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邦为何杀掉韩信、英布这些人,却没有对张良下手

刘邦为何杀掉韩信、英布这些人,却没有对张良下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电工与机械维修 访问量:4895 更新时间:2024/1/5 21:33:52

为什么刘邦杀了韩信、英博等人,却不讨伐张良?他没有被刘邦清算,一直活到汉惠帝时期,安安稳稳地死去。是什么原因?下面笔者将进行具体分析。

身份差异

刘邦夺取天下后,一共封封了八位异姓王(两次燕王,藏图和卢万),其中有七位因各种罪名被杀废。只有世袭的长沙王吴睿及其子孙,成为此后唯一在世的异姓王(五朝无嗣而灭)。当然,刘邦对吴蕊并不放心,但吴蕊和张良是好朋友,他们之所以得救,完全是因为张良为他制定了密谋。刘邦杀了这些异姓王,同时立了几个同姓王。无非是为了柳家的稳固,断绝后患。韩信、英布等异姓王既有兵有地。如果不除掉,刘邦生前说不定能压制住,接班人说不定就够了,很容易回到战国时期的局面。

而张良也不是异姓王,他只是一个没有实际领地,没有兵权,享受着万户粮镇的刘侯。在某种程度上,张良只是一个家境富裕的书生。他虽然善于谋划,但基本上没有单独带过军队。而且,他只是韩国皇室的旁系后裔,在韩国人中的号召力远不如韩王丞和韩王信。无论是之前的身份,还是汉朝建立后的身份,刘邦都没有对大汉造成任何威胁。

除张良外,刘邦放过了包括出卖自己的雍齿在内的其余诸侯功臣,安安稳稳地活到惠帝时才病逝。原因与张良基本相似。这里唯一的例外是樊哙。刘邦临死前,想杀了樊哙。究其原因,其实是身份问题。樊哙嫁给了鲁颜,刘邦早就预见了鲁家大劫将至,所以想要除掉樊哙,攻打鲁颜。

的力量。

情绪差异

作为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刘邦其实对感情因素影响不大,但我还是想把感情列为一个原因。因为人永远是感性动物,再冷血也是有感情的。

异姓王离,除了卢挽和刘邦年纪轻轻,几十年交情深厚,好得快要穿一条裤子外,其他人基本都是半途而废,甚至投降了。刘邦对他们基本没有感情,主要是利用他们的能力、身份等等。由于这些人的特殊身份(要么投降时为王,要么开疆拓土立功立功),统一天下后不得不一一加冕为王。但是勉强肯定维持不了多久,于是刘邦除掉了吴蕊之外的所有人。但张良不同。他在刘邦心中的存在一直是半师半友。两人半路相遇,正值天下大乱之时,两人见状纷纷投机:

梁书用太公的兵法来形容沛公,沛公擅长于此,常以谋略。

善于人者,不知也。亮曰:沛公天赐。于是他就跟着去了。——《史记·留侯世家》

一者乐于教,一者学而透。两人虽然名义上是君臣,但刘邦对张良一直很尊重,因为张良不仅仅是读书人,刘邦对他的战略谋略印象深刻。这一点从刘邦对待张良和那些儒生的态度的不同就可以感受到。刘邦在张良的劝说和谋划中几乎无所不能,自称“和公”。

这种个人情感基本上贯穿了刘邦的后半生,所以张良才得以幸免,没有被清算。

实践差异

张良不愧为智者。他不仅善于谋兵伐国,而且善于谋人谋己。但是韩信、英博这样的人,似乎没有什么政治头脑。

有了秦始皇这样的独裁者,“珠玉在前”,所以汉朝建立后,统一王朝就成了大势所趋。

同时,伴君如伴虎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历史上一再上演的场面其实也不是什么新鲜事。而韩信、英博这样的人,心里还惦记着春秋战国时期,想闭门造王,过自己的日子,只是看不清楚形势。鸟弓之末之类的事情他们不是不知道(就算真的不知道,下属也会提醒他们的,比如蒯通),而是异姓君王的诱惑让他们无视危险,总是想着它。刘邦会仁慈地放了他们。所以他既没有主动斩断太子爵位,也不想失去兵权,结果却连性命都丢了。

我们来看看张良统一天下后做了什么。先是推掉十邑三万户人家,又打出感情牌,要十邑留在县城(两人初次见面的地方),以示忠义,不忘本;刘邦遇到困难,出事了。

基本上,他身体虚弱多病,常年在家修道,以示胸怀大志,对权势不感兴趣,一心修道成仙;在他被吕后逼迫逃走的时候,出谋划策稳定了刘盈的后备地位,等于是和继位者和吕氏结下了不解之缘。刘邦怎么可能对付这样一个没有上进心的人,而刘邦死后,他也没有后顾之忧。此外,张良在确保自己安全的同时,还顺便救下了老朋友长沙王五瑞。他的韬光养晦这一招,让后者成为伟人中唯一在世的异姓王。用人来形容张良已经不够了,“求圣”的称号当之无愧。

从身份,到感情,再到分别如何评价,韩信、英博等人都要被清算,而张良却各项都赢了,平安无事,结局大相径庭也就不足为奇了。

标签: 英布

更多文章

  • 超级赌徒英布,从大盗到大王,实为楚汉最大搅局者,毫无政治底线

    历史人物编辑:月光侃历史标签:英布

    英布本是庐江郡六县(今安徽六安县)的一个无产小民,年轻时犯了事儿,被抓到骊山劳动改造,主要工作是为秦始皇挖坟(修皇陵)。身为一个有远大志向有胆子不怕输的超级赌徒,英布很不满意他当时的工作,于是便找了个机会拉了帮人集体越狱,逃到今天的鄱阳湖一带,从事起土匪这个更有前途的职业,主要工作就是劫富济己,积累

  • 锦马超的武艺放在西汉初年,属于什么水平?能否与英布一战?

    历史人物编辑:三读说史标签:英布

    马超是蜀汉五虎之中,出身最好,最得天独厚的一个大将,可惜一手好牌打得稀烂,这与他的性格是有关系的。《三国志》对马超的评价: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之心。但对马超的人品,普遍评价较低,张鲁部将就曾这样评价马超:马超连亲人都不爱,又怎么可能会爱吧别人,张鲁听从了部下的意见,就不愿意将女儿许配给马超了。

  • 刘邦称帝后韩信、英布惨死,为何唯独放过张良?

    历史人物编辑:聚会旅游标签:英布

    英布、韩信先后被刘邦封为王,一淮南王,一楚王。后来,刘邦应诸王之请举行登基大典,称他为汉高帝。第二年,即公元前201年。刘邦听说韩信要造反,就假意会见诸侯,实际上是想除掉韩信,但最终没有成功,免去了韩信的罪名。死刑虽可免,但无命刑难免,故改封为淮阴侯。韩信很是愤愤不平,终于决定造反,结果事情败露,被

  • 楚汉争霸关键时期,英布为何离开楚国投奔汉王?

    历史人物编辑:董于嫣标签:英布

    在楚汉时期,项羽占据了东边,刘邦占据了西边,在楚汉争霸开始的时候,刘邦和项羽第一次正面交锋,刘邦就失败了,在彭城,刘邦只取得了短暂的胜利,他就开始有点找不着北了,整天带着自己的手下在彭城里边喝酒作乐,别人怎么劝呢也不听,可是要知道他现在打败的只是项羽的分支部队而已,还不是主力。等到项羽的主力军转过头

  • 从帐下先锋大将到掘墓人-看英布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巨昕宇标签:英布

    从囚徒到先锋英布,是六县(今安徽六安)人,年轻的时候因为犯了事被脸上刺了字。古代脸上刺字称为“黥面”,因此又被人称为黥布。后来又被发配到骊山给秦始皇修墓去了。到骊山和当时的强盗头目、绿林好汉一起往来,合计着又逃到长江边上当起了强盗,专干打家劫舍的营生。等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英布看到天下豪杰并起,就带

  • 英布战争——大英帝国衰落的标志

    历史人物编辑:刘欢说历史标签:英布

    英布战争英布战争又称南非战争,抑或第二次布尔战争。英布战争一方面不仅仅是于1899年十月至1902年五月时期英国与荷兰的移民后裔布尔人建立下的两个共和国之间——分别是德兰斯瓦尔以及奥兰治共和国——为了争夺南非的部分资源和领土权限进行的一场大战,同时另一方面也是帝国主义时代彻底到来的主要标志之一。然而

  • 论资历,韩信比英布差远了

    历史人物编辑:张哥侃文史标签:英布

    文 / 子玉韩信、英布、彭越是刘邦夺取天下的三根支柱,有必要给他们列个“成绩单”——如果非要给这三人排个名次的话,韩信的票数肯定是最多的,但实际上,英布的资历比韩信老多了,而且“成绩单”上也是满满当当,有些只是不那么显眼罢了。人们首先忽略的是,英布投靠刘邦时是以牺牲了全家人的性命为代价的。当英布站队

  • 项羽重情重义,封了英布为九江王,为什么英布还会选择背叛呢?

    历史人物编辑:水一白聊历史标签:英布

    主要的原因在于英布的人品不行,英布是一个见利忘义之人,从小就争勇斗狠热衷于当王,曾经有人给他面相说他受刑后可以当王,于是沾沾自喜。果然后来他犯了法,被处以黥刑,于是他遍到处着说:“有人给我看了相,说我当在受刑之后称王,现在,大概就是这种情形了吧?”听到他这么说的人,都戏笑他,所以又称黥布。英布后来被

  • 刘邦为何要杀异姓王韩信、彭越、英布?

    历史人物编辑:时代乐标签:英布

    刘邦为何接连杀韩信、彭越、英布三员大将?这三人里面却又有不同,韩信和彭越并未谋反,准确的来讲,英布谋反是刘邦率军去平叛的,至于韩信和彭越两人而是被吕后直接杀的。当然这里面也离不开有刘邦的意思,因为异姓王对汉朝天下的威胁太大了,刘邦为着汉朝天下的长治久安,对异姓王特别的敏感,可以说吃不下,睡不着。这三

  • 背叛了项羽的英布为何要再次背叛刘邦?他的行为底线究竟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静心读史标签:英布

    英布当年因为担心自己已经到手了的荣华富贵会被项羽侵犯,所以半推半就地就背叛了自己的贵人和恩人项羽,十分行为艺术地演绎了什么叫做“没有永恒的感情,只有永恒的利益”。但是,大家千万不要把英布这种投机取巧的选择当作是一种处世的智慧,从某种角度来说,他这种行为是一种病,一种很严重的病,得治!这种病我们可以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