • 神机妙算的孔明这事不如刘邦,刘邦用了一个月,孔明则用七年无果

    历史人物编辑:谭红意标签:孔明

    巴蜀之地,当属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易守难攻,刘备的根据地也是在此。但是这个地方也是因为敌视险要,扩展疆域的话也是极为困难,在李白的蜀道难当中也是足以体现这个地区的险要程度。在这里还孕育了很多古代文化,三星堆文明,以及物产富饶的天府之国的梅城。因而很多古代的将领想将其视为自己的

  • 他是杂号将军,以3千人退孔明30万大军,得知他重病,孔明才敢打

    历史人物编辑:石庆松标签:孔明

    提起诸葛孔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自从他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后,这蜀汉势力才从真正有了方向感,此前的刘备就如无头苍蝇一般到处乱窜,但是诸葛孔明被《三国演义》神化是个不争的事实,毕竟他也是肉体凡胎,也有斗不过的人,他一生中佩服的人没几个,很多人也知道,能给他制造麻烦的,郭嘉算一个,司马懿算一个,其实还有

  • 竹中重治被称为“今孔明”,逸话中的他和三国诸葛孔明太像了!

    历史人物编辑:以史为鉴的背后标签:孔明

    要说日本战国时代的诸葛孔明,还真有这么一个人,他就是竹中重治,通称竹中半兵卫。竹中半兵卫一直以来都被人们称之为“今孔明”、“今张良”。那么,他真的称得上是日本战国时代的这个孔明吗?实际上,对于竹中重治,日本历史上只有寥寥几笔的记载。他的一生极为短暂,36岁英年早逝,基本没能留下多少相关的一次史料,倒

  • 此人具备孔明之智赵云之勇关羽之忠,活到99岁,但得到他反失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寻觅历史的印迹标签:孔明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很多的奇才被人称之为得之可得天下。例如三国时期蜀国阵营的诸葛亮,被人点评为卧龙凤雏得一可得天下。但是历史上却有一个例外,他有孔明的智慧,赵云的勇猛和关羽的忠义,打你是拥有它去反而失去了天下。那么这个人是谁呢?这个神人就是张定边,张定边原先是元朝末期的第一猛将,其人勇猛无人能敌,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