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邓禹西征赤眉军,从天之骄子到功败垂成,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邓禹西征赤眉军,从天之骄子到功败垂成,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范翌英 访问量:4877 更新时间:2024/1/7 19:56:51

邓禹是个聪明人,二十四岁就官至大司徒,典型的天之骄子。不管是智商还是情商,刘秀对这位老同学肯定是百分之百认可。但是,西征赤眉军的惨败又让刘秀怎么也满意不起来。从两万精兵到百万之众再到只剩二十四人的狼狈结局,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场失利?

一、成功的预测却为后来失败种下了祸根

建武元年,赤眉军入关开始进攻驻扎在长安的更始大军。对于刘秀,这是个乱中取胜的机会;对于邓禹,则是证明自己的机会。刘秀自河北起兵四处征战,所任命的将领必先征求邓禹的意见,寇恂贾复吴汉这些日后在“云台二十八将”中声名显赫的人都曾被邓禹大力推荐过。看着下属在前线打得风声水起,自己的军功却甚少。然而,踌躇满志的邓禹最终以大败告终,其中缘由值得人深思。

西征失败的源于是否对长安发起总攻,邓禹和众将士产生了分歧。他坚持不发动进攻的原因有三个:

第一,己方人数虽然多,可作战人员却很少。况且大军缺粮草,应该先做好后勤补给工作。第二,赤眉军士气正盛,应暂避其锋芒。第三,赤眉军不过一堆强盗,必不能久据,待他们走后便可兵不血刃地占领长安。在这段日子里,邓禹甚至拒绝了刘秀让他立刻出兵的命令,他确实有违抗命令的资本。不久以后赤眉军如他所料地撤离,长安就这样被轻易地拿下,这也更加坚定了其日后按照自己的策略用兵的信念。然而,这种违抗军令的做法却带来了一个恶果:他的下属公然反叛。

二、冯愔的反叛让邓禹失去了领导的权威性

一个团队要想有凝聚力,领导的权威性和下属的执行力是两个最基本的要素,邓禹屡屡不执行刘秀的命令为他的下属做了一个不好的榜样。没过多久,邓禹的两个下属冯愔、宗歆因为争权互相厮杀起来,最终冯愔杀了宗歆并且带兵反了。

在冯愔看来:你邓禹能不执行皇帝的命令,我也能不听命于你。当刘秀获知这次反叛的消息后,十分淡然地说道:“冯愔必被他的部下所擒。”事情果如刘秀所料,这场闹剧就是以这种戏剧性的结果收场。

也许《后汉书》对刘秀有过分美化的嫌疑,但能看出一个道理:执行力不严是会传染的。邓禹视刘秀的权威于不顾,邓禹的一级级下属就敢跟着“照猫画虎”。所以,在任何一个时代,战场抗命都是非常大的罪名。无论你为此有多少军功,都必须严惩不贷。否则,极有可能出现邓禹大军这样的情形。更要命的是邓禹在这次事件后丧失了领导的权威性,很多人对他失望之极,纷纷逃离,军心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其实,西征大军在这时已经注定了结局。

三、再次抗命,西征将士全军覆没

赤眉军撤离后去了扶风,可因为道遇大雪、饥饿困乏,转头又返回长安。两军对垒,邓禹大军被击败,无奈地又丢掉了长安。此时的刘秀对形势已经看得很清楚:

第一,长安城的粮草已在赤眉军走之前就消耗殆尽,邓禹大军并没有得到太多的补给。第二,邓禹大军新败,士气全无,他已经完全失去了对这支部队的掌控。第三,赤眉军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新的围剿方案已经制订好。

基于此,刘秀让邓禹立刻将大军撤回来,并再三叮嘱不可妄自出战。然而,邓禹再次抗命,他选择了主动出击。出击的原因也很简单:这样灰头土脸的回去,如何面对刘秀,如何面对自己提拔起来的一众文臣武将。然而,此时的西征大军饥肠辘辘,毫无战斗力可言,最终的命运就是全军覆没。

四、西征的总结

很多人都认为邓禹失败就是不早点儿进攻长安,这话有道理但不全面。我们现在是看着历史的结果倒推进程,站在邓禹的角度,在没有相关情报的条件下,至少有两点是很难判断的:

第一,大军进驻长安竟然一点儿补给都没得到,换谁也难以预料到。第二,冯愔的反叛会造成如此大的影响。所以,单纯地以不进攻长安这件事儿批评邓禹是不客观的。毕竟,“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历史上太多人都用过这样的策略。但是,邓禹第二次违抗刘秀的命令就是不聪明之举了。在自己权威尽失,大军疲惫不堪之时仍然强行与赤眉军决战就完全是自己的私心了。

结语

西征之后,邓禹仅在建武四年再次带过兵。直到建武十三年刘秀一统中原,九年的时间里都没有再上战场。可以看出,这次惨败对他的影响。虽然这并没有妨碍他后来位列“云台二十八将”之首,可西征时的执行力差、丧失领导权威等事情必是其心中永远的痛。

标签: 邓禹

更多文章

  • 刘秀真相信冯异?作为王莽的重要大将,为何在刘玄和刘秀之中徘徊

    历史人物编辑:沈烈康标签:冯异

    西汉刘邦打天下的时候,有贤良谋士张良为其出谋划策。东汉刘秀打天下的时候,则有文武全才冯异为其出生入死。这两个人身上有相似的地方,比如说张良和冯异原先都在其他人手下做事,后期才遇到了各自的明主。那么冯异为什么被称之为大树将军呢?01冯异原本是王莽手下官员。冯异就是冯公孙,早年就在王莽手下为官,虽然不是

  • 解析东汉战争:赤眉军撤离长安,冯异引兵出击,收降8万赤眉军

    历史人物编辑:侯卫朝标签:冯异

    公元26年,九月。关中政局大动荡,东汉军统帅邓禹被赤眉军击溃,更始残部延岑统领大军击溃十万赤眉军,屯军于蓝田一带。赤眉军经此浩劫,准备全军撤离长安。关中即将易主,在洛阳的刘秀颇为着急,关中可是祖宗的立业根基,这玩意被别人夺走,自己老刘家的脸面也没有了。更何况,延岑这家伙自从在关中大败赤眉军后,关中的

  •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云台二十八将-“大树将军”冯异

    历史人物编辑:汉字背后的故事标签:冯异

    自古乱世英豪,总有人乘风而起,携百万兵安定乱世,毫无疑问,王莽建立的新朝不得人心,四处叛乱而民不聊生,强大的刘汉宗室还在各地有着很强大的吸引力,最终赤眉军拥立更始帝刘玄,刘秀,刘縯等刘姓子弟也纷纷甫从,一时间天下风雨飘摇,最终光武帝刘秀定鼎天下,而这其中,除了河北世家大族的支持,就是战功显赫的云台二

  • 《美人心计》即便栗姬生下了皇长子她在皇帝心中依旧是一个跳舞的

    历史人物编辑:戏太汽车标签:栗姬

    《美人心计》即便栗姬生下了皇长子她在皇帝心中依旧是一个跳舞的栗姬一个从宫女上位的女人,她的儿子最后还成了太子,妥妥的人生赢家,若不是因为她自己太作死了,她原本有母仪天下的命的,只可惜她终究是上不得台面,太过斤斤计较,最终儿子丢了太子之位,她也远离了至尊之位。栗姬很得皇帝喜欢,至少在刘启是太子的时候是

  • 汉景帝你要善待我的11个儿子,栗姬我不管 然后亲儿子皇位没了

    历史人物编辑:陈悦时尚搭配标签:栗姬

    公元前150年,38岁的刘启病逝,临终前叮嘱宠妃栗姬,“朕死后,你可要照顾好朕的那11个儿子呀”!没想到,栗姬直接不屑一顾的说道,“她们又不是我的儿子,我凭什么管那么多,跟我有什么关系”?刘启只是深深地看了她一眼,没再说什么。栗姬以为自己说得对极了,却不知道,这正是她噩梦的开始。栗姬受宠,母子风光无

  • 汉武帝登上帝位中很重要的一个女人,栗姬

    历史人物编辑:小鹏说穿衣搭配标签:栗姬

    汉武帝刘彻在他的父辈文景之治之后迎来了大汉盛世,除了他自己的文韬武略之外还应该感谢一个人,那就是栗姬。金屋藏娇的故事大家都知道,那就是武帝的姑姑馆陶公主想把自己的女儿陈阿娇嫁给刘彻当媳妇,当时年少的武帝立即表示只要阿娇嫁给自己,他就会砌一座金制的房子让阿娇住进来。听的馆陶公主是笑逐颜开,于是在他登上

  • 汉景帝宠妃栗姬到底犯了什么错?把儿子的皇位和性命都玩丢了

    历史人物编辑:肖瑶标签:栗姬

    01《触龙说赵太后》中有这样一句话:父母之爱子,则为其计深远。道理虽然浅显,真正能做好的,却并不多,哪怕帝王将相之家,也未必尽如人意。看过宫斗剧的都知道,能在皇宫大院活下来,并诞下皇子,一路高升的妃子,都非平庸之辈,比如《红楼梦》中的贾元春也没能生个皇子,笑到最后。然而奇葩也不是没有。马上要出场的这

  • 汉景帝为何不立宠妃栗姬为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大大餐饮标签:栗姬

    汉景帝像汉景帝,即刘启,他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汉文帝刘恒与窦皇后的儿子,西汉第六位皇帝,一生共在位16年,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贤明君主,在西汉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多为后人所称颂。大文学家苏辙曾这样评价汉景帝:“汉之贤君,皆曰文、景。”汉景帝一生后妃不少,其中栗姬就是汉景帝最宠爱的妃子之一,她先后

  • 汉景帝的妃嫔中,拿到一手好牌的栗姬,为什么会一败涂地?

    历史人物编辑:俊生近代史标签:栗姬

    栗姬留在史书上的记载实在是太少了,那些有限的故事也已经因为总被人拿出来说,变的乏陈无味。其实,究其栗姬一生也不过是与其他深宫中的女子一样罢了。 娇蛮变成恃宠而骄栗姬是齐国人,来到汉景帝身边的时候抛弃了曾经的一切,所以在见到陪伴自己一生的男人时,可想而知她会多开心。可是栗姬能

  • 程姬被汉景帝选中侍寝,她让宫女代替,事后生一男为汉续命两百年

    历史人物编辑:书中文史屋标签:程姬

    古代后宫佳丽三千,可皇帝只有一个人。于是各个妃嫔们因为争夺皇帝的宠爱便开始不择手段了起来。我们也经常会看到古装影视剧里那些妃嫔们互相争宠的场景。那么问题来了,皇帝如果特别宠爱一个妃子想与其同房,但是那位妃子恰好来了大姨妈该怎么办?别说,历史上还真就有这种奇事。汉景帝召程姬侍寝,程姬却来了大姨妈不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