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嘉靖时期的内阁首辅严嵩被讽为“明朝第一奸臣”,不过有趣的是,他的儿子严世蕃却被称为“明朝第一鬼才”。
老的是第一,小的当然也不能落后呀!
严世蕃能被称为第一鬼才,自有他的聪明之处,但用“鬼”之一字来形容他,显然并不是好评。
他也很自负,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他爹可是深受嘉靖皇帝信任的内阁首辅呀,,两度出任首辅,加起来长达19年,人人见了他还得恭恭敬敬地叫他一声“小阁老”,他不嚣张谁敢嚣张?他不自负谁敢自负?
他自负起来,想起了曹操和刘备煮酒论英雄那一段,想起了曹操意气风发所说的那句“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心里也忍不住沸腾起来。
于是,他也拍着胸脯说了句:“天下才,惟我与陆炳、杨博为三!”
这份自负,自古及今,还真没几个人有过,但是严世蕃自负起来却一点也不脸红,一点也不觉得尴尬。
可若没有严嵩在背后撑腰,他显然是不敢这么高调的,也不可能这么高调,他连入仕为官也是严嵩给他开的后门。
多少人为了入仕,穷尽一生而不得,严世蕃想当官,却只是严嵩蠕动蠕动嘴唇的小事。
他一入仕,便在严嵩的庇护之下,纵横叱咤于官场之上,仿若鱼之得水,嘉靖皇帝对他信任有加,百官则对他畏惧退避。
严世蕃的聪明,可从严嵩晚年主持内阁的时候窥探出一二。
当时严嵩虽然已经年迈不堪用,但是因为嘉靖皇帝信任他,并且他处理事务的方式和态度也深得嘉靖之心,所以嘉靖一直让他坐在首辅这个位置。
可他毕竟已经老了,他二度为首辅的时候已经68岁了,不论他能力再怎么强,他的体力、精力乃至是思维能力必然远不如年轻的时候了。只是,为了能够继续掌控权力,他能说自己不行吗?
绝对不能呀!再说了,嘉靖皇帝知道把事情推给他,他还不知道把事情推给下面的人?一层推一层,总有能干事的人。
严嵩最信任的是谁?显然是他的儿子严世蕃,所以他自己然而然地要把事情推给儿子。
严嵩值班的时候,各个部门的官员们来向他汇报工作情况,顺便让他拿主意,可是严老头上了年纪,精力有限,听多了想多了会头疼,所以将事情推给严世蕃来做,只能抚着额头对汇报工作的官员们说:“你们去问东楼去,让他给你们拿主意。”
这东楼是谁?正是严世蕃。
这么一来,本来属于严嵩的权力便通过这种方式传递给了严世蕃,严嵩之所以会放心交给严世蕃,也说明了严世蕃的能力。
不过,严世蕃的聪明更多的是一种“小聪明”,是善于揣度圣意的那种小聪明。
嘉靖皇帝一次深夜突然心血来潮,让人持一奏疏去内阁找严嵩、徐阶和李本几位阁臣,让他们对奏疏所奏之事进行票拟。
严、徐等人一看这么晚了皇帝竟然还专门让人拿过来让他们票拟,顿时紧张了起来,因为这意味着皇帝对此事很重视呀!所以,他们必须得让皇帝满意才行,可他们思来想去也想不出好的办法。
严嵩一时也想不出好的办法,所以便让人抄录了一份送回去给严世蕃,让严世蕃代为票拟。
嘉靖皇帝那边见迟迟还没送来票拟,心中不爽了,是不是不把朕放在眼里了?让你们拟个票拟半天拟不出来!
当嘉靖再次派人来催的时候,严嵩、徐阶他们也就只好硬着头皮将自己的票拟给呈上去了,谁知嘉靖看过严、徐、李三人的票拟之后,竟无一个满意的,又退回来让他们重拟。
这时候严世蕃的“回复”也恰好送到了严嵩的手上,他伺候了嘉靖几十年,很了解嘉靖的脾气和喜好,看了儿子的票拟之后,便知道这个票拟应当能够让嘉靖满意,所以便呈了上去。
果然,嘉靖对严世蕃的票拟颇为满意,自此之后,严嵩也就更加地信任自己儿子的能力了,频频让他越权代为处理内阁事务。
严世蕃之所以能够让嘉靖满意,说白了便是猜对了嘉靖的心思,也就是所谓的“圣意”,严嵩之所以屹立不倒,也正是因为善于揣度圣意,才让嘉靖离不开他。
严世蕃虽然依仗严嵩之势高居庙堂之上,但因为行事骄纵,又贪婪无度,最后落了个凄惨结局。
他太贪了,严嵩再怎么奸诈怎么贪婪,也有一个底线,可严世蕃却没有。
严嵩晚年也越发糊涂,处事之时多力有不逮,这多多少少也让嘉靖帝有点不高兴,你不能为我解决问题了,我还用你干嘛?所以,晚年的严嵩实际上受到了嘉靖的逐渐疏远。
严嵩被疏远了,徐阶自然便有机会了,那么出手对付严嵩、严世蕃也就是迟早的事了。
只可惜,严世蕃却还一直没有收手,他甚至还在幻想着严嵩退休之后,自己入阁呢!徐阶能让他有这个机会吗?
严世蕃太贪了,贪到了嘉靖的儿子裕王朱载垕的头上,完了还到处炫耀,裕王都得贿赂我了,你们还不识相点?
这“贪”之一字,便能送他上天。
后来,严世蕃又在南昌有王气之地修建府邸,又让罗龙文帮他招募汪直余党五百人,想造反还是想怎样?
这些事被捅到了嘉靖那里,你贪还不算,还想谋反不成?嘉靖气得让人捉拿严世蕃,严世蕃听说了之后,只是又惊又怕地说了两个字——
“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