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卫青为什么愿意娶三婚年老的平阳公主?卫青:能改变自己必死结局

卫青为什么愿意娶三婚年老的平阳公主?卫青:能改变自己必死结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婷艳读书 访问量:2735 更新时间:2023/12/8 1:14:30

公元前119年,死过两任丈夫已经43岁的平阳公主又要嫁人了,而且是嫁给比自己小十几岁年少有为的大将军卫青,平阳公主此时早已年老色衰,而卫青却是正值年少的大好青年,可是对于这桩婚事卫青却非常愿意,是因为他对平阳公主情有独钟吗?当然不是,而是因为他识时务,因为这场婚姻是所有人都满意的,也是最好的结果,对他同样如此。

可以娶到平阳公主,卫青是既高兴又庆幸,同时还有挥之不去的后怕。为什么呢?这还得从汉武帝刘彻身上说起:

深受外戚势力掣肘的汉武帝渴望破局,想要找到一个助力自己的人

汉武帝刘彻是汉朝的第七位君王,但是从汉高祖刘邦后期开始,汉朝就一直遭受着外戚之祸的严重影响,而汉武帝刚登基之时更是受到外戚之祸最为严重的迫害。身为帝王的他,却被窦太后为首的窦氏家族和他母亲王太后为首的王氏家相继族彻底架空,窦太后更是垂帘听政长达四十年,刘彻作为帝王在其中受到的委屈和苦难只有他自己知道。

但是他能登基为帝以及亲政却少不了馆陶长公主的扶持,所以在消灭窦太后和王太后的外戚势力掌权之后,馆陶长公主的女儿作为皇后,再加上馆陶长公主的势力相互结合在一起,却形成了一股更加强大的外戚势力,汉武帝无法容忍,所以他急需要一个完全由自己掌控的外部势力打破这种局面,消灭外戚势力,直到卫青的出现,汉武帝看到了希望,他知道,这个机会来了!

卫青的出现,让汉武帝得到了消灭外戚势力的利剑

公元前139年,国家天灾不断,汉武帝去郊外祭天祈祷回来的时候路过平阳侯府,无意间宠幸了平阳公主的歌女卫子夫并带回了宫中,卫青也因为卫子夫这个同母异父的姐姐的关系得以进入羽林军,守卫建章宫。

可是汉武帝经过一次恩爱之后就把卫子夫抛诸脑后长达一年,还是后来宫里遣散老人的时候,汉武帝才再次见到卫子夫,而卫子夫头脑聪明,以请求离宫为由,成功引起了汉武帝愧疚怜悯之心,当晚就宠幸了卫子夫,而早有谋算的卫子夫成功怀孕,得以正式封为妃子。

只是卫子夫的怀孕引起了多年不孕的皇后陈阿娇的嫉恨,想要乘机对付卫子夫,只是卫子夫因为怀孕,安全防卫升级,陈阿娇毫无办法,只能把矛头对准了卫青,卫青在军中人缘不错,被人通风报信成功躲过一劫,陈阿娇不仅没能成功反而事情败露,被汉武帝得知,由此,卫青引起了汉武帝的注意,看着器宇轩昂满身精气神的卫青,汉武帝大为欣赏,破格提拔,卫青从此正式进入朝堂。后来,汉武帝通过对卫青相关信息的调查,他知道,自己想要的人出现了,酝酿已久的计划可以开始了。

经过调查,卫青无依无靠的寒门身家背景符合汉武帝寻找助力的要求

卫青的母亲卫氏是平阳侯府的家生奴,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意外,她的孩子也是侯府的奴仆。但是卫青的父亲是一名小吏,因为一段时间时常往来侯府办事,意外邂逅了卫氏,日久生情,有了卫青,卫氏为了孩子的前途考虑,把孩子送到了卫青的父亲郑季家里,取名郑青,可是他父亲根本不把郑青当儿子,只是当下人使唤,他的儿子们都能读书识字,可是郑青只能放牛打杂,还得经常遭受其他儿子们的时常打骂侮辱。经受不住的郑青逃离郑家回到了母亲身边,改名“卫青”。

卫青的身世相当可怜,无依无靠,无任何背景,但是为人机灵,所以成为了府里的马奴,这个职位不能小看,虽说仍然是个下人,但是工作轻松,只需要每天给主人家牵马就行,不用干脏活累活,容易受到主人的赏识,以后不是府里管家就是府里某一个商铺的掌柜,这算是那个时代当仆人最好的命运了。

汉武帝为了对抗外戚势力稳定朝堂平外患,亲自将卫青成功的培养成了杰出的统帅之才

而看到卫青这些信息的汉武帝非常高兴,因为卫青不仅没有任何背景,和贵族外戚没有任何牵扯,而且悟性高,为人机警,这样的人一旦培养出来,那就是自己手里最锋利的剑,为此,汉武帝刘彻亲自培养卫青,教他识文断字,兵法韬略,用了十年的时间,将卫青打造成了一个文武双全的统帅之才。

到了公元前131年,匈奴开始南下劫掠,卫青领兵出征,大胜而归,斩首数千,俘虏数百,牛羊无数,取得了汉朝对匈奴有史以来第一次全面的胜利,也彻底堵上了那些反对汉武帝提拔寒门人士的嘴。以卫青为代表的新生代军事力量是皇帝的死忠,使得刘彻腾出手来彻底消灭了皇后陈阿娇为主的外戚之患,达到了刘彻最初培养卫青的目的。

从此之后十多年,仿佛开了挂的卫青取得了无数次对战匈奴的大胜,步步升迁,官拜大将军,长平侯,位极人臣,三个幼年的儿子全都封侯,一门四侯爷,权利滔天。

卫青成为新的强大外戚势力,怕受到汉武帝猜忌,保持低调

然而福祸相依,陪伴汉武帝十年形影不离的卫青,深知帝王权术的他,又如何不知道外戚是汉武帝的逆鳞?可是随着陈阿娇一死,卫子夫被立为皇后,自己又位高权重,卫氏一门俨然成为了大汉新生的最强大的外戚,是汉武帝恨不能除之而后快的类型,卫青此时心里是害怕的,所以他尽量保持低调隐忍,不与任何人发生冲突,也不引起任何人的注意,就是为了不引起汉武帝的猜忌和别有用心之人的陷害。

卫青隐忍到了什么程度呢?李广之死就是一个例子。

公元前124年,汉朝对匈奴发动了全面的漠北之战,以卫青霍去病二人为主将统领十万大军北伐匈奴,最终取得大胜,将匈奴赶出了漠南之地,只能蜷缩在漠北苟延残喘,再也对汉朝造成不了威胁,可关键就在于此战中担任前锋的李广在草原迷路以至于无法参战,作为主帅的卫青派人传唤李广,打算询问一下情况,没想到李广因为羞愧,竟然自刎了。

原本这事儿与卫青关系不大,他也只是尽主帅的职责,但是李广的儿子李敢,却把李广的死怪在了卫青的头上,找到机会直接把卫青打了一顿,而卫青为了保持低调不引起汉武帝的猜忌,选择了忍气吞声。此时的卫青知道,他的功劳已经远远超过功高震主的范围了,他这样的将领已经是汉武帝心病所在,一个不注意就会遭到清洗,所以只能更加低调。

卫青功高震主让汉武帝无法封赏成为了尴尬所在,让卫青害怕了

而此时的汉武帝虽然没有猜忌卫青,但他同样在为卫青而头疼,因为卫青的功劳太大了,想要封赏卫青,却不知道该怎么封赏,要说加官晋爵,但是此时的卫青已经封无可封了,而汉朝异姓不封王这是铁律,但如果不封赏也不合适,因为功劳太多了,不封赏难免人心不服,可以说此时的卫青已经是汉武帝手里的麻烦,而且还是他一手栽培起来的麻烦。

平阳公主的婚姻成为了缓解君臣关系尴尬的桥梁,也是对所有人最好的结果

自古以来凡是到了封无可封又有大功的臣子,一旦皇帝没有合理的办法解决,那么为了保住皇帝的威严和颜面,就只能找个罪名处死对方,才能缓解皇帝骑虎难下左右为难的境地,这样的例子在古代多不胜数。而此时的卫青和汉武帝这对臣子就处在了这个尴尬的位置,如何处理好君臣关系成了问题所在。但是谁也没有想到的是,最终解决这个问题的竟然是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

平阳公主当时已经嫁人两次了,第一次是嫁给平阳侯曹寿,可是没几年曹寿就病死了,后来又嫁给了开国功臣夏侯婴孙子夏侯颇,可是夏侯颇这个人好色成性,私通他父亲的小妾被平阳公主发现了,竟然因为害怕自尽了?所以平阳公主再一次成了寡妇。

此时的平阳公主已经43岁了,年龄偏大,但是她还想再嫁,因为在汉朝,女子的地位很低,相当于物品一般的存在,要想生活安稳,就得有一个依靠的人,哪怕是公主也好不到哪里去。可是平阳公主连续嫁了两次,丈夫都不能长寿,在别人眼里这就属于克夫了,再加上平阳公主年纪大了,根本没人愿意娶她,这也是平阳公主最发愁的事儿。

后来,有人提议让平阳公主嫁给卫青,平阳公主没有反对,一脸笑意的默认了。所以就有人禀报给了汉武帝,刘彻得知后很高兴的答应了,这便是给卫青最好的封赏,既没有给对方加官晋爵增加权利,又给了绝对丰厚的赏赐,也不会有人觉得刘彻赏赐不公,反而认为皇帝恩宠有加,这便是给了刘彻充足的台阶下,两全其美。

卫青得知后,更加高兴,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官职已经没法再升了,汉武帝也不会给自己增加权利,但是有大功的他如果不赏,会让皇帝丧失威信,卫青知道自己的存在已经是让皇帝为难的存在了,因此他一直很害怕,可是自己如果娶了平阳公主,既没有升官也没有加权,又随了皇帝赏赐自己的想法,不至于让皇帝丢了面子,而自己也成了皇帝的姐夫,关系更进一步,皇帝对自己的猜忌也就无形中减少了,皆大欢喜。

聪明识时务懂局势的卫青得以善终,他之前的顾虑在死后得到了验证

就这样,43岁的平阳公主嫁给了二十多岁不到三十岁的卫青,汉武帝和卫青君臣关系之间的尴尬和为难也彻底解除了。这对于多有人来说是最好的结果,卫青在这一点上想的明白,所以他和你识时务,娶平阳公主心甘情愿,既高兴又后怕,因为他知道,如果没有平阳公主这一遭,以汉武帝对外戚的反感, 自己的命运还真不好说。卫青和平阳公主顺理成章的结为夫妻,而卫青也因此得以善终,寿终正寝。

而卫青之前的顾虑也不是没有道理,卫青去世后,汉武帝也开始了对卫氏一族的打压,先是借着由头削了卫青儿子们原有的爵位,后来更是借着巫蛊之祸削了长子卫伉继承的卫青的爵位。

甚至是连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也因为巫蛊之祸被害,这一点绝对有汉武帝刻意纵容的成分在里面,不然的话,堂堂一国之母和一国储君,怎么可能因为证据不足的巫蛊之祸就走到绝路?汉武帝本就是雄才大略的帝王,不会不明白这一点,只是对于他这样的皇帝来说,江山稳定远比妻儿重要的多。

所以,他纵容了那些陷害的人。就像后来立刘弗陵为储君,却处死了他的母亲是一样的道理,在江山社稷面前,一切都得让步,因此,汉武帝借着巫蛊之祸将强大的卫氏一族在朝堂上的势力连根拔起也就不足为奇了,到此,汉武帝一手主导的消灭外戚势力的大棋才算彻底下完。

卫青正是因为看懂了汉武帝的心思,所以他难得的身在高位仍然头脑清醒,做事低调不张扬,立场坚定,懂得大势,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识时务,动格局,不止是纯粹的武夫,所以卫青能够得以善终,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标签: 平阳公主

更多文章

  • 西汉唯一的长公主馆陶公主,比皇帝还有权势,却为何会悲惨去世?

    历史人物编辑:孤舟独钓夜相思标签:馆陶公主

    刘兴有很多头衔,汉文帝刘恒的长公主,汉景帝刘启的大姐,老皇后窦懿芳的贴心小棉袄,汉武的岳母皇帝刘彻,文武大臣眼中的窦太柱,当然还有一个让强者不想战的称号。至于叫什么,你自己定吧。单看这些华丽的气场,很难将馆陶公主与“凄惨”联系在一起,而是“百日花不红”,晚年的美貌也不在了,因为她失去了权势。西汉唯一

  • 馆陶公主临终前,留遗言不与丈夫合葬,馆陶:我要和董偃在一起

    历史人物编辑:彭璐标签:馆陶公主

    公元前128年,50多岁的刘嫖守了活寡。可有1天,刘嫖突然容光焕发,好像18岁的怀春少女。人们听说是找了1个比她小30岁的面首董偃。后来她临死前,用最后一口气告诉侄子汉武帝:“我死后,不要把我和前夫陈午合葬,我要和董偃葬在1起。”馆陶大长公主刘嫖是窦太后唯一的女儿,两个儿子长大后都去了各自的封地,只

  • 同样是长公主,为何西汉馆陶公主权势远胜于平阳公主?

    历史人物编辑:椒盐侃影标签:馆陶公主

    也是长公主,馆陶公主权倾天下,平阳公主接连换夫。同样是皇妹的她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不同的机会馆陶公主要说馆陶公主刘兴真是历史上少有的幸运儿。刘兴公元前189年生于代王府。由于她的母亲窦仪芳只是侧妃,刘醒的身份就是妃子。女性。然而,在他九岁那年,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掌管朝政数十年的卢植病逝

  • 她们都身为皇帝的姐姐,为何馆陶公主的权势,远远大过平阳公主

    历史人物编辑:胡润平标签:馆陶公主

    “窦太主以五十岁老妪,私通十八岁弄儿,渎伦伤化,至此极矣。”这是中国历史学家蔡东藩对馆陶公主的评价。馆陶公主,也就是汉朝的第一位长公主——刘嫖,这位女子一生历经三朝,她的权势可以说是与宰相之权相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馆陶公主的父亲为汉文帝,其母为窦太后,因此又被人们称为窦太主,身为汉文帝的长公主,

  • 西汉馆陶公主有多荒唐?年过半百看上13岁董偃,董偃30岁抑郁而亡

    历史人物编辑:姜亮亮标签:馆陶公主

    在男权制社会中,男子占据社会主导地位,女人像是男人的陪衬。在婚嫁这件事中更能显现出来。我国自古皇上后宫佳丽三千,王侯将相无不是三妻四妾,普通百姓人家也可以纳妾。殊不知,一些位高权重的公主也有这些癖好。专门纳一些当时称作面首的貌美的男子,比较出名的是我国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其实早在她之前的西汉馆陶公

  • 西汉的馆陶公主究竟是谁,她凭什么规划了汉武帝的事业和婚姻?

    历史人物编辑:今夜不设防标签:馆陶公主

    刘邦死后,儿子刘盈继承了皇位,然而这个儿子一点也不像自己的老子,懦弱没有政治才能,全凭母亲吕后一手把控,就不是个当皇帝的料。他在位八年就死去了。此后吕后又先后立了刘盈的两个年幼的儿子为皇帝。吕后病死之后,大臣们商议着吕姓外戚权势过大,恐怕日后不受朝廷控制,因此不能再立刘盈的儿子、吕氏的孙子了。于是大

  • 汉文帝有两个女儿,为何馆陶公主备受宠爱,绛邑公主却无人问津?

    历史人物编辑:云听历史标签:馆陶公主

    馆陶公主凭本事争取来的宠爱,是绛邑公主无法相提并论的。 馆陶公主刘嫖,历经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三朝,所受宠爱长盛不衰,可谓是汉初第一聪明女子。 馆陶公主和绛邑公主都是汉文帝的女儿,其实一开始绛邑公主比馆陶公主更受宠。虽然馆陶公主因为是嫡女,有一块封地在馆陶县,但是皇帝家的女儿是否受宠,还要看她嫁给

  • 馆陶公主在汉景帝那里很吃得开,为何在汉武帝那里吃不开了

    历史人物编辑:郭运说历史标签:馆陶公主

    馆陶公主在汉景帝那里很吃得开,深受汉景帝宠爱,但是在汉武帝那里却吃不开,最后被刘彻厌恶,这是怎么回事呢?馆陶公主是汉景帝时期的风云人物,她对汉景帝的政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她给汉景帝提的很多建议,汉景帝都会接受。同时,汉景帝对这个姐姐非常宠爱,给予了她很大的封赏。很多人想找汉景帝办事,都会走馆陶公主的

  • 为何同为汉文帝的女儿,馆陶公主深受恩宠,而绛侯却默默无闻

    历史人物编辑:花开一世倾情一生标签:馆陶公主

    引言中国将之前很多的历史传统文化都给传承了下来,并得到了发扬,而对于一些不好的传统习俗,也会被淘汰。众所周知,在古代历史上曾出现了众多朝代,每个朝代都有着各自的发展与制度。那时由于人们的思想比较封建迷信,所以在现在看来,很多事情在古代是不能做的,而且女性的地位十分底下,他们不能有自己的主见,什么事情

  • 汉文帝刘恒的两个女儿:馆陶公主备受宠爱,绛邑公主却无人问津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揭密标签:馆陶公主

    汉文帝刘恒一生丰功伟绩,还留下两个优秀的女儿馆陶公主和绛邑公主,虽然同是皇家贵族,但是二人的命运却相差甚远,一个备受宠爱留名青史,一个无人问津鲜有人知。究其原因,不仅仅是嫡庶之差,更重要的两个人选择的路截然不同。馆陶公主是汉文帝刘恒与窦式的女儿,刘恒虽然年轻的时候命运多舛,但是却也一直被幸运之神眷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