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康安是清朝乾隆年间的风云人物。他一生的故事可以用真假来概括,难以辨别。最大的谣言就是福康安是乾隆的“私生子”。当然,关于这些传说并没有实际证据可以证明,但他深受“舅舅”乾隆皇帝的宠爱却是不争的事实。一个没什么背景的小角色被忽悠了,这是怎么回事?
相传是乾隆五十七年。乾隆皇帝非常高兴,因为福康安收复了大片失地。一场他根本无法想象,也无法接受的意外发生了。因户部有个小吏,以祝贺福康安为名,请封为一等公的福康安赏赐他万金。
这当然会让福康安又惊又怒。小官毕竟只是户部的文书职员。像在皇帝身边很受欢迎的康安,与达官贵人的一等官员相比,似乎两者之间的距离不足以形容两者之间的差距。福康安要钱?将军当然大怒,语气严厉。
没想到,“临时工”一点也不害怕。而是向勃然大怒的福康安说明了自己的理由:不是小人敢向大人要钱,而是我们实在是缺人手,不得不请人。
以你们战功赫赫,统领千军万马,自然需要军需,而这些开支,都是我们这些小官算账。加班算账的话,几个月之内上报皇上。你刚刚立下战功,深得皇上信任,新的军费马上就要批下来了。不敢向君主索贿,但军需品动辄千万,账本多,需要加人手,日夜加紧,数月内完成,全部播放。皇上刚刚赏赐了战功,自己肯定高兴。马上就对了。说完这话,小官人话锋一转:不过要是没有这点钱请人,这些账三四年都算不上,但问题是,今天请皇上报销一点,再问万岁大人明日再批一笔,时间一长,圣上难免懒得看一眼。
一旦你问清楚是怎么回事,即使你不偏不倚,但你身边的敌人却趁机火上浇油,嫉妒不已,说你是趁机捞钱。那时,你的军功早已过去。对你的不满已经超过了对你战功的赞赏吧?
俗话说,一言以蔽之。福康安听了之后,非但不再对这个小官不满,反而对他对这个小人感激不尽,当即下令重赏。
结果,小官人索取的比他多。当然,这样的结果,估计这位小官早就预料到了。由此可见,福康安虽然当时在乾隆身边风头正劲,但也明白“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从这个角度来说,比起朝廷里的那些临时工,他就更加被动了。通过这样一个小故事,我们也应该明白一个道理:得意时不要忘了自己,尤其是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人或事,很可能因为他们,我们所有的努力和成就都会付之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