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8年7月,随着大泽乡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响起,如平地惊雷在万马齐鸣的大秦帝国炸响,又如火星落入干柴,把大秦帝国积累已久的社会矛盾,瞬间点燃。
这场轰轰烈烈的起义虽然在六个月之后就已经灰飞烟灭,但是陈胜吴广起义军以及他们所派遣的分公司以不可思议的速度,把大秦帝国在函谷关以东的统治地区搞得天翻地覆。
史记: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
当年山东六国百万联军扣关函谷。秦人不费一箭就把这些六国联军吓得落荒而逃,陈胜吴广只是两个草根出身,起家资本也只有九百个服劳役的农民。还不如汉高祖刘邦,他们怎么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掀起这么大的波澜?
秦人自废武功
首先这件事情还要托胡亥的福,由于秦二世胡亥非法上位,导致他对秦始皇遗留下来的人非常的不放心,秦二世元年,就在起义几个月前,胡亥进行了第一次东巡,他可不是去旅游的,他是去杀人的。
史记:高曰:"臣固原言而未敢也。先帝之大臣,皆天下累世名贵人也,积功劳世以相传久矣。今高素小贱,陛下幸称举,令在上位,管中事。大臣鞅鞅,特以貌从臣,其心实不服。今上出,不因此时案郡县守尉有罪者诛之,上以振威天下,下以除去上生平所不可者。今时不师文而决於武力,原陛下遂从时毋疑,即群臣不及谋。明主收举馀民,贱者贵之,贫者富之,远者近之,则上下集而国安矣。"二世曰:"善。"乃行诛大臣及诸公子。
有这么一个现象啊,陈胜吴广到了陈地之后,省长郡守和守备司令县尉都跑了,只有留下一个文官县丞在那里抵抗。秦朝虽然短短十年时间内领土扩张了一倍,官员数量跟不上,但这些地方三巨头,可全都是由中央政府任命的,这些人是自商鞅变法以来的官员培养机制训练出来的,忠诚度有保障。秦国跟山东六国打仗的时候从来就没有出现过这种事情。这些人很可能就是远者近之,贱者贵之的产物。
在另一方面胡亥也给这些起义军的初期积累提供了方便,由于他是非法上位而且还是刚刚登基第一年,胡亥坚决否认有叛乱事件,强行定性为群盗事件。只用地方公安局去拿贼,要是他一开始就用了正规军那么陈胜吴广很有可能就会被扼杀于萌芽之间。
扶苏项燕的作用
陈胜吴广能够成功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们的政治旗号打得很对: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打着这个旗号就意味着陈胜吴广集团是个股份加盟公司,那些来投靠他们的人都是集团的股东而不是员工,这跟后来那个楚怀王集团的战略指导非常类似。所以陈胜吴广起义军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基本上没有经过什么战斗就可以收获大片土地,他们的模式是这样的:当是时,诸郡县苦秦法,争杀长吏以应涉。
陈胜吴广起义军所经之处,那些父老少年就把他们的地方长官通通杀掉,有必要解释一下这些父老少年跟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完全不是一回事啊,父老少年指的是在当地有巨大影响力的黑社会地头蛇。他们确实是苦秦久矣。真正的良家子,那个时候被称为子弟。比如八千江东子弟。
股权稀释,冒险一搏
起义军的形势越来越好,公司的股价节节攀升,可是陈胜吴广绝对高兴不起来,我们说过他这是一家连锁加盟店,这个雪球滚得越大,那么到最后他在公司里头说话的分量就会越小。而且那些过来加盟的人,社会地位都不比他们低,比如已故信陵君的门客陈余张耳。孔子后裔文通君孔鲋。
在这些社会知名大V面前,几个月前还是泥腿子的陈胜吴广哪里能够硬得起来说话。平日里就是这样:博士孔鲋谏曰:"臣闻兵法:'不恃敌之不我攻,恃吾不可攻。'今王恃敌而不自恃,若跌而不振,悔之无及也。"陈王曰:"寡人之军,先生无累焉。
如果再这么下去的话,那么陈胜吴广迟早要成为集团的边缘人物,以后大家要是给面子的话就看在你首义份上叫你一声陈哥,要是不给面子你什么都不是。怎么办呢?名不正则言不顺,赶紧确立好上下级关系,以前公司的名誉董事长是项燕扶苏。
虽然大家都知道他们早就已经死了,但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大家都心有默契当他们没有死,因为只要他们不死,陈胜吴广和大家就是同事关系而已。现在陈胜吴广想要翻盘就要把这块遮羞布扯掉,称王。明确大家的上下级关系,这么做是有极大风险的,虽然他们嘴里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但大家心里都相信的依然是贵族血统论,几个月前你还是一个泥腿子,现在就让我们这些名士贵族给你下跪?
陈胜吴广别无选择只能强力压制。他们只有一条路,以最快的速度灭了秦帝国,夺取他的关中之地,那个地方经过秦法数百年的统治,早就已经没有什么父老少年。拿下了这个地方他们说话才有分量,否则的话迟早盖不住这个高压锅,可是随着进攻函谷关的周文被章邯打败,崩盘了。
张耳、陈馀至邯郸,闻周章却,又闻诸将为陈王徇地还者多以谗毁得罪诛,乃说武信君令自王。八月,武信君自立为赵王,以陈馀为大将军,张耳为右丞相,邵骚为左丞相;使人报陈王。周市自狄还,至魏地,欲立故魏公子宁陵君咎为王。咎在陈,不得之魏。魏地已定,诸侯皆欲立周市为魏王。:"天下昏乱,忠臣乃见。今天下共畔秦,其义必立魏王后乃可。"诸侯固请立市,市终辞不受;迎魏咎于陈,五反,陈王乃遣之,立咎为魏王,市为魏相。
陈胜吴广,要说他们做错了什么?那是真的没有做错什么。只不过是被时代大流裹挟。回天无力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