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元昊为什么把自己的王朝叫夏?这与匈奴人有什么关系?

李元昊为什么把自己的王朝叫夏?这与匈奴人有什么关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范翌英 访问量:2514 更新时间:2024/2/10 10:00:01

诗歌涂色: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简介: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译文: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3.关于西夏,李元昊有最为正确的回答

只要日子持续不停,谁催着也没用。有将军、有士兵、有母亲、有孩子……走过去,始终都是难忘的,甚至还可以称作是幸福的。

西夏王陵,西夏历代帝王陵以及皇家陵墓。位于宁夏银川市西,西傍贺兰山,东临银川平原,海拔1130米至1200米之间,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也是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处西夏文化遗址。营建年代约自11世纪初至13世纪初。

西夏王陵受到佛教建筑的影响,使汉族文化、佛教文化、党项族文化有机结合,构成了我国陵园建筑中别具一格的形式。在中国119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西夏陵是惟一的以单一的帝王陵墓构成的景区。它承接鲜卑拓跋氏从北魏平城到党项西夏的拓跋氏历史。

这个地方被称作东方金字塔,垒着的是中国文化。尽管,今天的学者对它有多种解读,但它忽然是中国文化,就像西夏的文字,加再多的笔画,依然丢不掉中国字的模样。

事实上,对范仲淹的追寻其实就是他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千古名言,可以盛下所有的山河与人家,甚至一草一木都能参与其中。公元1038年,党项族人李元昊称帝,建立西夏,定都兴庆(今宁夏银川),与宋朝的外交关系正式破裂。

次年,为逼迫宋朝承认西夏的地位,李元昊率兵进犯北宋边境,于三川口大败宋兵,集兵于延州城下,准备攻城(今延安)。消息传至京师,不怎么会打仗的宋朝多少有些荒了手脚。大约到了1040年初,宋夏边事仍然吃紧,其时,宋仁宗想到了众望所归的范仲淹,升了他的官,让他挂帅出征西夏。《渔家傲·秋思》大约就是这之后写下的诗句。

战争总是让人伤怀的,而今天某些人把李元昊称为西夏开国皇帝这种说法可能多少有些问题,元朝人没有为西夏修专史一条重要的原因在于西夏作为辽宋金的藩属国地位,并不合封建史家的正统观念。

公元1038年,李元昊在今宁夏银川南郊筑坛,正式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国号称大夏(史称西夏),但他这个皇帝一直得不到宋朝的认可,为此,李元昊向宋朝发动了多次进攻。其中,较大规模的战争主要有三次:即三川口战役(1040年)、好水川之战(1041年)、定川寨之战(1042年)。这三次战役都以李元昊大获全胜告终。之后双方开始和谈,并于1043年成了协议,即李元昊以“夏国主”的名义向宋称臣,但在“大夏”内部可以称作皇帝(帝其国中自若也)。

这就是说宋朝并没有把李元昊当作“皇帝”看待,在宋廷李元昊仍然是臣子,不过享有皇帝的某种特权而已。同样,辽也不把李元昊当什么帝王,1031年,辽圣宗将宗室女兴平公主嫁给李元昊,辽封李元昊为驸马都尉,晋爵夏国公,又封夏国王。

弄错了或者弄对了,谁都报不准接下来的节目,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使尘埃落定,也可以修改尘埃,因为历史就在尘埃,细节得要花大力气。在这里,李元昊也就是王、公这个级别,距“帝”还差得很远。

蝴蝶拍打翅膀也能打断木头,就像有背景的女人常常能让很多人的命闪烁在刀光中。兴平公主是辽宁国后来的辽兴宗的姐姐,这位大国公主是李元昊的第二个老婆,嫁到西夏后,李元昊对她十分冷淡,两人感情不和,最终因其离世而引发夏辽战争。

1044年,辽兴宗亲率骑兵10万,分三路渡过黄河,直入西夏境400里。李元昊自知不是辽军的对手,率兵退守贺兰山,开始向辽兴宗谢罪请和,有意拖延时日。他一边撤退一边采取坚壁清野的对策,致使辽军危困之境,随后纵兵突袭辽军。老天在这时也帮了他一个大忙,双方交战难解难分之时,忽然狂风骤起,飞沙扬尘,暗无天日,辽军被沙迷目,阵中大乱。李元昊乘机猛攻,辽军大溃。

此役,李元昊军俘获辽驸马都尉萧胡覩和近臣数十人,辽兴宗仅跟从数骑逃出。之后,李元昊立刻遣使同辽讲和,同时又向宋朝献俘。某些史家说从这时起,就意味着宋、辽承认了李元昊的皇帝地位,但这只是个人层面上推断出来的“意味”,讲和与献俘有力地说明了“大夏”与宋、辽之间的关系仍然维持原状。李元昊虽然取得了与宋、与辽战争的胜利,但他仍然是宋朝之臣,辽之“夏国王”,一个“非法皇帝”。

因为这个,西夏只能在《辽史》、《宋史》、《金史》中以《西夏外纪》、《夏国传》、《西夏传》的形式出现。一个地方小政权而已,元人为专不其修史的做法是对的。

李谅祚,李元昊的儿子,西夏第二个王,即位时才1岁,由其母没藏氏掌握朝政。在大将漫咩等的支持下诛杀舅父没藏讹庞及其家族,结束了没藏氏专权的局面。他的王后梁氏,一个汉族女人,为他了一男一女。公元1067年,21岁的李谅祚因和北宋作战受伤,伤重而亡。第二年,只有7岁的李秉常继位,梁氏升格为皇太后,代替儿子摄政,成为西夏王朝的执掌人。

梁氏要大干一番“事业”的机会来了,但党项人不可能看着自己的权力被一个汉女完全操持,一些贵族开始站出来反对。对此,梁氏采取的方式是迎合、巴结,把自己和其他汉人一起党项化。下令废除西夏所实行的一切汉化措施,重新废除汉礼,恢复党项蕃礼。如此一来,党项豪族成了真正的“贵族”,开始胡作非为,大肆掠财,弄得民穷财尽,民怨沸腾。梁氏明知弊端何在,为转移民众视线,她竟然借口宋朝不许换回绥州和不许宋夏私市为名,撕毁此前订立的宋夏和约,数次发动对宋朝的战争。

一个女人的利欲熏心暴露无遗,西夏民众再次被抛入战争的水深火热之中。公元1076年,年满16岁的李秉常亲政,但权力仍然被牢牢把控在梁氏的手中。人其实可以刺伤很多人的,但当天真的落下来,心痛里就会有花开,点着的光彩也便实实在在。公元1085年,梁氏死时却留下了这样的临终遗言:“世受朝廷封爵,恩礼备隆。今虽边事未已,属纩之后,急宜奉遗以进,示不忘恭顺之义,虽瞑目无憾。”

意思是,我们(西夏)世代受宋朝封爵,这份尊崇和恩情是很难得的,现在,虽说边境上的事还有点儿摩擦,但我死之后,你一定要报告宋朝,以示我们的不忘恭顺之义,这样,我就可以闭上眼睛,死而无憾了。这时候,梁氏这个被称为战争狂人的女人倒是想到了自己是个汉人,想到了宋朝,想到了宋朝给予西夏的恩情。

这更有力地说明,西夏作为一个地方割据政权,宋人就从来没有承认过其“帝位”的合法性,从来也没有过,其建立者李元昊一直是以“夏国主”的名义向宋称臣的,西夏那些所谓的皇帝、皇后甚至太后,都是被后人违背宋人的意愿一个个硬叫出来的。

李元昊的割据政权辛苦了范仲淹,让他挥诗成泪、落泪成金,这金光芒四射地生长在史书里,为其提供根系与营养的便是今天的宁夏。

历史是美丽迷人的,是多源多流的。《史记·匈奴列传》:“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过去北方草原民族一脉相承的关系。和匈奴这个民族集团一样,鲜卑的民族成分同样十分庞杂,既有东胡系统东部多源的鲜卑宇文部之裔,也有来自多流的匈奴“余种”。东汉永元元年(89年)至永元十七年(105年),匈奴被汉将耿夔击破,北单于逃走后,鲜卑进据匈奴故地,“有十余万落”未逃走的匈奴人加入了鲜卑。这10余万落匈奴人并未继续以匈奴为号,而是“皆自号鲜卑”了。这中间也有着鲜卑贺赖部的影子。

当匈奴“转化”成鲜卑,李元昊认为自己一定是鲜卑人的后裔。史书中说其是北魏皇室鲜卑拓跋氏之后,远祖拓跋思恭,在唐朝时因功再次被赐李姓。正是这个原因,李元昊把自己的割据政权叫“夏”,又自称邦泥定国或白高大夏国、西朝,与匈奴人铁弗部族人赫连勃勃建立大夏政权相同,为区别这两个政权,史家把李元昊建立的政权叫“西夏”。

一方面,中国古代以“夏”为国号的少数民族政权颇多,李元昊与赫连勃勃都有着“认祖归宗”的意思;另一方面,赫连勃勃称夏王,筑统万城都之,公元431年,北魏灭其国,先改统万城为统万镇,不久即改为夏州,而那里也是西夏政权的发祥地之一。而西夏的祖先党项族原居四川松潘高原,与鲜卑人有着说不清的关系。

曾经,党项首领(李元昊的同族)被迫降了宋,宋太宗赐其“赵”姓。李元昊的爷爷李继迁当时没有去宋朝,他不接受宋的赐姓,他觉得宋朝的皇帝没有多少出息,在宁夏拉起人马,与宋朝为敌,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仍以唐朝皇帝赐予的“李”为姓。

李元昊继位后,为了强化民族意识,增强党项族内部的团结,争取贵族上层和广大党项部落人民的支持,首先抛弃了唐、宋王朝赐封给其祖的李姓、赵姓,以祖宗为鲜卑拓跋,为了怀念祖先,保持旧俗,他率先自秃其发,剃光头,并穿耳戴重环饰,以示区别。虽说,建立蕃学培养党项统治人才,甚至创制本民族文字,但始终尊崇着“夏”字。

为此,有人给出过这样的“公式”:九黎=上古传说族群=黎民=百姓=华夏=汉;北方游牧+汉=唐;唐+满蒙回=元清;今日中国各民族平等相处、团结一心=中华民族。融合的过程就是“宁夏”的过程。而宁夏作为一个地名、一个地方,是中华各民族在漫长融合史中的一个缩影,是冲突过后现实的幸福与和平。

嘴角露出难得的微笑,黄土其实永远都醒着,季节为它换着不同的衣服,却年年不过如此。1972年6月,原兰州军区的一支部队在宁夏贺兰山脚下发现了一些陶器和方砖,砖上有一些天书般的方块文字。部队首长意识到这里可能有重大发现,遂将此事通知了宁夏博物馆。考古人员进行抢救性发掘,一个古老的墓室从此重见天日。今人为此留古诗:

银川西望帝王陵,荒冢残堆葬九雄。

先祖凭功迁夏地,后人割据扩州城。

开国元昊足一鼎,朝灭李睍献庆兴。

富甲一方疆域广,至今遗笑败德行。

铺满白纸的道路需要笔,划直或者划画弯,压在坟头的黄土都不会停止呼吸,看着人群和星空,鲜活的都是文字的手写体。谁也不能完整地写下自己,干吗遗笑它?也有范仲淹的眼泪,真笑着的总是文明!

链接:

元朝始有宁夏之名

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地处中国西北,东邻陕西省,北部接内蒙古自治区,南部和与甘肃省相连。简称“宁”,是中华民族远古文明发祥地之一。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此设北地郡,派兵屯垦,兴修水利,开创了引黄灌溉的历史。汉朝宁夏属北地郡、安定郡。汉武帝移民数十万大力开发宁夏地区。东汉末年战乱不断,此地落入少数民族政权。

隋统一中国后宁夏属灵武郡,平凉郡,北地郡。唐朝宁夏全境属关内道,设6州:原州、灵州、西会州、安乐州、雄州、警州。北宋年间宁夏地区属秦凤路,后被北部被夏州节度使后代李继迁占领。1038年西夏国建立西夏国,后西北全部落入西夏版图。蒙古汗国于1226年灭西夏,1261年,忽必烈设立西夏中兴等路中书行省,省城仍设于西夏故都中兴府。1288年降中书省为路西夏并入甘肃,改中兴府为“宁夏府路”,宁夏之名由此产生。

明朝甘肃并入陕西省,1393年置宁夏卫。清朝前期,宁夏设巡抚,属陕西布政司,1668年陕西省正式分为陕西、甘肃二省,改宁夏府归属甘肃。1929年国民政府宁夏省成立,辖今宁夏全境及内蒙古西部。1949年9月23日宁夏解放,12月成立宁夏省,1954年并入甘肃省。1958年10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正式成立,至今已走过60多年辉煌历程。

结语:

遥远朝代的主人总是来来回回被换,在史书中看了一遍又一遍。除了这里还会爱上哪里呢?只有一句话:宁夏就是华夏民族美丽和谐的期望,今天实现了。多么美好啊,熟悉泥土,还有诗歌相伴,和平悄悄盛开!(文/路生)

标签: 李元昊

更多文章

  • 这位书生出身的宋朝文官,两次打得西夏皇帝李元昊大败而归

    历史人物编辑:刘玲爱历史标签:李元昊

    张亢此人,如今闻其名者不多,知有此人者更少。但此人对北宋的意义却相当之大,《宋史》评价他区区书生,而功勋何其壮哉。从字面上说,“区区书生”指的是他进入仕途的途径,据宋史记载,张亢“进士及第”,证明张亢是文官出身;“何其壮哉”的功名,则是指他在宋夏战争中的杰出战功。全句是说,他虽然是一介书生,但在临阵

  • 李元昊强行霸占自己的儿媳,遭到儿子的行刺,最终伤重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冯嘉慧标签:李元昊

    1048年,西夏国君李元昊强行霸占自己的儿媳妇,将其立为自己的皇后,激怒了其子宁令哥,宁令哥在没藏讹庞教唆之下,趁着夜色进入到皇宫内对李元昊进行了行刺,李元昊最终伤重而死!李元昊,西夏国的第一任皇帝,他性格坚毅果敢,是两宋时期颇有名望的外族君主,少年时期的李元昊英姿飒爽,勇武过人,他骑马出行的时候,

  • 西夏皇帝李元昊疯了吗?他为什么要亲手杀死自己的母亲?

    历史人物编辑:古今千秋原创标签:李元昊

    西夏皇帝李元昊疯了吗?他为什么要亲手杀死自己的母亲?自古以来,无情最是帝王家,为了皇位或者其他政治利益,父子相残,兄弟相杀,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赵光义的刀光斧影,还有后唐朱温父子兄弟的相爱相杀,等等,数不胜数。在父权社会下,权力集中在男人身上,因此争权夺利的冲突也大都发生在男人身

  • 宋夏议和陷入僵局,李元昊:我叫你一声爸爸又何妨?

    历史人物编辑:朱玉飞标签:李元昊

    宋夏议和陷入僵局,李元昊:我叫你一声爸爸又何妨?宋夏战争经历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定川寨之战等三次大战,旷日持久,元昊虽然胜利,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常年的战争使得西夏国力凋敝,民不聊生,虽然元昊还想着“亲临渭水,直据长安”,但实力已经不允许他再与宋进行大规模战争了。此时的北宋,虽然已有韩琦、范仲

  • 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因鼻子被儿子削掉一命呜呼

    历史人物编辑:全家暖时尚标签:李元昊

    与大宋朝同一时代有个夏王朝,宋人称之为西夏。西夏国开国皇帝叫李元昊,银州(陕西米脂)党项族人,一度改名嵬名曩霄、拓跋元昊,出身贵族家庭,先祖是鲜卑人,属于北魏皇族拓跋氏。北宋宝元元年(公元1038年),李元昊凭借父祖打拼的基业,建立了大夏国,改元天授礼法延祚,定都兴庆(银川)。李元昊建国不久,与北宋

  • 母亲妻子都成了宋朝的俘虏,李元昊祖父如何绝地反击?

    历史人物编辑:俊慧文史苑标签:李元昊

    母亲妻子都成了宋朝的俘虏,李元昊祖父如何绝地反击?每一个朝代的建立都需要充分的准备,很少有一蹴而就的,如果建立者本身不是世家大族,那这个王朝的建立往往需要数代人的奠基,西夏王朝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党项人从唐末开始兴起,直到公元1038年李元昊称帝建立西夏,这期间倾注了党项李氏数代人的心血。王朝的建立离

  • 西夏打败了宋朝,李元昊却尊称宋仁宗为父亲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的小前沿标签:李元昊

    宋真宗景德元年,宋辽签订了澶渊之盟,结束了两国之间持续了二十五年的战争,条约规定,宋辽约为兄弟之国,宋朝每年给辽国岁币三十万。这笔开支对宋朝来说当然只是九牛一毛,据说宋真宗当时的心里价位是一百万两,三百万也能勉强接受。宋辽恢复和平后,位于西北的党项人也失去了火中取栗的机会,他们眼看辽国人得到了好处,

  • 李元昊去打仗,皇后听说他战死了,开心得跳舞,结局太惨了!

    历史人物编辑:游游历史标签:李元昊

    李元昊去打仗,皇后听说他战死了,开心得跳舞,结局太惨了!李元昊是西夏开国皇帝,他在位期间创造了无数辉煌,经过他的东征西讨,西夏的版图进一步扩大。所以早年的李元昊经常是在马背上度过的,不是在战场上杀敌就是在去征服别人的路上。在西夏国的西南边有个叫唃厮啰的政权,是河湟地区的当家人,李元昊早就对河湟地区垂

  • 西夏的开国君主李元昊是怎么死的?李元昊之死给了后人什么警示?

    历史人物编辑:带着老伴去旅游标签:李元昊

    李元昊自刎。定川寨之战后,北宋见西夏无计可施,便与李元昊议和,签订《宋夏和议》。按照约定,西夏向宋朝投降。宋每年给西夏丝绸十五万匹、白银七万两、茶叶三万斤。自此,双方不战而战。议和之后,北宋觉得李元昊不会再兴风作浪,也就放松了警惕。却不想,李元昊是个闲不住的人,而且吃饱了,连自己递还给北宋的国书都动

  • 李元昊破灭了北宋的持续唯美

    历史人物编辑:乡姐晓霞标签:李元昊

    唯美的北宋北宋可以说是很值得一提的时代,其中唐宋八大家,属于宋代的就有六人;而四大发明呢,宋朝就发明了三个。宋代的瓷器,在古代瓷器中算是审美的天花板了。在当时,老百姓一日三餐是能满足的,而且还没有宵禁,夜生活都逐渐丰富起来了。在宋代以前的朝代,诸侯是可以每天吃三顿的,皇室可以吃到四顿,唯独老百姓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