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江绝对不是,吴用也不是,哪两位梁山好汉可能是蔡京高俅收买或安插的卧底?

宋江绝对不是,吴用也不是,哪两位梁山好汉可能是蔡京高俅收买或安插的卧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 访问量:4932 更新时间:2024/2/10 10:01:05

很多人都说宋江是朝廷派来的卧底,他谋杀晁盖篡夺梁山领导权后一门心思想招安,还在破辽国、打田虎、灭王庆、征方腊四大战役中把一百单八将消耗殆尽,一箭五雕,宋徽宗赵佶和蔡京杨戬高俅童贯四大奸臣一开始笑得合不拢嘴,最后才想起一定要杀了宋江灭口,以免其他好汉知情后展开报复。

这种说法并非没有半点依据,但是细想起来却绝无可能:宋江没加入前,梁山只有十几个头领,实力远不及田虎王庆,跟方腊更是没法比,如果宋江想拿梁山当投名状,只需摆一场鸿门宴,就可以把晁盖等人一网打尽了。

宋江这个人脑后是有反骨的,虽然他在嘴上把忠义二字喊得很响,但是骨子里却对朝廷恨之入骨:“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宋江酒后吐真言题反诗,恰好证明他有志图王,“耗国因家木,刀兵点水工”,这就是鱼腹丹书、篝火狐鸣:宋江兴、宋朝亡!

宋江在梁山扯起杏黄大旗,仅此一件事就可以万剐凌迟诛灭九族:替天行道是天子职责,宋江写上这四个字,摆明了是要抢赵佶的饭碗。

宋江只是个郓城县押司小吏,不入流的编外人员,蔡京高俅再糊涂,也不会找这样一个黑白通吃且贪生怕死的污吏去当卧底,即使是宋江在江州被蔡九知府打得愿意去梁山做卧底,人家也不稀罕:抓住反贼是大功一件,剿灭山贼不值一提,你济州郓州(梁山南部属济州,北部属郓州,其主体部分梁山山寨位置属于郓州寿张县)闹匪患,与我江州蔡某何干?

宋江不是朝廷卧底,吴用就更不是了:这个乡村学究在当年籍籍无名,要不是因为劫取生辰纲,宋江不认识他,他也不认识宋江。

在宋江到东溪村给晁盖通风报信的时候,根本就没理吴用,吴用还问晁盖呢:“却怎地慌慌忙忙便去了?正是谁人?若非此人来报,都打在网里,这大恩人姓甚名谁?只闻宋押司大名,小生却不曾得会。”

宋朝与其他朝代不同,秀才很不值钱,只要参加过府试,无论考没考中,都可以称为秀才,后来连没参加过科举考试的读书人也可以被称为秀才,所以林冲口中的“村野穷儒”王伦,才会自称为“不及第的秀才”。

吴用应该就是个不及第的秀才,所以不但宋江不认识他,打架的刘唐雷横也不认识他,他们眼里的吴用,只是“似秀才打扮”。

梁山没成气候,蔡京忙着卖官帽,高俅忙着踢气毬,根本就不会想到派一个乡村学究去梁山当卧底——如果他们那么有正事儿,宋朝也不会那么拉胯。

梁山真正引起朝廷注意,那是在呼延灼五千步兵和三千铁甲骑兵被歼灭之后了,也就是在那之后,两个加入梁山的朝廷军官才值得我们怀疑,其中第一个值得怀疑的,就是双鞭呼延灼,跟他一样有嫌疑的,是撺掇鲁智深加入梁山的青面兽杨志

我们细看水浒原著,就会发现呼延灼和杨志有很多相似之处。

呼延灼和杨志的家世就不用介绍了,呼延家和杨家出山贼,这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在宋徽宗宣和年间,这两家虽然不像北宋初年那样显赫,但还是有一些人在朝为官,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这他们因呼延灼和杨志的反叛而受到牵连。

呼延灼和杨志身为世家子弟,可能不太受家族重视,但是家族的命令,他们却不可能不遵从——以他们的年纪,不成家立业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呼延灼,已经是军分区司令级别的汝宁郡都统制,妻妾成群也不足为奇。

杨志凑了一担金银进京活动起复委用,说明也有万贯家财,当殿帅府制使运送花石纲,也没少捞油水(当年为满足赵佶园林建设的需要,派出的征集军官都如狼似虎,对商贾百姓敲骨吸髓,都发了财)。

呼延灼和杨志原先的生活都很好,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朝中有人”,即使他们刚上梁山是还不是卧底,但是后来在朝廷的免罪许诺和家法处置的威逼利诱下,出卖梁山的利益而换取身份的洗白,都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呼延灼和杨志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极端自私自利没担当:呼延灼全军覆没,并没有回京请罪,而是投靠慕容知府以图东山再起,杨志先丢花石纲后丢生辰纲,每次丢掉之后都是拔脚开溜,这样没担当的人,是不可能对梁山有半点忠诚度的。

呼延灼和杨志都属于有缝之蛋,正好能吸引朝廷苍蝇,在高官厚禄面前,他们没有理由不当卧底。

呼延灼上了梁山之后,还真显示了他当卧底的潜质,大刀关胜就是被他忽悠瘸的——关胜和呼延灼是不是私下里有什么密谋,也是值得怀疑的:为了增强梁山招安派实力,关胜有可能在征得朝廷同意之后将计就计。

杨志在二龙山也很不安分,从跟宋江的接触过程来看,他似乎并不太尊重老大鲁智深。鲁智深与宋江平等相处,杨志却放低身段越权插话,表示了归顺之意:“杨志旧日经过梁山泊,多蒙山寨重意相留,为是洒家愚迷,不曾肯住。今日幸得义士壮观山寨,此是天下第一好事!”

就连三山聚义打青州和二龙山并入梁山,也可以说是杨志主导的:“若要打青州,须用大队军马方可打得……孔亮兄弟,你可亲身星夜去梁山泊,请下宋公明来并力攻城。”

呼延灼和杨志都算不上好人,忠义二字在他们心目中也是一文不值,这恰恰是做特务的充分必要条件:他们能背叛朝廷,自然也可以背叛梁山,只要给出的价格足够高,呼延灼和杨志没有不可以出卖的东西。

读者诸君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您坐在蔡京高俅的位置上,要在梁山发展两个卧底以便里应外合,是会选鲁智深武松,还是会去找呼延灼和杨志?

当然,说呼延灼和杨志是朝廷在梁山好汉中收买或安插的卧底奸细,这只是一种猜测,并非说这两人真的已经被朝廷收买,咱们说的只是一种可能:如果朝廷在梁山真的埋伏下了卧底,那么除了呼延灼和杨志二人,蔡京高俅还会找上哪几位好汉?

标签: 高俅

更多文章

  • 兽医皇甫端转行,竟给高俅后人吃“王八蛋”

    历史人物编辑:宋丹丹标签:高俅

    鱼羊史记.看新鲜的历史撰文:碧海扬帆编辑:吃硬盘吧插画:发达蚊#01.梁山招安后,光阴似箭,世道沧桑,几百年就像是一场梦,转眼就过去了。梁山众好汉头脑灵活转弯快的,有一技之长的一部分人都相继发了。惟有兽医皇甫端下岗成了社会自由人。皇甫端人称地兽星紫髯伯,他在梁山七十二员地煞星中排行第21位,即使有人

  • “高俅发迹”这件事告诉我们哪些道理?

    历史人物编辑:宋晋凯标签:高俅

    《水浒传》之所以能成为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自问世以来,深受读者喜爱,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它十分接地气,通过刻画不同的人物揭示出一些深刻的人生道理。比如书中着力刻画了高俅这个反面人物,我们通过“高俅发迹”这件事,至少可以悟出以下四个道理。第一个道理:时势造英雄,时势也造奸人。我们常说“时势造英雄”,意思是客

  • 高俅曾因无人暗中帮衬,被打得皮开肉绽,惨不忍睹

    历史人物编辑:佐莯铲史标签:高俅

    高俅发迹之前的经历无可查考,《水浒》写他原先在东京厮混的那些狗屁倒灶的事,虽是小说家言,却值得玩味。《水浒》说高俅本是一个“浮浪破落户子弟”,因“踢得好脚气毬,京师人……都叫他做高毬。后来发迹………便改作姓高名俅”。依此说,则高俅之名原是浑名,好似此人本来无名,因毬而得名。 “毬!”这又是关中人骂人

  • 林冲因得罪高俅丢了80万禁军教头的官职,相当于现在什么军职?

    历史人物编辑:家兴说史标签:高俅

    在水浒传里,知名度比较高的几个好汉中,林冲当属其中之一。他也是被逼上梁山的人群中,比较典型的一个代表人物。既代表了一群弱势群体,又揭露了当时的官场黑暗腐败,同时也反映了封建社会统治下百姓不敢抗争的性格特点。林冲被逼上梁山,是因为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看上了林冲的娘子而引起的事端。最终在被多次陷害后,无奈

  • 林冲杀高俅的时候,为什么梁山这么多人只有鲁智深帮他,武松呢?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经典沸标签:高俅

    林冲见到高俅满腔怒火,在得知宋江准备把高俅放回去后,就策马狂奔的冲到梁山脚下,鲁智深也执意跟随,和林冲一起去那个仇人算账(不同版本是骑马和奔跑两种方式)。但他们却看见宋江和马上离开水泊梁山的高俅互相行礼。林冲看到后恨不得蹦起来,当时就怒发冲冠,宋江一看就明白是什么情况,直接挡在林冲和高俅之间,其他的

  • 宋朝权倾朝野的太尉高俅竟然是苏轼的书童!因为会踢球而官运亨通

    历史人物编辑:彤彤爱读书标签:高俅

    苏轼是我国古代宋朝时期的一代大文豪,才高八斗,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官清廉,一心为国为民。苏轼和幼年高俅印象中的高俅而高俅是宋徽宗时期的太尉,位极人臣,掌管全国兵事,但也是不折不扣的大奸臣,结党营私,排除异己,北宋孱弱,奸臣横行的局面能够形成,高俅绝对功不可没,在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当中,曾经为八

  • 高衙内不是高俅亲儿子,高俅为何如此宠着他?你看高衙内干了啥

    历史人物编辑:芝芝教EXCEL标签:高俅

    《水浒传》是我们古代文学史上的四大名著之一,这本书在我国的古典文学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施耐庵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个性非常鲜明的一百单八将。除了主角之外,书中的配角也塑造的十分精彩,比如那坏事做尽的高俅高太尉,他为了自己的权利陷害忠良,逼得王进远走他乡,林冲逼上梁山,宋江饮恨自己,然而就是这么一个人

  • 高俅之子高衙内,最终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杜健标签:高俅

    林冲从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到被逼上梁山,落草为寇,其实主要就怪一个人,这个人就是高俅的儿子高衙内。高衙内按辈分来说,应该是高俅的堂兄弟,但是高俅做太尉后无子,古人又重视香火延续,所以高衙内自降辈分,给高俅做了干儿子。也是因此,所以高俅宠爱这个干儿子。 高衙内仗着高俅的权势,

  • 开封府尹和高俅谁官更大,为什么开封府尹敢得罪高俅轻判林冲?

    历史人物编辑:王德友标签:高俅

    从历史的角度来讲,太尉和开封府尹的官职还真差不多,甚至开封府尹还要略高一些。那么在《水浒传》中是否也是一样呢?那位腾府尹真得敢的罪极为受宠的高俅吗?历史上的太尉和开封府尹太尉是三公之一,正二品。元丰改制后,太尉为武散官第一级。但宋代重文抑武,所谓太尉这个官职级别很高,但并无实权。而开封府尹可就不一样

  • 高俅:成功并非只靠足球

    历史人物编辑:莽原说标签:高俅

    前几日,国足再一次毫无意外的溃败,刚被夸奖战胜泰国的光芒也遮挡不住低级失误造成的视觉冲击,于是就有了戏谑之言,若是高俅高太尉在,便能扬我国威。那么高俅又是何许人呢?《水浒传》告诉我们的故事是,高俅极尽奉承之能事,靠一脚好球得到皇帝宠爱得以平步青云,飞黄腾达,那么这是正确的吗?在作者看来,至少不是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