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芹斋聊三国:王允骄横长安围城 贾诩献计魏武挥鞭

芹斋聊三国:王允骄横长安围城 贾诩献计魏武挥鞭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历史的小前沿 访问量:3711 更新时间:2024/1/17 1:00:26

文/芹斋先生。

第三章王允骄横长安围城贾诩献计魏武挥鞭

话说公元192年(汉献帝初平三年)春,司徒王允联合吕布杀了董卓之后,王允“录尚书事,总朝政”,吕布封温侯,主管军事。此后,王允专擅朝政,还将大学者蔡邕下狱,致使蔡邕惨死。

01将相不和

董卓虽覆亡,他最得力的部下李傕郭汜这个时候正奉命在陈留、颖川等地劫掠,闻听朝廷如此变故,有如惊弓之鸟,各自拥兵自保。

当时,流言满天飞,都说王允要将董卓的余党斩尽杀绝。凉州兵皆人心惶惶,一片惊慌。连大名士蔡邕都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惨死狱中,李郭当然也害怕王允不会放过他们。

作为诛杀国贼的首要功臣,王允自然少不了朝廷的嘉赏和人民的称赞。于是,王允态度开始发生改变,有些飘飘然:连董卓这样不可一世的大奸贼都死在我的手里,我还有什么可惧怕的呢?

他便居功自傲,骄横自大起来。“及在际会,每乏温润之色,杖正持重,不循权宜之计,是以群下不甚附之。”每当群臣集会,王允很少像以前那样和大家推心置腹,共同商讨国政,而是正襟危坐,面无和悦之色。慢慢地,群臣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推崇和拥护他了。

董卓死后,王允在如何处理董卓旧部的问题上反复无常,态度极不慎重,这正是王允最后走向败亡的最重要的原因。他先是想全部赦免董卓的部下,吕布也多次相劝,可继而王允又对群臣解释说:

“本来,他们是没有罪的,只是身不由己,跟随董卓,所以不得已听从董卓差遣,犯了错误。现在如果给他们突然加上恶逆的罪名,而且特定赦免他们,恐怕反而使他们猜疑恐惧,心理承受不了。所以,赦免他们无罪不是使他们安心的上上之策,还不如让他们受惩罚。”

王允也看不起吕布,只当他是一个武夫。吕布想把董卓的财物赏赐给公卿、将校,王允又不准。吕布认为自己也有大功劳,自吹自擂,既不得意,渐渐也与王允不和了。

02李傕、郭汜反叛

李、郭的凉州兵是董卓的嫡系部队,战斗力强,而且对董卓最忠心。董卓死后,如何处置凉州兵,是关系王允本人和东汉政权的大事。王允最终决定削夺凉州兵将领的兵权,取缔全部凉州兵,并且计划利用关东诸侯的兵马去控制他们。

首先,王允就派吕布的部下李肃去诛杀董卓的女婿牛辅。牛辅一看,果然杀到我头上来了,来了个鱼死网破,反将李肃打败了。

这个时候,牛辅的部下却突然倒戈一击,牛辅也死在了乱军之中。如此,李傕郭汜等人害怕了,上表请求王允高抬贵手,能饶了他们,又被王允拒绝。李郭这时六神无主,胆战心惊,甚至想解散部队各自逃命。

就在这看似山穷水尽的时候,一个谋士贾诩却给他们出了个主意,说,你们傻呀!兔子急了还咬人呢,你们这样跑了,半道上一个亭长就能把你灭了,不如攻打长安,打输了再跑也不迟。

李郭二人本来就是亡命之徒,贾诩说的又不是什么深奥的道理,当即恍然大悟,立刻纠集了董卓的旧部数千人西攻长安。

《三国志?贾诩传》记曰:卓婿中郎将牛辅屯陕,诩在辅军。卓败,辅又死,众恐惧,校尉李傕、郭汜、张济等欲解散,间行归乡里。诩曰:“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众以为然。傕乃西攻长安。

03王允被杀

大难就要临头,王允还是漫不经心,又派了两个在凉州很有名望的人当使者去招安,可王允言语之中充满了傲慢与不屑。结果,这两个使者半道就反叛投靠了李郭,还顺便拉走了一些人马当见面礼。

接着,王允又派董卓旧部的降将胡轸、徐荣前往“剿匪”,可徐荣战死,胡轸本来就和吕布不和,这下子看王允又要大开杀戒,干脆也反了。就这样,李傕、郭汜等人一路招降纳叛,来到长安城下时,已经从原来的几千人马变成了数万大军,把长安团团包围。

王允、吕布没想到这帮人居然如此不好对付,大惊失色,只好仗着城池坚固,苦撑死守。

汉初平三年(192年)六月,吕布军中又有人反叛,偷偷打开了城门,长安城终于被李郭攻破。神勇无比的吕奉先奋力巷战也不能取胜,只好带着几百个骑兵往武关逃跑。

临走前招呼王允同行,王允这时倒是大义凛然,拒绝了吕布的一番好意,表示要与朝廷共存亡,嘱咐温侯好自为之,并告诉关东诸侯为自己报仇。吕布无奈,逃离长安投奔了袁术。

《后汉书?陈王列传》记曰:卓部曲将李傕、郭汜等先将兵在关东,因不自安,遂合谋为乱,攻围长安。城陷,吕布奔走。布驻马青琐门外,招允曰:“公可以去乎?”允曰:“若蒙社稷之灵,上安国家,吾之愿也。如其不获,则奉身以死之。朝廷幼少,恃我而已,临难苟免,吾不忍也。怒力谢关东诸公,勤以国家为念。”

《三国志?吕布传》记载:布自杀卓后,畏恶凉州人,凉州人皆怨。由是李傕等遂相结还攻长安城。布不能拒,傕等遂入长安。卓死后六旬,布亦败。将数百骑出武关,欲诣袁术。

李傕、郭汜、张济、樊稠等人进城后,放纵士兵劫掠,长安军民死伤上万。董卓的部下,除了当强盗似乎什么也不会。俘获王允后,虽然对他恨之入骨,但因为王允还有两个手下在外领兵,也没敢轻举妄动,先以朝廷的名义征调他们入朝。

这二人明知是火坑,看着调令上面朝廷的大印却不敢不往下跳,来了长安,这下子李郭不再有任何顾忌。最后,二将陪着王允一起掉了脑袋。自此,李郭余党占据了长安,又是一个董卓。

王允临死之前,本来还想依仗汉献帝的权威,和李傕郭汜理论一番,然而李郭这样的草头将军,哪里会把那个站在宫门之上瑟瑟发抖的天子放在眼里?不过,他们也可能是在贾诩的授意下,倒也义正辞严:我们是来为忠于陛下的董卓报仇的,王允和吕布杀害董太师,这才是大逆不道!

王允心说,哦,原来是“清君侧”。也罢,那我就舍身取义吧!到死还如此迂腐不堪,可敬亦可悲!

《三国志?董二袁刘传》记载:傕、汜入长安城,屯南宫掖门,杀太仆鲁馗、大鸿胪周奂、城门校尉崔烈、越骑校尉王颀。吏民死者不可胜数。司徒王允挟天子上宣平城门避兵,傕等于城门下拜,伏地叩头。

帝谓傕等曰:“卿无作威福,而乃放兵纵横,欲何为乎?”傕等曰:“董卓忠于陛下,而无故为吕布所杀。臣等为卓报绚,弗敢为逆也。”允穷逼出见傕,傕诛允及妻子宗族十余人。长安城中男女大小莫不流涕。

葬卓于郿,大风暴雨震卓墓,水流入藏,漂其棺椁。傕为车骑将军、池阳侯,领司隶校尉、假节。汜为后将军、美阳侯。稠为右将军、万年侯。傕、汜、稠擅朝政。济为骠骑将军、平阳侯,屯弘农。

从初平三年四月到六月,王允、吕布仅仅“中兴”了两个多月的东汉朝廷就再度倾颓。如此短命,有不少人把他们失败的原因归于贾诩的“馊主意”,其实这么认为,实在是太抬举贾文和了。

李郭听从贾诩的“馊主意”起兵时,手下仅仅只有几千人马,杀到长安城下时却有了约五六万大军。自陈留、颖川到长安的一路上居然扩军十几倍,遇到的各种武装全都投靠了叛军,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贾诩的主意只是个导火索,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王允、吕布未能妥善招抚安置董卓余党,战和不定,又骄横自大,才会导致后来一发而不可收拾的局面。

王允设计诛灭董卓,一心为了江山社稷,为人也算正直,都应予肯定。但他刚愎自用,一意孤行,做事刻薄而不讲求策略,终究不是能够驾驭这个乱世的人啊!“生除国贼,死纤国难,忠义激烈,可谓生为汉臣,死为汉鬼者矣。”

《后汉书?陈王列传》评曰:士虽以正立,亦以谋济。若王允之推董卓而引其权,伺其间而敝其罪,当此之时,天下悬解矣。而终不以猜忤为衅者,知其本于忠义之诚也。故推卓不为失正,分权不为苟冒,伺间不为狙诈。及其谋济意从,则归成于正也。

长安城中的兵荒马乱,也终于告一段落。原来的大臣们有的在乱军中战死,有的被李郭杀害,有的四处逃亡,李傕、郭汜就任命百官,重建了一个朝廷。李、郭、张、樊也个个封侯拜将。李郭樊三人在长安把持了朝政,张济屯兵弘农,防止关东的诸侯趁机反扑。

可是,关东的诸侯们此时正内讧的热闹,要是还能惦记着这帮人,能放过董卓被杀的机会,不来一鼓作气荡平长安吗?“吊民伐罪”的义兵自然是没等来,但出乎意料,李郭等人却等来了朝贡的使者。

04曹操平定兖州

却说初平二年,袁绍巧取韩馥的冀州后,济北相鲍信就对曹操说:“袁绍身为盟主,却这样见利忘义,早晚会出乱子,简直又是一个董卓。我们的力量还不足以讨伐他,只能暂时躲避。这样的人最好离远点,先到黄河以南找个地方安身,静观其变。”

正好东郡(今河南濮阳西南,滑县东部一带)那里爆发了农民起义,当地官员束手无策,曹操就引兵入东郡平乱。表面上,曹操仍然和袁绍表示友好,袁绍也推荐曹操担任东郡太守。曹操也有了一块自己的地盘后,就开始招兵买马,扩充实力,东征西讨。

初平三年四月,正当王允、吕布密谋诛杀董卓时,青州的黄巾起义军进攻兖州,刺史刘岱前往平乱,兵败身死。兖州群龙无首,又要面对号称百万的黄巾起义军,顿时人心惶惶。

陈宫,这时候才投到了曹操的麾下,并自告奋勇地前去游说兖州的治中别驾等要员,说东郡太守曹操是当世豪杰,如果请他来治理兖州定能平定叛乱。于是,曹操担任了兖州牧,并攻打黄巾军。

裴松之引《世语》注曰:岱既死,陈宫谓太祖曰:“州今无主,而王命断绝,宫请说州中,明府寻往牧之,资之以收天下,此霸王之业也。”宫说别驾、治中曰:“今天下分裂而州无主;曹东郡,命世之才也,若迎以牧州,必宁生民。”鲍信等亦谓之然。

“魏武挥鞭”果然不负众望,虽然初战时寡不敌众(黄巾军号称百万,而曹操手下大多是没有战斗力的新兵,人数也相当少),但曹操身先士卒,赏罚严明,善用谋略,积小胜为大胜终于扭转了战局。

到当年十二月,曹操打败并迫降了这股黄巾军,得降兵三十万,男女百余万口。曹操挑选了其中的精锐数万,组成“青州兵”,后来成为曹操军队中的骨干力量。这一战,曹操收获巨大。

首先,有了一片稳固的根据地,堂而皇之的得了个兖州牧的头衔;其次,组成了一支精锐的军事力量,虽然数量还不是很多(兖州一地也养不了三十万兵);第三,获得了大量耕作的人口。

在当时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时节,洛阳、长安都一度方圆几百里渺无人烟,到处是有地没人耕的情况下,这些劳动力就显得十分珍贵,后来成为曹操进行屯田的物质基础。唯一不幸的是,曹操的好友鲍信战死。

《三国志?武帝纪》记曰:鲍信乃与州吏万潜等至东郡迎太祖领兖州牧。遂进兵击黄巾于寿张东。信战死,仅而破之。购求信丧不得,觽乃刻木如信形状,祭而哭焉。追黄巾至济北。乞降。冬,受降卒三十余万,男女百余万口,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

05毛玠献策

曹操在兖州逐渐站稳脚跟以后,手下的谋士毛玠就向他提出了“奉天子以令不臣,脩耕植,畜军资”的初步战略构想,得到曹操的赞赏。

毛玠字孝先,陈留平丘(今河南封丘)人。年轻时曾为县吏,以清廉公正著称。他本想到荆州躲避战乱,尚未到达,听说刘表政令不严明,于是改往鲁阳县。曹操治理兖州,征召他为治中从事。

毛玠对曹操说:“现今国家分裂,君主流离,民众失业,饥饿流亡,公家没有能维持一年的储备,百姓没有安定的心思,这种状况是难于持久的。袁绍、刘表虽然兵民众多,力量强盛,却都没有长远的考虑。用兵之事,合乎正义的才能取胜,保守权位也需要财力。因此,应当奉天子以令不臣,脩耕植,畜军资。这样,称王称霸的大业就可以成功了。”

曹操郑重地采纳了毛玠的意见,立即派遣使者到长安去朝贺天子。李傕、郭汜见到了曹操的使者,满腹狐疑。曹操在平定黄巾军的过程中,李郭把持下的朝廷曾经任命过一个兖州刺史,但被曹操毫不客气地赶跑了,如今当然不会是来朝贺他们的。

那么,是来朝贺汉献帝?关东的诸侯们不是一度有另立新帝的打算吗?李郭二人也摸不着头脑,因此打算扣留。黄门侍郎钟繇劝说李郭,道:“如今天下大乱,各地诸侯都不把朝廷放在眼里,只有曹操还来朝贡,不应该胡思乱想,打击人家的积极性。”

两人一听也有道理,就厚待使者,事实上就等于承认了曹操的这个兖州牧。不久后,徐州的陶谦也来朝贡,又被李郭正式的拜为徐州牧、安东将军。如此,这个长安小朝廷似乎也暂时获得了一些安稳与威望。

之后,李傕以贾诩谋划之功欲封其为侯,贾诩说:“此救命之计,何功之有!”坚决不受。李傕又让贾诩为尚书仆射,贾诩说:“尚书仆射是百官的师长,是天下的榜样,我贾诩一向没有什么名望,难以服人。就算我可以贪享虚荣,对国家又有什么好处?”

于是改拜贾诩为尚书,掌管选拔人才。李傕等人亲近贾诩,但同时也很忌惮他。不久,贾诩之母去世,贾诩就辞掉官职回乡了。

贾诩这个人很有意思,可算是一等一的谋士,也换了很多老板,当然,最后兜兜转转还是投了曹操,并且成为曹操曹丕父子两代人的心腹谋士。但这个人一贯比较低调,所以名气可能不如荀彧、郭嘉、诸葛亮等人。陈寿《三国志》评曰:荀攸、贾诩,庶乎算无遗策,经达权变,其良、平之亚欤!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张锋编撰己亥深冬写于东翠彧轩

标签: 王允

更多文章

  • 吕布为什么中了司徒王允的计谋,而去杀了董卓

    历史人物编辑:冯志超标签:王允

    #坚持每日读史#东汉末年,汉献帝软弱无能,掌握朝政的大权落在了董卓的手里。因董卓骄横跋扈,随意欺压大臣,大家都很痛恨他。董卓手下有一个心腹,名叫吕布,是一个出了名的勇士,力气特别大,射箭骑马的本领也十分高强。董卓为维护自己的势力,收下吕布为干儿子,叫他随身保护自己,董卓走到哪里,吕布就跟到哪儿。很多

  • 董卓死后王允可以拨乱反正,却连出几次昏招,导致断送性命

    历史人物编辑:黄静圆标签:王允

    公元192年长安城被李催郭汜攻破。吕布拉着王允逃走,王允却说,我身为大汉大夫宰辅,却没办法帮助朝廷,现在让我抛弃陛下逃生,我是决然做不出来的。吕布叹息道,这一切可都是你自找的。王允出生于山西的名门望族,自小就非常聪明。在苦读圣贤书的同时也没忘记武艺修炼。他立志要成为卫青霍去病那样的人。名士郭泰见到他

  • 貂蝉长得貌美如花,擅长歌舞,为什么王允没有占为己有呢?

    历史人物编辑:追溯历史传奇标签:王允

    貂蝉长得貌美如花,擅长歌舞。虽年方二八,却是色伎双绝。对于貂蝉的来历,大致有三种说法。一是貂蝉原为吕布的原配妻子。吕布为并州九原县人,他的童年和早期为官都是在并州。所以,貂蝉可能是在并州和吕布相识,因她闭月羞花的美貌,引起了血气方刚的吕布注意。随后,两人坠入爱河,结为连理。但是,并州靠近胡人和匈奴。

  • 貂蝉其实是吕布的原配老婆,并不是王允的美女卧底

    历史人物编辑:临溪柚子标签:王允

    貂蝉,中国四大美女之一,素有“闭月”之称,一部《三国演义》更加使得她声名鹊起。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把貂蝉塑造成了一个巾帼女英雄。身为歌姬的她,为了报答收留自己的的王允,王司徒,在自己刚刚16岁芳龄之时,英勇献身,把自己投入虎狼之穴,色魔之榻,于董卓、吕布之间施展自己的妩媚,诱迷双方,设计离见,协助

  • 三国:王允借给曹阿瞒“七星刀”,就注定了惨死的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笑话历史标签:王允

    在三国早期,除了张角董卓,还有一个名不转经传的司徒王允,他可是大汉忠臣,前期最大的阴谋就由他一手策划,其实他一心想要扳倒董卓,除了连环计,他还参与了曹操刺董事件,从那一刻开始,王允全族就注定惨死了!王允虽然在之后成功为大汉除掉董卓之后,王允代替董卓成为了朝堂的一把手,可是由于重大决策失误,让董卓余孽

  • 王允没有借曹操的手除掉董卓他一直对这事耿耿于怀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小黄瓜标签:王允

    看到貂蝉就想了想,貂蝉羞于月下,董贼吕布必难驾驭,使出美人计,先暗中将貂蝉许给吕布,再许给董卓。貂蝉也懂得采取措施对付两人,向董卓展示了她迷人的一面给吕布看。东路儿着迷和悖论增加。吕布得知董卓不满将貂蝉带入府中。一日董卓上朝,潜入府中拜访貂蝉,在凤仪阁相会。貂蝉哭得像个流泪的人,吕布很是心疼,当然也

  • 国学故事:东汉时期,王允年轻时,聪明异常,学识渊博

    历史人物编辑:月月烧川菜标签:王允

    王允千里:东汉时期,王允年轻时,聪明异常,学识渊博。同郡名士郭太见而奇之,说:“生一日千里,王佐才也。”即将他比作日行千里的骏马,是贤辅之材。见《后汉书.王允传》中记载。后来就用为称誉人才的典故。五代.李瀚在《蒙求》中写有:“王允千里,黄宪万顷。”洛阳货畚:王猛年少时家中贫困,依靠卖畚箕维持家中的生

  • 三国中的蔡文姬的父亲,是学界泰斗,为什么王允惨遭杀害?

    历史人物编辑:南书说历史标签:王允

    对于古代那些才情出众丝毫不逊于男子的女佳人们,东汉末年的蔡文姬绝对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位女子的才华不仅在战乱之中迎来了外敌首领的青睐,甚至还让曹操都为之倾倒,不惜大费周章且抛掷千金将其从匈奴外域里迎接回来,使其安度晚年。然而,如此才情不俗的蔡文姬其实也有一个不俗的出身。原来,她的父亲就是当时有名

  • 文和乱武:王允到底算漏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卜彩霞标签:王允

    今朝座上客,他年阶下囚。世事无常,上一秒还是位极人臣,下一刻就身死族灭。这种事情在三国乱世里头比比皆是。今天我们要来解读一下三国时期的一场龙争虎斗:文和乱武。在三国演义里头有这么一个桥段,王司徒巧设连环计,董太师大闹凤仪亭。说的是当时的司徒王允用美女貂蝉勾引吕布,设置了美人计和离间计,挑拨吕布和董卓

  • 司徒王允家宴说董卓夜宿龙榻时,为何群臣哭啼唯有曹操放声大笑?

    历史人物编辑:小盛说历史标签:王允

    估计大家都知道,司徒王允的家宴宴请了很群臣,但是这个很多群臣中并不包括曹操,不过曹操却恬不知耻的去了,然后没坐多久就因为他的放声大笑的原因而被赶了出来,可见曹操这个人到底是有多么的恬不知耻了。别的暂且不用多说什么,试问如果大家的朋友有事情没有邀请你,那么你是否会主动过去呢?估计大家在一般情况下都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