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高俅曾因无人暗中帮衬,被打得皮开肉绽,惨不忍睹

高俅曾因无人暗中帮衬,被打得皮开肉绽,惨不忍睹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佐莯铲史 访问量:4420 更新时间:2024/2/8 19:57:17

高俅发迹之前的经历无可查考,《水浒》写他原先在东京厮混的那些狗屁倒灶的事,虽是小说家言,却值得玩味。

《水浒》说高俅本是一个“浮浪破落户子弟”,因“踢得好脚气毬,京师人……都叫他做高毬。后来发迹………便改作姓高名俅”。依此说,则高俅之名原是浑名,好似此人本来无名,因毬而得名。

“毬!”这又是关中人骂人的俗语,意为男人裤裆里的蛋蛋,而“俅”,则意为衣冠楚楚谦恭和顺之态。一个字的偏旁之差,竞使以此字命名之人脱胎换骨,从阴湿臊臭的胯下一跃而登上了大雅之堂,从而彰显高俅发迹前后反差极大的两种状态。

然而,史载高俅之兄名伸,弟名傑,从兄弟三人分别取名都是人字旁的伸、俅、傑三个字来看,高俅本名即为俅。

是故,《水浒》只说高俅“排行第二”,却故意不说其兄弟之名,否则,其耍弄变“毬”为“俅”的文字戏法便难以障人耳目了。

《水浒》又说高俅原在东京城里城外帮闲。因帮了一个生铁王员外的儿子使钱,每日三瓦两舍,风花雪月。宋时称茶楼、酒馆、妓院、赌坊等娱乐休闲场所为瓦舍,三瓦两舍,是指此种场所的集中地,类似今人所说的红灯区。

彼时,凡到此等场所休闲者,常有一些无正当职业的游手人员前来拉扯搭讪、趋奉讨好,从而索取一点小费,谓之帮闲,一称闲人。不过,三瓦两舍历来为是非孳生之地,穿梭其中的帮闲也有风险。

例如,在宋江杀惜一案中,帮闲的唐牛儿稀里糊涂地被判处脊杖二十,刺配五百里外。高俅的遭遇也差不多。那生铁王员外并不自省教子无方,却一纸诉状把高俅告到开封府,“府尹把高俅断了四十脊杖,迭送出界发放”。

相比之下,唐牛儿格外倒霉,依宋律,他被判处的刑罚为仅次于死刑的加役流,即以流放为主刑,附加脊杖、刺面并配发到指定的牢城服役。《水浒》里林冲、宋江、武松等曾被判处此刑而为读者所熟知。

高俅帮闲,无非是干些勾引教唆、设局诓骗之类的勾当,若无严重后果,通常是民不告官不究,生铁王员外既然告了,开封府只好受理。与郓城县的唐牛儿一样,高俅的主刑也是流放,其适用的条款却是编管和移乡。

所谓编管,即将服刑者流放到指定地点,编人当地户籍,由官府监管,不得擅自离开;所谓移乡,即被编管者遇到大赦,可自行决定是否迁回原地居住。这是一种处分较轻的无须附加刺面和配发牢城服役的流放。

《水浒》说高俅被开封府发落后,“只得来淮西临淮州投奔一个开赌坊的闲汉柳大郎”。“一住三年”,遇到哲宗天子拜南郊大赦天下,由柳大郎资助和介绍,返回东京投奔开生药铺的董将士。

这个情节,完全符合宋律关于编管和移乡的条款。然而,流放的附加刑脊杖,通常为二十。林冲、宋江、唐牛儿以及武松第二次发配恩州,都是二十,其第一次发配孟州判打四十,实为陈府尹暗中帮衬的掩人耳目之举,真正触及皮肉的脊杖不过五七下罢了。

此时的高俅大概无人暗中帮衬,一五一十,直到四十,必然被打得皮开肉绽,惨不忍睹。如此狠重的附加刑与其较轻的主刑颇不相称,何以故?也许是生铁王员外为了洩忿,在开封府上下多有打点使然的吧。

然而高俅生就经得起棒打的贱骨头,他曾被王进之父老王教头一棒打翻,三四个月将息不起,这一回是第二遭了。说至此,还须交代一下:史载哲宗天子大赦天下先后共两次,第一次是在宋神宗晏驾、哲宗即位的元丰八年(1085),尔时哲宗还是个年方十岁的孩子,由皇太后听政。

第二次是在哲宗晏驾的元符三年(1100),此时哲宗已经卧病不起,恐怕难以“拜南郊”了。据此,高俅因大赦回到东京,当在元丰八年或稍后,恰好与他被苏轼收为“小史”的时间相衔接。难道是小说家言与历史实际凑巧相遇了么?

标签: 高俅

更多文章

  • 林冲因得罪高俅丢了80万禁军教头的官职,相当于现在什么军职?

    历史人物编辑:家兴说史标签:高俅

    在水浒传里,知名度比较高的几个好汉中,林冲当属其中之一。他也是被逼上梁山的人群中,比较典型的一个代表人物。既代表了一群弱势群体,又揭露了当时的官场黑暗腐败,同时也反映了封建社会统治下百姓不敢抗争的性格特点。林冲被逼上梁山,是因为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看上了林冲的娘子而引起的事端。最终在被多次陷害后,无奈

  • 林冲杀高俅的时候,为什么梁山这么多人只有鲁智深帮他,武松呢?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经典沸标签:高俅

    林冲见到高俅满腔怒火,在得知宋江准备把高俅放回去后,就策马狂奔的冲到梁山脚下,鲁智深也执意跟随,和林冲一起去那个仇人算账(不同版本是骑马和奔跑两种方式)。但他们却看见宋江和马上离开水泊梁山的高俅互相行礼。林冲看到后恨不得蹦起来,当时就怒发冲冠,宋江一看就明白是什么情况,直接挡在林冲和高俅之间,其他的

  • 宋朝权倾朝野的太尉高俅竟然是苏轼的书童!因为会踢球而官运亨通

    历史人物编辑:彤彤爱读书标签:高俅

    苏轼是我国古代宋朝时期的一代大文豪,才高八斗,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官清廉,一心为国为民。苏轼和幼年高俅印象中的高俅而高俅是宋徽宗时期的太尉,位极人臣,掌管全国兵事,但也是不折不扣的大奸臣,结党营私,排除异己,北宋孱弱,奸臣横行的局面能够形成,高俅绝对功不可没,在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当中,曾经为八

  • 高衙内不是高俅亲儿子,高俅为何如此宠着他?你看高衙内干了啥

    历史人物编辑:芝芝教EXCEL标签:高俅

    《水浒传》是我们古代文学史上的四大名著之一,这本书在我国的古典文学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施耐庵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个性非常鲜明的一百单八将。除了主角之外,书中的配角也塑造的十分精彩,比如那坏事做尽的高俅高太尉,他为了自己的权利陷害忠良,逼得王进远走他乡,林冲逼上梁山,宋江饮恨自己,然而就是这么一个人

  • 高俅之子高衙内,最终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杜健标签:高俅

    林冲从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到被逼上梁山,落草为寇,其实主要就怪一个人,这个人就是高俅的儿子高衙内。高衙内按辈分来说,应该是高俅的堂兄弟,但是高俅做太尉后无子,古人又重视香火延续,所以高衙内自降辈分,给高俅做了干儿子。也是因此,所以高俅宠爱这个干儿子。 高衙内仗着高俅的权势,

  • 开封府尹和高俅谁官更大,为什么开封府尹敢得罪高俅轻判林冲?

    历史人物编辑:王德友标签:高俅

    从历史的角度来讲,太尉和开封府尹的官职还真差不多,甚至开封府尹还要略高一些。那么在《水浒传》中是否也是一样呢?那位腾府尹真得敢的罪极为受宠的高俅吗?历史上的太尉和开封府尹太尉是三公之一,正二品。元丰改制后,太尉为武散官第一级。但宋代重文抑武,所谓太尉这个官职级别很高,但并无实权。而开封府尹可就不一样

  • 高俅:成功并非只靠足球

    历史人物编辑:莽原说标签:高俅

    前几日,国足再一次毫无意外的溃败,刚被夸奖战胜泰国的光芒也遮挡不住低级失误造成的视觉冲击,于是就有了戏谑之言,若是高俅高太尉在,便能扬我国威。那么高俅又是何许人呢?《水浒传》告诉我们的故事是,高俅极尽奉承之能事,靠一脚好球得到皇帝宠爱得以平步青云,飞黄腾达,那么这是正确的吗?在作者看来,至少不是准确

  • 水浒悲情英雄谢幕之战:林冲见到仇人高俅头颅,为何却气绝身亡

    历史人物编辑:黑米爱旅行标签:高俅

    文:都头郓哥(作者原创授权)之前,笔者与大家品读了《荡寇志》(《水浒》续书,清代俞万春著)第一百三十二回,宋江、吴用等设计激励士气,成功夺回二关,徐槐、颜树德身死,张叔夜奉命征讨梁山。今天我们继续品读《荡寇志》第一百三十三回“冲头阵王进骂林冲,守二关双鞭敌四将”,看看后续发展如何。情节简介:张叔夜征

  • 看看《水浒传》中的高俅,再看看历史上的高俅,差距太大了!

    历史人物编辑:卢欣园标签:高俅

    看看《水浒传》中的高俅,再看看历史上的高俅,差距太大了!摘要:《水浒传》中最大反派人物非高俅不可,只因养子看中林冲的妻子便设白虎堂圈套,因与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有仇便逼迫其带着老母亲逃亡,最后更是施展手段毒死宋江。但在真正的历史中,高俅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人。《水浒传》中的高俅:“帮闲”身份不一般在《

  • 被高俅陷害后,第一个挺身而出搭救林冲的人不是鲁智深!

    历史人物编辑:朱玉飞标签:高俅

    在小说《水浒传》中,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被高俅设计陷害后,有几次差点丢掉性命,幸亏鲁智深出手相助,林冲才能平安到达沧州,所以提到林冲的救命恩人,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义薄云天的花和尚,可是,最近重读《水浒传》才发现,在鲁智深救林冲之前,其实还有一个人救过林冲,如果没有他出手相助的话,林冲早就被高俅害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