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孟姜女把长城哭开一“缺口”,几千年后,这段长城成国家一级文物

孟姜女把长城哭开一“缺口”,几千年后,这段长城成国家一级文物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韦贵祥 访问量:1848 更新时间:2024/1/17 3:29:14

中国历史发展数千年,诞生了很多爱情传说,其中“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家喻户晓,人人都在为这个痴情的女子叹息,关于这个爱情传说最早可以追溯到《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在人们感叹爱情凄美的同时,也对其中的故事着迷,究竟孟姜女哭倒的长城位于哪里呢?

史学家研究之后得出了较为一致的结论,孟姜女故事当中的长城名为小佘太长城,专家在整理史料的时候,发现相关记载反复出现了一个名词“金河”,据推测是一个地名,在无数人的共同努力之下,认为金河很有可能就是大黑河。

也就是说,孟姜女哭倒的长城很有可能就是小佘太长城,位于巴彦淖尔附近,传闻是战国时期赵雍主持修建的。

说起赵雍大家可能不太熟悉,赵雍年少成名史称赵武,年经轻轻登上王位,26岁征战四方,打响了赵国的威名,公元前322年,赵武灵王推翻父亲逐鹿中原的想法,转而把目光聚焦到北方,率领大军北上,年少有为的赵武灵王依照父亲嘱托娶了韩宣王的女儿,进一步维护了赵国的统治地位。

成家之后的赵武灵王十分担忧赵国的处境,赵国一直处于危机当中,从地图上来看赵国被中山国分裂开来,交通是非不便,影响到国内的安定。

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赵国怎么会忍受别国从中作梗,被分割成几部分的赵国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发展,况且中山国附近的居民对赵国很不感兴趣,得不到百姓的认同,对于赵武灵王来说是无法忍受的。

雪上加霜的是,齐国和燕国一直虎视眈眈,对于少年天子来说处境非常凶险,赵武灵王15岁的时候遇上了人生第一次大考,父亲在世的时候,与各个诸侯国交战多年不处下风,俨然成了北方霸主,然而父亲死后,各国联合起来派出精锐,以参加会葬为名,图谋不轨。

赵武灵王在托孤大臣的帮助之下决定殊死一搏,命令全国戒严,所有军队随时准备战斗,下令前来奔丧的五国军队不得入境,由大臣接待直接将各国国君的吊唁礼品取回。

赵武灵王行事非常谨慎他没有选择与魏国联合,他清楚的知道,这些诸侯联合起来不过是为了眼前利益,终究会有一天分崩离析,终于让他等到了魏国与楚国交手,燕国和齐国开战,赵武灵王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赵武灵王扶持燕国公子职上位,当时齐国与赵国正在交战,想要借助燕国力量一举击溃赵国,不过赵武灵王识破了阴谋,在两国相持不下的时候,率先出击联合燕国大胜而归。

战后赵国实现了自己的承诺,将燕公子职扶持到皇位上,自此开始之后,赵燕两国关系非常密切,在与燕国的交往之中,赵武灵王处处示弱,削减了燕国的防备之心,暗地里却在不断扩张自己的势力,为后来攻打中山国做准备。

中山国存在一天,赵武灵王就会担忧一天,为了除掉这个心头大患,赵国做好了万全准备,公元前300年,赵武灵王决定动手了,迅速拿下了中山国和燕国等地,赵国领土扩充了无数倍,国力达到顶峰。

从地图上来看,赵国与北方胡人势力范围接壤,因此一直受到胡人侵扰,赵武灵王决定加筑长城抵御侵略,于是在巴彦淖尔地带建起了更为坚固的防御带,这段长城准确来说并不是秦长城而是赵长城。

为了发展国内军事力量,开始在国内推行胡服骑射改革,因此培育了大批骁勇善战的军士,先进的军士管理理念造就了赵国骑兵的传说,仅仅派出少数骑兵就大败中山国部队。

这支骑兵在与胡人交手时丝毫不落下风,而巴彦淖尔附近的长城更是给赵国提供了坚强的后盾,《地理志》记载,巴彦淖尔长城两段之间有一个缺口,传闻就是孟姜女哭倒长城留下的痕迹。

长城自从修建以来投入了大量财力物力,是一项伟大而残酷的工程,从春秋开始直到明朝,历朝历代都投入了很多精力,使得两千多年以后,长城依旧屹立不倒,被世界赞叹为世界奇迹,然而在这份荣耀的背后,无数民夫前赴后继,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孟姜女的故事之所以深入人心,就是因为它触动了人的心灵。

如今,饱经风霜的小佘太长城依旧屹立不倒,无论风吹雨打,长城依旧静静地矗立着,任凭时间的流逝,连绵不断的小佘太长城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一块块石板堆砌成了气势宏伟的万里长城,走在上面,似乎还能听到那些厮杀,回到了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

历史从来都是留给后人评说的,2006年小佘太长城被列为国家级物,前前后后花费上百万进行修复,这里也成了无声的历史见证者。

参考资料:

【《山东通志》、《长清府志》、《地理志》】

标签: 孟姜女

更多文章

  • 历史上孟姜女的原型是谁?她真的哭倒长城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史海无涯标签:孟姜女

    2016年上映的电影《长城》,是张艺谋导演携手奥斯卡影帝马特达蒙为观众呈上的视觉盛宴,影片讲述了欧洲雇佣兵和长城的故事,用3D巨幕投影出一个个玄幻而又扣人心弦的情节。自古以来,以长城为故事背景的故事和传说不胜枚举,其中当属“孟姜女哭倒长城”最为人熟知,说是暴虐的秦始皇为修长城而强征壮丁,农民范喜良就

  • 被传了两千年的孟姜女哭长城,到底隐藏了怎样的阴谋?

    历史人物编辑:西瓜唠车标签:孟姜女

    古代流传四大爱情故事,分别是孟姜女哭长城、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这四个故事已经是尽人皆知的了。在历史上,后人对四大爱情故事进行了改编,很多都已经被搬上了大银幕。时至今日,人们对白蛇传仍然是历历在目。在历史上,很多戏曲、小说中都出现了四大爱情故事。现如今看来,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是最为感动的

  • 孟姜女为什么会哭长城?真实的历史又是怎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小三说史标签:孟姜女

    真实的历史是:孟姜女比秦始皇早生了几百年,其夫杞梁并非文弱书生,而是“有万夫不当之勇”的齐国武士。齐庄公欲伐莒国,杞梁与另一勇士华周应召从军,但却因为白身而受到慢待。于是,杞梁、华周深以为耻,乃与另一勇士隰重侯三人自请为先锋;为了证明自己之勇不逊公侯大夫,拼死力战,以三人之力竟攻破了莒国城门,毙杀莒

  • 孟姜女哭长城,竟然是假的?秦始皇为此背锅数千年

    历史人物编辑:郭社栓说史标签:孟姜女

    孟姜女哭长城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民间传说,故事讲述的是在秦始皇的时候,有一对新婚夫妇,男的叫范喜良,女的叫孟姜女。结婚刚三天,范喜良就被征去修长城,不久便死于饥寒和劳累。孟姜女万里寻夫到长城,得到丈夫死讯后嚎啕大哭,一下子哭倒长城八百里。而事实上,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纯属虚构,也与秦始皇无关。这是怎么回

  • 为何古代称美女为姬?同姓为何不能通婚?孟姜女到底姓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杨宗辉标签:孟姜女

    在《史记》中以“姬”称呼女性的现象极为常见,其用法主要有三类:一、沿用《左传》等先秦典籍的称呼,如骊姬、蔡姬、伯姬等;二、作为美女的通称,如宠姬、爱姬、美姬等;三、加在女性姓氏之后,如戚姬、簿姬、曼姬等。值得注意的是,在西周和春秋战国之时,以“姬”称呼女性的用法仅限于第一种,即“周女称姬,齐女称姜”

  • 孟姜女并不是秦国人,哭倒长城?秦始皇:和我有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武成读史标签:孟姜女

    相信孟姜女的故事,大家肯定都听说过。在许多戏文,民间戏曲,现代的电视剧中都曾提到过。讲的是秦朝的时候呢,有个叫范喜良的男人,他娶了一个哭功惊人的女子,名叫孟姜女。当时呢,正好赶到秦始皇嬴政要建长城,比较缺人,就开始全国的征人去搞建筑。孟姜女和范喜良人家两个呢,才结婚三天,范喜良就被抓去当壮丁了。这眼

  • 说孟姜女不姓孟的董宇辉,你还有什么不会?

    历史人物编辑:睡麋鹿林标签:孟姜女

    亲爱的董宇辉老师我们的小王子,孟姜女难道不是姓孟吗?好吧,她姓姜,是我草率了。没文化,真可怕,误了子弟脸一阵啪啪。现在法律规定“一夫一妻制”,应该没有所谓的“嫡出”跟“庶出”了吧?要是真的能与你不分伯仲,九个多月了也就不会未见第二个董宇辉,所以说你独一无二不可复制无可替代,好像不只是一句戏言。人和人

  • 孟姜女哭长城还有如此黑幕,秦始皇为何大声疾呼:这黑锅我不背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新领域标签:孟姜女

    历史很有趣,古人有言“读诗使人灵秀,读史使人明智,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因此很多人都喜欢品读历史,以达到博学多识的目的,从而给人一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涵养。同样,通过历史的研读,我们还可以了解到很多比较有意思事情,甚至能够做到知往昔以鉴未来防患于未然!众所周知,在中国古代中国出现了很多引领时代的英雄人

  • 原来孟姜女哭长城是老天从小就按排好的

    历史人物编辑:袁恩慈标签:孟姜女

    孟姜女为了范喜良哭到长城,大家都知道,相传孟姜女并不是人,而是出生在冬瓜里。秦朝初期,在松江府华亭县(也就是现在的上海松江区)内,有一位孟姓员外,这个人在本地算是富户,家里有地有房还有不少钱。孟员外年轻时比较会经营,早早的置下了不少房产和地产,早些年可能干活太猛,伤了身体。年近60岁了,膝下还无儿无

  • 真的有孟姜女这个人物?她又是为何哭长城?

    历史人物编辑:姜腾标签:孟姜女

    我国民间有孟姜女哭长城的说法,这是世代相传的民间悲剧,因为秦朝的残暴闹得孟姜女苦不堪言,最后长城都被哭倒,感天动地。民间虽然文化底蕴深厚,但很多说法都无从可考甚至是以讹传讹,关于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到底是怎么来的?传说毕竟是传说,长城很明显不会被哭倒。事实上我国史料是有关于孟姜女的说法的,孟姜女的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