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东林党领袖顾宪成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著有《小心斋札记》、《泾皋藏稿》

明朝东林党领袖顾宪成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著有《小心斋札记》、《泾皋藏稿》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005 更新时间:2023/12/22 18:33:37

顾宪成 (1550年-1612年),字叔时,号泾阳,因创办东林书院而被人尊称“东林先生”。明代思想家,东林党领袖。江苏无锡人,在万历 八年(1580年)中进士后历任京官,授户部主事。

万历十五年(1587年),因为上疏申辩,词语中有触怒当权者的地方,被圣旨责备,贬谪为桂阳州判官,慢慢提为处州推官。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顾宪成任吏部文选司郎中,掌管官吏班秩迁升、改调等事务。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朝廷会同推荐选任内阁大学士,顾宪成提名的人,都是明神宗所厌恶的,从而更触怒了神宗,被削去官籍,革职回家。顾宪成回到家乡以后,同弟弟顾允成 倡议维修东林书院,偕高攀龙 等讲学其中,同时宣扬他的政治主张。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农历十月,顾宪成会同顾允成、高攀龙 、安希范 、刘元珍 、钱一本 、薛敷教 、叶茂才 (时称东林八君子)等人,发起东林大会,制定《东林会约》。顾宪成等人在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讽议朝政,逐渐聚合成一个政治集团“东林党”。由于许多东官员纷纷上疏推荐重新起用顾宪成。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朝廷封顾宪成为南京光禄寺少卿,但是顾宪成没有接受任命,继续留在家乡从事讲学议政。

万历四十年(1612年),顾宪成于家中去世。著作有《小心斋札记》、《泾皋藏稿》、《顾端文遗书》等。天初年,明熹宗 赠顾宪成太常卿。后来东林党争爆发,被魏忠贤阉党削去封号。崇祯初年,顾宪成获得平反,赠吏部右侍郎,谥号端文。

人物生平

初入官场

1550年(明世宗 嘉靖 二十九年),顾宪成 出生于 江苏无锡泾里(今无锡市张泾)一个书香门第。

顾宪成聪明过人,幼年就有研读孔子之学。1576年(万历 四年),顾宪成赴应天(今江苏南京)参加科举考试,中了乡试第一名。后来会试考取第二十名。

1580年(万历八年),顾宪成赴京参加会试,又被录取在二甲第二名,被赐进士出身。

顾宪成中进士后,官居户部主事。时值大学 士张居正 生病,朝臣群起为他祈祷。 顾宪成不参与祈祷,有同僚代他签名,他拿笔去掉。1582年,张居正 死后,顾宪成改任吏部主事。

后来顾宪成请假回乡三年,返回朝廷后,补为验封主事。

1586年(万历十四年),顾宪成的弟弟顾允成 也考中了进士。

贬官外放

1587年(万历十五年),明朝 考核京城朝官,都御史辛自修掌管考核事宜。工部尚书何起鸣在纠正考核的过失中,辛自修因不对执政大臣之意获罪。给事中陈与郊秉承旨意弹劾何起鸣、辛自修,实际上是攻击辛自修而庇护何起鸣。于是二人都被罢官,并责备了检举何起鸣的四位御史。

顾宪成为他们抱不平,上疏申辩,词语中有触怒当权者的地方,被明神宗 下圣旨责备, 贬官外放为桂阳州判官。后来提为处州推官。

顾宪成在母亲死后辞官,服完丧后,补为泉州推官。

升官回京

1593年(万历二十一年)正月,明神宗下诏将长子朱常洛 和另外两个儿子朱常洵、朱常浩同时封王,而不明确皇位继承人,以便朱常洵仍有被立为太子的机会。包括顾宪成、顾允成兄弟在内的许多廷臣,上奏阻止这一诏令的颁发。神宗迫于公议,于同年农历二月间收回了三王并封之命。1593年(万历二十一年)考核官员吏治时,顾宪成因为公正、廉洁被推为第一,提升为吏部考功主事,累官至吏部员外郎。

1593年(万历二十一年)的京官考察,吏部尚书孙籥、考功郎中赵南星将与执政有私交的人全部罢黜,实际上是顾宪成左右的。等到赵南星被斥退,顾宪成上奏请求一同罢官,没有得到回复。不久升为吏部文选司郎中,掌管官吏班秩迁升、改调等事务。

削职返乡

顾宪成直言敢谏,他和一些正直的官员经常对朝廷的错误决策有所非议,在士大夫中声望很高。

因为争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顾宪成引起神宗反感。1594年(万历二十二年),首辅王锡爵年老引退,明神宗便命吏部根据品望推选六七位能够胜任首辅之职的官员听候点用。顾宪成与吏部尚书陈有年合拟了七人名单上报,请神宗亲裁。不料,顾宪成他们提名的人,都是神宗所厌恶的,尤其顾宪成提名的前大学士王家屏,更是违背了神宗的旨意,从而更触怒了神宗。顾宪成被削去官籍,革职遣送回家。

顾宪成被除去官职以后,朝廷内外推荐他的上书超过上百份,神宗都不批复。

讲学议政

顾宪成回到了家乡,决定从事讲学活动,同时宣扬他的政治主张。恰好在无锡有一所宋朝 学者杨时曾经讲过学的东林书院,他就同弟弟顾允成倡议维修。维修书院的事,得到许多地方人士以至常州知府、无锡知县的资助和支持,在1604年(万历三十二年)修复了这所书院。同年十月,顾宪成会同顾允成、高攀龙 、安希范 、刘元珍 、钱一本 、薛敷教 、叶茂才 (时称东林八君子)等人,发起东林大会,制定了《东林会约》,规定每年举行大会一、二次,每月小会一次。

东林书院既讲学又议政,吸引着许多有志之士,包括一些因批评朝政而被贬斥的官吏。他们不顾道路远近,纷来沓至,人数之多,竟使东林书院的学舍都容不下。

顾宪成曾经说:“在朝廷做官,志向并不在皇上,在边地做官,志向不在民生,居于水边林下,志向不在世道,君子是不这样做的。”他在讲学之余,往往议论朝政,品评人物。朝廷之士仰慕他的风范,多和他遥相呼应。由此东林名声大噪,而忌恨的人也多。从而被他们的反对者称为“东林党”。

1608年(万历三十六年),由于许多东官员纷纷上疏推荐重新起用顾宪成。顾宪成被正式任命为南京光禄寺少卿,但是顾宪成不接受任命,继续留在家乡从事讲学议政。

遭受诬告

1611年(万历三十九),东林党人淮南巡抚李三才被弹劾,顾宪成送信给叶向高、孙丕扬,为李三才恢复名誉。御史吴亮将它刻在朝报中,攻击李三才的人看到后纷纷议论。

于是徐兆魁在奏疏上攻击顾宪成,肆意诋毁。声称:浒墅有条小河,东林党占用其税收作为书院的费用。税使来检查,东林就以文书招请,假使税使没有应邀前往,也必定给予丰厚的报酬;讲学所至,仆人随从如云,县令命令馆舍予以供应,没有二百金办不到;聚会时必定谈论时事, 郡邑做事偶然与他们意见不同,必令郡邑改正;收受贿赂。

徐兆魁的话没有一句得到证实。光禄丞吴炯上奏为顾宪成辩白说:“ 顾宪成送信救李三才,是有些出格,我曾责怪他, 顾宪成也后悔。现在顾宪成被诬告,天下将因此作为讲学的惩戒, 闭口不谈孔、孟之道,国家正气从此而耗减,不是小事情啊!”奏疏上后,明神宗不予回答。此后攻击顾宪成的人没有断绝。

死后荣辱

顾宪成于1612年(万历四十年)死于家乡。留有著作《小心斋札记》、《泾皋藏稿》、《顾端文公遗书》等。

天启初年,明熹宗 赠顾宪成太常卿。由于东林党人开放言路指责朝政,触动熹宗时专权的大太监魏忠贤 ,魏忠贤 开馆纂修《三朝要典》,打击东林党,同时造编《东林点将录》等文件上报朝廷,1625年(天启五年),明熹宗 下诏,烧毁全国书院,削去顾宪成封号。

1629年(崇祯 二年),崇祯皇帝 下令为东林党人恢复名誉,并下诏修复东林书院。顾宪成获得平反,赠吏部右侍郎,谥号端文。

标签: 顾宪成

更多文章

  • 明朝权宦刘瑾生平介绍:官拜司礼监掌印太监,“八虎”之首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瑾

    刘瑾 (1451年1510年),兴平(今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汤坊镇王堡村)人,明朝正德年间宦官。本姓谈,六岁时被太监刘顺收养,改姓刘,净身入宫当了宦官。弘治 年间,刘瑾犯罪,被赦免后侍奉太子朱厚照 。弘治十八年(1505年),明武宗 朱厚照 即位,命刘瑾执掌钟鼓司,刘瑾正式获得官职。明武宗正德元年(

  • 明朝权宦魏忠贤生平介绍:被称为“九千九百岁”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魏忠贤

    魏忠贤(1568年-1627年12月11日),字完吾,北直隶肃宁(今河北沧州肃宁县)人,汉族,明朝末期宦官。自宫后改姓名叫李进忠,由才人王氏复姓,出任秉笔太监后,改回原姓,皇帝赐名为魏忠贤。明熹宗时期,出任司礼秉笔太监,极受宠信,被称为“九千九百岁”,排除异己,专断国政,以

  • 明朝开国名将颍国公:傅友德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傅友德

    傅友德 (约1330-1394)明朝开国名将。汉族,宿州相城人(今安徽淮北),迁居砀山(今属安徽)。元末参加刘福通 义军,随李喜喜入蜀。后率部归朱元璋 ,从偏裨升为大将。至正二十七年从徐达 北上伐元,第二次北征北元七战七胜而平定甘肃,第四次北征北元以副帅之职连败元军,第五次北征北元任副帅职,第七次

  • 明朝权宦冯保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冯保

    冯保 (?-1583年),字永亭,号双林,衡水市赵家圈乡冯家村人。明代著名太监、政治家、音乐家、书法家。冯保于嘉靖年间入宫,隆庆初年掌管东厂兼理御马监。万历皇帝即位,历任司礼秉笔太监和司礼监掌印太监。明穆宗驾崩时成为顾命大臣。掌权后支持张居正推行的“一条鞭”法,使大明政权一

  • 明朝权宦谷大用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谷大用

    谷大用,明代宦官,武宗朝内侍“八虎”之一。提督西厂,与其他宦官刘瑾、马永成、丘聚争宠,势倾中外,专横跋扈。正德六年 (1511),河北爆发刘六、刘七领导的农民起义,武宗以他总督军务,与伏羌伯毛锐、兵部侍郎陆完率京营镇压起义。在起义军的打击下,他竟征调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四

  • 明朝开国名臣中书左丞:杨宪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杨宪

    杨宪(1321-1370),本名杨毕,字希武,太原阳曲(今山西太原)人。明朝初年大臣。元末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攻克建康(今南京市),他投奔居幕府,掌文书。常出使张士诚、方国珍,因办事干练,为朱元璋亲信。洪武元年(1368年)任中书参知政事,二年迁左丞。他任中书省执政时,专决省事,罢去旧

  • 明朝开国名臣丞相:汪广洋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汪广洋

    汪广洋 (? ~1379),江苏高邮人,字朝宗,明朝初年宰相,重臣。汉族。元末进士出身,通经能文,尤工诗,善隶书。朱元璋称赞其“处理机要,屡献忠谋”,将他比作张良 、诸葛亮 。年少时跟随太祖朱元璋起义反元,被朱元璋聘为元帅府令史、江南行省提控,受命参与常遇春 军务。明朝建立

  • 明朝锦衣卫指挥使:纪纲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纪纲

    纪纲(?1416),临邑(今属山东德州)人,佞臣,明成祖永乐年间锦衣卫指挥使,纪纲桀骜不驯,诡计多端,诬陷周新、解缙等人。1416年,纪纲以“谋大逆”的罪名被凌迟处死。人物生平前期事迹大明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起兵,组织靖难军与侄儿建文皇帝争夺天下。建文二年(14

  • 明朝边将江彬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江彬

    江彬,一说濒,(?-1521),北直隶宣府(今河北宣化)人。明朝边将,曾随军与鞑靼作战,善察言观色,后来成为明武宗的义子,赐姓朱,封为宣府、大同、辽东、延绥四镇的统帅。江彬狡诈机警,善于献媚,一见面就得到武宗欣赏,被武宗提升为左都督,赐姓朱,留在身边。眼看靠自己引见的江彬日益得宠,钱宁 十分嫉恨,

  • 明朝锦衣卫钱宁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钱宁

    钱宁 (?-1521年),镇安人,正德年间锦衣卫官员,朱厚照义子。本不姓钱,幼时寄鬻太监钱能而改姓钱。钱能死后,继任锦衣百户。后转事刘瑾 ,其性狡诘猾巧,有“开左右弓”射箭之技,深为明武宗所喜。曾为朱厚照建豹房出力甚多,后渐被江彬 取代。正德八年(1513)底,下诏钱宁掌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