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盖攻打曾头市没有带吴用,有人说是因为吴用倒向宋江,故而没有带上他,未免把问题简单化了
攻打曾头市,是梁山发展壮大过程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一个转折点。此战最大的意外就是梁山一把手晁盖中了毒箭不治身亡,导致了梁山领导核心的变化,从此梁山开始走上了另外一条与此前不同的道路。
晁盖攻打曾头市的时候,有一个细节非常有意思,他为何没有带上吴用呢?
晁盖轻敌了
晁盖攻打曾头市,只带了五千人马和林冲、呼延灼、徐宁等二十个头领!只能说,晁盖太轻敌了。
我们先来看看曾头市的实力。曾头市的首领曾弄,是金国人,自身武艺了解,霸住了村坊改名曾头市,把大宋的村镇变成了曾家的地盘。曾头市方圆数百里、军马过万,扎下五个大寨,就连官府都不敢得罪他们!
封建王朝时代,地方豪强的势力不断膨胀,为了抵挡流匪盗贼,他们结寨自保、购置兵器、训练壮丁,甚至成为割据势力。
曾头市占着地利之势、兵马远多于晁盖,又是主场作战,后勤保障得力,晁盖属于劳师远征,各方面都不占优势。
更重要的是,曾头市的教师头史文恭、苏定都是武功超强的一流高手,尤其是史文恭,枪棒精熟、箭术超卓,梁山好汉无一是其对手!
自晁盖上山以来,经历了多次官府的征剿,均能够大胜而归,还收服了不少英雄好汉,难免让晁盖的自信心有点膨胀。
在他看来,曾头市一个小小的村寨,自己带领二十员大将,五千兵马还不是手到擒来?根本就是碾压好不好?需要用计策吗?所以,不带吴用也在情理之中!
晁盖有点看不上吴用
晁盖和吴用认识不是一天两天了,吴用有多大的本事,晁盖心里还是有数的。
吴用这个人,喜欢琢磨人心、手腕权谋,对于行军作战、军事部署却没有多少本事。这是很正常的。
行军打仗的本领,在封建王朝时代属于国家重器,一般人根本没有机会学到,你想学都没地方学。除了将门家传,就是军中相授。
世界上从来没有天生会打仗的。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数百场大战,真正挑大梁的,不都是黄埔生吗?再不济也是讲武堂毕业的!没上过军校最多也就混到个团级了不起了!这还是因为在战争中学习的原因。
但到了师级以上,基本上都是科班出身了,系统的军事教育是成为名将的前提!
吴用名叫“智多星”,是说他点子多、脑子转得快,可行军打仗这样的专业领域就不是他的长处了。要论这方面的才能,“神机军师”朱武比他强得多!
就算带上了吴用,也难以发挥什么作用,所以晁盖就没有考虑带上吴用!
吴用已经倒向了宋江
吴用和晁盖是老乡,他们都是郓城县东溪村人,很早就认识了。其后,更是一起策划了智夺生辰纲、火并王伦等,是并肩作战的战友。
然而,这一切在宋江上山之后全变了,善于笼络人心的宋江比晁盖更讨喜,更重要的是,宋江寻求的招安之道,勾动了吴用内心深处的那份隐秘的心思。
吴用是村中的学究,却没有机会进入体制内一展所长,只能蛰伏村中学个学究,吴用骨子里是有着忠君思想的,宋江的招安之策对他来说是唯一的出路。
一个碌碌无为的乡村教师,想进入体制内出人头地基本上没有可能,宋江的“曲线救国”却让他看到了一线希望。
在梁山当一辈子盗贼,并不符合吴用的理想。要推翻大宋作一番事业,吴用也没这个本事,更没有这个野心,他只能依靠宋江和梁山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最终,吴用倒向了宋江,与晁盖渐行渐远!晁盖攻打曾头市没有带上吴用,也含有这个因素在内。
结语:晁盖没有想到的是,曾头市居然这么难打,史文恭居然这么厉害。
最终,不但没有打下曾头市,自己还中了暗箭,阴沟里翻了船。
临死之前,他说了这样一句话:谁能打下曾头市,活捉史文恭,谁就当这梁山之主!
可晁盖还是低估了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