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日本昭和天皇生平介绍 昭和天皇子女 昭和天皇皇后 如何评价昭和天皇

日本昭和天皇生平介绍 昭和天皇子女 昭和天皇皇后 如何评价昭和天皇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577 更新时间:2024/1/19 9:24:40

昭和天皇(1901年4月29日-1989年1月7日),本名裕仁 ,称号迪宫,日本第124代天皇、1926年-1989年在位,日本帝国皇帝兼陆海军大元帅,法西斯主义者,日本帝国主义的总代表,是日本最长寿以及在位时期最长的日本天皇,执政长达63年。

昭和天皇对日本侵华和发动太平洋战争间接有最高责任,他在制定日本侵华战略方面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裕仁1901年生于东京,是大正天皇嘉仁的长子,1914年学习院初等科毕业,后在东宫学问所读书,1916年11月被立为皇太子,大正十年(1921年)因父亲大正天皇患病而出任摄政,大正十五年(公元1926年)继位,以《尚书》中的“百姓昭明,协和万邦”改元昭和。

昭和20年(公元1945年8月)发布“终战诏书”,代表大日本帝国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因美国的干涉战后免除了审判,帝统得到保留,战后在位期间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促成神武景气,他对生物分类学有研究,发表有《相模湾产后鳃类图谱》、《相模湾产海鞘类图谱》以及《那须植物志》等著作,1989年1月7日,因患十二指肠癌死于东京,终年88岁。

1、少年时代

裕仁生于明治34年(1901)4月29日晚10点10分,父亲是皇太子明宫嘉仁亲王(后为大正天皇),明治天皇对于这个小孙子宠爱有加,次日马上命令宫内的御用文人为皇孙取名与号,最初的名有三个,为裕仁、雍仁以及穆仁,号则是迪宫和谦宫,最后,老天皇亲自拍板,选择了裕仁与迪宫,分别作为其的名与号。

裕仁的父亲也就是大正天皇,从小多病,心身发育不佳,终生为病痛所困,而裕仁幼时也似乎了继承了其父的遗传缺点,日本皇室自孝明天皇之后,天皇的配偶都必须从皇族公卿的“五摄家”中选择,这种过于狭窄的婚配范围,往往也就造成了劣性遗传的可能,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了欧洲的哈布斯堡家族。

明治41年(1908)裕仁6岁入学的时候,被发现其右手的手指活动不便,被怀疑是遗传的产物,其课程中的美术和音乐两门因此被迫被放弃,除了手指的问题外,裕仁也有着先天近视的毛病,虽然自小就进行校正,但是效果一直不佳。

作为一个充斥军国主义思想国家的准皇储,裕仁从小就被有意识地培养尚武的性格,其刚刚出生70天后,就被寄养在了海军中将川村纯义的家里长达四年,6岁的时候,裕仁进入了“皇室”学习院,而他的院长则是日俄战争中的“肉弹将军”乃木希典陆军大将,明治天皇亲自指示乃木要努力将裕仁培养为“质实刚健”之辈。

如此教育之下,裕仁自小就被种下了崇尚武力的祸根,而且自己也对乃木极为尊敬,总是称其为“院长阁下”,大概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裕仁开始摆脱了给人的“病弱”印象而开始向他的祖父看齐。

明治45年(1912年)7月30日,明治“崩御”也就是所谓的驾崩,嘉仁亲王继位成为了大正天皇,裕仁成为了皇太子,也就是明治正式大葬的前两天,乃木希典突然拜见了裕仁,赠给了当日为陆海军少尉的裕仁,由山鹿素行所著的《中朝事实》和《日本帝国史》,两日后,乃木与其妻双双自裁于赤坂的家中为明治天皇殉死。

这个事件给年幼的裕仁造成了极大的刺激,祖父的去世和“严师”的自裁,使其变得极为自闭孤寂,往往舍弃左右随从,而开始渐渐对无言的生物学感起了兴趣,当其去世的时候,在宫内的“生物学御研究所”里,还保存着裕仁幼年采集的5大箱各式各样的标本。

大正三年(1914年),从学习院初等科毕业的裕仁,随即被送往了“东宫御学问所”继续学习了7年,而“东宫御学问所”的总裁则是另一位较乃木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人物―东乡平八郎海军大将,至此裕仁又被拉回了军国主义的道路之上。

大正七年(1918年)在“御学问院”度过了第四个春秋的,已经17岁的裕仁步入了青年期,他的婚姻大事也被理所当然地提了出来,久弥宫良子被内定为太子妃,计划于此年完婚,然而当日权倾朝野的元老级人物山县有朋却以良子母亲为色盲为由,反对这门婚事,认为良子的家族遗传不佳,结果这场婚事的骚动,互不相让的足足闹了一年半之久,结果裕仁力排众议还是决定良子为妻,而山县有朋却由于这次事件而被迫下野,不过,之后裕仁马上就进入了一个多事之秋。

大正10年(1921年),裕仁刚满20之时就开始其长达的欧洲之旅,当裕仁刚刚决定此事之时,皇后贞明害怕安全问题表示反对,裕仁费尽口舌这才将其说服,这次访问主要是访问英、法、比、荷、意5国。

3月3日,裕仁一行搭乘“香取号”军舰碇,途经香港、新加坡(在新加坡他还以皇室特权步行勘测了英军的防御工事,为二战日军突破要塞做准备)、科伦坡、雅典,地中海,5月7日抵达英国朴次茅斯港。

一战后的欧洲,百废待兴,选择君主立宪的老前辈英国为访问地,颇有些裕仁毕业旅行外加实地考察的味道,当日英王乔治五世亲自前往伦敦火车站迎接作为皇太子的裕仁,日后裕仁曾经如此回忆:“当时英国王室中,大都与我同辈,处生其中,简直令我有‘第二家庭的感觉,特别是英王乔治五世,亲自与我长谈指点有关君主立宪之下的君主概念。”

不过,裕仁在巴黎的时候却闹了一个笑话,其当时微服出行,有生以来第一次自己付钱买车票,独自搭乘巴黎地铁,晚年谈到这件事,其自己也还是不禁失笑“我当时第一次搭乘地铁,什么手续也不知道,手紧紧地握住车票,入闸的时候检票员要在票上打孔,结果我紧张地深怕被他夺取,握着车票不放,双方就这样来回拉扯了数分钟,结果惹得检票员大怒,这张车票也被我一直保存着。”

访问期间,裕仁不仅学习西方的政治结构,同时也对军事表现出了极大兴趣,数次访问了一战时期的历史遗迹,当时的法国将军们对这位年近20岁的太子,对于军事的精通程度表现出了极大的赞叹,裕仁自己还特地去了拿破仑墓地所在残废军人院访问,并带回了一个拿破仑的半身像,之后将其摆在自己书房内(战后多摆了一个林肯像,后来又摆了达尔文像)。

也就是在这次出巡中,他接见了驻欧洲的十几个日本武官的参拜,获得了以永田铁山,小畑敏四郎,冈村宁次为首的日本青年军官来誓效忠,这样他以这些人为班底,开展了向军中元老夺权的行动。

访问凡尔登的时候,裕仁一身戎装骑在一尊大炮的炮管之上,一幅悠然自得的表情,其尚武之心可见一斑,虽然访问行程紧密,但裕仁却还是亲自为自己未来内定的妻子良子挑选了一条珍珠项链,打算返国就和其成婚,不过这件婚事还真是多灾多难。

欧行后两个月,大正天皇重病,裕仁开始了摄政,主持大局,婚礼被迫推迟,然而之后,皇族中最年长者东伏见宫依仁亲王去世,婚事再次被迫推迟到1921年底的12月1日,但随后又发生了“关东大地震”,如此国难,婚事又被迫推迟,结果到了大正13年(1924年1月26日),这才正式举行婚礼。

2、军戎生涯

到了1926年,“病罐子”大正天皇终于“崩御”,裕仁成为了日本第124代天皇,改元昭和,继承大统的裕仁和良子先后诞下了照宫成子、久宫佑子等4个“内亲王”即所谓公主,由于没有男嗣成为继承人,朝中开始了劝解天皇另纳嫔妃,裕仁却对此很不以为然,“朕还有兄弟在,即使自己没有皇子,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到了昭和8年(1933年)12月23日,裕仁和良子总算是有了自己的儿子继宫明仁,了确一桩皇室的麻烦,想来今日之日本皇室也是面对比当日更为严重的尴尬局面。

昭和3年(1928年),张作霖由于“不听话”而遭到关东军暗杀,同年6月,裕仁在出巡又遭遇激进分子的“预谋行刺未遂”,结果,此两件事引发了当时在野的日本政党的极大反弹,纷纷就此攻击田中内阁,此年7月裕仁公开对此进行指责,结果导致田中义一内阁被迫引咎辞职。

虽然炸死张作霖的事件上,裕仁斥责当时的内阁,不过在32年春天,溥仪被扶植为满洲国伪皇帝后,裕仁不再是不理“军略”的皇帝了,当年亲自为攻占东三省的将领授勋,当他得知关东军突破长城后,生怕引起列强干涉,命令关东军不得越界攻击。

关东军司令武藤信义立即收兵,只有在侍从长本庄繁和陆军大臣荒木贞夫保证不会扩大战线后他才批准第二次越过长城。后来在谈到上海事变时他说道:“在上海,将战区作某种程度的限制,以防止事件的扩大,这并不是依据参谋本部的奉敕命令,而是因为我已特地命令白川不得扩大事端。”

在1935年9月,裕仁借题发挥趁着陆军参谋长闲院宫载仁亲王上奏,对军部势力过于膨胀大发雷霆“传林铣十郎来!有关时局的问题总是出在军部,尤其是陆军省,身为陆军大臣,如果任由部下牵着鼻子走,岂不要下克上不成?!”他命令在宫中开设大学寮,用大川周明的思想培训青年将校,力图把军队掌握在自己手里。

他启用闲院宫载仁亲王和伏见宫博恭王対掌陆海两军, 把皇族军人的势力抬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载仁亲王后来罢免了陆军皇道派军官,博恭王则清洗了海军的军政派),到了昭和11年(1936年)6月,裕仁更是将在颁发的勋章“勋记”上将“日本国天皇”改为了“大日本帝国皇帝”,其野心的膨胀也可窥一二。

同样的在1936年的所谓皇道派和统制派的对立中,也显现出了裕仁的对于军部的控制能力,二·二六事件皇道派陆军军官以“打破体制”为号召,发动了军事政变,1400多名叛军在2月26日清晨,开始了行动,占领国会,袭击首相府等等重要地区,裕仁在事件爆发40分钟接到了报告,马上就换上军装,召见陆军大臣,命令镇压。

当时的陆军大臣川岛义之则回答“请陛下念在起事将校之行为,完全是为了精忠报国的赤诚,希望陛下谅解。”

裕仁听后,拍着桌子,盛怒道:“先不管他们精神何在,这种胡作非为必须尽快镇压,尽快!” 到了次日下午4时,海军第一舰队的“头牌”长门号战列舰接到裕仁的直接指令驶入东京湾,主炮对准了被叛军占领的国会,面对陆军镇压迟迟不动,裕仁结果对这武官大喊“难道要我亲自带着近卫师团去镇压他们么?”结果这次叛乱终于在29日下午被平定,以叛军投降而告终。

3、发动侵华战争

1923年4月16日,应台湾总督田健治郎邀请以皇太子身分搭乘军舰“金刚号”来台湾访问12天,以特造的台铁花车作为交通工具,行程遍及基隆、台北、新竹、台中、台南、高雄、澎湖等地,驻台日籍官员严阵以待,建立欢迎牌楼,在南北各地兴建豪华行馆,例如“金瓜石太子宾馆”、“阳明山草山行馆”、“菁桐太子宾馆”、“高雄寿山馆”、“角板山太子宾馆”等,这些行馆及其造访之地,都受到妥善的保存及维护,惟寿山馆已遭拆除,遗址位于今国立中山大学校内范围。

在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震惊世界的七七事变,长达8年的侵华战争由此开始,有人称裕仁为军部之傀儡,理由是他从来没有反对过军部的任何提议。

问题是军部的任何提议在送给他之前就经过内大臣木户幸一的审核,他不愿执行的决议根本就不可能被送到天皇办公室来;而且他掌握了军部的人事大权,他不喜欢的人根本就不可能当上陆军首脑,比如他讨厌皇道派的真崎甚三郎和少壮军官接触过密,天皇左右暗示他辞职,真崎还想抵抗一下,结果下场就是被撤职,天皇评论说,这家伙一点常识都没有。

侵华战争爆发之际,陆军大臣杉山元自信十足地向裕仁表示“中国的战事一个月内即可结束”,可是中国军队在华北撤的太快,决战未遂后他指示,“在要塞地区集中大量兵力实施压倒性的打击不更好些吗”于是日本开始转移兵力于上海附近,突破中国军队防御后,他放纵朝香宫鸠彦王血洗南京,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14日,裕仁天皇面谕:“中支那方面陆海军各部队,在上海附近作战持续勇猛果断,乘胜追击,使(中国)首都南京陷落,我很满意,此旨传达给全体将士们。”

第二天的《东京日日新闻》报道:“在攻克南京之际,天皇陛下考虑到陆海军将士的辛苦,特赐褒奖并下诏慰问,天皇专门召见了很久没见的(日军)总参谋长闲院,军令部总长伏见两官”。

标签: 昭和天皇

更多文章

  • 毛人凤是谁?毛人凤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毛人凤

    红潮导语:看到蒋经国亲自出马,彭孟缉不敢托大了。但是毛人凤却自恃有蒋介石做靠山,居然在国民党的中常委会上声称:“情报工作是很专业的东西,不能让外行来领导内行。”这些话当然传到了蒋经国的耳中。1950年,蒋介石在台湾自我加冕,恢复了中华民国总统职务。毛人凤也重新当上了保密局局长

  • 长孙无忌如何坐上凌烟阁第一功臣之位?如何评价长孙无忌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长孙无忌

    功垂唐室 玄武门事变崭露头角长孙无忌(594年~659年),字辅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初大臣。长孙无忌的先祖,出自北魏皇族拓跋氏,因有殊功,改姓长孙氏。长孙氏是北魏以来的士族高门,属于军事贵族,但长孙无忌本人,在军事方面虽有一定谋略,但并不善于统兵打仗,这种情况与他早年经历有关。长孙无忌长孙无

  • 朝鲜王朝末代国王高宗李熙生平介绍 李熙结局 李熙子女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熙

    李熙(1852年1919年),朝鲜王朝第26代国王,大韩帝国开国皇帝(1864年1907年在位),初名载晃,字明夫,乳名命福;即位后改名熙,字圣临,号珠渊,死后庙号高宗,因此通称朝鲜高宗,又称光武帝、李太王、韩高宗等,本贯全州李氏,是兴宣大院君李昰应之子。高宗李熙处于朝鲜半岛历史上最动荡复杂的时期,

  • 日本战国时期武将织田信长生平介绍 织田信长结局 织田信长子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织田信长

    织田信长(おだ のぶなが,1534年7月2日-1582年6月21日)出生于尾张国(今爱知县西部)胜幡城(一说那古野城),是活跃于日本安土桃山时代的战国大名,他成功控制以近畿地方为主的日本政治文化核心地带,使织田氏成为日本战国时代中晚期最强大的大名。于1568年至1582年间,作为掌握日本政治局势的领

  • 日本战国三英杰之丰臣秀吉生平介绍 丰臣秀吉怎么死的 丰臣秀吉子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丰臣秀吉

    丰臣秀吉(天文6年2月6日-庆长3年8月18日,即1537年3月17日-1598年9月18日)是日本战国时代、安土桃山时代大名、封建领主,继室町幕府之后,近代首次统一日本的日本战国三英杰之一。丰臣秀吉原姓木下,之后将丹羽长秀和柴田胜家的名字各取一字将改姓羽柴,农民家庭出身,本是一足轻(下级步兵),后

  • 日本战国三英杰之德川家康生平介绍 德川家康怎么死的 德川家康子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德川家康

    德川家康(1543年1月31日-1616年6月1日),为日本江户幕府的创建者,日本战国时代末期、安土桃山时代、江户时代的武将、战国大名,江户幕府第一代征夷大将军,日本战国三英杰(另外两位是织田信长,丰臣秀吉)之一,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德川家康生于名古屋附近的冈崎城,父为冈崎城主松平广忠,母为

  • 马丁·路德·金的生平简介 马丁·路德子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马丁·路德·金

    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1929年1月15日-1968年4月4日),著名的美国民权运动领袖,1948年大学毕业;1948年至1951年期间,在美国东海岸的费城继续深造;1963年,马丁·路德·金觐见了肯尼

  • 南朝陈朝美男子韩子高:历史上唯一的男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韩子高

    古代美男“韩子高”是如何当上皇后的?“昔闻周史,今歌白童。玉尘手别,羊车市若空。谁愁两雄并,貂应让侬。”这是当年陈文帝特为韩子高所作的。韩子高就是陈文帝的男皇后。韩子高的确很帅!冯梦龙在他的《情史》里写韩子高,还动用了《诗经》里的典故,说他&ldquo

  • 秦淮八艳之一的柳如是一生有哪些男人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柳如是

    柳如是人称秦淮八艳的她,一生蓝颜知已众多。较为有名的有明代词人宋征舆、学者陈子龙以及最后嫁予为妻的钱谦益等人。图片来源于网络柳如是于公元1632年,以十四岁之龄被当时的大学士周道登所强占。等到周道登死后,柳如是被赶出家门,重新流落风尘,正式拉开了她人生的大幕。柳如是与词人宋征舆相识在十六岁,两人同龄

  • 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生平介绍 如何评价托马斯·杰斐逊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杰斐逊

    托马斯·杰斐逊(英语:Thomas Jefferson,1743年4月13日-1826年7月4日),美利坚合众国第三任总统(1801年─1809年),同时也是《美国独立宣言》主要起草人,及美国开国元勋中最具影响力者之一。除了政治事业外,杰斐逊同时也是农业学、园艺学、建筑学、词源学、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