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73年,在奴隶主残暴的统治下,地位低下的角斗士斯巴达克振臂一呼,组织了大量的奴隶进行暴动。世界上最大的奴隶起义就此爆发,俗称斯巴达克起义。但是,起义虽然声势浩大,发展迅速,在精锐的罗马军队镇压之下,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而领导者斯巴达克也因此壮烈牺牲。不过,这场起义虽然失败,却沉重地打击了奴隶主阶级,在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而在西方斯巴达克起义之前,中国便有一场堪称世界上最早的农民起义爆发,这便是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书中记载,在前209年,秦朝征贫民屯戍渔阳,陈胜吴广二人便在被派去戍边的900人中。由于大雨所困,一行人难以行进,更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到达目的地,也正因此,在二人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质问下,广大百姓纷纷揭竿而起,反秦的浪潮很快便传遍了大秦疆土。各地旧贵族纷纷杀长官,夺州县控制权。一时间,周边群雄割据,秦朝已然大厦将倾。
而作为始作俑者的陈胜吴广二人,在历史中,一直以贫民的身份出现。毕竟,《史记》中已经交代清楚:“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更曾细写到:“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这话初看没什么问题,但如果大家熟悉古代史及秦史的话,就会从中发现问题。在古代,每25家为一“闾”(liu),其中闾左居住者为贫者,闾右则为富户。
按照规定,闾左被征召自然合情合理,但是,史记却记载,陈胜吴广在此时担任着屯长一职。这就相当奇怪了,要知道,屯长相当于秦朝的下级军官,国家是发薪俸的。而能担任屯长的若不是军功受爵之人,也应是乡间富户,此职绝不会交由一个闾左的贫农去担任。
另外,除去他们身份上的谜团,陈胜吴广的起义也具备一定的“预谋性”。作为屯长,他们掌握着这支900人戍边队伍的命运,他不可能不知道:按秦律法来看,如因下雨队伍延期不会受责。但他却极度怂恿大家揭竿而起,在这点上就非常耐人寻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