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伦以“改进造纸术”而闻名古今,倍受世人所青睐。另外,从史学价值来看待蔡伦自身的价值,其实蔡伦不仅只是对改进造纸术有着突出贡献,在他担任尚书令的时候,因为蔡伦自身热爱科学发明的资质,故而他于东汉时期手工业的发展同样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井喷式作用。
东汉学者崔寔在《政论》中写道:“有蔡太仆之弩,及龙亭九年之剑,至今擅名天下。”
我们在重新认识蔡伦的时候,不要仅仅被他身上的“名人效应”所蒙蔽,蔡伦改进造纸术、推动东汉手工业发展等成就固然值得后世人所尊崇,但要正确认识蔡伦,我们还是应该秉持客观公正的态度来由点及面地整体分析。
蔡伦自小家境贫寒,寒门之弟出身的他前期一直兢兢业业地随同父亲在乡下种田,因为自身聪明伶俐和对科学发明的热爱,经常受到同乡人的赞扬。但因为贫穷的原因,蔡伦的父亲打消了供蔡伦读书上学的念头。因此,蔡伦一生想要通过层层考试选拔入仕的途径那便只能是黄粱一梦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对于蔡伦来说已经遥遥无期不可追寻。
公元56年,汉章帝刘旭即位,因为后宫太监数量的时常滥缺,所以汉章帝便经常派遣官员到各个郡县挑选年幼男童入宫。公元75年,在这一次的“民间选童”的过程中,年仅15岁的蔡伦被破格选中,随后便被净身带入了东都洛阳宫内。对于蔡伦而言,被选拔入宫,即便是成为太监,那也是三生有幸。果不其然,蔡伦在之后的人生轨迹上,因为种种原因步步高升,终官至九卿。但我们应当注意的是,就是这么一个太监,到底经过哪些手段能够顺利登天呢?
(1)高攀窦太后,除掉宋贵人
公元76年,仅仅一年时间,蔡伦就被从小小太监提升为“小黄门”,虽然这小黄门的职务在东汉宦官制度中够不上台面,但蔡伦这升官的时间未免快了些。随后,蔡伦因为为人处事得到了窦太后的赏识,便很快被提升成为黄门侍郎。正所谓,在其位谋其事,黄门侍郎的蔡伦很好地利用了职务的时机接近了膝下无子的窦太后。顺利靠近窦太后之后,蔡伦在历史上的另一面很快显露出来。
①蔡伦受窦太后指使而诬陷宋贵人行“挟邪媚道”(类似于汉武帝时期的“巫蛊之术”),汉章帝怎么能够忍受后宫如此毒恶行径的出现,于是宋贵人很快便被通令自杀。宋贵人自杀之后,太子刘庆受母牵连被贬为清河王。
②蔡伦又受窦太后指使派人私下里给梁贵人行“飞书”以诬陷,诬陷成功之后,蔡伦又协助窦太后将梁贵人的儿子刘肇抢夺了抚养权。窦太后之后便多次建议重新立刘肇为太子,代替之前清河王刘庆的位置。
(2)改进造纸术的背后:蔡伦的利益体现
不得不说,蔡伦对造纸术的改进确实骄傲了中国、受益了世界。但其实我们应该知道蔡伦当初对于改进造纸术的初衷是为什么,他最大利益化地利用了改进造纸术这一创举赢得了新主的赞赏和信任。
汉章帝驾崩之后,窦太后顺理成章地把汉和帝刘肇扶上了皇位,自己也如愿以偿地坐上了垂帘听政的位置上。反观蔡伦,自然也得到了不少好处,直接从黄门侍郎被提拔成了中常侍。窦太后死后,蔡伦为保自己,转而又另外投靠了邓绥邓皇后。因为邓皇后平素喜欢画鸟虫鱼、舞文弄墨,于是兼任尚书令的蔡伦便投其所好,选择了工程浩大的“改进造纸术”。不得不说,蔡伦这个选择是最为明智的。于蔡伦,搏得邓后宠爱信任;于东汉,赢得国家发展。放大蔡伦改进造纸术这一举动,我们应该注重看待蔡伦此举的初衷,他是为了更好地靠近邓皇后、依附皇权,进而为自己赢得一席之地。
(3)一损俱损,结果惨然
天道循环,因果报应,苍天又曾饶过谁?公元121年,邓太后薨。此时在位的皇帝是汉安帝刘祜嗣,他的另一重身份直接威胁到了时任长乐太仆的蔡伦,汉安帝的祖母是自杀而死宋贵人、父亲是遭受贬谪的清河王。安帝没有了邓皇后辅政的束缚,怎么可能会轻易放过迫害祖母和父亲的帮凶蔡伦。同年,安帝降罪于蔡伦,蔡伦不堪耻辱而服毒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