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国发动了吞并六国的统一战争。短短十年间,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先后被秦国灭亡。在很多人的理解中,此时的秦国是不可能出现其他政权的,但是历史细节却揭示了一个被忽视的事实,那就是当时还有一个魏国。
据♂记载:“(魏君教)二十一年,二废君教为布衣,魏爵拜。”魏君教二十一年是公元209年,距离秦始皇统一天下已经过去了十二年,那么秦始皇为什么还要容忍魏国继续存在呢?
我认为这主要有三个原因。
1、魏国名存实亡,不能对秦国构成威胁。2、魏国在秦灭六国的过程中站在了秦国一边。3、秦始皇留下一个江山神仙,以示他的大度。
大战战国末期,当时的主要国家是战国七杰。作为一个弱小的国家,卫国于公元前241年到达。秦军攻占了魏国仅存的地盘濮阳。其实从这个时候开始,魏国就已经名存实亡了。公元前239年,魏元君被秦迁都野王,成为秦国的附属国。
自从移居野王,魏国正式成为秦国忠实的“盟友”,堵山护卫河内。
”大意是:此时,魏国所在的野王已成为秦国抵御魏国的前线据点。因为魏国当时起到的作用,是后来秦国没有灭魏的主要原因。
如果秦国的基业真的像秦始皇设想的那样万代传承,那么魏国存在的时间可能会更长。但就在秦始皇死后不久,秦帝国内部迅速爆发了激烈的反秦斗争。多一个地方的力量会带来更多的麻烦,为了解决这个烦恼。所以,在陈胜和吴光泽乡事件之后,秦帝国很快废了魏君教,废他为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