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氏是个让坐拥天下且精通权术的吕后也生出嫉妒心的漂亮女人。因为曹氏比吕后有眼光,比吕后会挑男人。
曹氏应该如水一般。她既温柔地接受了刘邦优点,还勇敢地面对和包容了刘邦的缺点。
刘邦那时表现得相当怪异。时常戴一顶自制的竹制长帽四处招摇,凭借个性的强大,丝毫不在意别人的眼光和嘲笑,尽情的显示自己与众不同。
同时,他脾气暴躁又喜欢骂人,还无法忍受朋友们的小看。
刘邦平时不事生产,出身又低微,兜里并没有多少钱财,喝酒请客多数也要欠账来维持。为了缓解压力,他不得不到嫂子那里蹭饭,有时还领着一帮酒友集体蹭饭。
他的嫂子为了应对刘邦的无赖举动,将一直规律的作息时间都改了,就是为了避开刘邦的习以为常,乃至于不要丁点脸面的做派,掐着算着吆五喝六围过来蹭吃蹭喝。
就连刘邦的父亲也是颇为嫌弃他,觉得刘邦整日里无所事事,不事生产,时常加以训诫,但是效果并不大。
这样既无赖又没有什么产业的乡间浪荡子,是很难取得一房媳妇的。
可是,刘邦生性却又是好酒及色。刘邦颇为忌惮的谋士范增曾这样评论刘邦,“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有一句话流传很广,最了解你的人,永远是你的敌人。
为此,司马迁耗费了很多笔墨进行描写。在接见儒生郦食其时,洗个脚还需要两个女子伺候着。
楚汉争斗不休的间隙,先后在定陶和平阳将戚夫人和薄姬纳入后宫之中。
可是,曹氏偏偏就喜欢刘邦这样的。
在曹氏的眼里,刘邦全身上下都是优点。
当时的刘邦正是盛年时,相貌堂堂,隆准,美须髯。能歌善舞,还善于交际。
即便是饮酒,在曹氏眼里也是另有一番风采。刘邦在酒后时,其心境在美酒的催发下,让刘邦一直暗藏的磅礴的气势展露出来,以至于日后召集家乡的父老时,随意吟唱出了流传两千年之久的《大风歌》。
刘邦散发出来的魅力远不止于此。
虽然脾气暴躁却是能与各种人等相处融洽,如贩夫走卒,豪门望族,高官大吏尽皆在其左右,却又各个对刘邦家境贵贱不以为意。
能决胜千里之外的张良,仅是与刘邦见了一面,交谈了一次,就惊呼刘邦为奇才,殆天授也!
就是这样一张骂人的嘴,就是将决胜千里之外的大谋士揽入麾下。
更为重要的是刘邦率性而又有志向的人。
刘邦带长帽,表面上是为了显示自己不同。其实他是真的和别人不同。要知道,帽和冠在当时都是有身份的人象征。他是在时刻提醒自己,还有目标等待完成。因此,小看又取笑他的人,哪知他的雄心壮志。
当刘邦第一次见到秦始皇出行的时候,刘邦惊呼道,“大丈夫当如此也!”
从此不事生产的刘邦有了目标。
刘邦为了将来有好的出身,不愿千里奔赴到中原腹地,找寻魏国公子。谁知魏无忌公子早已过世,可他并没有就此垂头丧气,而是适时的修正了目标,与当地的豪客张耳交上了朋友,结识了当地的人物,在大梁附近盘桓了数月之久。
要知道,他可是个连酒资都付不起的人。
尽管他的目的没有达成,但刘邦依然有收获。不仅仅是收获了人脉,更让他日后与各色人等相处的技巧进行了系统且反复的锤炼。
所以,曹氏为这样一个不断在努力打造并改变自己,又胸怀大志的男人所折服,甘愿为她付出,不计什么名节和钱财。
而吕后那时只是因吕太公的相术和眼光,才得以与刘邦结成夫妻。曹氏的眼光要高出吕后不少。
虽然曹氏不是什么名门之后,也不是什么千金小姐,只是一个生活在小地方的农妇,但是她会挑男人,她以自己独有的性格包容并鼓励了刘邦,使得刘邦在成长为帝王的道路上,有了良好且安稳的依托,有了一个很小但是很温馨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