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慈是三国世界里的一位传奇人物,有人说他能上天入地,有人说他最后得到成仙……他的故事被收录于《后汉书》和葛洪《抱朴子》、《神仙传》中,读之总是让人称奇,但他在三国的世界里处境并不好,曾经几次曹操都想杀他,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神仙传》:1,曹公闻而召之,闭一室中,使人守视,断其谷食。
2,既而已失慈矣,寻问之,慈已还所住处。曹公遂益欲杀慈。
3,慈非不得隐,故欲令人知其神化耳。于是受执入狱,狱吏欲考讯之,户中有一慈,户外亦有一慈,不知孰是。曹公闻而愈恶之,使引出市杀之。须臾,有七慈相似,官收得六慈,失一慈。
《后汉书》:操怀不喜,因坐上收,欲杀之,慈乃却入壁中,霍然不知所在。
从上述记载中可以发现,曹操是真的对左慈动了杀心了。左慈究竟做了什么事情,竟然让曹操完全不能容忍他呢?接下来,我便为大家带来关于曹操想杀他的三条理由。
第一条,曹操不喜欢自己无法控制的力量
曹操是个多疑的人,这点从他因为华佗给他治病时,不怎么有积极性,就怀疑华佗别有用心,想杀他,于是先下手杀死了华佗可以看出来。曹操在左慈身上也同样产生了这个人不可控制,然后想要杀掉他的想法。
我们一起来看看,左慈跟曹操展示自己实力的一个案例吧:
《后汉书》记载了曹操有一次召开宴会,便邀请左慈和自己的部下参加,在席间,他忽然觉得有些遗憾,于是感慨道:“今日高会,珍羞略备,所少吴松江鲈鱼耳。”
当时左慈听到曹操的话,便说道:“这简单,看我的。”
曹操好奇,左慈会怎么做呢?结果左慈就让他的部下端了一个装满水的铜盆,然后再拿根装上鱼饵的竹竿过来,众宾客不解,这又是什么意思?
左慈也不解释,只见他做钓鱼的姿势将竹竿放在铜盆上,不一会,竹竿动了,左慈轻轻提起鱼钩,上面便出现了一条鲈鱼。在座的宾客看到大佬的操作,全场震惊,只剩下双击666了。
曹操来了兴致,又想考验他:“一条鱼不能满足宴席所需,能够钓来更多吗?”左慈对曹操的刁难也不恼怒,他又拿出鱼钩来钓,这一下子,接连钓出了好几条鱼,只见这鱼,个个“长三尺余,生鲜可爱”。
操又谓曰:“既已得鱼,恨无蜀中生姜耳。”
左慈曰:“亦可得也。”曹操担心他就在附近买,于是添加了一个条件:“吾前遣人到蜀买锦,你帮我告诉一下使者,让他们多买两端锦(四丈为一端)。”
这边话刚完,过了一会儿,左慈即得姜还,并且告诉曹操话已经带给使者了。后来曹操的使者从蜀地回来,曹操一看,还真的多买了两端,于是,曹操就问怎么回事,使者说前几天有人在蜀地告诉他们要多买两端锦。这一下子,曹操是彻底惊讶了。
但这是不是好事?并不是呢,这件事证明了左慈确实是有能力的,曹操想到这件事就更气了。
为啥呢?因为:曹公乃欲从学道。慈曰:“学道当得清净无为,非尊者所宜。”
左慈这话说的,虽然我有本事,但曹操你做不到清静无为,是不适合学习修道的。这个画面想想,其实挺尴尬的,作为万人之上的人物,受到如此打击,想想自尊心也难受。
第二条,曹操内心是不喜欢这些方士的
曹植的《辩道论》里说:
1,自家王与太子及余兄弟咸以为调笑,不信之矣;
2,本所以集之于魏国者,诚恐斯人之徒,挟奸宄以欺众,行妖隐以惑民,故聚而禁之也。
曹操生活的时代很特殊,前有张角黄巾军,后有张鲁太平军,双方都是通过宣传信仰拉拢教徒,政教合一的形式,恰恰他们又是当时势力最大的方士集团,这就让曹操这样的领导者认为这群方士都只是惹事精。再加上,当时士大夫中间流传着方士表演的习俗,也就是今天我们俗称的魔术表演,所以曹操一家人更是对这群只会靠杂技骗人的术士没有好感了。
考虑到道教的出现时间,我们便可以知道它确实还没来得及发展出自己成熟地教义,更不用谈十几年的时间就去吸引曹操这样的军事家、政治家了。对于管理者而言,宗教这东西最大的作用应该是巩固统治,但曹操却没有看到左慈身上有这方面的作用,很自然就归入不喜的名单了。
第三条,左慈行事很洒脱
左慈这位仙人做事情太随性了,他做过两件让曹操觉得很没有面子的事情,虽然第一件是曹操自己造成的。
这第一件事,便是曹操想要把左慈关起来处决,结果左慈也是厉害:须臾,有七慈相似,官收得六慈,失一慈。有顷,六慈皆失,寻又见慈走入市。
这点就像猴哥的拔猴毛招分身的伎俩,一下子就出来七个自己,然后成功越狱。
曹操听到这句话,肯定特无语……
第二件事,就是曹操组织了一场野外聚餐活动,当时左慈想表演一下“什么是真正的技术”,就来了一手:慈乃为赍酒一升,脯一斤,手自斟酌,百官莫不醉饱。
曹操就想,嘿,你这又是什么黑科技,食材都是哪里来的,于是就派人去查。这一查就出大事了,原来左慈的酒食都是城中失窃的。这一下子,左慈也就坐实了“挟奸宄以欺众,行妖隐以惑民”的罪名,曹操就更想杀他了。
所以,相信大家看完这三条曹操想杀左慈的理由后,也更加能够体会到曹操为何这样做了。
文/脑洞趣味历史
不知道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
参考资料:《后汉书》《神仙传》
[1]何剑平.葛洪《神仙传》创作理论考源——以《左慈传》为考察中心[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1):7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