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美女总是引发大家讨论,昭君也是一位名垂青史的美女。“昭君出塞”、“平沙落雁,她在历史的黄河中留下了一段段千古佳话。我们都知道昭君远嫁匈奴,在那里度过了漫长的一生。
不过出塞后匈奴人是怎么对待美女王昭君的呢?莫高窟里的一幅壁画揭露了真相。看过壁画的网友纷纷表示:画里的人物也太惊悚了!
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始,匈奴一直都是秦朝北部地区的威胁。为了解决这一威胁秦始皇派手下大将蒙恬去抵御匈奴对边境的伤害。在蒙恬的军事领导和秦朝的武力震慑下,匈奴不敢轻举妄动。
秦始皇病逝后,赵高谋逆圣旨篡改遗诏,他以捏造的罪名囚禁蒙恬,蒙恬含恨吞药自尽。蒙恬去世之后,匈奴少了主要的威胁,甚至想要称霸北方的草原,匈奴和中原王朝的恩怨自此拉开了序幕。
刘邦为了扫除边境的威胁巩固朝廷地位,便亲自带兵战匈奴,但在途中经历的白登之围让刘邦差点丧命。在白登之围之后,汉王朝深受匈奴的牵制,甚至被要求将本朝最美的公主送去边塞和亲,鲁元公主就这样被选中。但是刘邦自然舍不得将亲生女儿作为礼物,便打算在宫中找一位丑陋的宫女代替鲁元去西域。
在刘邦之后的几位帝王,权力一直受匈奴牵制,直到汉武帝即位以后,霍去病和卫青两人的出现才打破了这种局面。据说霍将军文武双全有勇有谋,匈奴根本不敢轻举妄动。
但因连续几十年的用兵,导致汉王朝的军事实力远不如从前。在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千里迢迢亲自来到了朝廷拜见天子自请为婿,并且明确表示想娶一个汉朝的公主为妻。只要汉元帝答应,将永远归顺朝廷。
面对单于的要求,汉元帝自然没有将亲生女儿嫁给呼韩邪,而是吩咐画师将宫女的相貌画出来,他要在这些宫女中挑到合适的人选。最后,汉元帝选择了画中丑陋的一位女子,这个女子便是后来名垂青史的王昭君。
王昭君入宫的原因其实是想成为汉元帝的妃子来获取皇帝的宠爱,但是由于她没有贿赂画师,就被画师故意画丑,丑陋的女子自然是无法入宫侍奉皇上的。当她得知汉武帝要挑选宫女去边塞的时候,她毛遂自荐表示愿意去那里生活。呼韩邪朝拜结束之后,就带着王昭君回到了西域生活。
西域地区地理条件恶劣、部落贫困潦倒、经济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初到的昭君,很难适应匈奴地区的风俗和饮食习惯,据说还差点因此丧命。
但是王昭君并没有匈奴地区条件艰苦而放弃生存,她不甘向命运屈服,因为她的骨子里个是十分要强的人,她想要像男人一样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并且王昭君也知道自己的内心深处的初心:她想要这里的人们过的好一些,她希望能在匈奴的部落里实现自我的价值。
在这里,昭君每天除了正常生活外,都会去为匈奴人民讲述关于汉朝的知识,比如文字、服饰、饮食和农业等等。但从她的婚姻方面来看,她的一生并不幸福美满。第一任丈夫对她不薄,但在呼韩邪死后,她不得不按照匈奴地区的习俗,嫁给他的儿子和孙子。这对于汉人女子的王昭君来说是不能接受的。
丈夫去世,王昭君想要在回到中原故土,但汉成帝的一句“从胡俗”使得昭君无法回到家乡。
最终,王昭君不堪其辱,选择服毒自尽。一代佳人就此香消玉殒,命断异乡。王昭君带着自己的使命和信念远离家乡,来到匈奴部落。却因汉成帝的一句话,葬送了一生。
虽然王昭君的结局悲惨,但其给汉朝和匈奴人民带来的价值却是无法估量的。在王昭君的努力下,为汉朝争来了60年的和平局面。而匈奴部落在王昭君的带领下,逐渐繁华起来,走向了欣欣向荣的局面。
王昭君去世后,匈奴人民为了表达他们对昭君的想念和尊敬,在莫高窟中画了一幅关于昭君教导他们文字、服饰、饮食和农业生产的场景的壁画。
在壁画中展示了匈奴人自残的行为,有的匈奴人割掉了自己的鼻子,有的则是割掉了自己的耳朵,场面残酷。到这里就有些不明白了,既然是表达感谢为什么要自残呢?
据研究表明,匈奴人之所以围着昭君自残跳舞,其实是为了显示对王昭君的尊敬和怀念,因为王昭君远赴匈奴时给他们带去了很多东西,匈奴人民自然会尊重她。对于匈奴来说,王昭君的确是一个对他们好的人物,匈奴也对王昭君打心里的感恩。就是这样一个平凡又伟大的女子,为西域的文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王昭君,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女子,她以平凡之躯,以伟大之心,造福大汉人,可她又那么孤独,我真想陪陪她,那个只能在深夜里无声落泪的女子,那个将一切埋藏于心的她。若我可穿越古代,定与她相识、相知,与她成为最亲密的伙伴。这样,那个寂寞的女子,就有了一处可诉心声的地方。
其实,昭君出塞之所以能够如此被人们熟知,这与她身上优秀的品质离不开的,昭君的优势在于不仅有聪明的头脑,还有美丽的外表。从昭君出塞中我们更多借学习到的是遇到困境不怕牺牲的勇气和魄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