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如何评价明朝五朝老臣夏原吉?

如何评价明朝五朝老臣夏原吉?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183 更新时间:2024/1/26 6:35:51

夏原吉是明朝初期重臣,辅佐五代帝王,是个治世能臣。下面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明王朝在中国历史上占据比较重要的历史地位,却因为疆域等多方面原因让人无限诟病。朱元璋朱棣父子二人是明王朝所有皇帝的另类,一方面他们勤政爱民开创盛世;另外一方面他们残暴喜欢杀人,锦衣卫跟东厂被当时人所提及有背后发凉的感觉。在洪武永乐一朝担任的官员都要十分小心,轻一点当朝廷杖,重一点便人头落地。有一个人从洪武朝开始一直到宣德朝,都担任重要官员。特别是辅佐明成祖朱棣,功劳很大。没有他就没有后面的永乐盛世,不但有能力而且足够低调。

第一:人物生平的一些经历,一度被朱元璋父子所看重,能力品德没得说

1:曾经得到了明太祖朱元璋赏识,随后便开始重用他

根据有关史料记载,夏原吉的祖籍是德兴人。父亲叫夏时敏,担任的是湘阴县的一个教官。故他们一家人在那里定居,十几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对他打击很大。不过并不气馁,相反振作起来努力读书想到将来有所出息,以此来赡养母亲。乡试的过程中成绩优秀得到推荐来到了明朝的太学,进一步深造自己。有的时候太学学生们喧嚣不已,夏原吉端坐在那里一动不动。碰巧被朱元璋看到了,觉得这个人不平凡,日后可能会成为朝廷的栋梁。于是提拔其为户部主事,正式开始在户部任职。

2:朱元璋作为一代明君能够识别人才,严惩陷害夏原吉的人

夏原吉所在的部名叫户部,这里面的事情之繁琐让人很头疼。可是夏原吉都能处理得井井有条,这样未免遭到一些小人的恶语中伤。有一个叫刘郎中的人,他妒忌夏原吉的才能。他有一个同党叫郁新,担任的是御史,专门负责纠察他人。受到好友刘郎中挑唆弹劾人家夏原吉,朱元璋一听就知道这是活生生的陷害。结果把他们二人给处死,一代明君并不糊涂,在处理大事情方面非常得当。

3:建文永乐年间因为能力出众,一度被皇帝所重用

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去世,建文帝朱允炆继位。夏原吉担任的是户部右侍郎,说白了就是管钱财的。第二天由此担任采访使,专门负责到各地去视察民情。巡视福建的时候,都会亲自查探吏治的好坏,由此得出老百姓生活好坏的结论。会做人也会做事情,得到老百姓的一直拥戴。朱棣起兵夺位后夏原吉建议朝廷跟朱棣打消耗战,建议不被采纳导致建文四年南京被攻破。夏原吉作为前朝重臣,有人建议要把他杀掉。朱棣是个爱惜人才的人,给了夏原吉一次机会。

第二:夏原吉治理水患得到朱棣高度赏识,很会做人,朱棣临死前提及他

1:朱棣为了试探夏原吉,让他去治理浙江水患,结果让朱棣出乎意外

朱棣夺位登基后,除了对方孝孺黄子澄这些顽固分子赶尽杀绝之外,其他的人才都不拘一格重用。其中就包括了夏原吉解缙等人,破格提升他为户部尚书。永乐元年浙西发大水,永乐皇帝让夏原吉前去治理。这可难倒了他,他只懂得如何算账,治水是个大问题。凡事他都事必躬亲,看了古代许多治理水患的例子,再加上同心协力两年后把灾荒彻底解决。就连黑衣宰相姚广孝都不得不夸赞夏原吉:“他真有上古仁爱之心”。

2:朱棣每次做的大事情,夏原吉都尽心尽力,他是一个合格的管家

朱棣一生所做出的历史功业在古代封建王朝里面实属罕见,因此得到了“永乐大帝”的称号。如果没有夏原吉对他的鼎力支持,一切不过是过往云烟。没过多久安南国发生叛乱杀害明朝使臣,这一举动激怒了朱棣。派遣八十万军队下安南,粮草等种种原因没有难倒他。编修永乐大典动用了人力物力,派遣郑和下西洋,永乐皇帝五次北征都需要夏原吉精打细算。经他之手的金银数以百万计,他却丝毫不贪,着实难得。

3:仅仅是廉洁很明显还不够,低调跟大智慧息息相关

永乐皇帝是个残暴爱杀的皇帝,许多大臣因此遭殃。其中就包括了大名鼎鼎的明初第一才子解缙,多次上疏惹怒龙颜。朱棣是一个脾气不好的皇帝,盛怒之下把他下监狱。不久暗示纪纲把解缙处死,他被杀的一个很大原因就是骄傲自负。反过来看夏原吉完全不是这样,朱棣每次上朝都会提前跟夏原吉商量好早朝的事情。进入大殿表情动作显得平和,非常低调。

能够做到廉洁公正低调这几点想要历尽五朝而不倒,20多年的时间一直在大明王朝担任要职还是不够的,他身上还有大智慧。永乐十八年,明朝北京城的宫室建成。朱棣让夏原吉南下接皇太孙跟太子来北京。朱棣说可以慢慢来不及,夏原吉等人拖家带口徐缓前进,几个月的时间内到达了北京城。没想到朱棣还是不满意,夏原吉说道:“太子跟皇上您感情很深,多日未见甚是想念,故加速了日程。”

4:朱棣临死前说夏原吉爱我,执意北征把夏原吉逮捕入狱

朱棣跟夏原吉这两个人可谓是君臣一体心心相印,有点刘备诸葛亮的味道。朱棣出生在燕地,多次奉命同北元残余势力作战。因此有相当的北征情节,永乐十九年,朱棣发起了第三次北征。朱棣提前让兵部尚书方宾,礼部尚书吕震,户部尚书夏原吉商议北征事宜。他们给出的答案让朱棣很不满意,方宾畏罪自杀,朱棣把他挖坟鞭尸。夏原吉因此被捕入狱,最后一次北征死在了征途路上。病逝于榆木川,临终前说道:“夏原吉爱我”。朱高炽继位后,把夏原吉给放了。

结束语:我们看夏原吉的一生,能够被五代帝王所重用,担任户部尚书如此重要的官职。没有一点能力相信明朝二祖肯定看不上,在屠刀下生存了27年也相当厉害。做人做事情双不误,这样的人在历史上太少见。不但能干而且低调,最主要忠于国家,忠于皇帝这点更加难得!

标签: 夏原吉

更多文章

  • 蜀汉大臣:张温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张温

    三国时期算得上是一个比较著名的时期了,在那个时代 群雄割据 。下面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张温(193年230年),字惠恕,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一带)人,三国时期的吴国大臣。对于张温来说,容貌奇伟。孙权召拜议郎、选曹尚书,徙太子太傅。出身江南四大姓之一吴郡张氏。黄武三年(224年),

  • 述律平为辽国的建立立下哪些功劳?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述律平

    在辽朝历史上有个和吕武并名的女政治家,她是回鹘述律部人,执政时期曾经被一位汉臣逼迫剁掉手腕,她固执、偏激、果断,做这一切都是为了手中的权利,她就是辽国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的皇后述律平。下面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述律平辅佐丈夫一路走来,从可汗夫人到开国皇后的转变很大。诸弟之乱曾

  • 李善长在明朝建立过程中立下哪些功劳?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善长

    朱元璋推翻元朝夺取天下后,建立了明朝。登基后,朱元璋便开始大封功臣,李善长因功勋卓著被封为韩国公,年禄四千石,可谓位极人臣。朱元璋经常拿自己比作汉高祖刘邦,李善长的功劳足可以跟汉初的萧何相提并论。李善长的晚年非常悲惨,受到胡惟庸案的影响,全家被处死。下面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 北宋名将:李继隆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继隆

    此人击败过耶律休哥,并且不是一次,而是三次!那么这位北宋名将到底是谁呢?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此人名叫李继隆,是山西长治人,出身将门之家。李继隆的父亲李处耘参加过陈桥兵变,也算是北宋的开国元勋,因此李继隆成年后就靠着父荫成为供奉官。然而,李处耘因与权臣不和,遭到排挤,导致李继隆也遭到

  • 明朝开国功臣中山王魏国公:徐达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徐达

    历代很多名将都逃不过“狡兔死走狗烹”的命运,代表人物有秦昭襄王时期的白起,汉朝初年的韩信,彭越,明朝初年的蓝玉等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徐达却逃脱了这样的命运。下面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徐达曾经多次参加攻打陈友谅,张士诚,北伐等战役,立下盖世奇功。朱元璋

  • 明朝开国功臣开平王:常遇春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常遇春

    据说常遇春带着十万铁骑便可以横扫中原,因此得到了“常十万”的赞誉。实际上所言非虚,我们看他的生平。早年原本跟随盗贼占山为王,很快由于元末局势动荡不安,朱元璋在诸多起义军首领当中脱颖而出。转而投奔朱元璋,事实证明常遇春没有看错人。跟陈友谅张士诚的许多较量当中常遇春往往身先士卒

  • 解缙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体现在哪些方面?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解缙

    解缙出生在江西吉安府吉水县鉴湖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小时候就聪颖绝伦有“神童”之称。在襁褓之中他母亲就在地上写字让他认识;五岁时他父亲教他诗文他听一遍就能记住;七岁时就能写文章了;十岁一天背诵千言的文章,终身不忘;十二岁读尽《四书》、《五经》,并能够融贯汇通。18岁参加江西

  • 辽朝大臣:萧思温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萧思温

    萧思温是辽朝大臣、外戚,是宰相萧敌鲁的侄子,他也是辽朝的驸马,迎娶辽太宗长女燕国大长公主。下面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古以来一个家族往往为了巩固自身的利益,选择跟皇族联姻的方式来巩固自己的地位。自五代十国以来,北方崛起了一个强大的民族,名叫契丹族。他们的首领耶律阿保机通过数

  • 如何客观评价陈宫?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陈宫

    对陈宫下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陈宫作为三国时期有名的谋士,陈宫先叛曹操,后又反吕布,陈宫最后的下场是什么?作为一个君臣,最重要的并不是能力和天赋,而是对于国家和君主的忠心,自古以来,背信弃义之辈从来都不再少数,历史中也有很多国家因为一些朝臣的背叛而破灭。在三国时

  • 如何客观评价谋士李儒?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儒

    东汉末诸谋臣虽然服务于不同的主子,但是他们大多数还有自己的良心,怀有一个安邦治国的理想。但是有些人就是纯粹的做恶,他们为了个人利益而去祸国殃民,助纣为虐。其中,最著名的两个“毒士”就是贾诩和李儒。如果三国看的不仔细,恐怕你绞尽脑汁也想不到有李儒这个人物,但是在我看来,李儒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