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水浒中,宋江为何毒杀李逵?依据李逵的历史原型分析,宋江杀得对

水浒中,宋江为何毒杀李逵?依据李逵的历史原型分析,宋江杀得对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刘文文 访问量:4891 更新时间:2024/3/15 1:23:59

一、经不起推敲

宋江在喝掉毒酒后,为啥也要捎带脚的毒死李逵?《水浒传》给出了理由,原文如下。

我死不争,只有李逵见在润州都统制,他若闻知朝廷行此奸弊,必然再去哨聚山林,把我等一世清名忠义之事坏了。只除是如此行方可。(出自《水浒传》)

其实这句话说白了就是,怕李逵造反,连累了那些“得了富贵”的梁山兄弟,虽已经没几个了。

不过宋江的这个理由,是经不起推敲的。当时活着的那些位梁山好汉,都已经天各一方了,就凭李逵自己,他能造反吗?

估计,就连李逵的那些润州手下,都不会答应:我们又不认识宋江,凭啥跟你李逵造反?先抓了你李逵,献给朝廷,说不定还是我们得富贵的好时机!

就算李逵不动用润州兵卒,重回梁山,他老哥一人能掀起啥浪花来?只能找帮手吧。李逵找谁?

阮小七最合适!他当时被贬官回了石碣村。但如今他两个哥哥都死了,还有老母要他赡养,谁能认为阮小七会跟着李逵,再跑上梁山竖“替天行道”大旗?以为七爷也傻?

吴用?花荣?更不可能!这两位是宋江的铁杆支持者。宋江死都不反,他俩会反?

至于别的好汉,朱仝吗?估计李逵一到朱仝地界,朱仝就会跟他算“斧劈小衙内”的帐——你个黑厮,还敢来找我!原来有宋江护着你,我没办法!如今却自己送上门来,还要谋反,不搞死你这黑炭头,我就不姓朱!

呼延灼?关胜?想都别想!余者柴进、李应,人家都是左手蘸白糖,右手蘸红糖的大富豪,还要上梁山造反,没病吧!

只有公孙胜、樊瑞、朱武了。李逵找人家干啥?想出家吗?别管想干啥,估计罗真人必会笑了:黄巾力士们,再出来干一次活,把这黑厮送走,当年他敢用斧子劈我,这次送远点,到海外,扔给李俊吧——

对,李逵若想造反,唯有跑到海外找李俊去,不过他又没那“出海”的本事!

一圈推算下来,宋江担心李逵造反,而坏了梁山名声,是不是有点担心过度了?没错,蔡京、高俅等人是恨梁山,但针对的却只有宋江和卢俊义!别的那些“得了富贵”的好汉,都是自家人了,还怎么可能针对?

因此宋江死前毒死李逵的理由,经不起推敲。算来算去,唯有宋江的弟弟宋清,会受到牵连。他可是主动辞官回乡,并得了大实惠。因此高俅、蔡京等人,若真想借李逵谋反搞事,唯有宋清是逃不掉的。

所以宋江毒死李逵,哪是为了“一世清名忠义”,分明是怕李逵搞事,把宋江一家子连锅端掉——须知干掉方腊后,宋江在台面上当官,而宋清却立马辞官回乡,这明显就是两手准备!

那么历史上有李逵这个人吗?或说《水浒传》中,李逵有否历史原型人物?别说,还真有,而且依据李逵的历史原型分析,宋江还真杀得对!

二、李逵的历史原型

据《三朝北盟会编》记载:在南宋初年之时,密州——也就是如今的今山东诸城,有个小牢头名叫李逵,官职是:乐将节级!所谓乐将节级,就是衙门里的乐队队长。

看来李逵是有音乐才能的,只不过这种才能,被施耐庵夺走,塞给了另一牢头出身的梁山好汉:乐和

这位李逵,跟守衙节级杜彦和小节级吴顺,是同事兼好哥们。由于南宋初期(公元1127年)天下还很乱套,所以这三人觉得,到了英雄用武之时了,故而“因民汹汹,遂谋作乱”。

于是三人起兵,打走了本地官员,杜彦当了大哥,李逵和吴顺是两位副手(杜彦知州事……而逵与顺左右之)。南宋朝廷当时根本无力管控,所以最终默许了事实,并真就封杜彦当了“知密州事”。

这一下子,让杜彦自我感觉良好:朝廷这么可亲,我必须也要给点力。因此便要代表朝廷去平叛乱匪。李逵得知后,连忙阻止表示:咱就是作乱起来的,打不得!可杜彦却不听这一套,跟其他乱匪交战,结果大败而回。

这让李逵很愤怒,如此无脑的大哥,要他何用?于是跟吴顺一商议,两人便杀掉了大哥杜彦,李逵美滋滋当了老大。但这种老大明显朝不保夕,既然认可你了,那就要为南宋效力。

果然不久后,宋高宗的诏书送来:承认李逵做得对,一把手非你莫属!但必须要“守土报国”。也就是说,济南这里很快就要跟金国开战了,你要协助朝廷对抗金兵。

李逵和吴顺私下里商议过后,都认为:不用再纠结了,谁胜了,咱就跟谁!他们打仗,咱就一边看着。

不出意外南宋又战败,李逵和吴顺则二话没说就投降了金国,连一点不犹豫!哪料李逵投降后,连“白糖”都没“蘸上”呢,就被吴顺又给杀了。至于原因史料上没写,笔者分析:恐怕是跟分赃不均有关。

所以,瞅瞅李逵这历史原型人物。也难怪《水浒传》中,让李逵玩出一幕“李逵寿张乔坐衙”,还真不是恶搞,而是有一段历史原型事件在里面的!

无论怎样吧,李逵的历史原型,明显就是位无节操的小人。故而《水浒传》中,宋江死前为何要毒杀李逵?从其历史原型分析,还真是必须要杀掉不能留下……

标签: 李逵

更多文章

  • 武松和李逵同时反对招安,宋江为何只说砍李逵,却不敢动武松?

    历史人物编辑:社会摇标签:李逵

    《水浒传》的故事发展到后期,招安问题成了水泊梁山108位好汉们的主要矛盾。以宋江为代表的招安派,想尽办法去完成这条路线。而以武松为代表的反对派,在宋江屡次提出招安政策的时候,总是明里暗里的反对。尤其是一次聚会,宋江教乐和唱出了“望天王降诏,早招安”的句子时,武松终于按捺不住,冲着宋江就怼了回去:今日

  • 施耐庵为何让史进率先出场?知晓背后2个巧合,便能看清作者用意

    历史人物编辑:殷嘉豪标签:史进

    《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如果没有将这四本名著读个好几遍,那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文化人。不过这四大名著虽然地位同高,但受众却截然不同,有人能将《红楼梦》读个几十遍,而《西游记》却一遍都不想看,也有人能将《三国演义》看得滚瓜烂熟,但打开《水浒传》就犯困。不过在我

  • 水浒108将中,史进为何第一个出场?看看他老爸和师傅就懂了

    历史人物编辑:张天圣标签:史进

    水浒中,九纹龙史进是一位特殊的人物,因为在水浒江湖中,他既非宋江般的大佬,也不是如鲁智深、武松等般,水浒江湖中的头等好汉,却偏偏第一个出场亮相。关于他的背景交代,倒也简单,是史家庄的“富二代”,老爸叫史太公,这位老爷子,才是史家壮的真正老大。因为被高俅迫害逃亡的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带着母亲逃亡到史家

  • 《水浒传》中,为什么第一个出场的好汉是史进?背后有个大秘密

    历史人物编辑:樊建科标签:史进

    读过《水浒传》的人可能都会有这么一个疑问,为什么第一个出场的好汉是九纹龙史进,他并不是108条好汉当中最出色的,并且他第一个出场后,作者施耐庵在他身上着墨并不多。其实,这是施耐庵的故意安排。施耐庵是元末明初之人,当时崇尚官修史书,也就是历史著作只能由官方来编写,严禁私人编写史书,这样做的目的其实是为

  • 九纹龙史进的历史原型:与宋江并肩作战,一度成了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工人小光哥标签:史进

    史进这个人物有没有历史原型呢?这个问题自《水浒传》流传后便成了学者们研究的一个课题。经过分析和研究后,学者们得出一个结论,史进这个艺术形象的确有个历史原型。不过,这个原型的名字并不叫史进,而是名叫史斌。关于史斌这一历史人物的事迹,出现在三部史料当中,最早的一部是南宋史学家徐梦莘所撰的《三朝北盟会编》

  • 史进身上为何纹九条龙?因为原型人物曾经称帝,失败后遭凌迟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斋标签:史进

    水浒108将中,作者只着重刻画了几个人物,比如仗义疏财的宋江,打抱不平的鲁智深,打虎英雄武松,落魄教头林冲等等。这些着重刻画的角色中,第一位出场人物就是史进。史进是史家庄庄主史太公的儿子,从小不务农业,只喜欢舞枪弄棒,还因此气死了老母亲。后来,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躲避高俅追杀时,在史家庄小住半年

  • 《荡寇志》解读: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水浒好汉史进刘唐缘何惨败

    历史人物编辑:古藤枯树小桥标签:史进

    文:都头郓哥(作者原创授权)之前,笔者与大家品读了《荡寇志》(《水浒传》续书,清代俞万春著)第一百二十六回,吴用派凌振等炸郓城县失败,徐槐将计就计反而胜了吴用一阵。今天我们继续品读《荡寇志》第一百二十七回“哈兰生力战九纹龙,庞致果计擒赤发鬼”,看看后续发展如何。情节简介:徐槐接到郓城县情报,截林山发

  • 王进在史家庄长达半年,除传授武艺给史进,还有两个重要目的

    历史人物编辑:科学黑科技标签:史进

    原来王进在石家庄呆了半年。除了传授史进武功外,他还有两个重要的目的。故事发生在八十万禁军首领王进逃出京城之后。相关人物有王进、史进、史太公。故事原文如下:四人坐下,将杯子放在一起。”爷爷起身劝他喝了一杯酒,说道:“师父这么厉害,肯定是个老师,孩子有眼睛不知道泰山。”王进笑道:“奸不欺,美不躲,小人不

  • 武松到底能不能经得起两百杀威棒?对比史进能够得出结果

    历史人物编辑:巴梓美标签:史进

    文/主任武松的武功应该没有什么争议,无论他是否有与一流高手交手的战绩和案例,光凭他徒手打死老虎这一件事情,就足以证明他武功的全面性。特别是在飞云浦上,武松面对四个有准备的杀手,在环境绝对不利于自己的情况下,在身戴枷锁,脚戴镣铐的情景下,他不但躲过了对方的围攻,甚至秒杀了四个杀手。这件事件只能证明一点

  • 出手就是六万块,史进家为何那么有钱?你看看他家有多少庄客

    历史人物编辑:亮亮老唐标签:史进

    小时候听别人说水浒,说108将很多都是穷苦百姓,因为奸臣当道,祸乱百姓,他们走投无路所以被逼上梁山。长大后读完水浒才发现,108人中压根就没有农民。书中倒是说了史进父亲史太公死后,史进不愿意为农,又因为结识朱武等人,最后把家业败坏了。然而,史太公真是农民吗?恐怕没这么简单,这一点,从他家消费就能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