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曹魏名将破虏将军:李典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三国曹魏名将破虏将军:李典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637 更新时间:2024/1/11 12:30:39

李典,字曼成,曹操麾下将领。接下来历史小编为您讲解

在汉末三国时期,曹魏“五子良将”和蜀汉五虎上将,江表之虎臣一样,都是当时著名的武将组合。按照介绍,五子良将是指三国时期,曹魏势力的五位将军,即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左将军于禁、征西车骑将军张郃以及右将军徐晃。《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撰写魏书卷十七时,将此五人合传,叙述诸将生平事迹后评曰:“(魏)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因此现代人将其称之为“五子良将”或“魏五子”。

值得注意的是,如同蜀汉五虎上将的人选存在争议一样,关于曹魏五子良将的人选,自然也有不同的观点。在一些喜欢三国历史的朋友看来,李典这位武将,应该有机会竞争五子良将的位置。李典跟随曹操后,从征河北、荆州、西凉等地,屡立战功。曾在博望坡之战识破刘备的计谋,救下了夏侯惇、于禁。又参与了逍遥津之战。那么,问题来了,李典为曹魏立下赫赫战功,却没进“五子良将”,原因到底是什么?

首先,李典的从父李乾,有英雄气概,在乘氏(地名)集合了好几千食客。对于李典所在的家族来说,可以说是兖州一带的豪强,在曹操入主兖州和平定黄巾之乱的时候,李典家族无疑成为曹操的重要帮手。在官渡之战期间,李典的从父、兄长等人去世,所以李典就统率了他们组建的部队。当然,在官渡之战爆发的时候,李典没能率军到前线和袁绍作战,而是在后方为曹操运送粮草等物资。建安五年(200年)十月,袁绍败逃之后,李典被任命为裨将军。

在此之后,李典从征河北、荆州、西凉等地,屡立战功。不过,李典最终没能和于禁、张辽、张郃、徐晃、乐进这五人齐名,也即没能跻身曹魏五子良将,究其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李典的去世时间相对较早,甚至可以说是英年早逝,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李典无法立下更多的功绩。虽然李典的具体去世时间没有明确的记载,不过,结合相关史料来看,36岁去世的李典,大约在公元215年到公元220年之间去世。

与此相对应的是,在曹魏五子良将中,只要乐进是在公元220年之前去世的,至于张辽、张郃、于禁、徐晃,都是在公元220年之后,也即曹丕称帝之后去世的。因此,这意味着他们在曹丕登基称帝之后,还可以立下战功,并获得官职和爵位上的晋升。比如张郃这位名将,曹丕称帝后,张郃迁左将军,受封鄚县侯,跟随曹真击平安定羌胡,又随夏侯尚围攻江陵。

太和二年(228年),张郃转为右将军,随曹真抵御诸葛亮,在街亭之战大破蜀国马谡,迫使诸葛亮退回汉中,迁征西车骑将军。再比如张辽这位名将,黄初元年(220年),张辽进封晋阳侯。染病之后,依旧令孙权非常忌惮。黄初三年(222年),张辽抱病击破吴将吕范。同年,张辽病逝于江都,谥曰刚侯。而就李典来说,如果是在曹丕称帝之后去世,那么其也有机会像张郃一样继续建功立业。换而言之,虽然李典的战功也有不少,但是,真要和张郃、张辽等人比起来,实际上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

另一方面,正是因为英年早逝,李典最后的官职,也是相对较低的,这成为其没能成为曹魏五子良将的重要原因。建安十一年(206年),李典、乐进在长广攻打管承,都取得胜利。李典升迁为破虏将军,封为都亭侯。在汉末三国时期,破虏将军是一个比较常见的杂号将军,比如董卓、孙坚等人,也曾担任破虏将军这一官职。但是,不管怎样,破虏将军终归只是一个杂号将军。

彼时,按照东汉时期的武将官职,从高到低依次是: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四将军→四征将军→四镇将军→四安将军→四平将军→杂号将军→偏将军。对于杂号将军来说,自然是地位较低的武将官职。而就于禁、张郃、张辽、乐进、徐晃等人,都曾担任过前后左右四方将军,这无疑是明显高于杂号将军的官职。其中,就张郃来说,更是在曹魏官至车骑将军,成为排名前三的武将了。

最后,因此,在笔者看来,如果李典最后的官职可以达到前后左右四方将军的档次,或许会有机会跻身曹魏五子良将。但是,一个杂号将军的官职,自然无法在群英荟萃的曹魏武将中脱颖而出。除此之外,就李典所立下的战功来说,缺乏令人印象深刻的战役,也即在不少战役中,李典的作用不是非常关键和主要的。比如在大家熟悉的逍遥津之战中,虽然曹魏一方集中了李典、乐进、张辽这三位猛将,但是,真正出彩的,显然是差一点活捉孙权的张辽。正是因为逍遥津之战中的精彩表现,张辽不仅成为曹魏五子良将,还在武庙72名将中拥有一席之位。同样的道理,张郃在街亭之战中大破马谡,导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原前功尽弃,这也是张郃非常精彩的战役,并且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此背景下,李典参与的战役确实不少,但却没有一个这样的例子。不过,李典爱好学问,注重儒雅,从来不和别的将领争抢功劳。尊敬贤士大夫,恐怕有礼节不周的地方,所以魏文帝曹丕代汉称帝后,追念李典在合肥之战的功绩,谥为愍侯,追加李祯食邑百户,另外又以百户封了李典的另外一个儿子为关内侯。虽然没能跻身曹魏五子良将,但是,李典的功绩,还是获得了曹丕等曹魏君主的认可。正始四年(243年),曹芳这位皇帝在位时,李典得享从祀于曹操庙庭。而就曹魏五子良将中的于禁,反而因为归降关羽,所以没能从祀于曹操庙庭。

标签: 李典

更多文章

  • 三国曹魏御史中丞:鲍勋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鲍勋

    鲍勋(?-226年),字叔业,泰山平阳(今山东新泰)人。他是汉朝司隶校尉鲍宣九世孙,父亲鲍信曾担任济北国相。初平三年(192年),兖州群龙无首,鲍信就想到了黄河北岸的曹操,鲍信和州吏万潜一同到东郡迎接曹操。有了兖州之后,曹操才有了创业之本。不幸的是,鲍信随后在战场上被杀,年仅四十一岁。建安十七年(

  • 如何客观评价文献皇后独孤伽罗?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献皇后

    文献皇后独孤伽罗(544年602年9月15日),河南洛阳人,汉化鲜卑人,北周卫国公、关陇集团重要成员独孤信嫡女,母清河崔氏。十四岁嫁给大将军杨忠之嫡长子杨坚。同年父亲政斗失败被杀,家道中衰,丈夫亦遭权臣猜忌。独孤伽罗保持低调谦恭作风,以期为夫消祸;周隋交替之际,亲自劝勉杨坚定下立隋大计;之后拜为隋

  • 唐朝二圣临朝谁说了算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朝

    在中国古代史上,有一对极具争议的夫妻皇帝,即武则天和李治。这一对夫妻之间的争议点大概有三处:第一处是他们之间的感情之路,第二处是他们之间的二圣临朝,第三处是他们在最后的选择,以至于造成的结局。可以说,这三处任何一处都充满了疑点,尽管历史记录详细至极,也仍然是难免百密一疏。今天我们着重看一下他们之间

  • 满都海夫人为北元做出了哪些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满都海夫人

    满都海,先为成吉思汗的第十二世孙满都古勒汗的二夫人,后下嫁巴图孟克,并扶持他成为达延汗,是北元时期的重要人物。下面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说到古代的女政治家,我们多会想到吕雉,想到武则天。说到古代女英雄,我们多会想到花木兰,想到梁红玉。然而正是在这些杰出女性留名的汉家史册,却几乎找不到

  • 唐朝大臣安西都护:郭昕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郭昕

    郭昕(?~808年?),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州)人。唐朝时期名将,寿州刺史郭敬之之孙,汾阳王郭子仪之侄。出身华阴郭氏。安史之乱后,郭昕奉命巡抚河西、安西等地,抵御吐蕃进攻,担任安西四镇节度使留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遣使入朝,受封检校右散骑常侍、御史大夫、安西大都护、四镇节度观察使,封武威郡王

  • 许穆夫人:中国古代第一位爱国女诗人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许穆夫人

    许穆夫人,姬姓(名不详),卫公子硕和宣姜的女儿。于公元前690年出生在卫国都城朝歌定昌。长大后嫁给许国许穆公,故称许穆夫人。她是我国见于记载的第一位爱国女诗人。春秋之际,诸侯林立,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卫国,在当时是一个中等诸侯国,首邑是商朝的朝歌。许穆夫人在少女时代就深为祖国的安危而担忧,思索着如何

  • 蔡文姬:东汉末年博学的流亡女诗人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蔡文姬

    蔡文姬(约177年?)名琰,原字昭姬,晋时避司马昭讳,改字文姬,东汉末年陈留圉(今河南开封杞县)人,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才女、诗人、文学家。代表作有《胡笳十八拍》、《悲愤诗》等。蔡文姬是汉代文学家蔡邕的女儿,有深厚的家学渊源。蔡文姬生在这样的家庭,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学能文,又

  • 左芬:宫廷的“花瓶”女诗人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左芬

    左芬,字兰芝,芬一作“棻”。少好学,善作文。为晋武帝司马炎的妃嫔。作品有《啄木诗》、《离思赋》、《感离诗》等。她的诗构思新颖,感情充沛,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优秀作品。左芬的哥哥左思,西晋文学家,尤其擅长辞赋和诗歌。妹妹左芬和哥哥一样,也是才华横溢,尤其擅长诗文。兄妹俩还有个共同

  • 谢道韫:最具人文情怀的女诗人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谢道韫

    谢道韫,魏晋时期才女,出生名门望族,为赢得“淝水之战”的一代名将谢安之侄女,安西将军谢奕之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媳,王羲之之子王凝之之妻。谢道韫才学过人,甚是聪慧,且勇敢果断,品味高雅,为东晋女诗人。《晋书》本传记她“风韵高迈”、“神情

  • 薛涛:沦落为营妓的女诗人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薛涛

    薛涛(约768~808年)唐代女诗人,字洪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父薛郧,仕宦入蜀,死后,妻女流寓蜀中。薛涛姿容美艳,性敏慧,8岁能诗,洞晓音律,多才艺,声名倾动一时。德宗贞元(785~804)中,韦皋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召令赋诗侑酒,遂入乐籍,后以歌伎而兼清客的身份出入幕府。韦皋曾拟奏请朝廷授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