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康熙死后大将军王允禵为什么敢只身来到北京不怕被雍正杀死吗?

康熙死后大将军王允禵为什么敢只身来到北京不怕被雍正杀死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诸葛侃史 访问量:2979 更新时间:2024/1/14 3:48:09

康熙皇帝死后,他的皇位由谁继承是清朝一个非常大的谜团。官史野史说法不一,民间盛传着雍正皇帝联合隆科多篡改继位诏书,将“传位十四子”改成“传位于四子”,二月河的《康熙王朝》祸起萧墙一卷更是将九龙夺嫡一事写得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以目前的研究来说,由于清朝诏书有满汉蒙多族文字构成,雍正篡改诏书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康熙留有遗诏由雍正继位应该是史实。但与此同时却依然留有一个谜团,那就是九龙夺嫡另一个主人公大将军王允禵为什么会抛下十万大军只身来到北京城。难道他真的对清朝忠心耿耿,无心皇位,也不担心到北京后被雍正杀害吗?

很多人认为,这是因为雍正的心腹年羹担任川陕总督一职,可以在军中制约允禵,让允禵翻不起波浪,大局已定的情况之下,允禵只好缴械认输,乖乖到京城向新皇帝雍正称臣。但自相矛盾的是,允禵乃是大将军王,年羹尧不过是总督,要受允禵节制,怎么可能反制上司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朝鲜使臣的记载中找到答案。

康熙六十一年十月二十七日,朝鲜派出了李混为正使的使团来清朝朝觐,该使团于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到达北京,雍正元年四月初二回国,正好经历了康熙去世、雍正继位。回国以后,他们记录了在清朝的所见所闻。

上年(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初七日,康熙皇帝始自南海子回驾畅春苑。初八日感冒风寒,而症非大殷,故七旬庆诏以十一、十二两日连续发遣于各省。而十三日早朝,与内阁诸臣议国政,毕,气忽昏迷不省。大学士王琰跪问病,仍请国事何如。请至再三,皇帝睁目不言。是日酉时崩逝。二更量移驾还宫。十五日,大学士马齐、九门提督隆科多,及十二王等相与谋议,称有遗诏,拥立新君后始为举哀。二十日,颁登极诏书。以此多有人言,或称秘不发丧,或称矫诏袭位。内间事秘,莫测端倪。

在朝鲜使臣的眼中,康熙皇帝的死是很突然的,初八日感染风寒,十三日早期时突然昏了过去。此时大学士王琰问由谁继位,但康熙皇帝却只是睁眼不说,然后不久就去世了。到了十五日,突然传出康熙有留下遗诏,由雍正继位,二十日雍正皇帝颁布登极诏书,正式登基,并且在当时市井中就已经盛传着雍正矫诏袭位的消息。

然后朝鲜使臣也将自己的猜想写了下来。

而至于矫诏,则似是实状。所谓十四王者,与新君同腹兄弟,而康熙爱子,且有民誉,往年拜征西大将军往征西贼矣。上年四月,自军中入朝,则父子相对,亲赐玉玺以送。及至十一月感疾之初,密诏召之,未及到而先崩。新君即位后,以其拥兵在外,虑或不受命,假称康熙诏命,使之入朝,而责其违限十日,不即召见。

朝鲜这里所说的矫诏,并不是说雍正伪造传位诏书,而是担心拥兵自重的允禵有异心起兵造反,于是便假借康熙的诏命召回远在西北的允禵。

那雍正是怎么令允禵相信是康熙的诏令的呢?雍正使了个小花招,用“咨”的方式发布谕旨。所谓咨”,也就亲王寄信的方式。这种寄信谕旨的方式,属不经内阁明发的“密旨”,一是因为不经过内阁明发,保密性很强,只有发布谕旨的皇帝、承旨者(或寄信者)、接旨者知晓,二是利用了这三者之间的特殊的关系。雍正是允禵的同胞兄弟,也是康熙得力的臣子,康熙让雍正发密诏给允禵,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允禵因此不加怀疑。

雍正的谕旨也写得极其含糊,并没有直接说康熙驾崩,只是说“皇考大事”,令允禵误以为康熙没有死,把他急召回来,是因为想让他继位。看到皇位有望,允禵自然乐于进京。

谕总理事务王大臣等:“西路军务,大将军职任重大,十四阿哥允棚,势难暂离。但遇皇考大事,伊若不来,恐于心不安。

这种说法同样出现在耶酥会士巴多明神父写给杜赫德神父的信上。这封信写在雍正皇帝死后一周年,虽然出现的时间迟,但至于可以说明这个说法在当时是有很多人相信并广为流传的。

新皇帝(指示雍正帝)一即位,就冒用己故皇帝的名义,好像他还活着,派人接连送急件到鞑靼,命十四亲王把官印交给他指定的人,不必带很多随从,尽早回北京商讨一件最重要的大事。十四亲王立即遵命,他只是到了离朝廷还有三天路程的时候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这样,从康熙驾崩到雍正继位这段时间的事情我们大体就清楚。康熙去世以后,雍正先控制京城局面,确立下自己的皇位,随后再用咨文的方式假传康熙谕旨,召回大将军王允禵。允禵信以为真,只身赶回京城,并把军务交给旁人。等走到京城附近的时候,才知道康熙已经驾崩,雍正即位的消息,但此时再想回到西北已经来不及了,因为另一边他的军队已经被年羹尧接管,无奈之下他只得向雍正称臣。

标签: 王允

更多文章

  • 再看《薛平贵与王宝钏》,反对女儿嫁给薛平贵,王允没有做错

    历史人物编辑:小木匠陈吉宏标签:王允

    最近,我在刷资讯的时候,再度看到了《薛平贵与王宝钏》这部剧的相关视频,想到了初看这部剧的时候我跟我妈产生的争执。当时,我看到大结局里王宝钏苦尽甘来成为皇后的时候,十分感动,觉得这个结局很圆满,王宝钏为爱矢志不渝,忠贞不二,最终如愿以偿,与薛平贵时隔十八年后再团圆。然而,我妈不认为王宝钏的结局很好,不

  • 王允献计诛杀董卓之后,目中无人,擅杀大臣,落了个死无全尸

    历史人物编辑:倚梧杉标签:王允

    公元192年,李傕、郭汜举兵造反,王允的亲信来报,吕布已经率兵逃跑,王允顿时面如土色,破口大骂了起来。王允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只因灭杀董卓之后,他一系列匪夷所思的骚操作,成功把自己玩了进去。王允的第一个骚操作,杀掉董卓以后,他的部将也是死的死,逃的逃,最后只剩下李榷、郭汜两个人佣兵十万守在长安。他们二

  • 王允、董卓和吕布,貂蝉更爱谁?可能我们都对貂蝉有误解

    历史人物编辑:刘正标签:王允

    三国的历史中,好像很难看到人与人之间的坦诚相待,即使类似诸葛亮和刘备所谓的知遇之恩,也有着相互之间的猜忌。更不用说那些所谓的儿女情长,最著名的三国美女貂蝉曾经是多少人的梦中情人,但是看一下貂蝉的一生,可能会发现貂蝉其实是一个十分物质的女人,跟过的男人都是不同阶段的代表人物。貂蝉在很小的时候,就被王允

  • 王允杀死董卓后大权在握,为什么不到两个月也被杀了?

    历史人物编辑:捌斗藏书阁标签:王允

    东汉末年,政治混乱,群雄逐鹿,率先奠定乱世声望的人是董卓,提到董卓的名字时,人们往往是嗤之以鼻的,认为他是一个叛贼,是一个奸臣。而就当时的社会情况而言,即使不是董卓,也会有更多的人起兵造反,而对于董卓,当他真实的掌握了国家权力之后,由于他本人存在诸多的缺陷,他并未守住自己打下的江山,而在他之后,大权

  • 《薛平贵与王宝钏》:从3点可以看出,棒打鸳鸯的王允是真的爱女

    历史人物编辑:鹿瘾美食标签:王允

    相府千金下嫁乞丐,在《薛平贵与王宝钏》这部剧所处的年代,王宝钏算是一个另类。她敢于追逐爱情,敢于冲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礼教的束缚,敢于为自己拼一把,勇气的确让人赞赏。可是,王宝钏为自己寻求真爱,换来的结局真的好吗?薛平贵出征西凉,被魏虎魏豹兄弟算计,落入了西凉人的手中。西凉公主代战一直爱慕着薛平

  • 王允能设计杀死董卓,夺回权力,为什么转眼就被杀害呢?

    历史人物编辑:崔阿敏标签:王允

    王允与吕布合谋杀了董卓没多久,就被反攻长安的西凉军杀害,不仅王允自已身死,还搭上了在长安的所有族人性命,实在是剧情反转得太快。王允出身世家大族太原王氏,太原王氏在东汉未年到魏晋时期显赫一时,王允也是自幼熟读诗书,文武双全。王允是绝对的东汉忠臣,从他年轻时的所作所为就能看出,在党锢之祸尚未解禁之时,王

  • 芹斋聊三国:王允骄横长安围城 贾诩献计魏武挥鞭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的小前沿标签:王允

    文/芹斋先生。第三章王允骄横长安围城贾诩献计魏武挥鞭话说公元192年(汉献帝初平三年)春,司徒王允联合吕布杀了董卓之后,王允“录尚书事,总朝政”,吕布封温侯,主管军事。此后,王允专擅朝政,还将大学者蔡邕下狱,致使蔡邕惨死。01将相不和董卓虽覆亡,他最得力的部下李傕、郭汜这个时候正奉命在陈留、颖川等地

  • 吕布为什么中了司徒王允的计谋,而去杀了董卓

    历史人物编辑:冯志超标签:王允

    #坚持每日读史#东汉末年,汉献帝软弱无能,掌握朝政的大权落在了董卓的手里。因董卓骄横跋扈,随意欺压大臣,大家都很痛恨他。董卓手下有一个心腹,名叫吕布,是一个出了名的勇士,力气特别大,射箭骑马的本领也十分高强。董卓为维护自己的势力,收下吕布为干儿子,叫他随身保护自己,董卓走到哪里,吕布就跟到哪儿。很多

  • 董卓死后王允可以拨乱反正,却连出几次昏招,导致断送性命

    历史人物编辑:黄静圆标签:王允

    公元192年长安城被李催郭汜攻破。吕布拉着王允逃走,王允却说,我身为大汉大夫宰辅,却没办法帮助朝廷,现在让我抛弃陛下逃生,我是决然做不出来的。吕布叹息道,这一切可都是你自找的。王允出生于山西的名门望族,自小就非常聪明。在苦读圣贤书的同时也没忘记武艺修炼。他立志要成为卫青霍去病那样的人。名士郭泰见到他

  • 貂蝉长得貌美如花,擅长歌舞,为什么王允没有占为己有呢?

    历史人物编辑:追溯历史传奇标签:王允

    貂蝉长得貌美如花,擅长歌舞。虽年方二八,却是色伎双绝。对于貂蝉的来历,大致有三种说法。一是貂蝉原为吕布的原配妻子。吕布为并州九原县人,他的童年和早期为官都是在并州。所以,貂蝉可能是在并州和吕布相识,因她闭月羞花的美貌,引起了血气方刚的吕布注意。随后,两人坠入爱河,结为连理。但是,并州靠近胡人和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