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为啥晁盖供奉纸马习以为常,而宋江偶尔为之?
之前我们说,晁盖晁天王非常喜欢焚香祭天,标明心迹,喜欢搞些仪式感。在三阮前来晁盖庄上的生辰纲小聚义,到占据梁山之后的新旧头领初聚义,到清风山系统人马上山的再聚义,一直到宋江上山,梁山好汉达到四十条之多的兴旺聚义。晁盖都要祭祀神明,焚香烧纸,其中按照逻辑推理,也少不了纸马供奉的环节。
这说明,晁盖是非常喜欢,偏好,熟悉、重视这种仪式的。而宋江方面,这种兄弟一来,就焚香祭祀的做法。似乎并不明显,也不如晁天王那么多见。这又是为什么呢。
文昌
无锡纸马陶氏木版年画第四代传承人陶晓梦作品
其实这种仪式感,是领导管理艺术的一种。晁盖喜欢这种形式,熟练这种方法,就是因为他一直是组织的领导,他老人家至少一直在管理着一个庄子,也独霸控制着村坊。当时雷横带着士兵去东溪村巡逻,雷横抓住了夜宿庙宇的刘唐,因为自己已经到了东溪村,他就立即联想到了热情好客的晁盖晁保正,想去庄上讨些点心吃。这个所谓的晁盖庄上,乃是东溪村内部的农庄,这种状态在水浒中我们都很熟悉了,比如史进所在的史家庄,孔明孔亮所在的孔家庄,还有李应所在的李家庄,还有梁山泊三打的祝家庄。
晁盖的庄子在书中也曾经被叫做晁家庄,既然叫做晁家庄,可见是一个以晁姓居民为主的聚落,晁盖之所以能成为庄子的领导,是因为他的势力财力,霸气、武艺,以及愿意维护村坊利益,愿意为大家出头的劲头,以及身为保正的公家人身份。当然他手下也有一帮如狼似虎的庄客,也充满着威慑力。
插图:唐鼎华
书中就说过,郓城县管下东门外有两个村坊,一个东溪村,一个西溪村,只隔着一条大溪。当初这西溪村常常闹鬼,白日里就去迷惑那些下水的人,最终让人淹死在了水溪里,大家一点办法也没有。有一天有个僧人经过这里,听说了这等邪恶之事。僧人就传授了一个镇鬼之法,让人用青石凿个宝塔,放在鬼出没的地方,镇住溪边。这样一来,西溪村的鬼,都被赶过东溪村来。那时候晁盖得知了大怒,从溪里走将过去,把青石宝塔独自夺了过来东溪边放下。因此人皆称他做托塔天王。正是因为晁盖勇于为东溪村的人出头,而且身负惊人臂力,不俗武艺,所以东溪村的人都尊奉他为领头人。
所以,晁盖不仅是自己晁家庄的大哥,也是整个东溪村的霸王,他不仅保佑了东溪村,也慑服了西溪村。所以书中才说“晁盖独霸在那村坊,江湖上都闻他名字。”
晁盖在自己的晁家庄上是领导,在东溪村是领袖,在东溪西溪两村是霸王,在江湖上是众望所归的带头起事大哥,所以刘唐公孙胜千里迢迢前来投奔,在生辰纲行动小组中晁盖也是带头大哥,在早期梁山上他也是大当家,晁盖,一直是组织机构中的领导者。所以他既然是组织的领导,那么,团结属下,凝聚人心,就必然是他常年频繁的必修课与家常便饭。为了贯彻领导的艺术,烧香请神是必须的,祭天明志是必然的,供奉纸马,也是日常的。
云南民族博物馆纸马木版 乐艺会资料
但是宋江平时却不大烧香祭天,供奉纸马,这又是为什么呢?其实,作为宋江来说,他上梁山之前,并不是一个组织的领导。他只是一个精神领袖。你看,他的工作岗位,只是郓城县衙中职务低微的基层小吏押司,在县衙官吏组织体系中是结构的末端,所以,凝聚团队,主持仪式,都轮不到他上心。他与大家的关系好,无非是平时为人仗义,乐善好施,出手大方,大家觉得这个哥们值得交往,是条汉子,办事靠谱,懂得交情,在职场上情商比较高,人缘比较好而已。
而在自己的家族系统中,宋江家中虽然也颇殷实,他的父亲也是一方财主,也被喊为宋太公,但是宋江本人却并不在乡下与父亲弟弟一起居住,他在郓城县城里头客居。所以与乡下宗族中的关系并不太密切,宗族中凡是有需要祭天焚香的仪式,也应该是宋太公主持,宋清辅助而已,况且,书中写得分明,为了自己的安全,宋江早就偷偷准备了一份与父亲断绝父子关系的脱籍文书,以备万一之时的急用,书中写到:“那时做押司的,但犯罪责,轻则刺配远恶军州,重则抄扎家产,结果了残生性命”。宋江担心未来有朝一日自己出事会连累家人,所以事先写下脱籍文书,做个伏笔。
三世佛
无锡纸马陶氏木版年画第四代传承人陶晓梦作品
所以,公人去宋家村宋太公庄上缉拿宋江的时候,宋江的老爸才说“他自在县里住居,老汉自和孩儿宋清在此荒村守些田亩过活。他与老汉水米无交,并无干涉”。当朱仝,雷横再次奉命去搜查的时候,宋太公又说道:“两位都头在上,我这逆子宋江,他和老汉并无干涉;前官手里已告开了他,见告的执凭在此。已与宋江三年多各户另籍,不同老汉一家过活,亦不曾回庄上来。”
既然有朝一日要去标明父子关系不好,所以宋江父子平时就不会来往过于频繁,就算有实际的来往,也并不能过于张扬,否则宋太公怎么能对外号称宋江已经三年多不大往来呢。由此可见,宋江对于家庭的集体活动,参与的不会太多。他是一个游离于宗族生活之外的孤子。所以他才对于父亲的内疚特别深,因为平时尽孝得实在太少。
插图:唐鼎华
因此,宋江不管是在岗位体系里,还是家族生活中,都不是一个组织的领导,他在江湖的仁义名声,都是精神层面上的,所以他对于焚香祭天这类的仪式,并不熟悉,也不擅长。甚至一开始并不重视。也就不奇怪了。
但是,宋江一旦成为了梁山的大领导,他同样面临着凝聚团队的课题,同样需要激发兄弟的组织归属感,所以不管此前他对于祭天焚香仪式是否熟悉,是否重视,现在,他只能重视,只能去操持了。而且,晁盖从一开始就给大家定下的这个规矩,已经成为梁山工作的一个基本形态,大家都习惯了,也有了期待,你六人聚义就要焚香烧纸,十一人聚义也要焚香烧纸,四十人聚义还要焚香烧纸,宋江上山也要焚香烧纸,那么,一百单八将大聚义的时候,又怎么能够不焚香烧纸呢?没道理。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本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发布
本文为作者原创,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事涉版权,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