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水浒传》中孙二娘开了“人肉包子店”,却为何不杀三种人?

《水浒传》中孙二娘开了“人肉包子店”,却为何不杀三种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王二猛 访问量:313 更新时间:2024/1/13 19:06:30

《水浒传》是中国最出色的古典文学名著之一,其思想性,艺术性都相当之高,市井、江湖、庙堂、基层……古代中国社会的各个方位《水浒传》都表现地相当出色,不过这里面有些很细微的情节,乍看一下似乎没什么,但是仔细琢磨,却很值得思考思考。

比如《水浒传》第二十七回:“母夜叉孟州道卖人肉,武都头十字坡遇张青”中便有这么一个情节,当孙二娘想谋害武松,被武松察觉,双方起冲突的时候,其丈夫张青赶来,及时制止,张青孙二娘夫妇得知来客是打虎好汉武松后,立刻道歉,并申请结为兄弟。

之后,张青向武松解释,自己和老婆孙二娘开的确实是黑店,用人肉做包子没错,但是有三种人他们是不杀的,哪三种呢?

第一, 是云游僧道,他又不曾受用过分了,又是出家的人。

第二, 是江湖上行院妓女之人,他们是冲州撞府,逢场作戏,陪了多少小心得来的钱物,若还结果了他,那厮们你我相传,去戏台上说得我等江湖上好汉不英雄。

第三, 是各处犯罪流配的人,中间多有好汉在里头,切不可坏他。

那这个情节就很有意思了,为什么张青认为这三种人不能杀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大家可以先思考一下,张青、孙二娘他们是不是“好汉”呢?

答案很显然:当然不算!

张青和孙二娘夫妇在十字坡开着黑店,“只等客商过往,有那入眼的,便把些蒙汗药与他吃了便死。将大块好肉,切做黄牛肉卖;零碎小肉,做馅子包馒头”,这简直就是丧尽天良的勾当!他们即没有反抗贪官污吏,也没有做过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事情,他们残害的也不是流氓恶棍,只是些无辜的客商。

然而,即使是这对丧尽天良的夫妻,也不杀这三种人,为什么不杀呢?张青给出的理由是,云游僧人没有过分享受,日子过得清苦;妓女谋生很不容易;而流配的罪犯中有很多英雄好汉。

这些理由可以说一点也不充分:难道无辜的客商中就没有辛辛苦苦惨淡经营的?就没有日子过得清苦的?就没有作风正派的“英雄好汉”?

所以,“不杀三种人”,根本原因并不是张青所说的,那是什么呢?其实如果把这三种人和无辜的客商进行对比,我们大概就能猜出来。

云游僧、妓女、犯人与客商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呢?他们都是社会边缘人士!

这种谋财害命的黑店,张青孙二娘这类做“人肉包子”的歹人,哪有什么怜悯之心?

但是,怜悯心没有,但同理心还是有的,他们不杀这三种人的原因,是因为——他们自己,也是社会边缘人士。

也正是因此,对于这三类人,他们也有一种唇齿相依,同病相怜之情。

寺庙,妓院与黑店,相对于朝廷所控制的“主流社会”,他们是疏离的,也有相对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的社会,我们一般叫做“江湖”,“江湖”有自己的行事规则,如果违反了,便会被认为“不是好汉”,被江湖所唾弃。

人可能会没有良心,但还是希望有一个归宿,即使是主流不容的江湖社会,也是一个归宿。

对于这些社会边缘人士来说,既然已经为主流社会所不容,那泛意的江湖社会便成为其唯一出路,所以他们对江湖自然有归属感,这种情况下,被江湖所唾弃对于他们的伤害,远远比被朝廷通缉所带来的伤害大。

鲁智深也是一样,打死镇关西后,也只能到五台山当和尚,流落江湖。

那么就有另外一个问题了:为什么张青孙二娘这种恶贯满盈的人,也能被“江湖”认可呢?甚至连武松都毫不介意与他们结拜?

那咱们就要说道说道“江湖”了。

江湖是什么?是锄强扶弱,为民除害吗?亦或是兄弟同心,肝胆相照?呵呵,那是金庸古龙所塑造的江湖,是“浪漫主义”式的幻想式江湖。真实的江湖可不是这个样子的。

在金庸古龙里的江湖里,一个菜鸟进去了可能会被大侠所救助,但是在真实的江湖中,只会被吃得连骨头都不剩。

《射雕英雄传》中,傻里傻气的郭靖全心全意对待“小叫花”,却赢得了美人黄蓉的欢心;然而在真实的江湖社会中,他只会被骗得倾家荡产。

真实的江湖社会里面都是些不服从主流社会规则还能全身而退的狠人,他们心毒手辣,诡谲多诈,在这里面生存,需要有极高的生存技巧,以及一颗冰冷的心。

《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是真的在江湖中混过的(据说在农民军队伍中当过),知道真实的江湖运转法则,我们来看看他笔下的江湖。

王伦为难林冲,要求他纳“投名状”后才能上山,而“投名状”是一个无辜客商的人头….

江为了骗秦明入伙,竟然令王英等人穿着秦明的服装,血洗青州城外的村庄,使得秦明成了朝廷钦犯,无路可退;为了让朱仝入伙,竟然令李逵将朱仝所保护的知县的四岁儿子一斧将脑袋劈成两半…

王英他们刚刚抓住宋江时,不认识其身份,想挖出他的心肝做一碗“醒酒汤”。

……

类似情节,数不胜数,这才是江湖。

在这种江湖中,张青孙二娘开“人肉包子铺”,似乎并不为江湖人所不耻,也没有破坏江湖社会的规矩(他们杀的可不是江湖人),所以他们也堂堂正正地自称“江湖好汉”,而武松也能接受和他们结义。

然而,有意思的是,在现实社会中,如果一旦出现一个“孙二娘”式的黑店,大家一定是义愤填膺,要求严惩犯罪分子;然而在读《水浒传》,或者看电视剧的时候,绝大部分读者似乎并不会对“孙二娘”这类人产生类似的“本能厌恶”,甚至也默认了他们的“好汉身份”,这又是为何?

说到这里,我想举《武状元苏乞儿》中的一个剧情说明,皇帝认为丐帮人数太多了,要求苏灿解散丐帮,而苏灿的回答是这样的:丐帮有多少弟子不是由我决定,而是由你决定的...如果你真的英明神武,使得国泰民安,鬼才愿意当乞丐呐。这个道理,放在《水浒传》中也是一样。任何时代,都会有江湖社会,但江湖残暴成这样的却不多见,根源在哪里呢?不是江湖本身的问题,而是主流社会出了问题,所谓“乱自上作”。

《水浒》中君昏臣奸,歹人当道,翻开《水浒》,整本书都是被官府欺压,只能忍气吞声的小百姓,这类剧情高潮就是林冲的戏份——无缘无故就被残害地家破人亡,落草为寇!读到这里,气氛是很压抑的

主流社会如此糜烂,有人起来反抗、不鸟这个世道,那读起来自然会舒服很多,当然,这些反抗者不是革命家,他们可能不是为了什么崇高理想而战,仅仅是自己活得不爽,但光是有一种反抗精神,就足以光彩夺目。

“林冲雪夜上梁山”是《水浒传》思想性,艺术性最高的情节之一

那绿林中的残暴,非理性行为呢?这当然也是不对的,但是相比于《水浒》中庙堂里的昏聩糜烂,一潭死水;“江湖” 还是更有美感,生机勃勃,毕竟还能快意恩仇,而且多少也有真情实感。残忍?这些绿林人士再残忍,有昏君奸臣残忍?

美国学者杰克逊在他的英译版《水浒》中如是写序言这些写道:《水浒传》又一次证明了人类灵魂的不可征服的向上的不朽精神,这种精神贯穿着世界各地的人类历史。《水浒传》也可以作为人类本性反抗非正义现象的一个例证。

总的来说:大家宁愿看一个在江湖中干着杀人越货,开人肉包子店勾当的孙二娘;也不愿看端坐在庙堂高位,干得却是吃人不吐骨头的肮脏事情的高俅。毕竟孙二娘好歹还有一丁点江湖法则(不害三种人),但高俅之流则是毫无准则,只有利益和权谋。

可是,还有最后的问题:既然真正的江湖如此诡谲残酷,为何各路英雄好汉仍然推崇着道义?为何金庸古龙的江湖明明不符合真实情况,大家依旧心向往之呢?

原因有两个,第一:江湖中的诡谲残忍是真的,但情感也是真的,在一起争夺利益时,你死我活毫不留情是真的,但是惺惺相惜也是真的,所谓“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这种浪漫主义,自古就被人们所追求。

第二:绝大多数人如果能被容于主流社会,还是不希望去主流社会的对立面——江湖的,就像武松,如果没有潘金莲谋害其兄,他不可能放弃好好的“都头”不做而落草为寇,绝大多数人,仍然希望着世界能够更清明,而不是像《水浒》中的江湖一样遍地的黑暗与血腥,即便是对主流完全失望,流落江湖,大部分人这份本能情感也没有完全褪色,所以,在江湖中推崇道义,是他们最后的倔强,也可以理解为是仅存的人性。能好好过日子,谁也不想刀口舔血。

《无间道》中经典台词:我想做个好人。也是这个道理。

所以你看,即使在梁山这个盗贼团伙的地盘上,“替天行道”的旗子还是高高挂着的。

作者:云帆

标签: 孙二娘

更多文章

  • 武松生命中的三女人:一个要他的人,一个要他的命,唯孙二娘真心

    历史人物编辑:朱明桂标签:孙二娘

    小厮每来家,只说武大怎样一个老婆,不曾看见,不想果然生的标致,怪不得俺那强人爱他......——《水浒传》.潘金莲历史上的潘金莲,形象与《水浒传》的潘金莲是截然不同一提起潘金莲,第一印象就是个红杏出墙的女人,潘金莲因不满嫁给身材矮小,面貌丑陋的武大郎,后来与西门庆勾搭在一起,最后下毒杀害了自己的丈夫

  • 孙二娘能麻翻两个官差,却为何麻翻不了武松?原因共有四点

    历史人物编辑:党荣刚标签:孙二娘

    武松发配途中,经过了孟州的十字坡,十字坡上香气扑鼻,那是人见人爱的馒头即将出笼。里面的馅料更是古今所无,堪称一绝,那么里面的馅料是什么呢?孙二娘心知肚明,他老公张清也心知肚明。这不,远处走来三个大摇大摆的男人,一个是武松,一个是官差。孙二娘火眼金睛一瞧,就知道哪个适合煲汤,哪个适合烤肉。孙二娘见机不

  • 孙二娘18池黄金带怨气?被山东养猪娃所获,一夜暴富后死于狱中

    历史人物编辑:党荣刚标签:孙二娘

    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逼仄阴暗的牢房里,终年难以见到阳光。厚厚的灰尘,在空气中随意的飞舞,远处接连不断的惨叫,刺激着身处其中的人原本脆弱的心脏。衣衫褴褛,满身伤痕的谢松年,蜷缩在牢房的一角,浑浊的眼中充满了后悔。如果人生还有重来的机会,他宁愿一辈子当一名普通的山东养猪娃。如果命运可

  • 武松师傅和孙二娘夫妻,都要警告武松要躲着这二人,他们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曹振标签:孙二娘

    周侗,北宋末年的武术大师,因善长箭术而闻名,人称“陕西大侠铁臂膀周侗”。他曾得到包拯的赏识,进入军中当官,后担任京师御拳馆教。由于他主张抗辽抗金,故在政治上不得意,便专心研究武学。据《宋史·岳飞列传》记载,周侗是岳飞的师傅,传授他本领,甚至把自己最喜爱的两把弓也送给了他。民间传说豹子头林冲、玉麒麟卢

  • 武松生命中3个女人:一个想要身子,一个想要命,唯孙二娘对他好

    历史人物编辑:王富刚标签:孙二娘

    无论是在生活还是艺术作品中,男有才、女有貌似乎是最为大家接受的一种“组合”,不为别的,仅仅赏心悦目一个理由就足够了。在古代的许多文学作品里,作者也大多遵循着这一标准。他们会给自己书中的英雄人物,搭配一位绝世美人作为伴侣,或是给才貌俱佳的女子找一个如意郎君,但在《水浒传》这部以农民起义为背景的小说中,

  • 孙二娘把衣服穿成那样,她的目的是什么,为何张青也不管她

    历史人物编辑:天川历史标签:孙二娘

    文/主任之前流行过一句话,大意是说,你长得丑不是你的问题,但是你天天出来吓人就是你的不对了。长得丑,确实和自己没有关系,你也无法主宰,就像水浒中的宋江和武大郎,一个长得像黑炭,一个是三寸谷丁树皮,两人的长相都是审美下限,但是这没办法,他们也不愿意这样,只能是天意弄人。就拿武大郎来说,毕竟同一个平台上

  • 此女将武艺高强,射死花荣,活捉黄信、孙二娘,连诛七员梁山好汉

    历史人物编辑:味美乡里标签:孙二娘

    历史演义小说塑造了许多巾帼不让须眉的女英雄,女将军,她们不仅长相俊美,而且武艺高强,熟知兵法,战绩极其辉煌。若要问及演义小说中塑造的女英雄有哪些,相信列位读者能够马上随口就能道来,诸如《杨家府演义》里的穆桂英、《说唐全传》里的屠炉公主、《兴唐传》里的新月娥、《说唐三传》里的樊梨花、《水浒传》里的扈三

  • 山东养猪娃,无意间发现孙二娘藏的黄金?一夜暴富后却家散人亡

    历史人物编辑:桑成阳标签:孙二娘

    《淮南子·人间训》有云:“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塞翁一开始丢失马匹的时候,人们都觉得这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但这一切究竟是福是祸,谁又能说得清呢?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这样。或许一件事从表面上来看的确是坏事,但如果结合后面发生的事情,它可能就不一定是坏事。山东养猪娃,无意间发现孙二娘藏的黄金,或

  • 山东一养猪娃,挖出孙二娘藏的黄金,一夜暴富后却惨死狱中

    历史人物编辑:李梅说历史标签:孙二娘

    水浒中的众多好汉,也不全是男性,还有几位女好汉存在的。水浒几位女好汉之中最出名的,无疑就是孙二娘了。孙二娘在和丈夫结婚以后在山东境内的,马陵山的山脚下,开了间行杀人劫财之事的黑店。她们迷晕过往的商客,再行杀人劫财之事。后来夫妻二人又一起投奔到了梁山。但在临行前,夫妻二人把多年,攒下来的财宝,藏在了马

  • 云南1个女军阀称霸一方,胆子好像孙二娘,作风却像武松的嫂嫂

    历史人物编辑:汪国庆标签:孙二娘

    评书戏曲中,经常可以看到女将的形象。比如唐朝的姜桂芝、樊梨花,宋朝的穆桂英等等,她们武艺高强,刚烈坚毅,比很多男子都要强百倍。可惜这些人纯属虚构。在真实历史上,由于几千年来一直是男尊女卑的思想占主导地位,因此女子从军打仗的可谓少之又少,能成为威震一方的武将的人,更是寥寥可数。在明朝末年乱世中,各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