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棣不造反夺权,明朝会二世而亡吗?朱允炆:我可不是秦二世

朱棣不造反夺权,明朝会二世而亡吗?朱允炆:我可不是秦二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汤娜 访问量:356 更新时间:2024/1/4 7:25:18

文|观景说史

序言:

在中国历史的正统朝代中,二世而亡的只有两个,一个是秦朝,还有一个是隋朝。这两个朝代二世而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他们都实行暴政,没有给予天下老百姓们有休养生息的机会。老百姓们没有了活路,才会起来造反,这才是二世而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朱棣不造反,明朝也不会二世而亡。

朱棣起兵造反的原因是什么呢?

众所周知,朱元璋最先培养的接班人是朱棣的大哥朱标,但后来朱标英年早逝,把朱元璋的部署给打乱了。按照嫡长子接班制的规则,朱元璋在后面并没有选择其他皇子来做接班人,而是选择了太子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来接班。朱允炆自从被册封为皇太孙后,朱元璋就开始大规模清除日后他登基时有可能成为绊脚石的势力。

公元1398年6月30日,时年21岁的朱允炆在南京登基即位。在朱允炆坐上皇帝宝座没几个月时间,他就开始考虑增加自己的权力,同时还找机会削弱诸藩王的权力。当时朱允炆听取了谋臣们的建议,先拿弱小的藩王开刀,在这之后的一年时间里,朱允炆把五个举足轻重的藩王给废了,下一个目标就是燕王朱棣。

聪明的朱棣在被逼无奈之下有了反叛朝廷的思想,但是他的三个儿子正在南京作为人质,因此他也不敢轻举妄动。在1398年和1399年的时间里,他为了麻痹朝廷做了很多把戏,他不但装病,还装疯卖傻。朱允炆在1399年6月让朱棣的几个儿子回到父亲的身边。1399年8月,朱棣正式以“清君侧”旗号起兵“靖难”。朱允炆最后的结局就是去向成谜。

朱允炆执政时有哪些措施?

朱允炆是一个接受良好教育之人,因受儒家思想观念的影响,他温文尔雅,为人仁厚,亲贤好学。他登基即位后对朱元璋的一些政策有所改变,推行的是仁政。

首先,朱允炆登基后就改进了朱元璋时期所实行的严厉的法律制度。朱允炆认为祖父所制定的律令法典有些部分过于苛严。他在取消一些条款的同时,还禁止以诰文为根据来进行审理和判案,同时停止张贴榜文。朱棣在登基后把朱允炆的变革废除,恢复了朱元璋的所有严厉的诰文和榜文中的法律效力。

其次,朱允炆在经济上也制定了一些新措施,以减轻一些过重的税收。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减少了江南过度的土地苛税,特别是富庶的苏州和松江这两个府的土地重税得到了有效的减少。朱允炆另外一项财政改革是限制佛、道二教寺观所能拥有的免税土地的数量。这也是后来佛教僧人依附朱棣的原因所在。

最后,朱允炆在登基即位后对诸藩王封地里的行政也进行了一些改革。他规定王子们不得参与文、武政事。他的这个命令是与朱元璋的《祖训录》中的规定大相径庭的。朱允炆在黄子澄等人的出谋划策之下,最终决定走完全的道路。朱允炆削藩的政策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加强皇权,减少藩王对皇室的威胁,但他过激的削藩政策给自己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

结束语:

朱允炆在登基即位后,增强文官在政务上的作用,他还宽刑省狱,严惩贪官污吏,同时对祖父朱元璋的一些弊政进行了改革,因此他的这段执政时期被史称为“建文新政”。如若朱棣没有起兵造反,大明王朝在朱允炆的治理之下,也会走向一个盛世。

标签: 秦二世

更多文章

  • 秦二世合法继承皇位,却被怀疑篡权,赵高的做法道出玄机

    历史人物编辑:付如艳标签:秦二世

    二千多年来,历史学家一直对秦二世有相当大的意见,认为他篡夺了皇权,杀了兄弟姐妹,铲除了故旧大臣。然而,这一切的背后都有一个人在操纵,那就是秦二世最信任的老师赵高。众所周知,秦始皇最喜欢胡亥了,一方面胡亥是秦始皇十八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另一方面胡亥与其他兄弟性格截然不同,小时候顽皮至极,成年之后又慈仁

  • 秦国灭亡后,竟然还有48万军队没动,秦二世,该亡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大橘子标签:秦二世

    原秦灭亡后,还有四十八万大军没有动弹。要想强大,就得顺应潮流,把握历史前进的步伐,求变求变。在大大小小的诸侯国中,秦国凭借商鞅变法,综合实力得到极大提升,迅速脱颖而出,成为战国末期最强大的诸侯国。秦国从一开始就不是很强大。反倒是这些老秦人生活在偏远荒凉的西疆,生活十分凄惨,时时被强大的魏国欺负。秦国

  • 赵高为什么要杀了秦二世,而立杀了自己的子婴的?

    历史人物编辑:刘雨乐标签:秦二世

    当初赵高杀秦二世,目的就是为了自己当皇帝。而且他不顾群臣的反对,还真的选择了登基大典。按理说要当皇帝,选择的应该是一个良辰吉日。但是,赵高选择的这一天,实在是太不吉利了。按照《史记》上的记录说,在赵高向皇帝龙椅上走去的时候。突然之间天旋地转,赵高根本就没有机会走向龙椅。他就从台阶上滚了下来。再加上古

  • 修改秦始皇遗书,指鹿为马,逼死秦二世,赵高的结局令人唏嘘

    历史人物编辑:以史为鉴的背后标签:秦二世

    公元前210年,也就是秦始皇继位第37年,秦始皇生病了,之所以是说病了,其实是嬴政不让别人说“死”这个字,因为病的很厉害所以就给公子扶苏写了一封信,并且还盖上了御印,信中的内容说“回咸阳来参加丧事,在咸阳安葬。”但信却没有发出去,而是到了赵高的手中。这年七月,秦始皇在回咸阳的路途中经过一个地方沙丘平

  • 《资治通鉴》赏析 - 李斯为了官爵利禄,建议秦二世对百姓横征暴敛

    历史人物编辑:川妹美食标签:秦二世

    李斯身居高位,却是伴君无伴虎,战战兢兢,当他受到秦二世责问的时候,感到十分心虚恐惧,又舍不得官爵利禄,只能迎合二世的心意,上书应答以求自保。李斯上书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揣摩皇帝的心理,顺着皇帝的想法进言,而不是为百姓请命。李斯在上书中建议秦二世通过刑罚对臣下进行统治,将天下作为使自己快乐的资本,如

  • 李斯被秦二世腰斩,满朝文武为何无人替他求情

    历史人物编辑:吴林利说历史标签:秦二世

    在我们的历史教材中,李斯雄才大略,帮助秦始皇一统六国,又写得一手好字。后来秦二世时,李斯被奸臣赵高所害,扣上了谋反的罪名,腰斩于市。按理说,这种级别的朝廷重臣被冤杀,应该有好多人为他感到惋惜。但是,真实的情况却是满朝文武,都认为李斯早就该死了,无一人为他求情。▲秦始皇像李斯雄才大略不假,但为人却是无

  • 做个快乐的傻瓜,秦二世胡亥也许有个好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沫沫生活日记标签:秦二世

    文/长啸01胡亥继位前后,除了逼死扶苏和蒙毅,还杀害了自己的其他兄弟姐妹。皇位坐稳之后,胡亥在赵高的撺掇下开始效仿秦始皇巡游天下,南到会稽,北到辽东,这一圈可谓转遍了大半个秦帝国。赵高则借此机会清除异己,把不听话的地方官全部杀掉了。秦二世意犹未尽地回到咸阳,对赵高说道:“人生啊,如同白驹过隙。如今我

  • 秦二世可以杀光兄弟,为何独独留下子婴,子婴真实身世大起底

    历史人物编辑:惜缘小历史标签:秦二世

    秦二世,一个心狠手辣的角色,在赵高的拥立下逼死始皇嫡长子扶苏,自己称帝。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登基第一件事,就将自己三十多个兄弟姐妹都给杀掉,只有身世不明的子婴逃过一场杀戮。子婴,在历史记载上是没有出生年份的,对于他的身世之谜大侄有三个猜测。一是胡亥的侄子。《秦始皇本纪》:“立二世兄之子公子婴为秦王。

  • 秦二世当时如何统治的天下,导致了秦朝早亡!

    历史人物编辑:房产新料标签:秦二世

    秦朝短命的直接原因是胡亥的残暴。他的残忍在历史上是众所周知的。冤杀了蒙恬师兄。被赵高先生报仇的蒙恬兄弟三代祖宗都是赫赫有名的将领。因为扶苏死了,一开始胡亥想放蒙恬,赵高又怕蒙恬以后被放了,照着图,故意赋死。孟毅在指责胡亥滥杀无辜后被杀。胡亥派使者到扬州与蒙恬坐镇。蒙恬道:“我家积德,信秦三世,今日率

  • 赵高为什么杀了秦二世,又立子婴为王呢?

    历史人物编辑:王家伦标签:秦二世

    赵高是秦二世的老师,秦始皇在沙丘病故的时候,是赵高联合了李斯,篡改了秦始皇的遗诏,把立扶苏为皇帝,变为了立胡亥为皇帝。然后,李斯又拟了一道假的诏书,让公子扶苏和大将蒙恬,重臣蒙毅自杀了。胡亥在公子扶苏死后,就登基称帝了,胡亥就是秦二世。可以说赵高在立秦二世之前,他就布好了局,想要在秦二世当皇帝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