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刘邦打天下的时候,有贤良谋士张良为其出谋划策。
东汉刘秀打天下的时候,则有文武全才冯异为其出生入死。
这两个人身上有相似的地方,比如说张良和冯异原先都在其他人手下做事,后期才遇到了各自的明主。那么冯异为什么被称之为大树将军呢?
01冯异原本是王莽手下官员。
冯异就是冯公孙,早年就在王莽手下为官,虽然不是核心人物,但是却是守城好手。当年更是朝廷前来攻打父城,结果多次被冯异击退。
整个更始朝廷,居然没有一个人能够击败冯异的,按理说这个时候的冯异应当能够受到王莽的封赏,可惜一切都没有。
汉兵起,异以郡掾监五县,与父城长苗萌共城守,为王莽拒汉。光武略地颍川,攻父城不下,屯兵巾车乡。异闲出行属县,为汉兵所执。时异从兄孝及同郡丁綝、吕晏,并从光武,因共荐异,得召见。异曰:“异一夫之用,不足为强弱。有老母在城中,愿归据五城,以效功报德。”光武曰“善”。异归,谓苗萌曰:“今诸将皆壮士屈起,多暴横,独有刘将军所到不虏掠。观其言语举止,非庸人也,可以归身。”苗萌曰:“死生同命,敬从子计。---《汉书,冯异传》
这个时候刘秀出马,用了比较特别的方法,居然让守城名将冯异举手投降了。冯异到了刘秀这边,直接决定了后来昆阳之战的胜负。
都说刘秀是位面之子,昆阳之战几千人马击败了王莽四十万大军。其实这世上哪有什么天选之子呢?还不是靠人一点点积攒出来的运气。
在冯异的帮助下,刘秀逐渐站稳脚跟,最终一战成名。刘秀取得重大胜利以后,他发现身边跟他一起庆贺的人,却少了一个,那就是冯异。
冯异作为主要功臣,却没有前来邀赏,这本身就让刘秀有些奇怪。后来刘秀才明白,原来冯异是有意而为之。
后来多次立功之后,其他人都在争功请赏,而冯异却偏偏躲在一棵大树后面,偏偏就是不想跟他们争夺功劳。
一两次这样也就算了,可是每次冯异都这样。所以久而久之,大家便叫他为大树将军。这位大树将军也从此留在了刘秀的心里。
02那么冯异在刘秀军中到底充当何种角色呢?
冯异是从王莽那边投降过来的,所以一直以来,并不受大伙的信任,所以冯异的处境是比较尴尬的。
他的性格应该是比较沉稳内敛的那种,所以他纵然才华出众,也没有在众人面前表现出自己的特长。
光武南还宛,更始诸将攻父城者前后十余辈,异坚守不下;及光武为司隶校尉,道经父城,异等即开门奉牛酒迎。光武署异为主簿,苗萌为从事。异因荐邑子铫期、叔寿、段建、左隆等,光武皆以为掾史,从至洛阳。---《汉书,冯异传》
所以我们会发现,冯异在刘秀军中,前期是并不受信任的。如果没有猜错的话,不仅其他人不信任冯异,就连刘秀本人对冯异也没什么信心。
而冯异这个时候又得到了更始帝刘玄的诱惑,更始帝希望冯异能够投靠自己,远离刘秀。这个时候的冯异应该是有一段徘徊时间的。
当时的更始帝刘玄是名义上的皇帝,而刘秀是刘玄的部下,冯异投靠刘玄本身也没有什么错的地方。可是刘秀此刻跟刘玄早就面和心不和,因为刘秀的大哥刘演被刘玄所杀,所以刘秀早晚是要反叛的。
这就算是瞎子都看得出来,刘秀早晚是要谋反的。这个时候冯异的选择就比较重要了,从后来的情况来看,冯异选择的是刘秀。
这是让所有人比较以外的一件事,可能刘秀本人也比较以外。那么冯异表态以后,刘秀到底是否真的信任冯异呢?
我看他也未必就会信任冯异,毕竟当时的局势对刘秀来说,实在是不够明朗。更始帝明面上是让刘秀去招抚河北诸侯,实际上就是让他去送死。
这个时候冯异居然表态要支持自己,这是难以让人相信的一件事,换作任何一人都不可能轻易相信冯异。所以在刘秀称帝之前,冯异始终都不能得到信任。
03冯异支持刘秀称帝,明示态度以后,终得刘秀信任。
我认为冯异是在刘秀称帝之时才得到刘秀信任的,这个时候的冯异是刘秀坚定的支持者。此间冯异跟刘秀一起在河北经历风险,逐渐加深了彼此的感情。不过这些经历不意味着刘秀能够充分信任冯异,毕竟刘秀是个城府极深的人。
当冯异将称帝的想法告知刘秀的时候,刘秀终于可以肯定,冯异就是自己人。也正是冯异的支持,使得刘秀坚定了自己称帝的信心。
冯异真正的能力,并不是在战场上。
成为刘秀心腹以后,冯异追随刘秀镇守河北地区,刘秀也是以这里为基础,成就了自己的霸业。但是这个时候更始帝刘玄心里不太高兴了,原本派遣刘秀前往河北就是为了害死他,没想到他还真的有了成绩。
这个时候的刘秀不等刘玄发起进攻,便主动开始对刘玄政权予以打击。出手最快的当属冯异,他利用刘玄的重臣朱鲔和李轶的不和,趁机策反了李轶。
自伯升之败,光武不敢显其悲戚,每独居,辄不御酒肉,枕席有涕泣处。异独叩头宽譬哀情。光武止之曰:“卿勿妄言。”异复因闲进说曰:“天下同苦王氏,思汉久矣。今更始诸将从横暴虐,所至虏掠,百姓失望,无所依戴。今公专命方面,施行恩德。夫有桀纣之乱,乃见汤武之功;人久饥渴,易为充饱。宜急分遣官属,徇行郡县,理冤结,布惠泽。”光武纳之。至邯郸,遣异与铫期乘传抚循属县,录囚徒,存鳏寡,亡命自诣者除其罪,阴条二千石长吏同心及不附者上之。---《汉书,冯异传》
他写信给正在长安的李轶,告诉他刘玄政权行将就木,而刘秀正在崛起,希望他能够识时务。李轶本来跟刘秀就是一起起兵的好兄弟,只是后来刘玄做大以后,李轶成为了墙头草投靠了刘玄而已。
这个时候的冯异无异于是给了李轶一棵救命的稻草,所以李轶立刻答应,在冯异出兵的时候,绝对不会打扰,只需要冯异能够为他跟刘秀之间牵线搭桥。
冯异的目的达到以后,便长驱直入,逐渐占领了长安周围大片的领地,这个时候的李轶就跟傻了一样,故意不出兵相救,果然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家伙。
冯异大军扫荡过后,又将与李轶的通信偷偷泄露给朱鲔,这下可就热闹了,更是政权本身还没被刘秀打垮,自己内部就先躁动起来了。所以冯异大军再次进攻洛阳的时候,就显得特别轻松。
这样的战例,冯异还有不少,这一战是冯异的经典战例,可以看得到,冯异是一位足智多谋的将领,不费吹灰之力,便击败了对手,可见刘秀的位面之子,其实也就是这些大小智谋所累加起来的成果。
总结:我们不得不佩服当时的这帮年轻人的智慧和担当。
刘秀创业团队的成员,可以说是历史上平均年龄最小的一帮人。刘秀称帝的时候才30岁,大将军邓禹当时不过24岁,左将军贾复才17岁。建威大将军耿弇才23岁,建义大将军朱祐19岁。实在是太可怕的年轻阵容了。
感觉就好像是刘秀这个六年级的大哥哥,带着一帮一二年级的小弟弟们一起打天下一样。我们虽然不知道冯异当时多大岁数了,但是想必也不会超过三十岁。
自古英雄出少年,一点也不假,如果你二十来岁还是浑浑噩噩的话,不如看看刘秀手下的这帮少年天团,是不是会豁然开朗呢?
参考资料:《汉书,冯异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