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末殉节官员范景文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著有《大臣谱》、《战守全书》

明末殉节官员范景文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著有《大臣谱》、《战守全书》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374 更新时间:2024/2/11 10:43:05

范景(1587年1644年),明末殉节官员。字梦章,号思仁,别号质公,河间府吴桥(今属河北)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进士。历官东昌府推官、吏部文选郎中、工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崇祯十七年(1644年)自成破宣府,烽火逼京师,众臣请帝南幸,景文劝帝“固结人心,坚守待援”,不久崇祯自缢。景文留下遗书曰:“身为大臣,不能灭贼雪耻,死有余恨。”后赴双塔寺旁的古井自杀。赠太傅,谥文忠。著有《大臣谱》、《战守全书》。

人物生平

声名初显

范景文的父亲是范永年,曾任南宁太守,在乡里享有声望。范景文自幼便受到良好的家庭熏陶,极富器度胆识,人品深厚。为童生时,即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读书,思有作为。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中进士,授东昌府推官,时以名节自我约束勉励,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不但如此,而且他还常常教导手下人要“不受委托,不受馈赠”。所以没有人敢对他及他的手下人行贿。获得了“不二公”的雅号。

功勋卓著

范景文在任期间,致力于冤假错案的平反工作,为很多在审判定罪过程中有误的“犯人”平反昭雪。时值东昌大饥,灾害横行,为解民于危难,救民于水火,他亲自调查研究,条理荒政,对确实困难的尽力给予赈恤,对有劳动能力的帮助其恢复生产,将灾害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经过他的一系列努力,数以万计的黎民百姓得以安居乐业,重建家园。不久,朝廷念其功勋卓著,越级提拔他任吏部稽功司主事等职。以后又历任文选员外郎、验封郎中。明神宗皇帝驾崩,明光宗继承皇位后,下令举荐贤能之上,范景文骨鲠上疏,极力举荐,但他举荐的大都是先朝元老,为光宗所忌,范景文也有自知之明,不久便因事乞假回乡。

谏言未果

二年(1625年)二月,范景文被重新起用,任文选郎中。朝廷中魏忠贤大权独揽,压制不同意见,培植党羽。上任不久,范景文便上疏请求明廷,广开仕路,养仕节,招纳有德贤良之士,他上疏言:“天地人材,当为天地惜之。朝廷名器,当为朝廷守之。天下万世是非公论,当与天地万世共之”。言词深刻贴切,时人传为名言。但是朝廷昏庸,奸臣篡权,他的建议不被接受。

带兵有度

崇祯初年,范景文经别人荐举被召用为太常少卿。崇祯二年(1629年)七月升任为右佥都御史,巡抚河南。京师戒严时,他率领自己的部下八千人出兵救援,兵饷都是自理。抵达涿州时,四方的援兵多数都抢掠,只有河南的部队秋毫无犯。他移兵驻守京都大门,又移兵驻防昌平,远近之人都依靠他而不惊恐。崇祯三年(1630年)三月升任为兵部添注左侍郎,在通州练兵。通镇刚开始设置,士兵都是招募的新兵,范景文训练有度,军容齐整,战斗力高强。

范景文尝请有司实行一条鞭法,徭役归之官,民稍助其费,供应平买,不立官价名。崇祯帝对此建议极为欣赏,令永著为例。二年后,景文因父亲之故,辞官守丧。

挺身而出

崇祯七年(1634年)冬季,范景文被起用为南京右都御史。不久,拜兵部尚书,参赞机务。他屡次派遣部队驻戍池河、浦口,援助庐州,扼守滁阳,遇有警报则发兵,节制很精明。他曾经因为军粮的事情与南京户部尚书钱春互相揭发奏告,获罪降级视事。后来,叙援剿的功劳,恢复原有级别。

崇祯十一年(1638年)冬季,京师戒严,派遣部队入卫。杨嗣昌夺情辅政,刚愎自用。词臣黄道周因在堂上提了几句反对意见,即遭鞭斥杖打。范景文挺身而出,联合同僚上疏替道周求情。他说:“黄道周乃国家目前少有的有用之人,用之犹惺其晚,弃之有何得益!”范景文倡议同僚们联合上疏相救。思宗震怒不悦,追究首谋者,范景文就自我承担责任,并且以众人说法都相同来告知。思宗益发恼怒,他被削籍为民。

崇祯十七年(1644年)二月,范景文又以本官入阁,兼东阁大学士,受命于危难之际,范景文终于实现了他幼时成就伟业的宏愿。但此时的明朝已摇摇欲坠,范景文独木难撑。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军攻破宣府,前锋直逼京师的奏报传来,范景文茶饭不思,夙夜忧叹,每当夜深人静之时,他独自一人对月流泪,念念自语:“身为大臣,不能仗剑为天子杀敌,虽死又有何益?”有大臣提出让崇祯弃京南逃,以避锋芒,对此,范景文坚决反对,说:“团结人心,坚守待援而已,除这以外,我什么也不知道。”意即坚持到底。此事讨论来,讨论去,终无结果。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七日,崇祯帝又将范景文召至宫中,此时,范景文已有三天未进饮食了,见到皇上,放声大哭,言词断续不能成句,崇祯帝不由也暗自落泪。

以身殉国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城池失陷,起义军拥入京师,包围官宅府第。闻此讯,范景文急速赶到宫门。宫人说:“皇上已经出去。”又急速赶到朝房,贼寇已经堵塞道路。随从的人请他换下服装回家,范景文说:“皇上出去了,我怎么能回家呢?”就在道旁的庙中草拟遗疏,又用大字写道:“身为大臣,不能够灭贼雪耻,死有余恨。就到演象所拜辞阙墓,跳入双塔寺旁的古井而死。范景文死的时候,犹以为皇上已逃亡南方,殊不知皇帝已自缢身死。他死后,赠太傅,谥号文贞。清朝赐予谥号文忠。

标签: 范景文

更多文章

  • 明朝礼部右侍郎蔡毅中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蔡毅中

    蔡毅中(15481631)明光山(今属河南)人,字宏甫,号濮阳,人称中山先生;万历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时矿监税使肆虐害民,他尝集祖训会典诸书有关禁戒内容二卷,注释呈上,后称疾归。天启间迁果子监祭酒,擢礼部右侍郎。杨涟劾魏忠贤,被严旨切责,他率部属抗疏继之,极言阉党之害;忠贤大怒,嗾使其党弹劾,

  • 明朝监察御史张稷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张稷

    张稷(?-1483年),字世用,江南宝应(今江苏宝应)人,明朝大臣。成化八年进士,观政户部,有能声,授太常博士,赐擢四川道御史、监光禄寺,以监察御史巡按福建。十九年(1483年),弹劾李孜省等奸佞,同年去世。张稷(su),字世用,江南宝应(今江苏宝应)人。成化八年进士,观政户部,协收京储,给河南潼

  • 明朝东阁大学士李建泰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建泰

    李建泰(?-1649年),字复余,号括苍。明末山西曲沃人。天启进士。崇祯十六年(1643年),提拔为吏部右侍郎兼东阁大学士。次年春,请命驰至山西,以私财召募士卒御李自成农民军。刚出都门,闻家乡曲沃被占,胆惊而病。入保定,为大顺农民军俘获。清兵入关后,召为清内院大学士,坐事罢归。后姜瓖反大同,李建泰

  • 明朝太常少卿王世懋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王世懋

    王世懋(1536-1588)字敬美,别号麟州,时称少美,汉族,江苏太仓人。嘉靖进士,累官至太常少卿,是明代文学家、史学家王世贞之弟,好学善诗文,著述颇富,而才气名声亚于其兄。人物生平王世懋出生于以衣冠诗书著称的太仓王氏家族,明后七子领袖王世贞之弟。好学,善诗文,名虽不如其兄,但世贞以为胜己,力加推

  • 明朝大臣礼部郎中都穆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都穆

    都穆(14581525)明代大臣、金石学家、藏书家。字玄敬,一作元敬,郡人称南濠先生。原籍吴县相城(今苏州市相城区)人,后徙居城区南濠里(今苏州阊门外南浩街)。少于唐寅交好,有说牵涉于唐氏科举之案。弘治十二年第进士,授工部主事,官至礼部郎中。主要著作为《金薤琳琅录》、《南濠诗话》。人物简介都穆少于

  • 明朝著名理学家吕维祺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吕维祺

    吕维祺,明代著名理学家,其父为河南府名儒吕孔学。吕维祺自幼习理学,二十六岁中进士,授兖州推官,擢升吏部主事。因得罪魏忠贤,辞官还乡,设芝泉讲会,传播理学。崇祯元年复官,任南京兵部尚书。又因“剿寇”不力,归居洛阳,设立“伊洛会”,广招门徒,著书立说。吕

  • 明初著名官员齐泰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齐泰

    齐泰(?1402年),本名德,字尚礼,别号南塘。明太祖赐名泰,明溧水(现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人,明初著名官员。洪武十七年(1384年)举应天乡试第一,次年成进士。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被提拔为兵部左侍郎。明太祖临终,齐泰召授顾命辅佐皇太孙,建文帝登基后,命他与黄子澄同参国政,不久晋升为兵部尚书

  • 明朝翰林院侍读华察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察

    华察(1497~1574)字子潜,号鸿山,江苏无锡人。明朝弘治十年六月初六日生于无锡县隆亭即今无锡市东亭镇,少时聪颖,12岁能作诗文。因做过翰林院侍读学士的官,辅导过皇家孩子读书,被称为“华太师”。人物生平嘉靖元年(1522)中举人。嘉靖五年(1526)中进士,选为庶吉士。

  • 明朝官员蒋德璟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蒋德璟

    蒋德璟(1593-1646年),字中葆,号八公,又号若椰,明泉州晋江福全人,其父蒋光彦,也是进士出身,官至江西副使,广东布政司参议,有武功政绩,因忤当事,弃职宦场,返乡归养。蒋德璟从小受到书香教育,受到父亲耿直性格的陶染,这对其以后成为明朝一代著名的政治家,无不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人物简介他生当明末

  • 明朝锦衣卫沈炼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沈炼

    沈炼(1507年-1557年),字纯甫,号青霞。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明朝官员、锦衣卫。 嘉靖十七年进士,除溧阳知县。因事左迁为锦衣卫经历,长官陆炳与严嵩友好。沈炼为人刚直,嫉恶如仇,每饮酒辄箕踞笑傲。以“十罪疏”(指专擅国事、贪污纳贿、卖官鬻爵、妒贤嫉能、箝制谏官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