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他是《淮南子》的主编,涉嫌谋反,班固和司马光都有话要说

他是《淮南子》的主编,涉嫌谋反,班固和司马光都有话要说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东观校书郎 访问量:1759 更新时间:2023/12/4 21:18:46

《淮南子》在中国历史上称得上是一部巨著了,它的作者就是鼎鼎大名的淮南王刘安。正是这位文采出众,主张清修无为的一介书生,最终却因谋反事败,自杀而亡。关于刘安的谋反,争论颇多。其中不乏像班固和司马光这样的史学大家,他们在各自的著作中纷纷以不同的形式,表达了对刘安的声援。

班固在《汉书》中,既要维护汉朝的官方形象,又想为刘安开脱

刘安准备谋反相关事宜是源于和武安侯田蚡的一次交谈。田蚡对刘安说,武帝没有儿子,一旦他百年后,刘安作为刘邦孙子是继承皇位的最佳人选。这个故事最初记录在《史记》里,真实性有待考证。不过,班固在写《汉书》时,也引用了它。但是,与《史记》不同,班固特意修改了一个细节:

《史记》记载如下:淮南王大喜,厚遗武安侯金财物。阴结宾客,拊循百姓,为畔逆事。《汉书》记载如下:淮南王大喜,厚遗武安侯宝赂。其群臣宾客,江淮间多轻薄,以厉王迁死感激安。在《汉书》中,班固把刘安私下招纳门客、安抚百姓等有谋反倾向的举动,修改成刘安的门客如何勾起其内心早年丧父的愤怒。班固这样修改,可能想表达两个意思:

1、刘安即使真的谋反了,也是因为刘长(刘安的父亲)被汉文帝发配蜀地,客死他乡,心里有委屈之情。

2、刘安谋反都是被其门客所教唆,并非本意,情有可原。

那么,《史记》和《汉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

司马迁是汉武帝时代的人,并受了腐刑,更能体会到武帝的暴政。而他如果直接在著作中加以批判,恐怕性命难保。所以,当写到刘安谋反的起因时,就故意叙述一个带有明显漏洞故事,希望后人按图索骥,查明真相。而班固则生活在东汉年间(汉和帝),他可能也看出了司马迁的用意。但是,大汉王朝的官方形象必须得维护,而刘安一案也确实有可能存在疑点。最终,也只有通过这样修改,尽量做到两全其美。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叙述了一件事,基本否定了刘安的谋反

根据《史记》和《汉书》的记载,刘安彻底准备谋反是开始于汉武帝的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但是,恰恰在这一年,《资治通鉴汉纪汉纪九》里记载了刘安的一件事儿,一件跟谋反完全相悖的事儿。

这一年八月,闽越王出兵南越,汉武帝决定发兵支援南越消灭闽越。针对是否该劳师动众、远征蛮夷,刘安上了一条很长很长的奏表,力劝汉武帝为了黎民苍生,慎重用兵。

那么,司马光这样写到底想说明什么问题呢?

要知道,如果刘安真的想谋反,国家越动荡,自己的可乘之机就越多。而他在奏表中,特意提到了秦朝时远征越人,致使国家陷入战与不战两难的境地,终使得“外内骚动,皆不聊生,亡逃相从,群为盗贼,于是山东之难始兴”可以说,这番进言是情真意切,以国家社稷为己任,绝对不是一个要谋反之人应该做的事。另外,通过这件事儿,也充分展现了刘安信奉黄老学说,推崇无为而治,不愿意国家和百姓遭受兵祸之灾。虽然,司马光没有对此事做出评论。但是,他毫不惜墨,完整地把这个奏表呈现在读者面前,已经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刘安谋反可能是莫须有!

结束语

刘安谋反的是是非非,现在很难能说清楚了。然而,司马迁、班固、司马光三位史学大家都对这个事儿产生了疑问,即使司马迁的记述可能带有一定的偏向性,可班固和司马光同时站出来为刘安说“公道话”,这就值得商榷了。或许,汉武帝就是想拿这样一个才华横溢、德高望重的老诸侯王开刀,以保证他的推恩令能顺利执行下去吧。

【参考资料】:

1、司马迁《史记》

2、班固《汉书》

3、司马光《资治通鉴》

标签: 淮南子

更多文章

  • 汉朝版“百科全书”《淮南子》,撰写目的竟然是为了反对汉武帝!

    历史人物编辑:栀沫说历史标签:淮南子

    经历了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岁月的积累,历朝历代或多或少都在历史上留下了辉煌一页。每个朝代存在的时间,有的长达几百年,有的少至十几年。虽然时间长短不同,但每个朝代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其中史书典籍就是最好的证明,这些书籍对当时的社会乃至今天的我们都有着重大影响。如北魏时期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就在农学方面产生

  • 刘邦和项羽是出了名的仇敌,后来项羽死后,刘邦为何还哭祭项羽?

    历史人物编辑:古藤枯树小桥标签:项羽

    刘邦和项羽是臭名昭著的敌人。后来,项羽功亏一篑,自尽于吴江。项羽死后,刘邦占据了鹿城,于是按照鲁公的礼仪为项羽下葬,并在项羽墓前痛哭了许久。据说两人的仇恨已经到了自相残杀的地步,为何刘邦会好心为项羽埋葬哭泣呢?再说说一个哭就能流泪的大人物。这是演员才有的能力。项羽死后,刘邦应该是太高兴了,怎么会为项

  • 西楚霸王项羽为何放弃回到江东?都是因为这两点

    历史人物编辑:刘利山标签:项羽

    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後,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後。项羽之卒可十万。淮阴先合,不利,却。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史记·项羽本纪》秦朝末年,以陈胜吴广为开端,各地纷纷起义,开始反秦。经过数年的征伐,项羽成

  • 项羽有十万大军,为何面对四面楚歌,项羽会放弃抵抗?

    历史人物编辑:庖丁读史标签:项羽

    项羽是一个骄傲并且英勇的人,无论条件多么艰苦,甚至以十万大军对抗刘邦的七十万军队时依然没有退缩,可是当营地外面传来楚歌时项羽认为自己的手下、亲人都投奔了刘邦,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行为将项羽的自信打败,因此心态崩溃。西楚霸王项羽战斗力非常强,从来没有打过败仗项羽是贵族世家出身,祖父就是楚国名将,从小就熟

  • 刘邦有哪些过人之处,为何能够打败项羽统一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蹴鞠亚洲女足标签:项羽

    刘邦是西汉的开国皇帝。他奋力拼搏,从一个草根平民成长为一统天下的皇帝,开创了汉朝400多年的基业。刘邦能一统天下,必然有他的过人之处。刘邦的智谋和鉴戒,是项羽无法比拟的。刘邦的优秀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今天笔者就来一一解读。(刘邦剧照)1、善于交友《史记·高祖本纪》:仁爱他人,爱给予,豁达。平时为人大

  • 项羽75代后人,拿出南宋家谱,证实项羽有两子

    历史人物编辑:扇中历史标签:项羽

    霸王别姬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一位旷世英雄,一位绝代美人留给世人无限感叹。虞姬这个人物是真实存在过的,《史记·项羽本纪》载:‘有美人名虞。’据说,那一年项羽24岁,正值青春年少,血气方刚。虞姬是项羽军中一员战将虞子期的妹妹,虞姬十分爱慕年轻勇猛的项羽,自愿嫁给他为妾。在京剧里,虞姬自刎而死,让人不胜浩

  • 刘邦出函谷关,为何诸侯争相来投?项羽干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地图帝标签:项羽

    项羽将韩地一分为三,北边的河内郡为殷国,封司马卬为殷王,建都朝歌。中间的三川郡为河南国,封申阳为河南王,建都洛阳。南边颍川郡为韩国,封韩成为韩王,建都阳翟。秦朝的河内郡包括战国时韩国河内与魏国东郡部分地区,三川郡包括韩国的洛阳盆地和东周洛邑,颍川郡则基本就是韩国领土。图-韩地三国灭秦时司马卬和申阳南

  • 面对定都关中的建议,为什么项羽置若罔闻,刘邦却欣然接受?

    历史人物编辑:陈坤说历史标签:项羽

    公元前208年,楚怀王派项羽北上伐秦,救赵,派刘邦西征,取咸阳。当此之时,秦军主力皆在燕赵大地,由章邯统帅,秦楚双方进行了惨烈的巨鹿之战、漳南之战、洹水之战,项羽所率楚军给予秦军沉重打击,秦军一败再败。面对败局,章邯既忧心军事,更担心朝中那个吃人的家伙——赵高,这个阉宦,凡有功于朝廷之人,必受其害。

  • 项羽后代现身了?子孙拿出1物证明身份,网友直呼:不可思议

    历史人物编辑:无风却起念标签:项羽

    楚汉相争的历史,相信许多人都不陌生,不过项羽即便输了,他的战斗能力与英雄气忾,仍被后人景仰。有趣的是,项羽的故事除了虞姬之外,基本上就断了,究竟有没有后代成为一项谜团。不过日前,山东就有一人自称是项羽后代,还拿出类似祖谱的物品作证,引发网友的好奇。▲项羽的形象。(示意图/翻摄自百科词条)据史书记载,

  • 吕雉被项羽俘虏,在项羽那里待了2年,项羽也没有轻慢她

    历史人物编辑:忆三线标签:项羽

    可以说战争是十分残酷的,古代在战争中受到委屈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因为战争的影响,经常有各种战俘出现,在这些战俘中,女人显然就是最悲催与最明显的,只要有战争发生,女人总是莫名其妙就成为了牺牲品,人们取得胜利后,女人就被迫成为战利品。在历史上,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美女成为俘虏的事件,尤其是宋朝时期的靖康之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