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酒徒丞相曹参,其实并不比萧何差

酒徒丞相曹参,其实并不比萧何差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桑成阳 访问量:518 更新时间:2023/12/28 14:32:46

文 / 子玉

曹参至死心里都特别拧巴,刘邦为什么将萧何拔为功臣集团的第一名,还给了他“镇国家,抚百姓,给馈响,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的高度评价。

在刘邦眼里,萧何不仅助力自己取得了天下,他建立的一系列制度更是维持汉帝国持续运转的源动力,就是所谓的万世之功。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曹参也只能屈居第二。

因为这个,这两人后来是老死不相往来。

但曹参你也别不服气,在创业的过程中,萧何的功劳确实比他曹参要大——

刘邦还定三秦,萧何坐镇汉中,为前线的汉军输送营养;

刘邦东出发动彭城之战,萧何又坐镇关中,将在汉中时制定的那一系列制度复制到关中并进行了升级;

彭城之战,汉军惨败,刘邦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又组织起有效力量与项羽在荥阳一线对峙,就是因为他有关中和巴蜀这两个稳定的大后方,组织架构健全,运行良好;

荥阳拉锯战,刘邦常常被项羽打得就剩孤家寡人,每次都是萧何及时给他送去兵源和粮食;

......

战争年代,将军们才是“明星”,像萧何这种角色,很容易被韩信英布等这些将军们的耀眼光芒给遮住,像曹参身上的那七十多处伤疤就是他的“成绩单”。

但只有刘邦明白,是谁在他最绝望的时候给了他希望,是谁给他的大汉公司建立了一套持续运转的有效机制。

▲萧何 电视剧《楚汉传奇》/剧照

是的,刘邦创业期间,萧何这种角色不能没有,但曹参的可替代性就太强了,他立的那些军功完全可以被韩信、英布、彭越等人给覆盖。

司马迁甚至觉得,曹参之所以立了那么多的功劳完全是因为跟了韩信的缘故,不然,就他,呵呵。

所以,曹参的武功虽然耀眼,但是并没有得到大佬们的点赞。

可是,这并不能说明曹参在文治这方面就不行,只是他在汉帝国建立的过程中选了军事这条赛道而已。

天下大定之后曹参在文治领域同样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汉四年十月,韩信通过突袭一举拿下了整个齐国,副将曹参的命运从此也与齐国深度绑定。

垓下之战,韩信作为汉军的三军统帅统一指挥各路汉军围剿项羽,曹参就留在齐国镇守。

项羽被灭之后,刘邦在第一时间夺了韩信的军并将他由齐王改封为楚王,调离了他的齐国大本营。

此时的曹参就是齐国事实上的最高统治者,行使着齐王的权力,直到汉六年正月,刘邦封大儿子刘肥为齐王。

但是刘肥年龄还小,齐国的一切事务事实上还是由作为齐国相国的曹参来打理。

而事实又是,齐国不仅地大物博,靠近大海,远离中原,而且齐国人又狡诈多变,反复无常,稍有风吹草动他们就会站出来搞事情。

秦朝末年,田儋田荣田横兄弟就是很好的例子。

▲田横 电视剧《楚汉传奇》/剧照

这也是韩信在打下齐国之后为什么非要刘邦封他为齐王的原因,他怕镇不住。

对于如何治理齐国的问题,曹参召集了一百多个儒生来集体讨论。讨论的结果是,大家都各执己见,说法不一,曹参一时也没了主意。

在听说胶西有一位精通黄老之学的盖公之后,曹参备上厚礼,将其请到了丞相府向他细心请教。

谁也没想到,曹参和盖公的这次握手,不仅改变了齐国的现状,更深度影响左右了汉帝国的历史长达六十余年之久。

盖公给出的治理齐国的方案是:以黄老之学为基础在齐国全面推行无为而治。

什么是黄老之学?

“黄”指黄帝,主要强调治国、治人之术;“老”,就是老子,指老子的那一套道论。

作为经世致用的学术,黄老之学的核心可以概括为:守道、依法、均衡、知变、求无为。

也就是,治国之道,要贵在清静自然,顺应民心天意,不扰民不生事,循规守法,无为而治。

正好迎合了秦末、楚汉战争之后汉朝急需恢复民生的迫切愿望。

但无为而治也并不是汉家天子什么也不管,任其自由发展。

道,创造了天地万物,是万物之理,是支配天地万物的规律。但它是无形的,并不具备实际可操作性。

那曹参他们到底是怎么无为而治的?

1972年出土于马王堆汉墓的《黄帝四书》给出了解释——道生法。

道是无形的,法是有形的,法是道的成文体现,是道的具体操作层面。

汉家天子遵循道的精神,制定了完备的法令。然后,皇帝垂拱而治,对民间的事不过多干涉,民间又完全在法的框架内老老实实搞生产。

说白了,无为而治的终极状态就是:和谐。

靠着这套“秘籍”,曹参用了九年,就实现了齐国大治的局面。

那“无为而治”的方案是何时在整个汉王朝推行的呢?

答案肯定是,曹参在汉惠帝二年当上汉朝相国开始。

曹参在齐国要搞无为而治,这事肯定是给刘邦及萧何报告过的。刘邦的意思肯定是让曹参先在齐国搞试点,如果效果好了就全面在整个汉朝进行推行。

也就是说,是曹参在齐国给整个汉王朝搞了一块“无为而治”的试验田。刘邦和萧何正是在看到这种模式的良好效果之后才下决心在全国进行推行的。

当然,路虽然定了,但将这套方案推向整个汉帝国还是在曹参继任萧何做了汉朝的相国之后。

曹参在做了汉朝的相国之后,将自己在齐国取得的经验迅速推向全国。这套方案支配了汉帝国长达六十余年之久,并创造了后来“文景之治”的辉煌。

说白了,汉武帝对匈奴亮剑的资本都是靠这套方案给积累下来的。

你说曹参的文治厉不厉害,你说曹参对汉朝的贡献是不是也是万世之功?

做完这些,曹参就去喝酒了,不仅自己没日没夜地喝,还经常拉着属下同事一块喝,搞得汉惠帝刘盈很是上头,“老曹呀,你可长点心吧”。

▲汉惠帝 电视剧《大风歌》/剧照

但曹参依旧是我行我素,“高皇帝和萧丞相当年将一切制度都给制定好了,我们照着做就行了”。

对,就是萧规曹随——曹参照着刘邦指的路和萧丞相制定的各种制度顺着走就行,不用太动脑子。

对于那些爱动脑子,喜欢出风头的人,曹参一概不用,就用那些老老实实只会像机器人一样干活的人。

其实,就是为了更好地执行“无为而治”的方案而已。

眼下的汉帝国不需要折腾。

结果,汉惠帝和吕后执政期间,在这套制度的牵引下,汉帝国实现了“天下宴然”的大治局面。

公元前189年,汉相国平阳侯曹参去世。

怎么说呢,曹参这个人应该分阶段来评价:创业阶段作为将军的他所起的作用并不是独一无二;守成阶段他却给汉帝国贡献了一套迅速走出困境的方案并将齐国和汉朝治理得是井井有条。

虽说不如萧何的万世之功那么耀眼,但放眼当时的天下,萧何之后曹参才是那颗最耀眼的星,绝对的实力派。

如果综合起来评价的话,曹参的综合素质其实是在萧何之上的,因为他不管是文治还是武功都是第一梯队的精英。

曹参,称得上一代贤相。

(全文完)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 赞”。谢谢!

标签: 曹参

更多文章

  • 曹操究竟姓什么,他究竟是名相曹参之后,还是夏侯氏之后?

    历史人物编辑:墨史浅吟V标签:曹参

    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即便是有史可寻的人物、事件有很多,经过很长的时间以后,可能原本一些很简单的事情,却让后人产生了无数困惑。别说是国外的种种难以回答的问题了,单说我们国家都有许多历史遗留的问题,一直得不到准确的回答。比如历史上很多帝王称帝之路,很多都是很迷糊的、不可信的,因为称帝很多时候意味着阴谋,许

  • 曹参当相国时胡吃海喝,为什么还能被世人传颂呢?

    历史人物编辑:玉洁都生活记标签:曹参

    曹参当相国时胡吃海喝,还能被世人传颂,这是因为他为主上做出过很大的贡献,跟随主上出生入死,推行无为之治,大多都是为百姓考虑。对于选官也是根据人品来选,绝对不会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而随便选拔人才。在那个年代能被世人传诵千年,一定是做了很多亲民的好事情。其实曹参是西汉的开国功臣。在萧何去世以后,他才继任相

  • 汉朝丞相曹参,提出无为而治,什么是无为而治?

    历史人物编辑:谈地理话历史标签:曹参

    萧何死后,汉帝国迎来了一位将军丞相,名叫曹参。在人们担心他出现的时候,这位丞相创造了一种新的治国模式,即无为而治。在第一次模拟考试中,汉惠皇帝对政治模式产生了怀疑。曹官吏也很担心,但这种模式确实给汉代带来了新的活力。直到现在,仍有许多人不能理解当年的无为而治,甚至有许多人认为曹参的无为治理是一种合理

  • 萧规曹随难度有多高?曹参抛弃与萧何之间的恩怨坚决执行萧规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新语标签:曹参

    沛县五人组萧何、曹参、夏侯婴、刘邦、樊哙中萧何的官职是最高的,名声以萧何和曹参最好,刘邦和樊哙就差不多是市井之类的混混,但这五人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好的。刘邦担任亭长,曹参担任管理监狱的小吏,萧何担任沛主吏掾是他们的上司。萧何与刘邦的关系很好,好到萧何当面说刘邦的不是,刘邦当了皇帝之后都没有记恨。 萧

  • 曹操究竟姓啥,曹操究竟是名相曹参之后,还是夏侯氏之后?

    历史人物编辑:杨发帆科技标签:曹参

    曹操是三国时期的一代枭雄,关于他人们也有着无数的疑惑。虽然有很多的历史记载,但是我们知道许多皇上在称帝之后都会更改一部分的历史,从而丑化敌人来美化自己。曹操究竟姓什么?他究竟是名将曹参之后还是夏侯氏之后?第一,曹操不可能姓曹。根据历史上的记载,曹操的祖父曹腾是个宦官。那么作为宦官,曹腾肯定是不能自己

  • 专家研究曹操家族DNA,曹操不是曹参之后,也不是夏侯氏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靠谱学标签:曹参

    现如今人们对曹操已经是非常熟悉的了,在三国时期,曹操之手一名小小的官吏。之后随着曹操能力的不断显现,曹操的官职也就不断的上升。时至今日,人们对曹操的评价也是不一样的,有人认为他是枭雄,有人认为他是奸臣。无论怎么看,曹操对东汉末年以及三国时期的局势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三国演义中,对曹操的描写是“汉贼”

  • 大汉柱石,平阳候-曹参

    历史人物编辑:彤彤爱读书标签:曹参

    古代的封建王朝,代表的不仅仅是一家一姓的利益,而是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隋唐就是关陇世家,清朝是八旗子弟,明朝是江南士族和勋贵,秦朝是地方豪杰和大秦宗族,然而在汉朝,刘邦崛起于微末,没有强大的宗族,理所当然,独立自主的权利相当大,因此,分封功臣,铲除异己,留下了大汉的柱石,功臣集团,通俗点就是分封了大

  • 在刘邦还年轻的时分已经有一个人变成了本地的豪强,名为王陵!

    历史人物编辑:一零历史标签:王陵

    在爸爸妈妈中,通常妈妈被讴歌的多一点,历史上不管哪个国家都如此,大家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颂扬妈妈的巨大。现实也的确这样,爸爸妈妈为了自个的孩子啥都情愿做,不仅母爱是巨大的,父爱同样也是巨大的。秦朝末年,群雄并起,世人都忍受不了秦的暴政,其时最大的实力即是刘邦和项羽。项羽拿剑自刎说到沛县,大家想到的即是

  • 百姓都说这个墓主是秦琼兄弟,1997年专家挖掘时,发现是汉朝王陵

    历史人物编辑:刘丽说历史标签:王陵

    文:毕之百姓都说这个墓主是秦琼兄弟,1997年专家挖掘时,发现是汉朝王陵年代久远的事物总会给人一种历特有的沧桑感,我们所看到的古老的建筑物如此,博物馆中陈列的历史文物如此,就连偶然间看到的老城墙也会给我们这种感觉。在山东临沂就有这样一个地方,那里有着规模罕见的青砖古墓,再加上一圈围墙将其围得严严实实

  • 2007年,山西一30米小山频频有声响,考古专家到后发现一个王陵

    历史人物编辑:张骏飞标签:王陵

    文/风雪2007年,山西一个30米小山频频有声响,考古专家到来后发现一个王陵大家可能注意到了,很多古墓都是盗墓贼先发现,然后才是当地的居民发现盗墓坑联系文物局,考古专家们出动来挖掘。有些人可能也会看一些取材盗墓的小说,里面的寻龙点穴也不全是虚假的,而是有根据的。古时候的帝王和诸侯们讲究一个风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