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什么陶谦让徐州,刘备要谦让后才答应?

为什么陶谦让徐州,刘备要谦让后才答应?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牛大哥道历史 访问量:3656 更新时间:2024/1/19 16:50:40

陶谦三让徐州”是演义故事,是罗贯中编出来的。而在史书上,《先主传》说了这事,也就一次“让”。

陶谦临死前,给别驾糜竺留了遗嘱,请刘备接管徐州。陶谦死后,糜竺等人去请刘备(当时刘备应该在小沛)来接管,刘备不敢答应。

后来经过陈登孔融等人的劝说,刘备才答应。

陈志《先主传》:(陶)谦病笃,谓别驾麋竺曰:“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谦死,竺率州人迎先主,先主未敢当。

“让”是一种美德,政治美德。

建安十三年(208年),献帝派徐璆给曹操送上丞相印绶时,曹操也说:“徐先生,我何德何能啊!这个丞相还是让您来当吧!”徐璆一听,赶紧推辞:“别别别,还是曹公您功高盖世啊!鼎助汉廷!您应该当丞相的!”。这你一让我一让,曹操这才同意当丞相。如果不让这么一下,会有人说曹操的“吃相难看”的。

建安初(196年),曹操迎了献帝,自己当了大将军,然后给袁绍封个太尉,袁绍气不过,坚决不要,退给陈纪,陈纪也不敢要啊!陈纪估计心想:你们两个大佬斗气,拿我开什么玩笑!

然后,曹操把大将军退了,改当司空,然后派孔融去邺城给袁绍封个大将军,邺侯。袁绍虽然心满意足,如愿以偿,但是也“让”了邺侯,不要!——其实用脚趾头都能想象,这个邺侯要和不要,邺城都是袁绍说了算,随意支配的。“让”是一个形象工程!

回到正题。刘备让徐州,也是人之常情。

摆在刘备面前的问题很多,首先是自身的资历问题。

刘备出身并不高,边地(幽州人,并非中原),武人(仕途起步是靠战功),这两个标签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就可以把他定位成没有政治前途的角色。

有人喜欢提及皇室宗亲、卢植弟子这两个标签,而我认为:在刘备入徐州之前,刘备这两个标签基本上没用。

什么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到刘备的时间有二、三百年就不提了,什么刘胜的儿子上百个也不要太出色,就说刘备老乡,刘放,也是皇室宗亲一枚,起步也是在地方当官,关键是人家文化水平高啊,写的书信文辞华丽,曹操看了都心花怒放。——真正帮刘放平步青云的是文化水平,而不是皇室宗亲这个标签。

有人也会说,刘备也读书啊,汉末大儒卢植的弟子好吧!是是是!但是《先主传》明摆着写刘备“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呀!而卢植是什么人?读起书来,连美女都不看一眼的人!学问大到了后世都进了孔庙的好吧。

就这样,卢植会喜欢刘备?刘备能从卢植哪里学到什么?根本就没有好吧!

所以刘备的起步还是走“拉帮结伙打天下”的方式,听说师兄公孙瓒混得不错,于是还是投奔公孙瓒。结果,公孙瓒也根本不待见刘备。

公孙瓒喜欢市井之徒,不喜欢士人。理由也是醉人。【常言“衣冠皆自以职分富贵,不谢人惠”。故所宠爱,类多商贩庸儿。】据说公孙瓒还跟三个市井之徒结拜,但没有师弟刘备的份。

公孙瓒对抗袁绍时,任命了三州刺史(严纲、单经、田楷)和部分太守、县令。刘备属于田楷一队的,还是县令(平原令)。我说刘备不被待见,原因在此。公孙瓒在界桥之战后,就成了龟缩状态,后来的胜仗都是防守反击,根本不敢再出兵冀州了。刘备跟田楷在青州混,要对抗臧洪袁谭,基本上没出头之日,都来平原国还给臧洪给夺走了。

机会就是这样来的。因为曹操打徐州,陶谦请田楷帮忙,刘备这才作为田楷下属之一,抵达徐州,然后留下帮助陶谦。

然后,按照史书分析,刘备抵达徐州时,曹操军断了粮,就撤军了,一伐徐州结束。

陶谦让刘备屯兵于小沛,作为徐州门户,抵挡曹操进军路线(曹操一伐就是从小沛起步)。

等几个月后,曹操二伐徐州时,走的是泰山路线,根本没想跟刘备先过招。等刘备得到情报后,率军抵达郯县协助防守,与陶谦的精锐部队丹阳军(曹豹领军)合力与曹操军会战,结果又输了!

要不是这时候吕布取了兖州,端了曹操的后方,曹操急忙撤军,我也不知道刘备该怎么办。

后面就是陶谦挂了,把徐州让给刘备。

对于陶谦来说,目的大概是不想让两个儿子成为曹操的下一个目标,《吴书》说陶谦的两个儿子终生不当官,也许就是老爹的遗嘱吧。

对于刘备来说,简直就是一个质的飞越好吧!以前都是别人的下属将领的干活,一下子成为了地方军阀老大!

说到刘备的“让”,是一种姿态,更是一种方法目的。

“姿态”就是要给外人以“谦卑”的形象,懂礼貌的人都会,例如曹操、袁绍。

“方法目的”呢,目的就是要的是看清形势,看看徐州有多少人支持他。

史书记载的有陈登、孔融的支持。《先主传》写的详细,我就不多说了。

我说的是,其他人对刘备的态度。

陈纪、陈群父子。陈纪脱离董卓控制的汉廷之后,也没去当官,直接带儿子去徐州陶谦处避难了,刘备当了豫州牧(陶谦表),就征陈群为别驾。按《陈群传》记载,是说陈群是持反对意见的,但刘备心里肯定是想要徐州啊,所以对陈群的意见也就呵呵了。

郑玄。这位汉末大儒,是卢植的师弟,刘备见到他可以喊声师叔。郑玄也到徐州避难,好了,在这里刘备见到了师叔,肯定得套近乎啊。《诸葛亮集》中就提到刘备与郑玄、陈纪三人谈论治国之道的事,这件事只能发生在此时。

袁涣。这位公族子弟,也是刘备在担任豫州牧期间举荐的孝廉,对于刘备来说,也是脸上贴金的事。

臧霸。泰山臧霸一直在徐州以北,与刘备的关系不算太好也不算太差。按照《陶谦传》的介绍,臧霸作为从泰山来的流寇,带着一帮兄弟伙接受了陶谦的招安,帮陶谦讨伐黄巾,最终屯兵于琅琊国开阳县(按照曹操二伐徐州的路线,臧霸兄弟伙也没能挡住曹操大军扫荡的脚步)。刘备接受徐州后,与臧霸私交应该不错。甚至臧霸归顺曹操之后,刘备还作为说客去见臧霸,帮曹操讨要两个兖州叛将。

陈寿只写了陈登和孔融的意见,可能是以为这两位的意见最重要吧,最能打动刘备。

我以为,因为刘备能得到郑玄、陈纪、孔融这些名士的认同,刘备的“卢植弟子”的标签才能发挥效果,才能开始组建出自己的团队,逐渐有了问鼎天下的实力。

标签: 陶谦

更多文章

  • 三国最强特种部队,实力秒杀军团,刘备占仨,曹操占俩,吕布袁绍陶谦各占一

    历史人物编辑:时夏的光影标签:陶谦

    三国演义里向来是大将威风,动不动就千军中取上将头颅如探囊取物,有万军不当之勇,但是想想就知道,那是吹牛X,真正的作战靠的可不是单枪匹马,那得靠部队,所以拥有一支厉害的部队就有了革命的本钱,小编介绍的这几支部队,都是最拔尖的,好了,直接说正题。虎豹骑这是曹操的王牌军,历次大战,都有这支部队的身影,以打

  • 为什么选择刘备?陶谦:他不是最佳人选,但却是唯一的人选

    历史人物编辑:绣虎读书标签:陶谦

    曹操第二次攻打徐州时,陶谦虽然有刘备助战,但仍节节败退,年事已高的陶谦惊吓过度,不幸病倒。就在他准备弃城,逃回丹阳老家避难之时,留守兖州的陈宫等人趁机迎吕布为兖州牧,迅速攻取了濮阳等兖州大部分郡县,大有一举拿下兖州的气势,曹操不得不终止在徐州的军事行动,赶回兖州救火。这边,陶谦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弥留

  • 三国三让徐州真相陶谦不是无能傻蛋政客:野心投机的徐州诸侯陶谦

    历史人物编辑:方圆教标签:陶谦

    三国小人物志0058:野心投机的徐州诸侯——陶谦本文作者为黄昏深处,主编为萨沙,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说起陶谦这个人物,大家的第一印象,肯定会想到《三国演义》小说中的著名桥段——“三让徐州”。在罗贯中的笔锋渲染下,“让徐州”这个故事被勾勒得十分精彩。不仅在读者心目中,塑造除了刘备好义仁德的名声,也同时渲

  • 陶谦的两位嫡系部下,结果都背叛刘备,导致吕布夺取徐州!

    历史人物编辑:情怀历史号标签:陶谦

    公元194年,徐州牧陶谦临终之际,将徐州让给了刘备。对于刘备来说,这堪称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也即意味着他终于成为割据一方的诸侯了。但是,刘备因为收留吕布,很快就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不仅地盘被抢,其家眷也一度被吕布俘获。值得注意的是,吕布能够夺取徐州,和陶谦的两位嫡系部下存在直接的关系。一、曹豹曹豹(?—

  • 吴汉杰拥抱慢生活

    历史人物编辑:浮华若梦标签:吴汉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水一心法,一石一禅心"。吴汉杰作品《清香》吴汉杰作品《北国银装》放下内心的急躁,等待灵魂归来。如果可以,你是否愿意与我慢下来生活......“快”已经成为这个时代发展的基调,人们追求分秒必争、渴望“超速”,当时间越来越宝贵,人们更不愿停留片刻、从中休息。诚然,当我们越来越

  • 吴汉血洗成都,刘秀为什么不处罚他?

    历史人物编辑:熊建强标签:吴汉

    吴汉虽然没有被处罚,但是光武帝刘秀却是痛骂了他一顿。当然这些都是做给后世之人看的,也就是逢场作戏罢了。其背后的隐情也是不言而喻,我们就下面就去看看吴汉为什么要血洗成都!本来征讨蜀有吴汉、岑彭,岑彭攻破荆门后,直接长驱直入蜀地,吴汉在夷陵修理船只。岑彭被刺身亡,吴汉统领其部继续攻蜀。出征前参谋长刘秀就

  • 东汉光武帝麾下云台二十八将中,最为勇猛的一位将领——贾复

    历史人物编辑:昊燊河东行标签:贾复

    贾复,东汉开国元勋之一,云台二十八将排名第三位。他年轻时便非常好学,他的老师也时常赞叹他的才学。可是世人认识的不是贾复的学问,而是他的勇气,他虽然是文人出身,但打仗时却同士兵一起冲锋厮杀,自从跟随光武帝刘秀之后,从来没有一次败绩,身上留下伤疤多达十二处,刘秀也多次称赞其勇武果敢。一骑乱敌,大破青犊王

  • 在《红楼梦》里,荣宁二府自称是东汉贾复之后,那贾复又是何人呢

    历史人物编辑:蔡良安标签:贾复

    作为红楼四大家族之首的贾家,包括贾雨村,都称其远祖是贾复,这和刘备自称刘胜之后,曹操自称是曹参之后,都是拉大旗做虎皮瞎认祖宗,这种事情也没有人去追究,这种事情有百利而无一害。问题在于贾复是谁,贾府为何不认贾似道为祖宗呢。贾复,字君文,东汉名将,位列云台二十八将第三位。作为云台二十八将中的第十九位加盟

  • 寇恂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深更读史标签:寇恂

    寇恂出身世家大族,原本是新朝的官,王莽的手下。担任着上谷郡功曹,深受太守耿况的器重。新朝末年,天下大乱。刘玄建立更始政权后,派遣使者招降河北各郡国,太守无奈只能接受。24年(更始二年),王郎派使者到上谷,让耿况发兵援助。寇恂认为刘秀“尊贤下士,士多归之”,劝说耿况拒绝王郎,归顺刘秀,但遭到了拒绝。于

  • 蔺相如为国容廉颇的事,寇恂郭子仪都有样学样

    历史人物编辑:读史奇闻录标签:寇恂

    赵惠文王从渑池回国后,因为蔺相如功劳很大,就拜他为上卿,官位排在老将廉颇之上。廉颇自恃战功卓著,而蔺相如只不过凭嘴上说的几句话,官位反而高于自己,心里很不服气,就说:“我如果遇见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蔺相如听到这些话后,除了朝会没办法外,就不再和廉颇会面。有一次,蔺相如外出,远远望见廉颇,即命车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