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崇祯皇帝性格犹豫不决,最终酿成了大祸,大将卢象升孙承宗战死

崇祯皇帝性格犹豫不决,最终酿成了大祸,大将卢象升孙承宗战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郭飞龙 访问量:3648 更新时间:2023/12/7 9:55:02

我们看古代封建社会,皇帝作为至高无上的独裁者,自然成为诸多老百姓敬仰的对象。特别是在王朝末年,一个决定很有可能会动摇国本。

明朝也是如此,末代皇帝崇祯虽然在位十七年勤勤恳恳,通宵达旦的处理朝政。但同时也暴露出他太多的缺点,最致命的就是性格犹豫不决。一般这样的人很难成大事,本来面对内忧外患的困境,首先要想办法和清军议和。起初他也有这样的想法,但又不够自信,慢慢酿成了最后的悲剧。

第一:杨嗣昌提出和清军议和,黄道周等人力主罢撤杨嗣昌

1:在内忧外患的局势之下,杨嗣昌想要和清军议和,正好是崇祯皇帝心中所想

面对皇太极的大兵压境,再加上内部农民军的烽火不断。

崇祯皇帝朱由检为此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同清军议和。但是这个想法他始终犹豫不决,可是被大臣杨嗣昌猜到了。为了帮助皇帝解决这个难题,杨嗣昌于是提出来了这个想法,就是同清军议和。在当时的那种局面下,同清军议和未免是最明智的选择。首先腾出一只手来对付农民军,再一个拖延时间积蓄力量准备打持久战,这样耗也能把他耗死。

2:在东林党人一手遮天的情况下,黄道周等人建议皇帝罢免杨嗣昌

满朝文武都知道了皇帝等人准备何谈,立马引起了轩然大波,朝堂之上议论纷纷。崇祯皇帝在这种情况下提拔了杨嗣昌,可谓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可是主战派东林党人不会罢休,于是纷纷开始上疏弹劾杨嗣昌,企图阻止他入内阁。他们的代表人就是黄道周,这个人是太子的老师。连续上了三道奏疏,想要达到自己目的。他有三大理由

:“首先是不孝顺,再一个无才能,最后一点是主和派。”他把这三个矛头直接指向了崇祯皇帝,让朱由检气不打一处来。

3:黄道周惹怒龙颜,被贬到了江西,其他数人一律降级

黄道周丝毫不顾皇帝的颜面,最终彻底惹怒了皇帝。指着黄道周说

:“这个奏疏也没什么,全部都是刚理伦常。你作为太子的老师,这样的素质你觉得好吗?”黄道周还跟皇帝对着干,说道:“如果我不直言纳谏,那是我对不起你。如果在这件事情上你一定要杀我,那就是你对不起我。”这就是公开威胁皇帝,后果是很严重的。盛怒之下他把黄道周贬到了现在的江西,其他几人也一律降级。

第二:崇祯皇帝犹豫不决,危险再次袭来,卢象升抵抗不幸阵亡

1:作为国家的首脑,是战是和犹豫不定

崇祯皇帝对议和的做法始终不表态,让人家杨嗣昌也很无奈。

主要还是皇帝犹豫了,首先秘密被公开了,他本来是想秘密开始议和。现在闹得是满城风雨,让皇帝很烦恼。第二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没有得到大臣们的支持。他们不反对,不代表就一定支持。这个事情就一直拖,一直拖,直到清军再度袭来。

2:清军再度袭来,让大明朝廷猝不及防

所以说国家大事一旦犹豫不决,后果肯定很严重。

清军分兵两路进攻北京城,其中一路进攻强子岭,没想到没人把守。爬了三天,最终毁掉了长城。守将由于祝寿的缘故,忘记了防守城池的重任。在乱军中被杀死,另外一路在通州回师。消息传到了北京城,让崇祯皇帝顿时大怒。没想到还是被几个斯文败类所误。

3:崇祯皇帝不听劝,把剿匪大将全部调走保卫北京城

面对这个情形,崇祯皇帝心里很着急。想把洪承畴孙传庭,等人调任到京城进京勤王。

杨嗣昌于是说得要留一个人来内地,防止农民军死灰复燃。可是皇帝不听劝,坚持让他们二人前往京城勤王。因为他太害怕清军了,再一个任命卢象升为宣大总督。这时候父亲去世的消息传来,多次想跟皇帝请辞,无奈都被皇帝拒绝。在皇帝好言相劝之下,最终决定率兵抵抗清军。

4:杨嗣昌调走卢象升主力,卢象升只能是孤军奋战

杨嗣昌这个人是主和派,卢象升则是主战派。

在这个根本利益上,他们二人就无法达成一致。所以冲突在所难免,再加上皇帝让信任的太监担任监军,这无疑在卢象升旁边起到了掣肘作用。导致了他偷袭的机会功亏一篑,接到朝廷命令后来到了保定。可是保定巡抚不给卢象升粮草,无奈只能跟皇帝说。皇帝也一肚子火,可这时候主力已经被杨嗣昌给调走了。身边只有五千老弱病残,出征前夕对父老乡亲们说:“我一生打了许多战役,很少出现过败仗。但这个时候人数过于悬殊,恐怕是一去不复返。”

5:高起潜私人恩怨很重,最终导致卢象升被杀

这个战役一定会失败,不需要劳烦父老乡亲了。第二天,五千残兵败将拦住一路清兵,陷入了三万清军的重重包围之中。战斗的结果可想而知,

这时候高起潜距离卢象升不过四十里地,还派人前去救援。可由于私人恩怨,就是不去援救。卢象升挥舞着如关云长一样的大刀,杀死了四十多位清兵。自己身负四处箭伤,三处刀伤,还是阵亡了。死的时候不过39岁,被敌人冠以“卢阎王”的称号。第二天,五千人全部战死。在人群中找到了卢象升,发现他还戴着重孝,一下子哭声不绝。

第三:天皇帝老师孙承宗全家集体阵亡,被清军所杀

除了卢象升之外,大明还损失了一个重要人才,那就是孙承宗。

当时清军进攻的是河北高阳县,这个人可不得了,关宁锦防线的缔造者。袁崇焕祖大寿等人才都是他提拔重用的。可是在这次战役中人数过于悬殊,一家四十多人全部遇难。清朝大将多尔衮想要劝降孙承宗,无奈他肯定。最后用三尺白绫自尽,可惜一代名将,卓越的军事统帅英勇战死。

明朝自袁崇焕死后一直在走下坡路,孙承宗卢象升之死更是斩断了明朝的左膀右臂。这时候的大明王朝再也恢复不到往日的繁华,崇祯皇帝的性格多疑,刚愎自用在他十七年发挥得淋漓尽致。最终在崇祯十七年,于煤山自尽,固然有大臣误导了他。可他自己仍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以上便是小殷说历史的原创文章,有不同意见和看法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喜欢我的可以点赞关注和转发哦!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孙承宗

更多文章

  • 孙承宗:明朝最后的硬汉一门忠烈,子孙二十一人全部战死

    历史人物编辑:青瑶书上标签:孙承宗

    大明一朝,历经百年,虽然有过不少辉煌,但晚期的农民起义与清军入关也把黎民百姓带进了水深火热之中,自“遵永大捷”后,明朝面对清军再没有取得过一次像样的胜利。而“遵永大捷”的制造者,并不是英武盖世的武将,而是一位文臣出身,他就是被称为明末最强帝师,大明最后荣光的——孙承宗。外财不富苦穷人孙承宗自幼家境贫

  • 孙承宗:只要我孙氏还有一人在,就必灭清

    历史人物编辑:曹娜说历史标签:孙承宗

    "这个为大明奋斗半生的人走了。他为大明留下的,不仅是固若金汤的关宁防线,不仅是支撑辽东战局的袁崇焕,也不仅是几本汇聚心血的兵法。他为大明留下的是一种精神。大明王朝自朱元璋创立之后,几代帝皇励精图治,国力日渐强盛,四方来朝,堪称第一帝国。但是随着明朝内部权力斗争的风起云涌,外部又有少数民族虎视眈眈,自

  • 明熹宗老师孙承宗,被崇祯誉为明朝诸葛亮,他为什么不能拯救大明

    历史人物编辑:冰点历史V标签:孙承宗

    导言朱由检:汉则孔明,唐则裴度。旧辅孙承宗前劳难泯,死义更烈。崇祯皇帝觉得文臣祸国殃民,素来看不起文官,唯有对一人刮目相看,并称作:“汉则孔明,唐则裴度”,也就是视其为大明朝的柱石。究竟是谁呢?能让这位自以为是的末代皇帝这样高看!他便是明朝末年东阁大学士孙承宗,明朝末年优秀的国防谋略家,并且还是以前

  • 孙承宗徒有虚名?明史专家:确实如此,此人是拖垮大明的罪魁祸首

    历史人物编辑:张天圣标签:孙承宗

    纵观明朝末年这段历史,绕不开一个个所谓的国之栋梁们,孙承宗就是其中一个很特别的人物,因为他经略的关宁锦防线实在是太出名了。先说个结论,“孙承宗是一个被后人过誉的人物。”在明朝末年,关宁防线以山海关为后盾、宁远为中坚锦州为先锋,沿线还修筑了无数个堡垒作为联动。孙承宗认为,设计这样的防线,就能通过层层递

  • 韦小宝和陈近南的感情由相互利用,直到最后才是“父子情深”

    历史人物编辑:石庆松标签:陈近南

    陈近南最初一见面就收韦小宝为徒,还让他当青木堂香主,不过是权宜之计,更多的是加以利用,让韦小宝当卧底罢了,至于韦小宝的生死,陈近南真的未必放在心上,说白了就的一个死间,在此之前,陈近南已经把韦小宝的底底细打听的一清二楚,一个妓女的孩子在陈近南的眼里实在是不值一提,但随着韦小宝的地位的不断的提高,最后

  • 67岁“陈近南”4次分手:有钱漂亮有什么用?天天粘着我,好烦!

    历史人物编辑:华若生活标签:陈近南

    夏韶声演过的角色不算多,其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要属陈小春版《鹿鼎记》中的陈近南。大家对这位总舵主好感多多:武功高强、为人仗义、重情重义、正气凛然,虽然出场不多但无论人品还是为人处事都非常让人叹服和敬重。但现实中,“总舵主”却与电视剧中截然不同。有"香港摇滚之父"之称的夏韶声其实是一个“浪子”,67岁的

  • 爆笑GIF:所有版本中的陈近南,数他出场最帅,死的也是最快!

    历史人物编辑:动漫小录标签:陈近南

    1.一位外国小哥演绎的“普通人vs卡通人物”,这个画面感有那味了2.所有版本的陈近南中,他是出场最帅的一个,也是领盒饭最快的一个!3.欢乐童年沙雕瞬间集锦,笑死人不偿命4.我应该是皮皮虾里第一个开上火车的人吧5.夜晚作业也是一种风景啊6.玩这个游戏到最后真的会哭的7.来晚了没有摊位了8.这应该是只社

  • 陈近南是谁?非铜锣湾老大!乃台湾教父,他死后清廷方觉平台有望

    历史人物编辑:鸿讲古今史标签:陈近南

    熟悉金庸先生作品的朋友,对陈近南这号人物都不陌生,正所谓“世人不识陈近南,就成英雄也往南”啊呸,不是往南而是枉然!对于天地会这个“涉黑组织”大伙都不陌生,作为清朝最大“黑帮”头头的陈近南,现代人经常开玩笑将他和香港系列电影《古惑仔》中的陈浩南联系起来,陈近南当然不是铜锣湾扛把子,网友只是调侃一下。别

  • 历史悬疑大揭秘:天地会是谁创的?陈近南跟乾隆有何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有缘人标签:陈近南

    天地会问姓名诗:“义兄问我姓和名,家居原住木杨城,松柏林李金娘母,花亭结义改姓洪。”所以电影《方世玉》里面,天地会总是出现在“红花亭”。天地会是清代民间反清复明、劫富济贫、共济互助的秘密结社,别称洪门或者洪帮。而西鲁故事里说康熙征调南少林的武僧去平叛西藏,回来后因为有人诬陷这些高手造反,结果招到朝廷

  • 夏韶声:看似陈近南,其实是指导过黄家驹的香港摇滚教父

    历史人物编辑:文化大师耀东标签:陈近南

    平生不识陈近南,便称英雄也枉然。这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台词。来自于金庸武侠小说《鹿鼎记》。在最为经典的陈小春版本中,扮演陈近南的夏韶声,在现实生活中却是香港摇滚教父。摇滚青年夏韶声原名吴志坤。他出生于1953年,从小到大都不爱读书。虽然对于课本一窍不通,但是夏韶声却极具音乐天赋。他当年组建过乐队,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