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英宗赵宗实登基后,为何称病让曹太后垂帘听政

宋英宗赵宗实登基后,为何称病让曹太后垂帘听政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雅俗共赏容 访问量:3278 更新时间:2024/1/28 14:39:02

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皇权更迭中,常常因为各种原因使新皇帝无法亲政,出现了皇太后垂帘听政的政治状态。这种情况在历史上频繁出现,大多数都是因为新皇帝年幼无法执政而导致的。但宋英宗赵宗实即位的情况却令人不解,他即位时已经是三十一岁的成人了,不可能没有执政的能力。然而他在即位的第一年内依旧无法亲政,反而以称病为由让曹太后垂帘听政,让宋朝朝廷的政治舆论议论纷纷。对于出现这种情况,很多历史爱好者对此也非常疑惑。实际上在这种奇葩政治态势的背后,却隐藏着宋朝朝廷与宫廷中不可明言的政治斗争。

众所周知,宋英宗赵宗实并不是宋仁宗赵祯的亲生儿子,而是赵祯表哥濮王赵允让第十三子。因为赵祯的子息困难,多位皇子没长大便夭折了,这使得宋仁宗末年出现了储君难产的困局。在当时朝廷宰相韩琦欧阳修等人的推介下,赵祯选了赵宗实作为皇嗣子,按照宋朝的礼制培养成自己的储君。在此过程中经过了不少的折腾,使得赵宗实在宫内和宗室的地位非常不稳定,给皇权的传承埋下了隐患。由于赵祯去世得突然,并没留下遗诏。而当时赵宗实成为皇嗣子还不足半年,这就让他即位登基显得不太名正言顺了。

按照宋朝的礼制和流程,皇子要成为太子得需要一大堆的进阶过程。比较重要的是会封为亲王、并兼任开封府尹,然后再立为皇太子。最后皇帝会把传位遗诏提前拟定完毕后封存,等到驾崩后由两府大臣、宗室王爷、皇后一起确定并拥立新君即位。可赵宗实即位却比较麻烦,他的这些流程都还没来得及走,严格来说并不是国家的储君。因此受到了很多反对派的质疑,比如北海郡王赵允弼便是其中的典型。而赵允弼的质疑也是有道理的,当时的赵宗实只是岳州团练使、巨鹿郡公,距离储君的政治地位相差太远了。

尽管面临各方面的反对压力,赵宗实依旧在以韩琦为首的两府大臣的支持下登基称帝,是为宋英宗。然而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赵宗实即位后的第三天便开始推脱权力,第四天更是称病不上朝了。他一开始是想以守丧的名义,让韩琦代理军政事务,但韩琦不答应。然后又生病为由,下诏请求曹太后和两府共同处理军国要事。于是曹太后出面垂帘听政,国家大权掌握到了后宫之中,成为了宋朝政治上少见的奇葩景象。如果说当时的赵宗实真的病重,或者是年幼无法执政,这么做还能够理解。但实际上他的身体很健康,不存在任何执政障碍。

宋朝出现这种难以理解的政治现象,笔者翻阅了当时的历史典籍,却发现这些乱象后面隐藏着很多不可告人的政治斗争。从各方面的历史资料来看,促使赵宗实做出暂时放弃皇权决定的最大原因,是宋仁宗后宫发生了惊天大案。这个案子叫“韩虫儿遗腹子案”,它直接威胁到了赵宗实继承皇位的可行性。众所周知宋仁宗赵祯是无后,这才让赵宗实有了成为皇嗣子,最后才登基称帝的。就在他登基后的几天时间内,皇宫中暴出了“韩虫儿遗腹子案”。一名叫韩虫儿的宫女怀着宋仁宗赵祯的遗腹子,这就让刚刚即位的赵宗实尴尬了。

赵祯在世时总是想着生个儿子继承皇位,所以赵宗实作为备胎的地位总是不稳固。赵祯的儿子夭折后,赵宗实便被送入皇宫养育。当赵祯的儿子出生后,赵宗实又被送出宫。就这么反复几次,搞得赵宗实心惊胆颤,备胎都当不安稳。此时他刚即位,就遇到了这种事情,本就不稳固的皇位便出现了更大的危机。

如果韩虫儿生下了赵祯的遗腹子,这让赵宗实这个皇帝如何能干得下去?朝廷中对于他即位本就有不少的争议,如果有人拿这个孩子做文章,他的皇位就更麻烦了。况且自古以来,被人废掉的皇帝,有几个能够善终的?正是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赵宗实才选择了退让,静观其变。

案子的主角韩虫儿是皇宫的一位低阶宫女,身份叫做私身。她名义上是宦官收养的女子,在宫中做一些杂务,地位非常低。据说当时是赵祯偶然看到韩虫儿打水,一时间心血来潮,然后便临幸了这个宫女。可赵宗实刚登基,却曝出韩虫儿怀孕了,而且可能是男孩,这事情一下子就复杂了。对于这个宫女的处置,后宫中出现了争论,宫廷内外谣言满天飞。这极可能是赵祯唯一的亲生子嗣,曹太后自然不能不谨慎对待。于是她安排韩虫儿开始保胎,各种保育措施一级一级地提了起来。而反对赵宗实当皇帝的人,也开始兴风作浪。

赵宗实受到这样的政治压力,也开始佯装发疯,说出了很多语无伦次的话语。比如他说曹太后以前对他不好,甚至不支持他当皇帝。于是在韩虫儿保胎的半年里,宫中出了不少幺蛾子,赵宗实与曹太后的关系也每况愈下。以任守忠为首的宦官本就反对赵宗实当皇帝,此刻更是抓住了机会,在曹太后面前各种挑拨离间。而曹太后也对赵宗实不满意,两人的矛盾很快激化。韩琦、司马光等文官集团的大臣各种灭火,但依旧无法消弭两人之间的矛盾。最后韩琦以废除皇帝相威胁,才让赵宗实消停了下来。

最终让人啼笑皆非的是,韩虫儿养了几个月胎,最后却承认了自己诈孕。她说自己的理由是不想干重活,便找了个机会编造怀孕的谎言。这样她不但不用干活,而且还好吃好喝的。这案子最后的处置也让让人啼笑皆非,据说韩虫儿只是被打了二十大板,然后送到承天寺出家了。要知道这个案子可将整个大宋朝上下搅得一片混乱,而且冒认怀龙子是砍头的大罪。可曹太后就这么大事化小了,而以韩琦为首的两府大臣就这么认了,简直太不可思议。而且整个过程中疑点重重,却没有一个人继续追查下去,实在让人匪夷所思。

皇帝身边是有起居注的,而且有宦官跟着,是否临幸宫女也会记录在案的。韩虫儿说自己怀了赵祯的儿子,这不是她一个人说了算了,至少需要有人证明。可能够作证的宦官已经被派到蜀中公干了,事发后却没有被召回来调查,这就让人觉得可疑了。韩虫儿说自己怀孕,第一时间就会有御医诊断,怎么可能搞了半年才暴露出来?一个小宫女,诈称怀孕就搞得宫里鸡飞狗跳,直到半年后瞒不住了才暴露,难道宫里的其他宦官和宫女都是瞎子么?这里面种种的不正常,都预示着这个案子非常不简单。

实际上从这个案子曝出来开始,朝廷内外就不安宁。赵宗实称病,但却不老实养病,反而是各种作妖,引发了朝廷内外动荡不休。在此过程中,除了韩虫儿的事情外,朝廷中以王珪为代表的文臣又多次上书请曹太后归政。整个朝廷乱成一团,显然不只是为了宋仁宗是否有遗腹子这么简单。根据当时的史料,以及各方政治势力的博弈来分析,可以发现这背后有两股力量在争夺着朝廷的主导权。其中一股是以韩琦为首的文官集团,他们以两府大臣为代表。另一股则是曹皇后背后的北方将门势力,也有依附于曹皇后的宦官集团。

分析案子发生过程中的政治动向,可以看到很多政治斗争的痕迹。文官集团明显是倾向于赵宗实的,但对宫里的事不方面插手,所以在韩虫儿的案子上曹皇后有着主动权。没有宫里的宦官、宫女配合,韩虫儿的案子也掀不起这么大的风浪。文官集团在弄不清楚真假的情况下,自然不敢贸然决定。如果真出了个赵祯的龙子,可就是惊天动地了。曹皇后明显是要借这个案子掌握朝廷大权的,实际上她也完成了垂帘听政的目的。不论韩虫儿怀孕的真假,至少当时曹皇后及其身后的势力是最大的赢家。

从整个案发过程来分析,实际上是以曹皇后为代表的将门家族在文官集团面前争取政治利益。赵宗实是文官集团捧上台的皇帝,代表着文官集团的利益,他们的目的是延续文官政治路线。但这个路线在宋仁宗后期是出现过多次动摇,比如宋仁宗提拔武将出身狄青为枢密使,后来又大量提拔了以任守忠为代表的一大批监军出身的宦官。可以说在宋朝的政治环境下,这对文官集团垄断朝廷的权力是极大的冲击。韩虫儿作为宫女,正好在曹皇后的管辖范围内,又有宦官们配合,这是再好不过的政治斗争的先发优势。

可以说这个案子表面上看是对是否继续让赵宗实当皇帝的争执,背后却是文官集团和武将集团的博弈。从最后的政治变化看,曹皇后也不是一定要废除赵宗实,只是想要为武将家族争取一些政治空间。而赵宗实各种作妖各种闹,其实也是浑水摸鱼,想要拉拢更多的文臣支持。

最终的结果是曹皇后与韩琦达成了某种政治妥协,将赵宗实作妖当作病中发疯来处理,这才平息了这段风波。从事后的政局变化来看,双方都是有所让步的。半年后曹皇后撤帘归政,赵宗实终于亲政。而两府大臣中枢密使富弼、参知政事张昪被解职,也说明了文官集团在军队事务上的让步。

从整个案子来看,与其说曹太后是想要夺赵宗实的权,不如说是夺文官集团的权力。曹太后秉承的是宋仁宗的执政理念,讲究的是文武制衡的策略。即便是在文官集团一家独大的皇祐、嘉佑年间,宋仁宗也让将门势力暗中掣肘其发展。赵宗实是被文官集团推上台的,如果政治上全面依靠文官集团,这将会使朝廷政治失衡,进而出现权臣的危机。曹太后利用整个不知真假的案子,逼文官集团退让,这对于赵宗实控制朝廷也是很有好处的。赵宗实完全看不懂曹太后的手段,为了皇权各种闹事作妖,弄得自己像个小丑一样,可笑至极。

标签: 宋英宗

更多文章

  • 本为赵家宗族子弟,为何宋英宗能够成为储君,继承宋朝大统

    历史人物编辑:小三说史标签:宋英宗

    曾有记载:“昔人有言,天之所命,人不能违。信哉!英宗以明哲之资,膺继统之命,执心固让,若将终身,而卒践帝位,岂非天命乎?”对于宋英宗赵曙本人而言,能成为皇帝对他来说是极其意外的。还是因为宋仁宗没有儿子,他这才被接入宫中抚养,长大之后便接受皇帝对他的考验,担任过右羽林军大将军,泰州防御史等官职。对于这

  • 宋英宗时朝廷多次征召王安石入京,他为何拒绝?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故事迷标签:宋英宗

    王安石是宋朝最著名的宰相之一,在历史上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后世对其的评价褒贬不一。他主持的“熙宁变法”也被称为”王安石变法“,被认为是积极有效的强宋政策。他在历史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因其文采斐然,也被列入了”唐宋八大家”之一。其实在熙宁变法之前王安石就已经名闻遐迩了,是宋朝文坛的风流人物之一。可是他却多

  • 宋英宗开启濮议之争,曹太后为何选择对其让步?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大赛场标签:宋英宗

    濮议之争是宋英宗执政时期最大的政治事件,也对宋朝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直接为后来的新旧党争埋下隐患。这个政治事件的起因是赵宗实亲政后意图为自己的父亲濮王赵允让争取名份,进而引发了朝廷文官集团内部的政治分歧。这场政治分歧让将韩琦、欧阳修为首的两府大臣,以王珪为首的两制大臣,以及以司马光为首的

  • 顺治的孝惠皇后不受宠爱却能当56年太后,康熙是如何孝敬她的?

    历史人物编辑:从保瑞标签:孝惠皇后

    还记得《鹿鼎记》当中那个皇太后么,她的历史原型,就是顺治帝的继后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她并不是康熙帝的生母,但是却受到康熙帝的格外孝顺。康熙帝的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原本只是妃嫔,做了太后没几个月就嗝了,实在是个没福气的人,而康熙帝时期宫中的皇太后就是孝惠章皇后,另一位是太皇太后,即孝庄太后。顺治

  • 孝惠皇后邵氏:明世宗朱厚熜登基后,为他这位祖母的名分操碎了心

    历史人物编辑:狡猾的兔子标签:孝惠皇后

    前言: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四月二十二日正午之时,大明王朝新天子朱厚熜身着衮冕,由大明门中门进入紫禁城。而在登基之前,皇帝先到宫中拜见了他的亲祖母:宪庙贵妃邵氏。这里略作解释,所谓的“宪庙”,是对朱厚熜祖父明宪宗朱见深的敬称。此时的邵贵妃已经寡居三十四年,而且早已双目失明。听说亲孙子做了皇帝,

  • 狸猫换太子的真相是什么?宋真宗和刘娥自由恋爱,却牺牲了李宸妃

    历史人物编辑:一品文史汇标签:李宸妃

    整天倡导自由恋爱的宋真宗赵恒,终于如愿以偿地和自己最爱的女人刘娥生活在了一起。可是他们也不是没有烦恼,刘娥想要做皇后,可是群臣们一直都不答应。为啥?因为刘娥和宋真宗是自由恋爱,属于没名没分的那种,而且还嫁过一次人。当初宋太宗赵光义,可是给儿子宋真宗安排了两位嫡妻,她们才是皇后的人选。不过这两位嫡妻先

  • “狸猫换太子”的真相是什么?李宸妃不认儿子,刘妃更是贤良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爱吃的鲢鱼头标签:李宸妃

    “狸猫换太子”的真相是什么?李宸妃不认儿子,刘妃更是贤良皇后包青天的名号是如雷贯耳的,听到这个名字,一瞬间就会想到面色黝黑,额间明月的形象,也会想起武艺超群的展昭和机敏的公孙策,还是一桩桩奇案,说起奇案,牵连最大的案子,莫过于“狸猫换太子”一案。据说先帝宠妃刘李二人,同得宠爱,又同时有孕。先帝言,先

  • 为什么刘娥能夺走李宸妃的儿子?主要是在于皇帝的态度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守望者标签:李宸妃

    有人说,如果吕后、武则天、慈禧太后处在一个后宫,谁会是赢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答案当然不同。但是有一个网友的回答十分经典,他说:“关键要看皇帝是谁。”在宫斗戏中,皇帝的态度相当重要,皇帝倒向哪一边,哪一边就是赢家。就如宋朝的刘娥能抢走李宸妃的儿子宋仁宗,就在于她们的丈夫宋真宗的态度。宋真宗(赵恒)

  • 李宸妃走后,宋仁宗的表现如何,清平乐与狸猫换太子哪个更真实

    历史人物编辑:七弦君讲史标签:李宸妃

    时下,热播的大型古装剧《清平乐》受到光大影迷的一致好评,这部电视剧整体来说制作精良,包括服饰、人物动作、故事背景基本上符合真实的北宋历史。读史君看过这部电视剧后,脑海里首先想到的不是里面的俊男俏女,而是围绕主角宋仁宗的一段小说演义。狸猫换太子,想必大家都已熟知。它是小说“三侠五义”里的一段故事,说的

  • 李宸妃去世后家族受到何种优待,宋仁宗赵祯为何对舅舅加官晋爵?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大赛场标签:李宸妃

    随着《包公案》的戏剧和小说在民间广为流传,作为故事中重要组成部分的“狸猫换太子”案也成为民间百姓了解宋朝皇家故事的主要来源之一。故事所展现的包公的忠诚、宋仁宗赵祯的孝道、奸妃刘娥的阴险和李宸妃的悲惨故事,都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很多人在谈论这个案子的时候却不知道,李宸妃故事虽然悲惨和曲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