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读汉代历史是我们不可避免的,会了解到霍光这个人物,虽然它只是汗王朝时期的一个全程,但是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就连关于他的成语也是多的数不清,其中典型的芒刺在背就是由他和汉宣帝两人的关系所引起的。当时霍光的权势可谓是大到吓人的地步,历经四朝的元老级别大臣,他掌控了整个汉王厅的所有政治资源,而且他的政治威势还曾经废除过他经历的第三任皇帝刘贺。
许多人都不理解,既然霍光已经有着这么大的权势,而且他的政治威势和资本已经积累到超过了司马懿的程度,为何他却只敢废皇帝,却不敢自己称帝呢?难道这不是一种自相矛盾的事情,还是说他心里有一种过不去的坎吗?其实我们可能都会错意了,在局外人看来霍光是一个迟早要成皇帝的人,但是在当时的环境看霍光其实有着更好的选择,他也确实朝着这方面在努力。今天我们就来剖析一下霍光在当时的政治格局。
霍光这个人的来历出身在当时非常了不起,首先他是霍去病的弟弟,在这层关系上他就和汉武帝等人就有了一些脸熟的机会。经历了那个最为璀璨的英雄时代,他的演技和政治胸襟也开阔了不少,和后来的那些政治人物相比,他所拥有的政治觉悟程度可远远要超过当时的所有人。从当时的环境来看,霍光的确拥有着足够强硬的政治资本,他历经四朝元老,而且每一次都在朝廷的变革之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当时他的政治影响力不仅影响到了整个汉王庭的政治中心,而且还让整个地方和老百姓心目中也把他视作一种救星的心态来看待。
理论上来说,当时霍光若是想要造反,那绝对是轻而易举的,没有任何政治势力能够阻挠他,也没有任何军事力量能够与他抗衡,只不过霍光这个人我们要站在他的立场上来思考问题。首先他当年跟谁霍去病和卫青等人经历的大风大浪,他了解那个时代最需要的东西是什么,需要的不是军事力量合谋篡位,要的是对这个时代的历史责任感。他一心想要再创造一个堪比汉武大帝时期的那种大盛世,再造一个像他哥哥一样英雄辈出的时代,所以他不断的为这个王朝尽心尽力的保驾护航,虽然遇到了像刘贺这样的昏庸皇帝,但他依旧能够心果断之是确保汉王朝的发展方向。
当时若是没有汉宣帝刘病己的出现,也不排除霍光会亲自出手来改造这个国家,因为他一定要实现自己心目中曾经见到过的盛世,这是他的历史责任也是他一生中的追求。幸运的是他看到了另一个圣君的出现,并且为他付出了大半辈子,希望他能够成为未来一个真正顶天立地的大人物。因此虽然他权力无论怎么庞大都始终没有去触碰那个政治上的红线,这才是真实的原因。
当然了,也不排除霍光曾经动过这样的想法,但是又想到为了青史留名,为了向卫青学习如何当一个合理的权臣所以才最终收手。但当年霍光的确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能够在如此大的利益诱惑面前收住手,并且留住自己的顽疾,还在历史上留下一定的名声,这也是难得的人物,他也为后来创造盛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也正是因为他的出现汉宣帝时期才出现了汉王朝的最后的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