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周勃等人,曾是一同跟随刘邦打天下的兄弟;吕雉虽然残暴,却是刘邦明媒正娶的夫人。打个比方来说,出生入死的大哥挂了,做小弟的再看不惯他的遗孀,也不好把大嫂给废了。
当然,陈平、周勃等人直至吕雉死后才动手,大概可以总结为两点原因:
首先,当然,历史上的吕雉,其实比陈平、周勃更狠。
吕雉虽为一介女流,但她在秦末汉初的影响却不容忽视。在刘邦起义的过程中,吕雉便曾为之造势,硬生生地往刘邦头顶加上了“天子气”。尽管吕雉未能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但她绝对也算得上是汉朝的开国功臣。
另外,就政治手腕而言,吕雉也绝不逊于一般男子。正如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讲:
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
熟悉汉代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就连大名鼎鼎的韩信,最后也是惨死于吕后手中。至于后宫夺嫡时,吕雉四处拉拢后援,又搬出“商山四皓”来赢了戚夫人,更是显示出了不俗的谋略和权术。
我们不妨做个简单的对比,即便韩信被处决时已经遭到了限制,成为砧板上的鱼肉,但陈平、周勃等人,还能比韩信更高明么?以他们的实力,或许根本不是吕后的对手。
其次,吕后在世时,虽然封了吕姓诸侯,但诸吕并未作乱。
尽管刘邦生前有过“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的誓言,但自汉惠帝驾崩后,大权已旁落至吕后手中。此时,虽然有人提出质疑(比如右丞相王陵),可左丞相陈平和绛侯周勃却表示了支持:
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称制,王昆弟诸吕,无所不可。——《史记·吕太后本纪》
当然,他们之所以这么做,也是出于无奈。按照陈平和周勃对王陵的解释,之所以顺应吕后,也是出于无奈:
於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刘氏之後,君亦不如臣。
陈平和周勃看得很清楚,当时吕后掌权,身为臣子难以与之公然对抗,但他们却可以韬光养晦,以实现“全社稷”和“定刘氏之後”的计划。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吕后封了诸吕,但他们在吕后掌权时,除了嚣张跋扈,倒也没有作乱行为。所以,拥戴汉室的大臣,也没有必要铲除他们。可是,吕后一死,矛盾爆发,这些吕姓诸侯王有了谋逆之心:
吕禄、吕产欲发乱关中,内惮绛侯、硃虚等,外畏齐、楚兵,又恐灌婴畔之,欲待灌婴兵与齐合而发,犹豫未决。——《史记·吕太后本纪》
如此一来,虽有诸侯之名,却有尺寸之功的吕姓王,根本斗不过陈平、周勃等人,势必会被刘氏碾压。正因如此,“诸吕行动”才随即展开:
公元前180年,陈平、周勃等元勋联合刘氏子孙,迅速诛灭了吕姓诸侯王。值得一提的是,曾经骄横一时的吕姓诸侯们,不仅顷刻间被取而代之,而且不少人死的还颇为惨烈。比如,吕产最后是被杀死在厕所中的:
硃虚侯请卒,太尉予卒千馀人。入未央宫门,遂见产廷中。日餔时,遂击产。产走,天风大起,以故其从官乱,莫敢斗。逐产,杀之郎中府吏厕中。——《史记·吕太后本纪》
在诛灭吕姓诸侯的同时,诸大臣经商议决定,迎奉代王刘恒入京,将刘恒推上皇位,取代了后少帝。刘恒即位后,西汉政权终于再次恢复稳定,结束了吕后与诸吕擅权的局面。
参考资料:《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