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晋朝书法家:卫夫人生平介绍及评价

晋朝书法家:卫夫人生平介绍及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866 更新时间:2023/12/23 12:28:31

卫夫人(272年349年),本名卫铄,字茂漪,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人。

卫夫人出身于书法世家,其族祖卫瓘(220年-291年),三国曹魏后期重臣,晋武帝时期,与索靖(239年-303年)均善草书,时人称“一台二妙”,说的是他二人的书法与东汉时期的书法家张芝有很深的师承关系。后人评价:“瓘得伯英(张芝字)筋,靖得伯英肉”。

卫夫人从父卫恒,官至黄门郎,亦善书法,著有《四体书势》。其父卫展,历任江州刺史、廷尉,卒于任上。

卫夫人少时好学,尤其酷爱书法艺术,并以东汉末年的大书法家钟繇的书法为模仿对象,得其规矩,特善隶书。唐代书法理论家张彦远编撰的《法书要录》说卫夫人“得笔法于钟繇,熔钟、卫之法于一炉。”

卫夫人嫁给汝阴太守李矩为妻,丈夫李矩的江夏李氏也是一个书法世家,只是名声不如卫氏。卫夫人出嫁于李氏后,据说给李家带来了“卫氏书法秘籍”,李家的书法水平进步飞速,发展至唐代,竟然也出现了李邕(678年747年)那样的书法大家。

卫夫人虽然继承了钟繇的风格,但在钟繇瘦洁飞扬的基础之上,更流露出一种清婉灵动的韵味,其书法作品带有女性特有的妩媚娇柔的美感。

唐代书法家韦续将卫夫人归入著名书法家,列为上品之下,也就是第一等中的第三级。唐代书画家李嗣真(?696)对此持相同意见,并指出卫夫人“正体尤绝”。

唐代著名书法理论家张怀灌甚至把卫夫人的书法归入妙品,仅仅屈居于最高等神品的寥寥数人之下。通过这些评论,我们可以知道卫夫人在我国书法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卫夫人不仅在书法艺术上有不让须眉的成就,她在书法艺术理论方面也有重大建树和比较全面深入的论述。卫夫人撰有《笔阵图》,她在书中首先提出,书法之妙“莫先乎用笔”,主张学习书法要上溯其源,师法古人,反对谙于道理,学不该赡,以致徒费精神,学无成功。

卫夫人还提出,在学习和创作时,要注意选用笔、墨、纸、砚的品种和产地,强调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卫夫人还着重指出,执笔要有讲究,不同书体应采用不同的执笔法,并加以具体分析,说:“有心急而执笔缓者,有心缓而执笔急者。若执笔近而不能紧者,心乎不齐,意后笔先者,败;若执笔远而急,意前笔后者,胜。”

卫夫人对书法艺术中的笔、意关系和书家修养等作出深刻的论述,应该说,卫夫人关于用笔的论述,在今天也仍然有其可取之处,她实质上是就此提出了书法家把握不同字体书写风格的问题。

具体到笔划上,卫夫人针对七种不同笔划的书写,提出七条标准,卫夫人对七种基本笔划的描述,形象生动,恰合关窍,实为初学书法者良好的入门途径。

此外,卫夫人在《笔阵图》中还提出初学书法,“先须大书,不得从小”,“善鉴者不写,善写者不鉴”等理论原则,也都是宝贵的经验之谈。

在上述论述的基础上,卫夫人概括她对书法艺术总体的认识,提出了“力筋”之说。她认为:“下笔点墨画芟波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

卫夫人在《笔阵图》的这些理论,虽然也参考和汲取了前人的一些论点,但经过她的总结,代表了她对书法艺术理论总的认识,为后代书法家指出了努力方向和途径,也成为我国书法理论中的重要内容和评判标准,对历代书法理论和实践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卫夫人和“书圣”王羲之的母亲还是姊妹,卫夫人也十分喜爱这个自幼练习书法的小外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讲,没有卫夫人的蒙教育,也就没有后来的“书圣”王羲之。

在卫夫人的悉心栽培下,本就天资聪颖的王羲之进步更快了,王羲之12岁的时候,卫夫人见他写的字,已经很出色,激动地对人说:“这个孩子以后一定会超过我的。”

卫夫人的话果然没错,卫夫人与王羲之,可谓是名师与高徒,大概卫夫人自己也没想到,她收的这个外甥徒弟日后会成为我国书法史上一座让人仰望的高山,被世人尊称为“书圣”,并为她写下了饱含深情的《姨母帖》。

唐代的“诗圣”杜甫在名作《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中说:“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这说明,在盛唐时期,卫夫人的书法便已名动天下。卫夫人在我国历史的长河中,是值得永远铭记的一位奇女子。

标签: 卫夫人

更多文章

  • 如何评价杨行密?杨行密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杨行密

    杨行愍原为庐州牙将,中和三年(883年)拜庐州刺史,归淮南节度使高骈。光启二年(886年),因高骈要求,改名杨行密。乾宁二年(895年),封弘农郡王。吴越王钱镠派兵攻打杨行密,兵进苏州。杨行密命周本御敌,却作战失利,失苏州。杨行密经过充分准备,派李神福进攻钱镠,于杭州大败钱镠军队并活捉其大将顾全武

  • 五代十国皇帝之南吴太祖杨行密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杨行密

    杨行密,即南吴太祖,原名行愍,字化源,五代十国时期吴国政权奠基人,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杨行愍原为庐州牙将,中和三年(883年)拜庐州刺史,归淮南节度使高骈。光启二年(886年),因高骈要求,改名杨行密。乾宁二年(895年),封弘农郡王。吴越王钱镠派兵攻打杨行密,兵进苏州。

  • 五代十国皇帝之楚国文昭王马希范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马希范

    马希范,即南楚文昭王,字宝规,楚武穆王马殷第四子,衡阳王马希声异母弟,五代十国时期南楚第三位君主,在位共16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马希范初任镇南节度使。长兴三年(932年),马希声去世,马希范继位。在位前期,与土家族首领彭士愁,歃血为盟,订定《溪州盟约》在会溪坪设立溪州

  • 五代十国皇帝之楚国衡阳王马希声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马希声

    马希声,即南楚衡阳王,楚武穆王马殷次子,五代十国时期南楚第二位国君,在位共3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马殷在位时任武安节度副使。后唐长兴元年(930年),马殷去世,马希声继立,不称王,只称藩镇。后唐则任命马希声为武安、静江节度使,兼中书令。长兴三年(932年)马希声去世,其

  • 楚王马殷在位期间有哪些成就?如何评价马殷?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马殷

    马殷,即南楚武穆王,字霸图,五代十国时期南楚开国国君,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乾宁三年(896年),刘建锋被杀,马殷推为主帅,逐步统一湖南全境。开平元年(907年),后梁太祖朱温封其为楚王,定都潭州(今长沙)。四年,加天策上将军,尚书令。天成二年(927年),后唐封其为南楚国

  • 五代十国皇帝之楚国武穆王马殷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马殷

    马殷,即南楚武穆王,字霸图,五代十国时期南楚开国国君,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乾宁三年(896年),刘建锋被杀,马殷推为主帅,逐步统一湖南全境。开平元年(907年),后梁太祖朱温封其为楚王,定都潭州(今长沙)。四年,加天策上将军,尚书令。天成二年(927年),后唐封其为南楚国

  • 五代十国皇帝之南平德仁王高继冲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高继冲

    高继冲,即南平德仁王,贞懿王高保融长子,五代十国时期南平末代君主,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为高保融之长子,高保勗之侄。高保勗病死后继位(其叔高保勗于公元962年12月病死,他于同月继位)。建隆四年(963年),宋军假道南平,趁机控制南平都城江陵(今湖北江陵)城巷,高继冲只得纳

  • 五代十国皇帝之南平贞安王高保勖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高保勖

    高保勖,即贞安王,亦作高保勗,字省躬,南平文献王高从诲第十子,南平贞懿王高保融同母弟,五代十国时期南平第四位国君,在位共3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建隆元年(960年),高保融因病去世,其子高继冲年纪尚小,因此遗命高保勖继位。建隆三年(962年),高保勖因病去世,被宋朝赠侍

  • 五代十国皇帝之南平贞懿王高保融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高保融

    高保融,即南平贞懿王,字德长,南平文献王高从诲第三子,五代十国时期南平第三位国君,在位共13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乾祐元年(948年),高从诲去世,高保融继位。高保融性情迂腐缓慢,无才智能力,因此事无大小,皆委任其弟高保勗(高保勖)决断。高保融在位时期,称臣于后周,并曾

  • 如何评价高从诲?高从诲有哪些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高从诲

    高从诲,即南平文献王,南平武信王高季兴长子,五代十国时期南平第二位君主,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高从诲初仕后梁。高季兴建立南平国后,任命其为马步军都指挥使、行军司马等。唐明宗天成三年(928年)十二月十五日(929年1月28日),被后唐册封为南平王的高季兴去世,高从诲嗣位。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