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山有扶苏,隰有荷华”,扶苏——从秦始皇长子到自杀身亡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扶苏——从秦始皇长子到自杀身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沐沐段子 访问量:3824 更新时间:2024/2/23 10:08:18

扶苏介绍

扶苏,嬴姓,名扶苏,秦始皇长子。为人仁爱宽厚,敢于直言进谏,陈胜吴广当初大泽乡起义,因扶苏贤明直言进谏却被秦始皇赶去蒙恬那里驻守外地的不满的名义起义,可以看出扶苏很受百姓爱戴。

而从他的名字可以看出,“扶苏”出自《诗经》,来源于《山有扶苏》,形容的是枝叶茂盛,也可以看出秦始皇以这个名字命名对于扶苏的重视和喜爱。但是为什么身为秦始皇长子的扶苏既受到秦始皇的重视又受到百姓的喜爱可是最后还是落得自杀而死的下场呢。

扶苏性格忠厚,树敌赵高

扶苏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性格仁爱,善待百姓。司马迁在《史记》中曾赞扬扶苏“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在违背秦始皇意愿被秦始皇赶到北方上郡蒙恬那里后,他把他的思想决策在那里贯彻,并且有手段有谋略,将上郡治理的井井有条,深受百姓爱戴,从这里就看出扶苏不仅是个适合当君王的人,还非常有治理国家的潜能。但是他的贤能也为他带来了一个强大的阻碍,这个阻碍就是赵高。

赵高是一个性情阴狠狡诈之人,他在秦始皇身边得到了秦始皇的重用,然而一直有二心,做不到一个臣子应尽的本分。汉昭帝时的贤良文学评价赵高:昔赵高无过人之志,而居万人之位,是以倾覆秦国而祸殃其宗,尽失其瑟。

赵高德不配位,必然是一个国家的灾难,从后来赵高控制秦二世而自己掌握大权就能够知道赵高一直是居心叵测。赵高与扶苏思想有冲突,在朝堂上意见屡屡相左,扶苏始终是赵高心理一根刺,从赵高的角度来看,如果扶苏将来继位,那么朝堂上便无赵高的立足之地。扶苏如果继位,第一件事必然杀了赵高,赵高为了自己的性命和地位,也会对扶苏下手。

都说宁可得罪真小人,不要得罪伪君子。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第五次东巡途中病逝,赵高联手李斯扣押了秦始皇遗诏,篡改诏书,使胡亥取而代之。然后又炮制一份假诏书,用一个“不忠不孝”的罪名赐死扶苏和蒙恬。

赵高的这个背后使坏的阴险手段扶苏自然是无法看出。他接到“诏书”后痛哭流涕,也没有查明事情真相就当场自刎,百姓爱戴的会成为明君的扶苏就这样自杀而亡。

儒法政见不同,有悖李斯

于是秦始皇便同意了李斯这个观点,开始销毁除《秦记》以外的所有六国史书和私藏于民间的《诗》《书》。后来又得知两个术士暗中诽谤秦始皇,惹得秦始皇大怒,审查下来,得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全部坑杀,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焚书坑儒”。

李斯是法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从他上书秦始皇的字里行间中就能看出他把法家思想贯彻到治国方略中。

而严苛的刑罚恰好和扶苏的儒家思想相违背,扶苏不忍,劝谏秦始皇:“现在天下刚刚安定,如果用严厉的律法制裁他们,天下将会不安定。”从这一点看来扶苏和李斯的思想正好不同。扶苏主张仁者爱人,而李斯主张以刑止刑。李斯和扶苏的性格截然不同,从他们信奉的思想就能够看出。

不过秦始皇是非常强势的一个人,统一六国后一直担心原本的六国人民不肯归顺,运用严苛的手段时扶苏这个儿子却又出来劝谏。秦始皇虽然喜爱扶苏,但是扶苏此次劝谏惹恼了秦始皇,秦始皇恨铁不成钢,大怒之下将扶苏发去北上监督蒙恬的军队。虽然这次秦始皇采用了李斯的谏言焚书,但是这次李斯与扶苏不同的思想已经显现。

后来赵高篡改遗诏时也利用了李斯的这一心理弱点,扶苏倾向儒学,而李斯是法家代表人物,两人思想本就不在一条线上,加上扶苏和蒙恬的关系亦师亦友,而蒙恬的才华又不在李斯之下,万一将来扶苏继位,那么势必会重用蒙恬,李斯不得善终。因为这样一蛊惑,李斯的心理防线被击败,从而帮助赵高篡位。

恪守君臣之礼,含冤自杀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第五次出巡途中病倒,七月在沙丘平台驾崩。赵高联合李斯扣押秦始皇遗诏,并炮制了一份假诏书,以一个“不忠不孝”的罪名赐死扶苏和蒙恬。扶苏接到假诏之后直接拔剑自刎而死。

其实有很多人都很疑惑,为什么扶苏就不怀疑,不想着回去一问究竟,反而轻信了赵高的假遗诏自杀了呢。

也许扶苏在被赶到北上时在他心里就认为自己和父皇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六国是秦始皇在铁骑之下统一的,而扶苏却觉得应该以儒教化百姓;秦始皇生性暴戾,但是扶苏就像是秦始皇的反面,心存仁厚;秦始皇更信奉重典酷刑,而扶苏主张轻徭薄赋;秦始皇认为作为一个君王不应该妇人之仁心怀怜悯,但是扶苏却是一个谦卑有礼宅心仁厚之人……即使这些在我们看来都是优点,但是在秦始皇和扶苏父子中间却是不可逾越的鸿沟。

一方面扶苏认为秦始皇已经对自己失望,一方面扶苏的君臣思想刻于心底,所以在收到假昭之后毫不犹豫自杀。虽然蒙恬指出了其中的疑点:现在陛下在外面巡游,也没有立下太子,所以现在诸位皇子一定也是虎视眈眈,不免其中有诈。

而陛下让你来到我身边与我监军守边,这是陛下对你我的信任,怎么可能赐死我们呢?但是扶苏此时一根筋,他相信了假昭上的玉玺大印,也相信“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拔剑自刎。

其实这里扶苏没有听从蒙恬的劝告,也基于有一个始皇帝大印在假昭上,像扶苏这样遵守君臣之礼的人,必然不会视而不见,起兵造反。

如此大逆不道之事扶苏是万万做不出来的。再者,扶苏有仁人之心,起兵造反又会造成生灵涂炭,而这时天才才刚刚安定下来,百姓再也经不起战乱了,向扶苏这样爱民如子的人也不会忍心看到这种结果。

结语:哀而不幸,怒其不争

扶苏是一个性情仁厚,爱民如子,也是具有领导才能的人。他是秦始皇长子,是皇帝的第一顺位,对比愚蠢顽劣的胡亥他是最适合做君王的。而且他受百姓爱戴,如果做了君王,也一定是个好君主,大秦王朝说不定也不会如此之快的陨落。

但是他在自己的父亲秦始皇的威严下性格软弱有余,勇敢不足。他能够在朝堂上与秦始皇据理力争,但是面对一纸诏书,真假存疑就直接自杀,以至于将天下交到了胡亥和赵高的手里,使人民又回到了水深火热之中。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感叹“商始兴而太甲放,周始兴而成王危,秦并天下而扶苏自杀,汉有天下而惠帝弗嗣,唐则建成死于刃,宋则德昭不令其终,汔乎建文之变而憯尤烈”。如果扶苏能够听信蒙恬的话,秦也不会三代而亡。

标签: 扶苏

更多文章

  • 秦朝扶苏:因何而死?为何会死?

    历史人物编辑:写乎标签:扶苏

    作者:不贰过亦舒惋惜海棠无香,惋惜《红楼》不全。而我惋惜,为什么扶苏手握大军三十万,却自杀,让大秦辉煌止于14载。无论是历史课本学习的秦始皇是个暴君,还是人们脑海中认为秦始皇是个明君,都不能否认在秦始皇在位期间,人们生活的艰难。这是这份艰难,过在当代,功在千秋。正是因为秦始皇用尽人力物力,所以扶苏的

  • 秦朝的赵高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何攀标签:赵高

    公元前207年,赵高被砍死在秦宫大殿,让他做梦也没想到的是,动手杀他的,居然是他的宦官同僚。这个动手砍死赵高的人,名字叫做韩谈。韩谈原本是秦皇宫里的一名宦官,在此之前,他属于那种默默无闻的“小透明”。但是因为诛杀了赵高,韩谈得以青史留名,他之所以能成功,还有赖于秦朝的最后一位君主,也就是秦三世公子子

  • 一些人把秦朝的灭亡归于赵高,若没有赵高这个人,秦朝会怎样?

    历史人物编辑:韦继涛标签:赵高

    的确是赵高毁掉了秦朝。如果没有赵高,秦朝也不会灭亡的那么快。这段历史已经无法改变了。不过,我们可以尝试分析赵高的罪恶,以及赵高都对秦朝造成了怎样的致命伤害。根据《史记》记载:赵高的家族本是赵国王族的远亲,后因某种原因逃往秦国。此后,赵高的家族又因犯罪而遭到了秦法惩处。赵高的母亲是在做苦役的时候生下赵

  • 赵高窃取大秦皇权的过程

    历史人物编辑:紫缘历史阁标签:赵高

    宦官赵高,赵国人,生于秦国,本为秦国宗室远亲。赵高以秦二世胡亥为跳板,逐步上位,最后官至丞相,权倾朝野。开创了太监乱政的先河,在秦朝暴政的基础上更加严苛厉法,结党营私、铲除忠良,加速了秦王朝的灭亡。那么赵高是如何一步步窃取大秦皇权的呢?一、实力上位赵高的母亲曾触犯刑法,刑满后被收入秦朝官府设立的收容

  • 赵高权势熏天,却被自己扶持的傀儡杀掉,这是怎么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深更读史标签:赵高

    指鹿为马的赵高相信大家都熟悉,这家伙是个太监,凭借着独特的精明,以及精通律法,当上了秦始皇二儿子胡亥的老师。在得到秦始皇信任,掌管皇帝的印鉴后,赵高的权利也是越来越大。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死于沙丘。当时在他身边的只有胡亥和李斯等人,扶苏并不在。所以,跟着胡亥的赵高秘不发丧,与丞相李斯等

  • 秦始皇为何重用赵高?他有什么过人之处?原来赵高也是秦王室后裔

    历史人物编辑:姜亮亮标签:赵高

    导语:赵高是秦帝国灭亡的根源所在,因为他的乱政,导致秦始皇所建立的所有秩序都被破坏掉了,结果造成天下苦秦久矣的局面。那么赵高作为一名宦官,他是如何一步步走到秦帝国核心,夺取秦帝国权力的呢?不得不说赵高这一路走来,充满了艰险和挑战,没有足够的胆量和计谋,办不成这样的大事。 01秦始皇活着的时候,赵高用

  • 赵高害死了扶苏和李斯,为何子婴即位后,6天时间就灭了赵高

    历史人物编辑:张天圣标签:赵高

    历史上的奸臣数不胜数,要说到最让人憎恨的奸臣之一,那非赵高莫属了。赵高最开始的身世不太好,据说他的母亲因为触犯了刑法被处刑后身体残缺。赵高兄弟二人也从小就在异样的眼光当中成长,也许就是因为这样,让他从小就立志在站在众人头上。当时秦朝已经统一天下,秦始皇听说赵高这个人非常努力,学识比别人更加广阔,就对

  • 李斯被赵高杀害时,若能想起韩非之死,他就不该跟赵高同流合污!

    历史人物编辑:彩虹文史标签:赵高

    李斯是一个大才,他帮助秦始皇嬴政统一了天下,嬴政当了皇帝后,他就当了宰相,李斯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宰相。当了宰相之后,他的女儿嫁给了嬴政的儿子,他的儿子娶了嬴政的女儿。能够当秦始皇的亲家,这绝对是可以光宗耀祖的。可以说李斯才是最大的赢家!不过,李斯的结局不好,因为他是被赵高害死的。可以说遇到

  • 刘邦能如此顺利进入关中,是因为他跟赵高勾结了?巨鹿之战是关键

    历史人物编辑:浅谈百科标签:赵高

    秦朝末年,项梁和项羽叔侄俩把楚怀王的后代熊心给找了出来,继续让他担任楚怀王,以此光复楚国。此后为了让天下诸侯都能起来反抗秦朝,楚怀王下令恢复昔日战国格局,让各国的王爵后裔,继承他们的国王之位。这么一来各国就复国了,大家为了感谢楚怀王,就共同推举他为义帝,也就相当于是反秦的盟主一样。在诸侯们进攻关中的

  • 张世:靠演小人物演成大演员,演绎出最传神的赵高,演技不输黄渤

    历史人物编辑:夜卑说历史标签:赵高

    第一次看张世的戏,大概是在1994年,本来是奔着《乱世佳人》去的,结果片子还没到,放了一部没听过演员名字的电影——《五魁》。当时的我很年轻,并不太懂得去欣赏这类型的电影,只记得是一部以黄土地为背景的电影,一个呆头呆脑的丑男人,和一个没过门就死了丈夫的小媳妇,那小媳妇穿着火一样的大红袄,梳着齐留海的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