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卞润梓
钩弋夫人赵婕妤云陵位于咸阳市淳化县北铁王镇大圪塔村,汉昭帝刘弗陵生母钩弋夫人之墓,为覆斗形坟冢,陵园周长1220米,陵邑周长2140米。又被称为 “阳陵”、“思合墓” 或 “女陵”,俗称“大圪垯”。
钩弋夫人
赵氏生于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武垣县(今河北沧州肃宁县),传说她天生握拳,不能伸展,故称“拳夫人”。汉武帝巡游经过河间地区时,有望气者表示此地有祥云,必有奇女生长。汉武帝于是召见赵氏,她受召见时终于张开拳头,传说因她拳头张开后掌心握有一玉钩,故称“钩弋夫人”。赵氏姿色甚美,汉武帝命人将其扶入随行的轺车,带回皇宫,由此得到了汉武帝的宠爱。
汉武帝刘彻
赵氏入宫前,其父已经去世,他曾因犯法被处以宫刑,做了宦官,担任中黄门,死于长安,葬于雍门。关于赵氏握拳的原因,后世猜测可能是小儿麻痹,但这无法解释汉武帝能展开她的手并握有玉钩,猜测可能这是当地官员与随行官员原已知晓赵氏的美貌,于是通过这种方式取悦汉武帝,让赵氏入宫。
汉昭帝刘弗陵
赵氏入宫后被授予婕妤位阶,居住在钩弋宫,故称赵婕妤。公元前94年,赵婕妤生下一子,取名刘弗陵,号称钩弋子。传说刘弗陵和的尧帝一样都是怀胎十四月而生,朝廷大臣都表示是圣明君主降世的象征,纷纷向武帝表达祝贺,汉武帝对刘弗陵十分关爱,将钩弋门改称为“尧母门”。
公元前91年,巫蛊之祸爆发,皇后卫子夫、太子刘据因受诬陷不能自明而起兵,后兵败自杀,继承人的选择成为了汉武帝现阶段迫在眉睫的任务,汉武帝当下仅存燕王刘旦、广陵王刘胥、幼子刘弗陵三人。燕王刘旦为三人之长,博学多才,刘旦自认为可以顺位成为继承者,上书求入宿卫,谁知被汉武帝猜透心思,失去了继承资格。广陵王刘胥好倡乐逸游,没有法度,也不可能作为继承者的人选。
刘弗陵是汉武帝最为年幼的儿子,身体很好且很聪明,很像他少年之时,对刘弗陵倍加宠爱。汉武帝有心立他为太子,但因其年幼,恐惧刘弗陵即位后钩弋夫人垂帘,十分犹豫。为了刘弗陵顺利即位,保证国家继续发展,汉武帝先令奉车都尉、光禄大夫霍光辅佐刘弗陵。其次,为杜绝吕后之事再次出现,以绝后患,汉武帝于是预备赐死钩弋夫人,为刘弗陵铺平道路。
传说汉武帝借故赐死钩弋夫人时,钩弋夫人惊恐万分,脱下满头的金钗玉簪扣头,对汉武帝说:“妾相连此,应为陛下生一男。年七岁,妾当死。今必死于此,不可得归矣。愿陛下自爱。宫中多巫蛊气,必伤圣体,幸慎之。”汉武帝无情地说:“引持去,送掖庭狱!”钩弋夫人回头看汉武帝,汉武帝继续说:“趣行,女不得活!”最后,钩弋夫人死于云阳宫。
传说钩弋夫人死时,暴风扬尘,百姓都为她感伤,使者在夜晚才将她低调安葬。《搜神记》载:钩弋夫人死时有异香远传十余里,汉武帝下令开棺,发现“棺空无尸,惟双履存一云”。刘弗陵即位后,改葬钩弋夫人,“棺空无尸,独丝履存焉。”
钩弋夫人死后,一次汉武帝问左右侍从百姓对钩弋夫人的死有什么看法,侍从们回答:“人言且立其子,何去其母乎?”汉武帝说:“然。是非儿曹愚人所知也。往古国家所以乱也,由主少母壮也。女主独居骄蹇,淫乱自恣,莫能禁也。女不闻吕后邪?”北魏时期一旦立储,就将储君生母赐死,这一做法便是源于汉武帝处死钩弋夫人故事。
钩弋夫人云陵出土文物
公元前88年,钩弋夫人死于云阳宫(甘泉宫),于是起云阳为云陵。公元前97年,刘弗陵即位,是为汉昭帝,追尊钩弋夫人为皇太后,发卒二万人起云陵,邑三千户。根据现今遗迹考察可知,汉昭帝时期的改葬主要是整修和扩大墓冢规模、增添陵邑,并没有迁葬。
云陵
云陵
云陵
云陵
云陵
钩弋夫人云陵墓冢在陵园内偏东南,覆斗形坟冢,东西166米,南北154米,高35米。陵冢四面存门阙遗迹,垣墙周长1220米。陵墓及周边陵邑出土了大量建筑残件,包括瓦当、地砖、管道等,还有角楼、寝庙、司马道等建筑遗迹。云陵邑在云陵西北500米,周长2140米,从公元前87年建立到公元后4年撤除,共存在91年。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参考文献】
①姚生民.汉云陵与钩弋夫人研究[J].文博. 1999,(01):29-33.
②徐卫民主编;陕西省地方办公室编.陕西帝王陵墓志[M].西安:三秦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梁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