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靠刘邦一个人,即使有张良、陈平、萧何等人的帮助,也依然难以维持。
萧何月追韩信的典故耳熟能详。韩信当初也是在项羽手下,和钟离美的关系非常好,只是从来没有被项羽放在眼里。
于是韩信就来投奔刘邦。夏侯婴、萧何数次推荐韩信,刘邦给了他一个很小的官。韩信觉得刘邦不能重用他,打算投他一票。萧何闻言立即二话不说追韩信,于是很多人向刘邦报告萧何逃跑的消息,引起了刘邦的注意,韩信终于在萧何的极力推荐下被拜为大将军。
不久韩信脱颖而出,帮助刘邦开辟了“明暗陈仓修栈道”的战略,成功开创了后人所说的李太白的蜀道难走,难以前行。蓝天。并迅速平定了前三秦之地,收复了关中大部地区。
其实此时的韩信还没有单独指挥的权利,直到刘邦彭城大败,韩信集结败兵,击溃了追来的楚军,帮助汉军稳住了战局。
本来就是渣男的魏王豹、塞王司马新、翟王东夷反汉投楚。齐王天融、赵王歇也造反,与楚议和。刘邦命韩信平定魏国,韩信大破魏国,生擒魏王豹,改魏国为河东郡。
韩信为刘邦制定灭楚计划,“北起燕赵,东攻齐国,南断楚粮道,西遇荥阳王”。
虢、赵国、燕国、齐国,多次给刘邦送兵(刘邦总是带走老兵,韩信带领新兵继续作战)支援正面战场。打败齐国时,韩信向刘邦请假齐王。在陈平和张良的怂恿下,刘邦封韩信为真正的齐王。
这时,楚国终于意识到了韩信的能力,项羽派吴奢劝说韩信支持楚国,或者保持三分之一的中立。结果韩信说项羽不重用他,跑去找刘邦。刘邦待他如山,决不背叛汉王。
臣王,官不过大夫,位不过持戟,不听其言,不用其画,遂双楚归汉。汉王赐我大将军玺,赐我数万人,脱衣推饭,听其言,遂至。夫人对我深信不疑,我极不祥,虽死也不易。谢谢项王的来信!
--《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
后齐人蒯通以当面之术劝韩信立大功,为早计。韩信虽然被劝说,但最终还是摸到了刘邦的心,决定攻打楚国。兵荒马乱,四面埋伏,项羽四面楚歌,最终导致项羽自杀于乌江。
再说说彭越,彭越最大的功绩就是“彭越挠楚”,平了梁国。韩信的灭楚计划,“北扬燕赵,东攻齐国,南断楚粮道,西遇荥阳”,实际上分为三个战场,韩信在北方战场开辟了第二战场,从后方包抄楚国,彭越在南战场攻楚粮道遏制楚国,刘邦在西战场反击项羽的正面进攻。
所以,彭越也是刘邦和韩信打败项羽成功的重要一环。在对楚的一系列征战中,他的功绩不亚于韩信和刘邦。据说是游击战的鼻祖。正是彭越的进攻,才让项羽没有在正面战场上彻底打败刘邦,给了他喘息的机会。结果,项羽筋疲力尽,三路夹击,最终导致垓下之战失利。
英布背叛楚汉,策反周殷
英伯很早就跟随项羽,成为项羽抗秦的心腹。可以说是项羽手下最好的将领之一。不过,在刘邦的彭城之战前期,他并没有立下汗马功劳。他怕项羽责怪自己,最终在刘邦的计策下造反项羽,让原本支撑不住的刘邦稳住了势头,直接导致项羽没能一举歼灭刘邦的势力去。
被项羽打败后,他仗着刘邦的支持,在九江淮南拉起兵马造反项羽,甚至还策反了项羽的首领司马周寅。在垓下之战中,英伯也是重要的参与者。在灭楚之战中,项羽被刘邦、韩信、彭越、英博四军围攻打败。
最后,“‘狡兔死,良犬烹;高鸟疲,良弓藏;敌国灭,谋士亡。”三人均因叛国罪被处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