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开国功臣:朱升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明朝开国功臣:朱升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674 更新时间:2024/3/9 7:37:36

至正十三年(1353年)朱元璋回家乡濠州募集到24大员,此后,他带领募兵先后击败了占据长江上游的陈友谅,消灭了苏州的张士诚以及浙东的方国珍等割据势力,统一了南方。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史称明太祖,建都应天(南京),建元洪武。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

提起大明开国功臣,大家肯定会想到朱元璋麾下文有李善长刘伯温,武有徐达常遇春,此外还有李文忠、邓愈、汤和、沐英、冯胜、傅友德、廖永忠等忠勇悍将,正是这些人把游方僧人朱重八辅佐成了明朝太祖高皇帝朱元璋。

但是在朱元璋的眼里,大明肇基,第一功臣不是李善长刘伯温,也不是徐达常遇春,而是一位老学究,他为朱元璋的制定的长远发展策略,六百年都不会过时。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这位比刘基李善长目光还长远的大明第一功臣,既没有封侯拜相,也没有在朱元璋屠戮功臣时被杀这就是真正的智者,其智慧远超妻女弟侄家口七十余人被诛的李善长,也远超莫名其妙死掉的刘基刘伯温。

现在想来,当年那个长远发展战略,其实就是九字方针,那九字方针意韵深远,只要触类旁通,就能当做官场保命符如果李善长刘伯温在这九个字中读出另外一层含义,可能就不会落得那般凄凉下场了。

看到这里,读者诸君眼前肯定会出现一个比较搞笑的场面一个山羊胡子的老学究,摇头晃脑地对长着鞋拔子脸的朱元璋念出九个字:“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这位为朱元璋制定长远发展战略的老学究,就是在明史中只有二三百字记载的元朝池州学正、明朝讲学士、知制诰(皇帝顾问)、翰林学士(当年还没有内阁大学士之职)朱升,册封李善长刘伯温徐达常遇春的诏书,都是他写的。

朱升生于元大德三年,也就是公元1299年,当时的皇帝是元成宗铁穆耳,朱元璋生于元泰定五年(同年改元致和),也就是公元1328年,这一年元朝好像出了好几个皇帝:泰定帝也孙铁木儿、天顺帝阿速吉八、元文宗图帖睦尔。那一年元朝还有没有其他人称帝,跟本文无关,且不去管他。咱们要说的,是朱升比朱元璋大了二十九岁,是货真价实的两代人。

元惠宗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至正元年(1341年)朱升进士及第的时候,朱元璋还在给地主刘德放牛呢(至正四年入皇觉寺),按照现在是说法,朱升考中进士之后,在明朝的官职是池州教育局局长,也算一个不大不小的处级干部,在军队中相当于正团级。

元朝正团级教育局长朱升原本是不想给朱元璋打工的,但是朱升不想出来,他的安徽老乡邓愈(朱升是安徽休宁县人,邓愈是安徽省泗县人))却不让他闲着。

至正十八年(1358年)十一月,朱元璋久攻婺源不下,邓愈站了出来:“咱们的老乡(朱元璋是安徽凤阳人)朱升,那可是当世诸葛亮,只要请他出山,别说拿下婺源,就是夺取天下,也如反掌观纹、探囊取物。”

朱元璋也早就知道自己这个安徽老乡大名鼎鼎,就学刘备当年三顾茅庐,轻车简从去拜访朱升,没想到朱升比诸葛亮架子还大,留下锦囊妙计避而不见。朱元璋依计而行,一举获胜朱升的锦囊里装的是怎样的妙计,《明史》和《明太祖实录》都没有记载,笔者也无从知晓,反正朱元璋是靠着朱升的锦囊妙计打赢了。

一战成功,朱元璋对朱升佩服得五体投地,就下决心二请朱升。

朱元璋比刘备心眼多,刘备是贸然前往连吃闭门羹,朱元璋则是谋定而后动:他调查得知朱升在石门(不是赵子龙的故乡石家庄,似乎应该是安徽省歙县的石门)隐居,就带着自己的亲军侍卫化妆成商队,把正在开办私塾的朱升堵了个正着。

面对朱元璋那张鞋拔子脸,朱升一开始是洋洋不睬(刘伯温一开始也对老朱同志不感冒),但架不住朱元璋一通软磨硬泡:“念天下之乱,生灵涂炭,君子学当救国,还望老宗长不弃!”

朱升的推脱,可能只是对朱元璋的一种考验,眼见朱元璋诚心诚意,朱升也就借坡下驴,手捋胡须,不慌不忙地道出了九个字:“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朱元璋一听,心中豁然开朗,当即拜朱升为中顺大夫读者诸君都知道,诸葛亮的“隆中对”,并没有从刘备那里换来一官半职,直捣赤壁之战后,诸葛亮才跟庞统一起受封军师中郎将,此前诸葛亮就是刘备的一个门客。

朱升不但是个战略家,在战术上也有一套,在鄱阳大战中,朱升这个老学究居然还亲自指导朱元璋咋打仗:“以先发火器、次发弓弩、再短兵击之。”

朱元璋依计行事,以少胜多大败陈友谅,此战中朱升还救过朱元璋一命:“推(朱元璋)进船舱,而贼发流矢,已中胡床板矣”

鄱阳湖之战后,朱元璋对朱升更加信赖,并给予了朱升远超李善长刘伯温的最高评价:“国朝谋略无双士,翰林文章第一家。”

当时人们都知道李善长和刘伯温到所有文官,没有人比朱升更受朱元璋信重:“其信任眷顾之隆,自韩国(韩国公李善长)、诚意(诚意伯刘伯温)以下,一时文臣莫及也”

朱升年近花甲(五十九岁)才出山辅佐朱元璋,在大明开国之后,年已古稀的朱升选择了急流勇退:“吴元年,授侍讲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以年老,特免朝谒。洪武元年进翰林学士,定宗庙时享斋戒之礼。寻命与诸儒修《女诫》,采古贤后妃事可法者编上之。大封功臣,制词多升撰,时称典核。逾年,请老归,卒年七十二。”

朱升帮朱元璋完成了册封功臣的任务之后,自己却啥爵位(李善长公爵,刘伯温伯爵,明朝基本无子爵男爵,伯爵最低)都不要,一身布衣飘然而去,当然也躲过了朱元璋的屠刀比朱升小十一岁的宋濂、比朱升小十二岁的刘伯温,晚年过得好像都挺惊险的。

朱升没有封侯拜相,却赢得了朱元璋发自内心的尊敬:当年朱元璋铁腕反贪,群臣战战兢兢,朱升却毫不在意地在南龙港大兴土木盖房子,朱元璋不但不生气,还亲自手书“梅花初月”,让朱升制成匾额挂在府门,有皇帝御笔在上,地方官去朱升家拜访,没进大门就得先磕头。

布衣卿相朱升善始善终,他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九字方针,在六百年后,又被一位伟人稍加改动,成了影响一个时代的基本国策,而朱升之所以能全身而退,其中奥妙也很值得深思、借鉴:不争权,不夺利,以天下苍生为念,功成身退毫不留恋,即使刻薄寡恩如朱元璋,也不忍心对淡泊名利的老学究下手。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是大明肇基之本,这九个字也可以当做官场保命符总结朱升的为人处世之道,我们似乎也能用九个字概括:少说话,多干活,不恋权…

标签: 朱升

更多文章

  • 清朝大臣:陈廷敬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陈廷敬

    陈廷敬(1638年[1]12月31日―1712年5月23日),本名陈敬,字子端,号说岩、午亭,泽州府阳城县中道庄(今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人。清代宰相、学者。顺治十五年(1658年),考中进士,选为庶吉士,授秘书院检讨,曾经教导康熙帝。康熙十四年(1675年),擢内阁学士、经筵讲官、礼部侍

  • 春秋时期晋国元帅:先轸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先轸

    前632年春季,晋国第1任中军将郤縠在攻打曹国的过程中战死,因为先轸在伐卫和伐曹战争中表现突出,还救了晋文公一命,晋文公让先轸代替郤縠为中军元帅,让胥臣代替先轸为下军佐。先轸继任为中军将。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晋文公之初,推出“三军

  • 元末女作家:曹妙清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曹妙清

    元末女作家曹妙清介绍,妙清是个怎样的人?林黛玉的原型结局如何呢?今天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元末女作家曹妙清是何结局,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元朝末年,曹妙清生于杭州一殷实人家。虽曹家不是什么高门大户,但她的父亲却在当地管理钱粮。有这样一位身居肥差的父亲,曹妙清的童年生活自是衣食无忧。被父

  • 明朝末代皇后:周皇后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周皇后

    1644年李自成建国大顺,三月,李自成率军北伐攻陷大同、宣府、居庸关,最后攻克北京。崇祯在煤山自缢, 明朝灭亡。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历史小编为您讲解公元1627年(天启七年)八月十二日,明熹宗朱由校病重,这位“木匠皇帝”自感时日无多,因为无子,他决定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弟弟、信王

  • 三国东吴名将:陆抗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陆抗后代都有谁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陆抗

    吴国(229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 ),三国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国号为“吴”,史学界称为孙吴。由于与曹魏、蜀汉呈鼎立之势,所统治地区又在三国东部,故也称东吴 。下面由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陆抗(226-274年),字幼

  • 如何评价史弥远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史弥远

    说到南宋的大奸臣,大家肯定想到的第一个就是秦桧了,毕竟秦桧在历史上的名气可谓是臭名远扬。但是除了秦桧之外,还有一位奸臣,这个人所作所为和秦桧不相上下,但是他的名气却没有秦桧那么差,而且在历史上记载有关称他为忠臣,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其实说到这个史弥远,大家肯定对这个人并不怎么熟

  • 琦善是个怎样的人 琦善真的是卖国贼吗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琦善

    说到琦善,估计很多人都会骂他是卖国贼。但事实上,琦善是卖国贼这个说法很难站住脚。若是一定要给琦善定个性的话,其实用现在的一个网络名词来评判琦善是非常贴切的,那就是“背锅侠”。琦善到底是不是叛徒,是不是卖国贼,首先从琦善卖国行为的可能原因来判断,琦善卖国理论是否成立。一方面,琦

  • 徐铉是哪个朝代的 徐铉有哪些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徐铉

    徐铉是南唐官员,他经历五代至北宋时期。徐铉知识渊博,能言善辩,他担任过知制诰、翰林学士、吏部尚书等官职。南唐灭亡后,徐铉跟随李煜归顺北宋,此后经历虽有波折,但好在度过了一个平和的晚年。大部分朋友对徐铉的了解应该都不多,可能很多人是第一次听说这个人物,那今天就来简单介绍下徐铉,看看他一生都有哪些成就。

  • 清朝大臣:蔡珽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蔡珽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 1735年10月8日),清朝第五位君主(1722年1735年在位),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他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康熙六十一年,对川陕总

  • 三国东吴大臣昭武将军:鲁淑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鲁淑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二十万众顺江而下。东吴的左右督周瑜、程普各自督领一万五千精兵,与刘备军一起逆江而上,与曹军相遇在赤壁。黄盖提出了火攻敌船之计,于是,孙刘联军大破曹军,烧毁了大量的曹军舟船。曹军又将剩余的曹军舟船都予以烧毁,然后撤退,因为士卒饥疫而死者大半。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