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延灼率领连环马,几次打败了梁山,这让宋江和吴用很忧虑。后来,呼延灼又调来轰天雷凌振,对着梁山大本营不断炮轰,吴用起初还说不必担心,但看到火炮差点轰了梁山大寨,才知道威力。
后来,吴用设计,先是俘虏了凌振,后来又让时迁盗徐宁宝甲,把徐宁骗上梁山,这才用徐宁的钩镰枪,破了呼延灼的连环马,并且呼延灼也落草梁山了。
时迁去徐宁家中盗取宝甲,充分展示了他飞檐走壁的轻功,顺带还玩了一把口技,即假装老鼠叫,骗过了徐宁。
后来,时迁也多次为梁山立功,有人还因此为时迁排名打包不平。
比如,时迁常常潜入敌人内部,或是放火,或是为内应。征方腊时,时迁一个人背着“火刀、火石、引火煤筒甚至火炮”,上了昱岭关,更展示了他高明的轻功。
时迁的轻功是从哪里学到的呢?他的师父又是谁呢?书中没说,但是听过这样的传说故事,或许能作为一种解释。(以下是听说整理后的故事,不是原著内容)
时迁家在蓟州,蓟州附近有个白云山,山上有个白云寺,寺里有老和尚,会教小和尚练武。时迁从小就想进去,跟寺里的和尚学功夫,但是他家很穷,没钱拜师。所以,十二岁的时迁只能偷偷去看寺里的和尚习武。
白云寺在高山之上,山路艰险,毒蛇猛兽也多,所以一般人不敢上去。时迁为了能学一点武艺,经常冒险爬山去偷看。他常常一看一整天,快天黑了才下山,有几次差点摔倒悬崖深涧里。晚上回来,他就自己琢磨白天看到的,时间久了也有点进步。
就这样,不知不觉过了快三年。
这一天,时迁再次到白云山上,躲在大树上继续偷偷看。正在聚精会神地看着,忽然时迁觉得肩膀被人拍了一下,他大惊之余,转脸去看,发现正是白云寺里的老和尚。
时迁想: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这和尚就爬上了大树,自己丝毫没察觉。如果是敌人的话,自己早就被打死了。想到这里,他不禁害怕,唯恐老和尚要惩罚自己。
两人从树上下来之后,老和尚说:我看你经常来这里偷看,山路崎岖,吃了很多苦吧?从你第一天来,到今天为止,正好三年了。我见你如此有恒心,脚步也比之前轻了很多,有天赋,有毅力,是个可造之材。从今以后,我便传授你轻功吧。时迁大喜,连连磕头。
要学轻功,必先学会重功。
时迁牢牢记住了师父的话,他也是这么做的。于是,在老和尚的监督下,时迁不仅每天要爬山练功,而且腿上要绑着东西。起初是两个沙包,后来是小沙袋,再后来是大沙袋。白天绑着,晚上睡觉也要带着。最后老和尚让时迁负重担水,水桶里的水也是从少到多,直到装满。
不仅要负重上山下山,而且每次都规定用一炷香的时间。
一晃又三年过去了,这三年来,时期每天都要上山下山数十次,每一条路他都走过,那些昔日看起来十分危险的地方,时迁也能如履平地。
当老和尚让时迁卸下沙袋时,时迁顿时觉得身轻如燕。其实,时迁在不知不觉之间,已经学会了轻功。老和尚又交给时迁一项任务:把皇帝的墨宝盗来一件,这样时迁才能算出师。
时迁卸下沙袋后,直奔东京,毫不费劲地盗了宋徽宗的瘦金体墨宝一卷。老和尚看到后,哈哈大笑,他说时迁功夫到家了,可以让出去闯荡江湖了。时迁就此别过师父,下山去了。
在江湖闯荡,时迁轻功很少展示出来,但是他个子瘦小,弹跳力却让很多人刮目相看。有人说他就像是鼓上的跳蚤一样,于是时迁就得了个“鼓上蚤”的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