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商朝国王太甲的生平事迹简介

商朝国王太甲的生平事迹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094 更新时间:2024/5/7 3:11:06

太甲,生卒年不详,商汤嫡长孙,太丁之子,外丙和仲壬之侄,商朝第四位君主。

太甲继位之初,由四朝元老伊尹辅政,伊尹连写《肆命》、《祖后》等几篇文章,教导太甲遵照祖先的法制,努力做一位明君。

在伊尹的督促下,太甲在继位后前两年,其作为还过得去,但从第三年起就不行了,他任意地发号施令,一味享乐,暴虐百姓,朝政昏乱,又破坏汤制定的法规,伊尹虽百般规劝,他都听不进去,伊尹只好将他放逐到商汤墓地附近的桐宫(今河南省偃师县西南),让他自己反省,自己摄政当国,史称“伊尹放太甲”。

太甲在桐宫三年,悔过自责,伊尹又将他迎回亳都,还政于他,重新当政的太甲能修德,诸侯都归顺商王,百姓得以安宁。

太甲共在位23年,病死,死后葬于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

1、伊尹放逐

商汤建立商朝后,在位三十年便去世了,商朝的继承法是兄死弟及,没有弟弟,就传位给儿子,商汤没有弟弟,所以他的长子太丁应即位,可是太丁比父亲死得还早,因此就由太丁的弟弟外丙继位,外丙在位三年也去世了,他的弟弟仲壬继位,仲壬在位四年也死了,这时候由开国元老伊尹作主,由太丁之子太甲继承王位。

太甲继承了王位,伊尹一连写了三篇文章给太甲阅读,教他怎样做一个好的君主。

有一篇文章的题目叫《肆命》,专门讲如何分清是非的道理,对于什么样的事情不应当做,什么样的事情应当做,都说得清清楚楚。

还有一篇文章的题目叫《徂后》,讲的是商汤时候的法律制度,教育太甲一定要按照祖先定的规矩行事,不能背弃祖训,爱所欲爱。

太甲读了这些文章,开始时也能按伊尹的教导行事,小心谨慎地遵守祖宗留下的规矩,到了第三年,他就忘乎所以了,认为一切应当由他说了算,否则枉为一国之君,被那个奴隶出身的宰相伊尹来管着了,他恣意妄为,不听伊尹的规劝,破坏了祖宗留下来的法律制度,他居然学夏的样子以暴虐的手段对付老百姓,百姓们怨声载道。

伊尹自然不能容忍太甲破坏汤王留下的社稷,他先是一再规劝,希望太甲对自己的行为要多加检点,后来看到太甲屡教不改,伊尹就把他赶下台,放逐到商汤的坟墓所在地桐宫(今河南偃师县)去,在太甲被放逐期间,伊尹见朝中无主,就自己执政,管理起国家来。

2、太甲改过自新,重新执政

太甲被放逐到了桐宫,祖父商汤的坟墓与他朝夕相伴,商汤虽然是商朝的开国君主,坟墓却与普通人的墓差不多,墓地上只有一座低矮的宫室,供一年一度的祭祖之用。

守墓的老人听说太甲是因为违犯祖宗的制度被放逐到墓地上来的,就把当年商汤创业的故事,以及商汤订下的种种规矩,每天对太甲讲述,教育太甲应当以自己的祖父作榜样,做个贤明的君主,祖父商汤的伟大功绩,让太甲既神往又羞愧,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越来越觉得自己对不起祖父在天之灵,就决心改正错误,他以祖父作榜样,尽自己的能力帮助老弱孤寡,做事情也变得雷厉风行,而违反祖制和朝廷法律的事,太甲是绝不会做的。

三年过去了,伊尹时刻关注着太甲在桐宫的所作所为,他的行动早己有人报告给伊尹了,太甲的悔过自新,让伊尹十分高兴,于是亲自带着文武大臣把太甲接回首都毫城,严肃而郑重地把政权交还给他。

太甲以前事为师,按商汤时传下来的章法循规蹈距地做事,听从身边大臣的良言良策,把上至国家大事下到百姓生活都治理得井然有序,商朝进入了一个稳定发展的时期。

3、墓葬传说

在风景如画的济南仲宫卧虎山水库东南,有一座太甲山屹立,它雄踞在锦绣、锦阳、锦云三川汇流的咽喉之处,环山皆泉,太甲山名称的来历,衍自古历山。

《后汉书·郡国志》注《皇览》云:“太甲有冢在历山上”,并附于“济南国历城”之下。

《通典》 亦谓:“历山有太甲冢。”后来古历山消失,民间又转移传说,将陵墓安在了“历城南四十余里”的太甲山。

民间传说,太甲的儿子非常不孝,从来不肯听父亲的话,太甲让他往东他就偏往西,让他打狗他就偏撵鸡,太甲为了教育好这个儿子,和他生了一辈子的气,无奈最终还是没有成效。

直到太甲临死,找风水先生给他挑了块好墓地,就在山下南泉边上,太甲也看中了这个三川汇流之地,想葬于山下,考虑到儿子总是和他对着干,他便告诉儿子说,一定要把自己的坟墓建在山顶上,言外之意是期待着儿子将他葬在山下的南泉边上,交待完毕,太甲放心地闭上了眼。

可没想到,儿子在父亲死后幡然悔悟,觉得大半辈子愧对父亲,心想:“父亲活着的时候从没听过他一次,死了就听他这一回吧!”于是,他就按照太甲的“嘱托”把太甲埋在了最高的山峰上,这就是为什么太甲陵建在最高的山峰上,后来这座山也就成了太甲山。

到底太甲山上有没有太甲陵,村民们对此深信不疑,而专家则持另一种看法,济南市考古研究所的研究馆员房道国说,太甲山上太甲陵之说虽然被村民们传得沸沸扬扬,但是否真有其事,还有待考古部门的考证,其后据考察,在山顶只有两个大洞,根据情况判断这两个坑洞很有可能是人为盗墓所挖,至于他们到底挖到过什么,就不得而知了。

附近村民说前几年有人上山盗墓,在山顶上挖洞,结果越往深里挖,土就塌陷得越多,后来人们就不敢再挖了,但也有人说太甲陵早就被人盗光了。

而除了这两个坑洞,整个山头再也没有发现其他的能显示这里有太甲陵的有关证据。

前人也早对上述传说有所怀疑,孙星衍在《太甲陵考》中认为此说“误也”,他指出太甲的陵墓当在菏泽东北的历山,清乾隆《历城县志》和诗人董芸也对太甲陵很不认同,称“今山上实无冢”,实在是“非也”,董芸曾作《太甲陵辩》,并作《太甲陵》 诗说:“石径何人拄瘦藤,乱松残雪夕阳僧。空山终古无行迹,谁吊当年太甲陵。”即此山自古以来就没有什么陵墓,怎么就把太甲牵扯上了呢?后来济南诗人乔岳又考察未果,称“无路堪寻太甲陵”。

梳理上述这些说法,之所以会产生太甲陵的传说,还是因为前人误将太甲陵墓附会在了“济南国历城”之下所导致的,并且济南的古历山,名气太大,使得“南山通得‘历之名”,太甲山和商王陵墓只是较远的附会而已。

太甲作为商代早期的国王,其作为还是可圈可点的,透过殷墟卜辞来看,其后的商王对这位君主还是十分崇敬的,对其的祭祀也很隆重,有的卜辞记载,还将其与商代其他有作为的君主一起合祭。

标签: 太甲

更多文章

  • 北宋名将李继隆:两宋配享太庙的将领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继隆

    都说宋朝贬低武人,这话没错,相对于对待文人的态度,宋对武人确实差,但宋之前的武人很多都有门阀贵胄出身把持、尤其是高级将领,然而宋代很多高级将领却是出身平民狄青、岳飞、韩世忠。。。可见宋朝让平民有更多机会进入高级将领。就说是宋朝贬低武人、抬高文人,也没有像历史专家和影视作品说的那么夸张。列入宋理宗昭勋

  • 郑爱月是谁?唯一敢叫板西门庆的青楼女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郑爱月

    西门庆是个“把家当妓院,把妓院当家”的主儿,有一次他回家正碰到潘金莲和孟玉楼在下棋,两人粉妆玉琢的,他看后不禁戏道:“好一对儿粉头,也值百十两银子!”粉头是妓女的俗称,都是能用钱买到的。可见在西门庆眼里,妻妾不过是另一种粉头罢了。网络配图金瓶梅作为一部

  • 对清朝大臣张廷玉的历史评价是怎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张廷玉

    张廷玉,清朝时期的大臣,辅佐过不同的君主,仕途起起落落,在不同时期遭遇不同的从政境遇,晚年因得罪乾隆未能安享晚年,但死后却得到入庙的殊荣。图片来源于网络张廷玉,又名横臣,安徽桐城人。1700年,中进士入官,在康熙年间入内阁担任学士、吏部副长官。雍正继位后,张廷玉颇受赏识与重用,开始在政场上大显身手。

  • 许穆夫人:中国古代第一美女作家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许穆夫人

    导读:说到中国历史上的古代美女作家,人们大都只说东汉的班昭、三国的蔡文姬、唐代的薛涛、宋朝的李清照和朱淑真。而实际上,有许多的美女作家被后人遗忘,比如春秋时代的许穆夫人。其实,许穆夫人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美女作家,而且是见于史料上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美女作家。许穆夫人说起来,许穆夫人并不姓许,而姓姬。

  • 屈原是谁 屈原为何要投江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 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

  • 岳飞死后秦桧的结局 秦桧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岳飞,秦桧

    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秦桧病死,被封申王,谥号忠献。其子秦?力图继承相位,为宋高宗拒绝。秦家从此失势,使长期被压抑的抗战派感到为岳飞平反昭雪有了希望,要求给岳飞恢复名誉。后来宋孝宗为鼓励抗金斗志,给岳飞平反,将秦桧列为致使岳飞之死的罪魁祸首,秦桧后被只夺王爵,改谥缪丑。相传民间为解秦桧之恨,用

  • 曾国藩的简介 曾国藩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曾国藩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曾国藩出生于

  • 杨靖宇是谁 杨靖宇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杨靖宇

    杨靖宇(1905mdash;mdash;1940),着名抗日英雄。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汉族,河南省确山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着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1932年,受命党中央委托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军,历任抗日联军总

  • 宋氏三姐妹谁最后的结局是最好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氏三姐妹

    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是中国著名的“宋氏三姐妹”,是20世纪中国最显耀的姐妹组合。宋庆龄成为国母,爱国爱民,万民景仰;宋美龄嫁给蒋介石,权势显赫,呼风唤雨;宋蔼龄联姻孔祥熙,善于积财,富甲天下。她们对20世纪的中国拥有不可思议的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也因而

  • 袁枚简介:清朝第一位有商业头脑的文人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袁枚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生于1716年,逝于1797年,享年81岁 ,是清朝乾嘉时期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和文学评论家,生平以自由洒脱,狂放不羁著称,留下许多风流韵事,代表作品有《随园诗话》及《补遗》,《小仓山房集》、《子不语》、《续子不语》、《随园食单》等。袁枚 画像袁枚自幼熟读读书,擅长写诗作词,在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