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二圣临朝谁说了算

唐朝二圣临朝谁说了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18 更新时间:2024/1/5 22:52:16

在中国古代史上,有一对极具争议的夫妻皇帝,即武则天李治。这一对夫妻之间的争议点大概有三处:第一处是他们之间的感情之路,第二处是他们之间的二圣临朝,第三处是他们在最后的选择,以至于造成的结局。可以说,这三处任何一处都充满了疑点,尽管历史记录详细至极,也仍然是难免百密一疏。今天我们着重看一下他们之间的第二处问题,即武则天和李治二圣临朝,那么一个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一个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皇后,他们俩到底谁说了算?其实有一个小人,他的一句话反问话其实已经给出了答案,我们来共同看一下。

这个小人就是李义府,此人出身寒微,当然这种论法是按照隋唐时期那种看法,主要指他不是什么名门望族,李义府的出身就属于寒门。李义府在李治还是太子的时候,就已经成为东宫之人,做过太子舍人等职,说白了这李义府就是李治的人。但是李义府这个人虽然出身寒微,但是才气不错,因写一手好文章,被不断欣赏和重用。

但是这个李义府却有钢却不用在刀刃上,写的好文章全是拍马屁的内容,但好文章也是双刃剑,让刚直不阿的人讨厌,却让李治很喜欢。所以李治登基之后,封李义府为中书舍人,还让李义府负责修国史。

这样看来李治对李义府也不错,而李义府也对李治忠心耿耿,但他们的蜜月期很快就结束了,这就是宠爱小人的结果。或者说,小人永远都是谁有奶谁是娘。当时李治已经把武则天从感业寺接回宫中,而且还封了二品的昭仪,加上武则天善于经营和运用手段,在宫中的影响力日渐起来。当然,最重要的是,武则天用女人的方式已经牢牢控制住了李治的心。所以李治准备废掉王皇后,封武则天为皇后,但却受到了朝中重臣异口同声的反对。

但这种反对声其实不过是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这让李治十分愤怒和为难,因为朝臣都反对,就等于把李治推到绝地,李治等于是孤军奋战了。本来一个皇帝立个皇后,他想立谁就立谁,这没什么可以商量的,但李治却被卡在这里了。而这也正好是李义府的机会,李义府不断上书表示对李治这个“废王立武”一事的支持。

李治感到十分欣慰。但是实际上以后我们都知道,这李义府表面上看似在帮助李治,实际上却是在帮助武则天,这一点武则天比李治,比任何一个人都看的清楚。但当时的李治却并不清楚。李义府的此番作为获得的好处是官职突飞猛进地高升,被封了一个类似副宰相的官,直接从一个中等官员进入到唐朝政府的核心官员阶层。李义府的做法和回报,也起到了极好的舆论作用,引领了一大批官员纷纷看清了风向,都冒出来支持李治,于是李治成功击败了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元老。

那么既然顺利扳倒了权臣们,朝廷大权应该落在皇帝李治手里才对,但是事实上却没有,李治似乎只是一个过渡人,实际权力却落在了他费尽心机想立的皇后武则天手里,这对李治来说,他是万万没有想到的。这也就出现了后来所谓的二圣临朝。那么既然是“二圣”,总得有一个是排在第一的吧?但谁是第一,谁说了算呢?我们来看一件事。

李义府在最困难的时候支持李治,并且成功扳倒权臣,立了武则天做皇后,所以李治重用李义府,而武则天则进一步支持李治重用李义府,所以李义府的官做得很大,做到宰相。但是李义府做了高官之后,他的恶劣本性暴露无遗,甚至变本加厉,做了很多不法之事,搞得百姓百官都怨声载道,以致于这种声音都传到了皇帝李治的耳朵里,于是李治在有一回开完会后,私下对李义府说:

“你的儿子和女婿,做事实在是有点太不谨慎了,你要好好管教一下才是。”但是李义府的反应简直令人匪夷所思,他忽然脸色陡变,满脸通红,脖子上的青筋都跟着凸了起来,一字一字对李治说:“陛下,这是谁说的?”

李治虽然软弱,但不代表他是笨蛋啊,李义府的这句反问话,让李治非常生气,他心里怒骂“你个狗奴才,你这是跟皇帝说话吗”,但他心里生气却没有表现出来,为什么呢?因为俗话说打狗还得看主人,此人李义府这条狗已经不是他当年东宫的那条狗了,而是皇后武则天跟前的红人了。李治忍住怒气,说:“如果情况属实,何必问朕是谁说的呢?”

但李义府却不买皇帝李治的账,他满不在乎扬长而去,李治虽然恼火,却不能把李义府怎么样,原因无非是李义府的后台是自己的皇后武则天,而自己却拿不住自己的皇后。表面想来不过是一个怕老婆的典型,但实际上却是李治根本斗不过武则天的政治手腕。而这件小事也足以说明,虽然皇帝李治和皇后武则天二圣临朝,但实际上李治已经成为一个摆设,说话算数的倒是皇后武则天了。

标签: 唐朝

更多文章

  • 满都海夫人为北元做出了哪些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满都海夫人

    满都海,先为成吉思汗的第十二世孙满都古勒汗的二夫人,后下嫁巴图孟克,并扶持他成为达延汗,是北元时期的重要人物。下面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说到古代的女政治家,我们多会想到吕雉,想到武则天。说到古代女英雄,我们多会想到花木兰,想到梁红玉。然而正是在这些杰出女性留名的汉家史册,却几乎找不到

  • 唐朝大臣安西都护:郭昕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郭昕

    郭昕(?~808年?),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州)人。唐朝时期名将,寿州刺史郭敬之之孙,汾阳王郭子仪之侄。出身华阴郭氏。安史之乱后,郭昕奉命巡抚河西、安西等地,抵御吐蕃进攻,担任安西四镇节度使留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遣使入朝,受封检校右散骑常侍、御史大夫、安西大都护、四镇节度观察使,封武威郡王

  • 许穆夫人:中国古代第一位爱国女诗人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许穆夫人

    许穆夫人,姬姓(名不详),卫公子硕和宣姜的女儿。于公元前690年出生在卫国都城朝歌定昌。长大后嫁给许国许穆公,故称许穆夫人。她是我国见于记载的第一位爱国女诗人。春秋之际,诸侯林立,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卫国,在当时是一个中等诸侯国,首邑是商朝的朝歌。许穆夫人在少女时代就深为祖国的安危而担忧,思索着如何

  • 蔡文姬:东汉末年博学的流亡女诗人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蔡文姬

    蔡文姬(约177年?)名琰,原字昭姬,晋时避司马昭讳,改字文姬,东汉末年陈留圉(今河南开封杞县)人,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才女、诗人、文学家。代表作有《胡笳十八拍》、《悲愤诗》等。蔡文姬是汉代文学家蔡邕的女儿,有深厚的家学渊源。蔡文姬生在这样的家庭,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学能文,又

  • 左芬:宫廷的“花瓶”女诗人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左芬

    左芬,字兰芝,芬一作“棻”。少好学,善作文。为晋武帝司马炎的妃嫔。作品有《啄木诗》、《离思赋》、《感离诗》等。她的诗构思新颖,感情充沛,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优秀作品。左芬的哥哥左思,西晋文学家,尤其擅长辞赋和诗歌。妹妹左芬和哥哥一样,也是才华横溢,尤其擅长诗文。兄妹俩还有个共同

  • 谢道韫:最具人文情怀的女诗人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谢道韫

    谢道韫,魏晋时期才女,出生名门望族,为赢得“淝水之战”的一代名将谢安之侄女,安西将军谢奕之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媳,王羲之之子王凝之之妻。谢道韫才学过人,甚是聪慧,且勇敢果断,品味高雅,为东晋女诗人。《晋书》本传记她“风韵高迈”、“神情

  • 薛涛:沦落为营妓的女诗人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薛涛

    薛涛(约768~808年)唐代女诗人,字洪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父薛郧,仕宦入蜀,死后,妻女流寓蜀中。薛涛姿容美艳,性敏慧,8岁能诗,洞晓音律,多才艺,声名倾动一时。德宗贞元(785~804)中,韦皋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召令赋诗侑酒,遂入乐籍,后以歌伎而兼清客的身份出入幕府。韦皋曾拟奏请朝廷授以

  • 鱼玄机:大胆开放的女诗人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鱼玄机

    鱼玄机:字幼薇,又字蕙兰,唐代诗人,长安人。《全唐诗》存其诗1卷。性聪慧,好读书,有才思,尤工诗歌,与李郢、温庭筠等有诗篇往来。初为补阙李亿妾,以李妻不能容,出家于长安咸宜观为女道士。自伤身世,有“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的慨叹,后来大开艳帜,咸宜观车水马龙,她本人从弃妇变

  • 上官婉儿:掌管宫中诏命的女诗人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664~710年),唐女诗人。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上官婉儿是唐高宗时宰相上官仪的孙女。麟德元年,上官仪因替高宗起草将废武则天的诏书,被武后所杀,家族籍没。尚在襁褓之中的上官婉儿与母亲郑氏同被配没掖庭。她十四岁的时候,出落得妖冶艳丽,秀美轻盈,一颦一笑,自成风度,加上天生聪秀,过目成诵

  • 李清照:独具政治洞察力的女诗人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清照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女词人,汉族,济南章丘人,婉约派代表词人。有《易安居士文集》等著作传世。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夏日绝句》等。李清照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李清照对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