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民族英雄刘永福简介_刘永福子女后人现状_刘永福墓被盗的故事

民族英雄刘永福简介_刘永福子女后人现状_刘永福墓被盗的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744 更新时间:2024/1/17 19:57:06

民族英雄刘永

民族英雄刘永福又名刘渊亭,出生于1837年,卒于1917年。刘永福出生在广西省防城港的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在家排行老二,因此又有刘二的称号。

民族英雄刘永福旧照

民族英雄刘永福从小就十分乖巧还懂事,他会经常用自己制作的简易鱼竿去附近的河边钓鱼,来为家里的饭菜增加一点美味。刘永福从小就经历着坎坎坷坷,因为家庭困难,经常跟随父母搬家,为了缓解家庭困难,刘永福在十多岁的时候就开始做工,在船上当水手,他在工作之余学会了如何观察水况,因为他的工作认真,还被提拔了。在这同时他还认识了一些武艺高强的师傅,并且拜师学艺,学得了一身好本领。这些都是他成为民族英雄的铺垫。

刘永福从小就历经磨难,在他不到20岁的时候,父母就相继去世了,他身上的重担更大了。在度过了最困难的时候之后,一次偶然,刘永福加入了农民起义的大部队中,从此便开始了他最伟大的人生历程。起初,刘永福在担任先锋的时候,先是攻打剥削人民的地主阶级,因为他的行动深得民心,队伍很快便壮大起来了。

之后因为清政府对农民起义的沉重打击,损失了许多领军人物,所以民族英雄刘永福开始组织新起义军队,叫做黑旗军。刘永福的部队为了保护国家的安全,参加过中法战争,之后还去了台湾抵抗外军的侵略。民族英雄刘永福最后将部下都分派到回家种田,自己也准备辞职养老,这基本上就算解散了,但即便如此,他对祖国和人民的安危扔念念不忘,还希望用一己之力为国家贡献一份力量。

刘永福的故事

提起刘永福,心中的自豪感便油然而生。刘永福是一位民族英雄,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现出来了强烈的爱国情怀。说起刘永福的故事一共有四个方面的内容要讲述。

刘永福雕像

第一个故事讲述的是刘永福在年少时候的一些经历,因为刘永福出生在一个仅靠农业维持生活的家庭刘永福从小就很懂事,想着办法替家庭分忧解难,因此他会在自己没事做的时候拿着鱼竿去河边钓鱼来让家里人的饭菜丰富一些。由此也可以看出刘永福从小就足智多谋而且还善于开动脑筋。在他长大一些后便开始找工作为家庭解难,他的工作是当水手,善于发现的他不久便学会了了解水况,可以断定何时出航是安全的。在这期间他还拜了师傅学了武艺。

第二个故事讲述的是刘永福在参加了农民起义的大部队后,之后又组织了自己的部队叫做黑旗军,因为和其他部队有不同想法,刘永福的部队便去了越南,那时越南正遭受着法国的重创,于是刘永福便带领部队在越南展开了与法国的斗争。

第三个故事讲述的是刘永福去台湾阻挡日军的侵略,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刘永福带领部队与日军进行了激烈的抗争,用生命保护着台湾的主权,可是因为兵力物资等问题,最终还是没有打败日本。

第四个故事便讲述的是在回到大陆后,刘永福把部队解散了,自己也辞去了官职回家养老了,但他心中仍放不下祖国的安危。

通过刘永福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刘永福并没有取得很大的胜利,但是他的精神值得人们敬佩。

刘永福的后人

刘永福是清末民初时期的人,他本是反清将领后因要抗击外来侵略者被清政府诏安,在之后的中法战争中屡立战功。后因病逝世。

刘永福的后人近照

刘永福是我国的抗击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他不畏强权坚决维护国家的利益,年近古稀的时候还心系国家安危,在袁世凯默认了日本侵略者提出的“二十一条”后拍案而起请缨杀敌。在他病重弥留之际还不忘反复叮嘱部下反帝爱国报效国家。

现今有不少人都在猜测刘永福是否有后人,但是很多人觉得刘永福逝世的时候已经八十多岁,应该是有后人的只不过是低调罢了。后来据一些报道才知刘永福的后人名为刘传荣,先后生育了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长子名为刘先觉中专毕业现在从事保安工作。二女儿刘先慧在刘家故居三宣堂旁的公司做临时工。三儿子刘先智高中毕业后从军,现今还在军中。

刘永福的后人现在居住的地方非常破烂老旧,屋内的陈设凌乱不堪。据说在1953年之前刘永福的后人们一直住在三宣堂,但是后来那里被征用当做军区司令部,他们一家这才搬了出来。刘永福后人原本住在三宣堂外的老房里,但是之后老房拆除他们就过上了漂泊的生活。老人一直靠看守厕所和老伴做清洁工维持生活,老人三个孩子的收入也非常微薄,所以刘家一直一贫如洗。

抗战英雄刘永福的后人在现代如此的遭遇不禁让人唏嘘不已。

刘永福墓被盗

谈到刘永福这个民族英雄的墓竟然被盗,心里就总有点不是滋味。刘永福的墓在广西省钦州市,因为地方比较偏僻,也没有人看守,所以刘永福的墓竟然被盗过不仅一次,有十多次,这个数字让人听了难免有点为这个民族英雄可惜。

刘永福墓被盗图

起初在民国时期,就已经有过被盗现象,可能是由于社会治安还不是很稳定加上看管措施不到位才造成这样的情况发生。

然而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现在,这样的安宁祥和的生活竟然还会出现这种恶劣的行为,可见在人们心中刘永福英雄的形象早已化为云烟。所幸的是现在刘永福的墓已经被很好的保护起来了。

在前不久,一位修剪草坪的师傅在刘永福墓周边修剪的时候,无意中发现刘永福墓被盗了。这一下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样一位民族英雄的墓一次又一次的被盗。这次的盗窃行为导致了刘永福的墓碑倒塌,还出现了一个直径为60多米宽的大洞,经过检查可以直通到墓室内部,可见是多大的损失,先不说陪葬品等历史遗物被盗走的情况,单就是墓地遭到这样的践踏,使刘永福大英雄在去世后应有的尊敬的情怀都没有了,这是十分令人惋惜的。因为刘永福墓被盗多次,自然现在已经加强保护措施,在四周安装了监控,并对刘永福墓进行了完善,重新复原刘永福的墓,并且加强了周边的基础设施等建设,让这位大英雄的形象重新回到人们心中。

刘永福黑旗军

刘永福是清末民初一位民族英雄,刘永福创建的黑旗军已成为一个时代的重要标志。为了让大家了解刘永福黑旗军的故事,接下来一起来说一说刘永福创建黑旗军的故事吧!1866年,刘永福率领部下200多名士兵和另一只起义军队伍进行汇合重整。

刘永福雕塑

在刘永福的整顿下,这些士兵组成了一个旗,刘永福被众人推举担任旗头。刘永福为人豪爽正直,并懂得体恤士兵,因此刘永福深得士兵们的拥戴。刘永福为了将这支起义军训练成一支兵力强盛的军队,他决定自己亲自培训士兵。在刘永福整肃军纪之下,他的队伍成为一支明确军纪,并有着不俗作战实力的军队。当时,刘永福黑旗军在靖西北帝庙驻扎,刘永福见北帝庙旁边周公手上好像拿着一面有北斗七星图案的旗帜,刘永福于是按照黑旗的样子将制作了队伍的旗帜。于是,刘永福率领的军队就成为了黑旗军。

第二难,清朝政府派遣广西提督冯子材率兵剿灭农民军,西南农民军在冯子材疯狂镇压下,损失极其惨重。农民军各首领在面对清政府围剿时,各自持有不同意见,农民队伍只好分道扬镳,刘永福带领黑旗军南下进入越南。刘永福在越南起义时,越南恰好被法国侵略。他们打算占领越南后,进而从西南方入侵中国。随后,刘永福率领黑旗军狠狠地打击了法军势力。

刘永福故居

刘永福是我国清朝末期民国初期时的人,他原本是反清军的将领,为了抗击外来的侵略者接受了清政府的诏安。

之后曾率领军队参加了中国和法国的战争,数次打败法军,在越南人民心中有很高的威望。后在1917年时因病逝世。

刘永福故居在我国钦州市板桂街,在清朝光绪年间建成,总面积非常大,大概占地22700多平方米,里面各种设施齐全。刘永福故居正门临江向东,门上挂着“三宣堂”的匾额。刘永福在当年的中法战争中功勋显著,被封为“三宣提督”,这也是刘永福故居正门前匾额的由来。

进头门后走过一条大约三十米长的过道就是一座两层楼房的二门。在二门里面是宽阔的广场,在广场的南面有一个非常大的照壁,上面写了“卿云丽日”四个字。照壁的背面是刘永福故居的主座建筑,前座门上挂有“钦赐花翎”的匾额,两旁配有“天阶深雨露、庭砌长芝兰”的对联。前座和中座之间是东西花厅,里面各摆放着一些中央领导人及学者名流的签名和墨宝以及刘永福友人的题赠。在东西花厅中间是非常有名的“拒贿庭”,之后就是摆满木雕和字画的中厅,中厅的两旁是对称的二层楼房其中西边的是刘永福的卧室。刘永福故居的最高建筑就是是后座的祖厅,被称为“请缨堂”,里面有多处展室陈列着一些关于战争的著作和因当年的中法战争越帝赐给他父亲的诰封碑。

刘永福故居独具一格,不仅结构布局合理而且工艺精湛,是我国保存尚还完整的古建筑。

刘永福墓

刘永福是清朝末期的反清民族英雄。他组织并参加过多次反侵略战斗,最终在1917年因病去世。他被安葬在了自己的家乡广西省钦州市,虽然历史上对刘永福原始墓的规模等没有进行详细的记载。

刘永福墓

但通过图片可以了解到,刘永福墓不像古代帝王的墓那样奢华,四周边都是用水泥平铺着,一个有着简单造型的并用水泥固定的圆形便是刘永福的墓,刘永福墓碑四周也有一些简单的陈设,刘永福墓总占地面积也不是很大,也没有什么园林建筑来装饰,给人一种很简朴的样子。四周无非是一点草坪的装饰,再没多余。

刘永福墓作为一个全国重点保护的文化遗产,然而这样一位民族英雄在去世后,他的墓却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刘永福的墓被多次盗窃,而不是仅仅一次,这样的事情频繁的发生可见刘永福的墓没有进行过任何保护措施,即便是全国重点保护的文物也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样一位民族英雄在死后便被人们逐渐遗忘了,他创立的那些功绩更是忘了一干二净!

这些问题都需要现当代的人们进行深思。这些都是通过刘永福墓所引发出来的沉思。刘永福墓是历史文化的一笔宝贵财富,保护好刘永福的墓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不仅如此,在他生前用实际行动践行者爱国主义情怀所以刘永福墓还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标签: 刘永福

更多文章

  • 曹魏将领王双简介_魏延斩王双是怎么死的_三国王双的武力图片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王双

    三国王双在历史上,三国时期可以说是出了非常多了不起的大将猛将,这些大将武力各有不同,谋的主也大有不同。当时三国鼎立,各有各的优势,三国之中,所分布的大将,猛将都非常多。而王双就是当时三国时期非常厉害的一个大将了,他谋的主是曹操,在曹营中,王双的厉害之处可以说是彻底的展现了出来,成为了当时非常有名望的

  • 大儒孔子世系都有哪些人 思想家孔子的佩剑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孔子

    大儒孔子世系都有哪些人“文圣”孔子,在他人生的前半年,郁郁不得志,等到他晚年的时候,孔子的理想抱负,才被世人逐渐的接受。孔子死后,他的学说,被其后世子孙和弟子发扬光大,他的思想被后面很多朝代的国君所接受,并且大力推崇。孔子后裔(局部)后世,孔子虽然出了很多杰出的弟子,例如&l

  • 物理学家德布罗意简介 德布罗意物质波的研究起源 德布罗意的老师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德布罗意

    物理学家德布罗意简介德布罗意是法国历史上一位年轻的诺贝尔获得者,其在巴黎大学的时候一直任职为理论物理学教学。那么这样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有怎样的一生?下面做一个德布罗意简介。德布罗意图片德布罗意的全名叫做路易·维克多·德布罗意,他出生于一个具有百年历史的贵族家庭中,这个贵族

  • 维多利亚女王的帝国介绍 维多利亚女王的子女介绍 维多利亚女王的母亲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维多利亚女王

    维多利亚女王的帝国介绍维多利亚女王在1837年继承王位时,维多利亚女王的帝国就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为了打开销售市场和掠夺原材料,英国开始不断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1840年英国强行侵占了新西兰,这也是英国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殖民系统的标志,英国与中国最先以丝绸、茶叶等贸易进行往来,后因中国特殊的经济模式

  • 东汉谋士沮授简介_田丰和沮授谁更厉害_沮授怎么读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沮授

    三国沮授沮授是东汉末年袁绍的重要谋士之一,同在账下出谋划策的还有田丰、审配、许攸、逢纪等人。沮授可以说是《三国演义》里顶级的谋士之一。沮授剧照据史书记载,沮授年少时就表现出心怀大志,以及擅长谋略的特长。他曾经被举茂才,也就是秀才,担任过冀州的别驾,做过两次县令。因为当时韩馥被董卓封为冀州牧,所以沮授

  • 周武王姬发简介_周武王活了多少岁怎么死的_周武王的妻子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周武王

    周武王简介周武王是中国封建历史的开创者,他创立了一个叫做周的朝代。这个朝代为了与日后的东周区分开来,也被称为西周。周武王像周武王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一个官二代,而且他父亲的官做的还不小,是一个小国的君主。周武王在继承父亲的国家后,没有像别的继承者一味的否认前任统治者的政策和方针,因为他的令尊大人周文

  • 李天霞将军简介_李天霞为何不救张灵甫_李天霞结局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李天霞

    李天霞简介李天霞,字耀宗,1907年出生在江苏省宝山县县城中一个富裕的商人家庭中,他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三期,后被封为陆军中将,曾经担任过很多职位。1949年9月因为福建平潭失守,蒋介石以“自撤退有亏职守”的罪名判处李天霞有期徒刑十二年,从那以后李天霞便一撅不振,结束了军旅生涯。

  • 秦朝名将王离简介_秦将王离是怎么死的_王离为何失败被俘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王离

    秦将王离秦将王离,不知何年生与死,秦朝杰出将军王贲的儿子、王翦的孙儿。在名将风范世家的熏陶下,王离也是秦朝杰出的将军。在建立军功后被封为武城候,继任父亲王贲的将军之职。王离公元前219年,嬴政征服六国,统一天下,建立史上第一个封建主义王朝,创立皇帝名号,成为秦始皇。秦始皇征服六国之处,民心还尚未稳定

  • 北条氏康功绩_北条氏康儿子后代怎么死的_北条氏康与泡饭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北条氏康

    北条氏康的功绩‍‍北条氏康的功绩有很多的,重点介绍下他的成名之战:河越夜战。河越夜战又被称为河越城之战,是日本战国时代关东地方的一场战争,以上杉宪政为统率的联合军,攻打由北条纲成防御的川越城,也就是在如今的崎玉县川越市。这场战争最终以北条军的少数的兵力,击败了上杉的联合军,巩固了北条

  • 三国曹昂简介_曹昂与曹丕的关系_曹昂是谁的儿子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曹昂

    三国曹昂曹昂,字子脩,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曹操长子,母亲为刘氏,但因刘氏早亡,从小由正室丁氏抚养长大。为人聪明,性情又好,深受曹操喜爱,二十岁时即举孝廉。后随太祖南征,为张绣所害。膝下无子。《曹操》曹昂剧照曹昂作为曹操最喜爱的孩子之一,从小就显示与众不同的才能。但是大家都知道曹昂死于197年的宛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