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马克思的生平事迹简介 马克思妻子是谁 马克思子女介绍

马克思的生平事迹简介 马克思妻子是谁 马克思子女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851 更新时间:2024/1/16 5:38:22

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德语:Karl Heinrich 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当代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社会学家、革命家,社会学三巨头之一,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广为人知的哲学思想为历史唯物主义,其最大的愿望是对于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当下学术界认为马克思最为重要的是实践哲学,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其历史唯物观也需要在实践中得到证实。

通过长期的观察使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国家认识深刻,其作用在于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积累了巨大财富基础,即物质基础,而对于在生产中对于工人分工后的人的单度生存表示反对,与其认为人需要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社会发展愿景背道而驰。

1、出生

马克思于1818年公历5月5日生于德意志联邦普鲁士国莱茵省(现属于德国莱茵兰-普法尔茨州)特里尔城一个律师家庭,他的祖父洛宾·列维(Rabbin Marc Levy)是一名犹太人律法学家,他的父亲是希尔舍·卡尔·马克思,同荷兰裔犹太女子罕丽·普列斯堡(Henriette Presborck)结婚,生育多名子女,但从一确定继承人的件中发现,只有卡尔·马克思和三个女儿索非亚、爱米尔、路易莎存活。

2、求学生涯

1830年10月,马克思进入特里尔中学,中学毕业后,进入波恩大学,18岁后转学到柏林大学学习法律,但他大部分的学习焦点却摆在哲学和历史上。

1840年,普鲁士新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即位,迫害自由主义民主人士,要求所有出版物都必须通过严格审查,大学失去学术自由,新国王任命的柏林大学教授F.W.von Shelling将会审查马克思的博士论文,但马克思博士论文里哲学高过神学的立场不可能被反黑格尔的教授所接受,所以马克思将博士论文改寄给萨克森-魏玛-艾森纳赫大公国的耶拿大学(Jena)审查博士资格。

1841年马克思以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之区别》申请学位,并因得到委员会一致认可,未进一步答辩而顺利获得耶拿大学哲学博士,毕业后担任《莱茵报》主编,遇到了在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上颇为有名的“林木盗窃问题”。

事情是这样的:19世纪初,工业革命席卷德国,推动了该国容克地主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加剧了下层劳动人民生活的赤贫化,饥饿驱使贫民到地主的森林里捡拾枯枝、采摘野果,一些人甚至破坏地主的猎场和牧场,虽然有1826年《普鲁士刑法典》对擅自砍伐和盗窃树木行为的严厉处罚,但上述事件仍有增无减,而许多人这样做竟然是为了被送进拘留所领一份监狱口粮,正是饥饿和无家可归才迫使人们违反林木管理条例。

1836年,在普鲁士因此而受到刑事处罚的有15万人,占全部刑事案件的77%,面对这种相当严峻的社会形势,普鲁士统治者不是从社会制度层面寻找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反而出台了一个更严厉的法案,将人们在森林里捡拾枯枝、采摘野果和其他一些仅仅违反林木管理条例的行为也升格为“盗窃犯罪”,给予刑事处罚。

马克思根据1841年第六届莱茵省议会会议记录,于次年10月写下《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一文,谴责资产阶级立法偏袒机关林木所有者的利益,剥夺贫民捡拾枯枝等习惯权利,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森林立法观。

对于《莱茵报》所发表的观点,普鲁士政府非气愤,他们立刻派人查封了《莱茵报》,迫使它停止印刷,马克思一气之下,辞去了报纸的主编职务,马克思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毫不后悔,相反,他更认清了反动政府的丑恶本质,他在寻找着时机,去继续与反动政府作坚决斗争。

1843年《莱茵报》发行许可被普鲁士国王撤销,因为马克思在报上发表了一篇批评俄国沙皇的文章,引发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的不满,普鲁士国王接到沙皇的抗议后下令查禁莱因报,马克思因此失业,在此期间内,马克思认识了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恩格斯是工厂主子弟却十分欣赏马克思的主张,经常出钱赞助马克思的活动与生活,马克思做学问思考认真严谨但生活随性,经常拖延要交给报社的文稿,恩格斯常协助马克思的工作并代笔部分文章。

3、婚姻家庭

1814年2月14日,燕妮·马克思诞生于特利尔一个名门望族,燕妮·马克思(1814年2月12日1881年12月2日),原名约翰娜·“珍妮”·贝尔塔·朱丽叶·冯·威斯特华伦(Johanna "Jenny" Bertha Julie von Westphalen)是一位德国社会学家,燕妮·冯·威斯特伦的家离马克思的家只有几分钟的路程。

1836年晚夏,在波恩大学攻读法的一年级学生马克思,回特利尔向自己热恋的姑娘求婚,燕妮就和18岁的马克思约定了终身,按照当时的习俗来说,这是前所未有的,贵族出生、年华似锦的燕妮,被公认为是特利尔最美丽的姑娘和“舞会皇后”,许多英俊贵族青年为之倾倒,求婚者不乏其人,毫无疑问,可以缔结一门荣华富贵的婚姻。

但是她却蔑视封建社会和资产阶级社会的一切传统观念,瞒着父母把自己许配给一个市民阶级的子弟,她完全不能预计和马克思共同生活的前途如,马克思认为暂时还不能在身为枢密顾问官的燕妮的父亲面前正式向燕妮求婚,因此,起初他只能向自己的父亲吐露秘密,他相信,他父亲会在燕妮的双亲面前为一次成功的求亲作好各种准备。

1836年10月,马克思从离家不远的波恩大学转赴离家遥远的柏林大学读书,这意味着他们之间要互相忠诚等待一段相当漫长的时间,在柏林,由于心灵激荡的感情和“倾心思慕”的爱情以及带来的悬念和焦虑,曾一度影响了马克思全心全力地投入学习,他曾向他父亲坦率吐露说,由于远离摩塞尔河谷,远离他的“无限美好的燕妮”,他已“陷入了真正不平静之中”,困扰他的绝不是什么猜忌心,因为他对燕妮的爱情从未有过丝毫怀疑,只是由于想到不得不和她在漫长的岁月里长期分离,使他感到心情异常沉重。

于是,18岁的马克思就执笔写诗,用诗抒发自己的感情和心声,马克思的诗大多是歌颂燕妮和倾吐自己对她的思慕;但其中也有不少是表白自己的思想志愿和渴望有所作为的心情。

1841年4月15日,马克思提前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年轻的哲学博士刚刚到特利尔,就赶忙去他最心爱人的家,把博士论文亲手送到燕妮的父亲的手里,燕妮和马克思在多年分离之后,本来打算立即结婚的,但光有一篇博士论文并不能作为维持生计的基础,因而他和燕妮不得不打消结婚的念头,继续等待。

从1842年4月开始,马克思开始为《莱茵报》撰稿,1842年10月,《莱茵报》的股东们委任马克思为编辑,1843年3月,马克思被迫退出《莱茵报》编辑部,接着又与阿尔诺德·卢格磋商了关于共同从事著作出版的计划,此后即1843年6月19日他才到克罗茨纳赫(燕妮在她父亲于1842年3月去世后就和母亲迁居这个地方),与苦等了他7年之久的、生于1814年的出身德国贵族(男爵)家庭的燕妮·冯·威斯特法伦结婚。

从他们私自约定终身到结合,燕妮等待了漫长的七个年头,在这七年中,她除了曾与未婚夫马克思有过少数的几次相聚之外,就只能从远处用自己的思念和书信陪伴他了,她在给马克思的一封信中写道:“你的形象在我面前是多么光辉灿烂,多么威武堂皇啊!我从内心里多么渴望着你能常在我的身旁。我的心啊,是如何满怀喜悦的欢欣为你跳动,我的心啊,是何等焦虑地在你走过的道路上跟随着你。……处处有我在陪伴着你,走在你的前头,也跟在你的后面。但愿我能把你要走的道路填平,扫清阻挡你前进的一切障碍。”同时,她还不得不同她的几个贵族亲戚进行十分折磨人的斗争。

婚礼举行后,马克思和燕妮随即动身作了一次短途的新婚旅行,1843年秋,年轻的马克思夫妇一同踏上流放的征途,来到巴黎,在此期间他着手研究政治经济学、法国社会运动及法国历史,并最终导致其成为一名共产主义者。

1843年10月底,马克思和燕妮一起来到巴黎,同比他们早两个月来到这里的卢格筹办并出版《德法年鉴》杂志,至此,他俩拉开了充满困苦和自我牺牲的生活序幕。

由于马克思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卓越贡献和对地主、资产阶级无情揭露和批判,使得一切反动势力诅咒他,驱逐他,他不得不携持家小四处转移,其生活困难有时达到难以想象的地步。

1850年3月底,随马克思一起流亡伦敦的燕妮写信给好朋友约瑟夫·魏德迈时,描绘了她当时的生活情况:“因为这里奶妈工钱太高,我尽管前胸后背都经常疼得厉害,但还是自己给自己孩子喂奶,这个可怜的孩子从我身上吸去了那么多的悲伤和忧虑,所以他一直体弱多病,日日夜夜忍受着剧烈的痛苦,他从出生以来,还没有一夜,能睡着二三个小时以上的,最近又加上剧烈的抽风,所以孩子终日在死亡线上挣扎,由于这些病痛,他拼命地吸奶,以致我的乳房被吸伤裂口了;鲜血常常流进他那抖动的小嘴里。有一天,我正抱着他坐着,突然女房东来了,要我付给她五英镑的欠款,可是我们手头没有钱。于是来了两个法警,将我的菲薄的家当床铺衣物等甚至连我那可怜孩子的摇篮以及比较好的玩具都查封了,他们威胁我说两个钟头以后要把全部东西拿走,我只好同冻得发抖的孩子们睡光板了。……”

马克思和燕妮共生了四女二子,由于上述原因,只有三个女儿(即长女珍妮·马克思,次女劳拉·马克思,三女儿艾琳娜·马克思)长大成人(当时多亏了海伦·德穆特·琳蘅,燕妮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忠实的助手,那就很难设想她和她的孩子们后来怎样过下去)。

在这种境况下,燕妮还是深深地爱着马克思,她除了母亲和主妇的责任,除了为每天的生活操心之外,还担负起了许多其他工作,燕妮是马克思不可缺少的秘书,马克思的几乎所有手稿其中大部分是很难辨认的在送到印刷厂或出版社去以前,总得由她誊写清楚,与出版社和编辑办交涉,一些繁琐的手续,很难处理的事务,必须写的情况,不少由她代办。

马克思不是那种轻易在口头上流露心情的人,但当燕妮因母亲垂危离开了他几个月时,他便在给她的信中写道:“深挚的热情由于它的对象的亲近会表现为日常的习惯,而在别离的魔术般的影响下会壮大起来并重新具有它固有的力量。我的爱情就是如此,只要我们一为空间所迫,我就立即明白,时间之于我的爱情正如阳光雨露之于植物使其滋长。我对你的爱情,只要你远离我身边,就会显出它的本来面目,象巨人一样的面目。在这爱情上集中了我的所有精力和全部感情。……我如能把你那温柔而纯洁的心紧贴在自己的心上,我就会默默无言,不作一声。我不能以唇吻你,只得求助于文字,以文字来传达轰吻……”

马克思与燕妮的黄昏之恋更加强烈,1880年,燕妮可能患了肝癌,她以惊人的克制能力,忍受着极大的疼痛,在这胆战心惊的岁月,马克思照料妻子,不离左右为了要让她快活些,马克思于1881年7、8月间,陪着她到法国去看了大女儿和几个外孙。

1881年秋天,由于焦急和失眠,体力消耗过度,马克思也病了,他患的是肺炎,有生命危险,但他仍然忘不了燕妮,他们的小女儿在谈到双亲暮年生活的时候说“我永远也忘不了那天早晨的情景,他觉得自己好多了,已经走得动,能到母亲房间里去了,他们在一起又都成了年轻人,好似一对正在开始共同生活的热恋着的青年男女,而不像一个病魔缠身的老翁和一个弥留的老妇,不像是即将永别的人。”

1881年12月2日,燕妮长眠不醒了,这是马克思从未经受过的最大打击,燕妮逝世那天,恩格斯说:“摩尔(源自印度,形容皮肤黝黑的人)也死了。”在以后的几个月里,他接受医生的劝告,到气候温和的地方去休养,可是不论到哪儿都忘不了燕妮,止不住悲痛,他写信给最知己朋友说:“顺便提一句,你知道,很少有人比我更反对伤感的了。但是如果不承认我时刻在怀念我的妻子她同我的一生中最美好的一切是分不开的那就是我在骗人。”他的这些话是多么令人感动啊!

1883年1月11日,传来了大女儿突然去世的噩耗,马克思的病情加重了,1883年3月14日中午,马克思安详地与世长辞了,1883年3月17日,马克思被安葬在海格特公墓燕妮的坟墓的旁边。

4、伟大的友谊

1844年9月,恩格斯到访巴黎,两人并肩开始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并结成了深厚的友谊,马克思写了《经济学哲学手稿》,这份手稿直到1933年才被发现并发表,被称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1845年,马克思参与编写《前进周刊》(Vorwärts!),在其中对德国的专制主义进行了尖锐的批评,普鲁士政府对此非常不满,并要求法国政府驱逐马克思,同年秋,马克思被法国政府派流氓殴打,驱逐出境,被迫来到比利时布鲁塞尔。

1845年12月,马克思宣布脱离普鲁士国籍,其后和恩格斯一起完成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书中批判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并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进行了分析,从而第一次有系统地阐述了他们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历史任务,为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奠定了初步理论基础。

标签: 马克思

更多文章

  • 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生平介绍 拿破仑结局 拿破仑妻子及子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拿破仑

    拿破仑·波拿巴(1769年8月15日-1821年5月5日),即拿破仑一世(Napoléon I),出生于科西嘉岛,十九世纪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缔造者,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第一执政(1799年-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1804年-1815年)。拿破仑于

  • 袁术怎么死的 三国袁术的死亡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袁术

    袁术一直认为袁姓出自于陈,陈是舜之后,以土承火,得应运之次。又以为谶文云:“代汉者,当涂高也。”说的就是自己,故袁术获得玉玺后,197年即于寿春称天子,建号仲氏,置公卿,祠南北郊。但是袁术称天子的行为,惹来曹操的反感,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袁术等于否定了曹操手上的天子正统地位

  • 日本昭和天皇生平介绍 昭和天皇子女 昭和天皇皇后 如何评价昭和天皇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昭和天皇

    昭和天皇(1901年4月29日-1989年1月7日),本名裕仁 ,称号迪宫,日本第124代天皇、1926年-1989年在位,日本帝国皇帝兼陆海军大元帅,法西斯主义者,日本帝国主义的总代表,是日本最长寿以及在位时期最长的日本天皇,执政长达63年。昭和天皇对日本侵华和发动太平洋战争间接有最高责任,他在制

  • 毛人凤是谁?毛人凤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毛人凤

    红潮导语:看到蒋经国亲自出马,彭孟缉不敢托大了。但是毛人凤却自恃有蒋介石做靠山,居然在国民党的中常委会上声称:“情报工作是很专业的东西,不能让外行来领导内行。”这些话当然传到了蒋经国的耳中。1950年,蒋介石在台湾自我加冕,恢复了中华民国总统职务。毛人凤也重新当上了保密局局长

  • 长孙无忌如何坐上凌烟阁第一功臣之位?如何评价长孙无忌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长孙无忌

    功垂唐室 玄武门事变崭露头角长孙无忌(594年~659年),字辅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初大臣。长孙无忌的先祖,出自北魏皇族拓跋氏,因有殊功,改姓长孙氏。长孙氏是北魏以来的士族高门,属于军事贵族,但长孙无忌本人,在军事方面虽有一定谋略,但并不善于统兵打仗,这种情况与他早年经历有关。长孙无忌长孙无

  • 朝鲜王朝末代国王高宗李熙生平介绍 李熙结局 李熙子女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熙

    李熙(1852年1919年),朝鲜王朝第26代国王,大韩帝国开国皇帝(1864年1907年在位),初名载晃,字明夫,乳名命福;即位后改名熙,字圣临,号珠渊,死后庙号高宗,因此通称朝鲜高宗,又称光武帝、李太王、韩高宗等,本贯全州李氏,是兴宣大院君李昰应之子。高宗李熙处于朝鲜半岛历史上最动荡复杂的时期,

  • 日本战国时期武将织田信长生平介绍 织田信长结局 织田信长子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织田信长

    织田信长(おだ のぶなが,1534年7月2日-1582年6月21日)出生于尾张国(今爱知县西部)胜幡城(一说那古野城),是活跃于日本安土桃山时代的战国大名,他成功控制以近畿地方为主的日本政治文化核心地带,使织田氏成为日本战国时代中晚期最强大的大名。于1568年至1582年间,作为掌握日本政治局势的领

  • 日本战国三英杰之丰臣秀吉生平介绍 丰臣秀吉怎么死的 丰臣秀吉子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丰臣秀吉

    丰臣秀吉(天文6年2月6日-庆长3年8月18日,即1537年3月17日-1598年9月18日)是日本战国时代、安土桃山时代大名、封建领主,继室町幕府之后,近代首次统一日本的日本战国三英杰之一。丰臣秀吉原姓木下,之后将丹羽长秀和柴田胜家的名字各取一字将改姓羽柴,农民家庭出身,本是一足轻(下级步兵),后

  • 日本战国三英杰之德川家康生平介绍 德川家康怎么死的 德川家康子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德川家康

    德川家康(1543年1月31日-1616年6月1日),为日本江户幕府的创建者,日本战国时代末期、安土桃山时代、江户时代的武将、战国大名,江户幕府第一代征夷大将军,日本战国三英杰(另外两位是织田信长,丰臣秀吉)之一,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德川家康生于名古屋附近的冈崎城,父为冈崎城主松平广忠,母为

  • 马丁·路德·金的生平简介 马丁·路德子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马丁·路德·金

    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1929年1月15日-1968年4月4日),著名的美国民权运动领袖,1948年大学毕业;1948年至1951年期间,在美国东海岸的费城继续深造;1963年,马丁·路德·金觐见了肯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