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纳兰明珠:虽是奸臣,却立三大奇功,康熙宁杀索额图,为何不杀他

纳兰明珠:虽是奸臣,却立三大奇功,康熙宁杀索额图,为何不杀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李梅说历史 访问量:3691 更新时间:2024/1/13 10:50:17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这些朗朗上口的悲凉爱情诗词,皆出自清词三大家之一的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即使身在官场,却厌恶官场的阿谀奉承,醉心于诗词的创作。而与之相反的是他的父亲纳兰明珠,从最底层的侍卫一路升至吏部尚书,可谓权倾朝野,甚至晚年收受贿赂高达2000万两。

(纳兰明珠)

纳兰明珠的一生为康熙建立三大奇功,虽然晚年因各种罪状被群臣弹劾,但终究避免了索额图被康熙赐死的悲惨结局。

纳兰明珠为康熙建立哪些功绩?为什么康熙宁杀索额图,却让纳兰明珠体面地度过晚年?

纳兰明珠靠实力迎来人生高光时刻

“命运给你一个较低的起点,是想让你用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未来”,纳兰明珠的一生完全切合了这句话。

索额图和纳兰明珠虽然是康熙当政时期的宿敌,但是,二人早年的起点不在同一水平,成功的手段和方式更截然不同。

康熙年仅8岁就登基为帝,常年受制于鳌拜、索尼等四位辅政大臣。索额图作为康熙的结发之妻赫舍里氏的亲伯父,一路帮助康熙除去鳌拜等权臣,扶持康熙亲政,因而功绩赫赫,权利及其膨胀。

反观纳兰明珠,虽然祖上是满清正黄旗的叶赫那拉氏,到了他这一辈,风光早已不在。

顺治时期,他原本想借助与正得势的多尔衮一族的联姻,以获得平步青云的机会。

(康熙)

由于自己的岳父(英亲王阿济格)被告谋乱,家族也因此遭遇不幸,更别提对纳兰明珠的仕途有什么帮助了。

因此,在没有任何权贵可以依附的情况下,纳兰明珠凭借自己的政治头脑和实力,从最底层的宫中侍卫做起。

仅仅两年时间就升至内务府大总管,一年后又担任弘文馆学士,纳兰明珠得以参与朝政,开了他真正的政治道路。

纳兰明珠一路高升的同时,朝堂内部鳌拜一派的势力被铲除殆尽,康熙开始安排自己的亲信参与朝政,纳兰明珠明不在其中。

(鳌拜)

他真正引起康熙注意,并受到重用是在康熙十二年。

纳兰明珠早早地就打探到康熙要到自己负责的晾鹰台巡查八旗兵,为了让康熙看到自己才能,他提前颁布了士兵训练的教条。

康熙来检阅军队的这一天,惊奇地发现这里的“军容肃整”,正是自己削藩的所需要的军事力量,顿时龙颜大悦。在得知此处的负责任人是纳兰明珠后,更是将其视为与朝廷权臣博弈的重要力量。

四十不惑,纳兰明珠在40的时候,开了自己人生的高光时刻,并在之后为康熙建立三大奇功,成为康熙在朝堂的一把利刃。

明珠建三大奇功,惹人分外眼红

虽然当时康熙仅20出头,纳兰明若已经40有余,但是二者在“削藩”问题上“一拍即合”,此乃纳兰明珠所建第一奇功。

康熙初年,吴三桂、尚可喜和耿精忠分别驻守云南、广州及福建地区,且势力逐渐膨胀,各地藩王截留大量向国库进贡的银钱,还暗中勾结各方势力,俨然有反抗中央之势。

(三藩之乱)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康熙从唐王朝的兴衰中也深知割据势力的为爱,与其继续养虎为患处于被动,不如先发制人将他们除掉。

恰逢此时,平南王尚可喜以自己年事已高为由,假意撤藩来试探康熙帝的态度,吴三桂和耿精忠也纷纷附和要“撤藩”。

对于此事,朝廷也形成了两派,以索额图为首的一派认为三藩为大清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贸然撤恐怕会导致南疆再起事端,因此希望皇帝能从长计议。

索额图一派的意见令康熙火冒三丈,而主张撤藩的大臣仅有两人。纳兰明珠早已揣摩出康熙的心思,立马也迎合两位大臣,力主撤藩。

后来,吴三桂等人见康熙已有撤藩之意,索性私下伪装,联合周边四川、甘肃等地区群起谋反。

眼看占据了大清王朝半壁江山的反叛分子要危及统治,以索额图为首的官员立刻将矛头指向纳兰明珠等人,请求皇帝处死主张撤藩的大臣,已给大家一个交代。

雄才大略的康熙帝又怎会是遇事就躲的胆怯之人,康熙帝直接一句“此出自朕意,他人何罪”,回绝了他们。

在此后的平藩过程中,康熙更是将纳兰明珠作为左膀右臂,让他参与处置三地降兵等各项事宜。

待5年后,三藩之乱彻底平定,康熙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笑称,“当时有请诛建议者,朕若从之,皆含冤泉壤矣”。康熙此番看似玩笑话,其实也是对索额图等阻碍撤藩之人的讥讽。

正是平定三藩之乱这第一奇功,纳兰明珠成为堪比索额图的朝廷重臣,成为了皇帝的心腹,也为之后“索党”和“明党”的明争暗斗埋下了祸根。

南疆问题解决后,收复台湾有摆上了日程,纳兰明珠在台湾问题上依然坚持收复失地,为康熙建下第二大奇功。

当时郑成功的儿子郑经已经去世,其子郑克爽并非将才,纳兰明珠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趁对方势力衰弱,将其一举拿下。

康熙本想让福建总督和巡抚共同率兵攻台,但是纳兰明珠提议,两人统率,难免会有意见不一的情况,并向康熙推荐施琅统领水师前去,必定取胜。于是,康熙命施琅独自率军攻克台湾。

(施琅)

台湾收复后,索额图等大臣认为此乃不毛之地,朝廷还要每年倒贴银子,不如不要。而纳兰明珠却主张寸土必争、寸土必守。

最终,康熙听取纳兰明珠的意见,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

南部三藩和台湾问题的顺利解决,纳兰明珠功不可没,而他的第三大奇功是在处理北部沙俄侵犯的问题上所建立的。

面对沙俄的接连侵犯,康熙一直没有合适的人选作为反抗沙俄的将领。纳兰明珠向康熙推荐了彭春和萨布素二人作为将军和副都统。

此二人也没有辜负众望,连续两次击退沙俄,占据了雅克萨城。

面对清王朝的强大攻势,沙俄不得不派使节前来求和,在谈判中,纳兰明珠控诉沙俄侵犯大清王朝边界,残害大清子民的罪状,进一步促成大清和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康熙在位几十年,有四大丰功伟绩,即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抵御沙俄,平定准格尔叛乱,其中纳兰明珠在前三项功绩中作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

但是,皇帝眼前的红人即使大臣讨好的对象,又是权臣排挤的头号人物。纳兰明珠与索额图两党的你争我斗此消彼长,即便是功绩赫赫的权臣,康熙会放任他们把朝堂搞得乌烟瘴气?

索明党争终是两败俱伤

英明的皇帝想要驾驭大臣,就是要让他们“相爱相杀”,既能相互合作,又要相互斗争,索明两党的生与亡其实都掌握在康熙的手中。

自三藩之乱以来,索额图极力打压的对象就成为纳兰明珠拉拢的对象,两党势力早已明争暗斗了很多回合。

两党就康熙十六年,黄河水泛滥的治理问题引起了冲突,也苦了百姓。当时治水的靳辅和于成龙对采取怎样的措施都有自己的看法。

靳辅着眼于治理上游,下游任其冲毁。而于成龙则更加重视下游百姓的安危。

纳兰明珠也知道于成龙“爱民”的出发点更重要,但是由于当时索额图也支持他时,就转而支持靳辅的观点。

最终,黄河治理的问题都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

黄河治理的问题只是两党的表面斗争,实际上,两党之争的核心就皇储之争。

因为索额图家族是当时太子胤礽的母族,索额图一党大多支持太子。纳兰明珠就将不支持太子的统统揽入麾下。

但是,康熙最痛恨的就是臣子在皇储问题上做文章,尤其是索额图公然支持和扶持太子的势力,这令现任的皇帝不得不为自己的皇位和性命而担忧。

最终,康熙念及太子地位,将索额图以谋逆之罪囚于宗人府。之后虽经历起起落落,但再没有之前的辉煌。康熙四十一年,被下令赐死。

一党势力的陨落就会导致另一党失去抗衡力量,权力不断膨胀,乃至皇帝不得不亲手除掉。

所以,当直立巡抚于成龙将纳兰明珠的罪状呈给康熙,康熙勃然大怒,向宠臣高士奇说,为何纳兰明珠败坏超纲这么久却没有人弹劾他。

大臣见康熙有意除掉纳兰明珠,郭琇向康熙罗列了纳兰明珠的八大罪状:结党营私、收受贿赂、卖官鬻爵等。

之后,平时一些不满纳兰明珠的官员也纷纷上书弹劾。

康熙见大局已定,便借此罢免了纳兰明珠的实权官位,但念及他的种种功绩,还是让他体面地度过了晚年。

康熙作为皇帝势必要调和大臣之间的关系,保证朝堂势力趋于平衡,避免天平过于倾向一侧。

索额图的倒台已令天平失衡,纳兰明珠也难逃罢免。

但是,对康熙而言,纳兰明珠只是败坏朝纲的奸臣,而索额图却参与夺嫡之争,是可能危及自身皇位的逆臣。

这或许也是康熙宁杀索额图,却给奸臣纳兰明珠一条生路的原因。

标签: 索额图

更多文章

  • 康熙王朝:索额图想借康熙杀周培公,为何周培公又建议胤礽为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樱空之雪只为今生标签:索额图

    本文仅从《康熙王朝》解析,不涉及正史。在这部历史剧中,有许多值得推敲的疑点,比如在康熙平定三藩之乱的时候,索额图想要借康熙之手杀周培公,接着周培公又建议立胤礽为太子,而胤礽正是索额图的外孙,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先给大家说下背景。索额图是康熙的岳父,他的女儿就是赫舍里皇后。明珠是康熙的大舅哥,他的妹妹慧

  • 《尼布楚条约》是平等条约吗?沙俄步步紧逼,索额图为何一再退让

    历史人物编辑:老冯说史标签:索额图

    原本是你的地盘,或者是你家的院子,无缘无故被人家给占了。你告诉我这是平等条约?很显然《尼布楚条约》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个不平等条约。很多人说,丢掉的那些地方地广人稀,又没啥资源,没了就没了呗。还有人说,跟现在比起来,那时候的边境线算是非常不错了,偷着乐吧!其实我们应该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清朝控

  • 《康熙王朝》中索额图收养朱三太子的女儿红玉,其用意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钱冬霞标签:索额图

    索额图(1636年-1703年)是大臣索尼第三子,康熙年间的权臣,是康熙皇帝的孝诚仁皇后的叔叔,也是太子胤礽的叔姥爷。康熙年间,索额图先后任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等职,曾辅佐计擒鳌拜,故深受信任。后期,因参与皇太子之争,1703年5月被圈禁宗人府,9月21日去世。而《康熙王朝》中“朱三太子“杨启隆是

  • 夹在明珠和索额图之间,李光地内心一步一步变得阴暗狡诈

    历史人物编辑:张旭阳标签:索额图

    其实挺同情李光地的,好多人都讨厌他,但是觉得他们好多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李光地本来是一届书生,就像刚从学校出来的学生,对社会充满希望,单纯的从书本上认为社会很美好。可是从禁海迁界好多孩子流落五家可归看透了官场的贪腐,所以他不愿意当官,只是帮孩子们申冤。可能他很想像伍次友那样做一个闲云野鹤。但是朝廷让

  • 《天下长河》:看了太皇太后的敲打,才知道索额图的野心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方圆教标签:索额图

    皇上已经让王光裕戴罪行事,为什么王光裕还要自杀?王光裕在他管辖的范围内,河道治理得一塌糊涂,终于在暴雨和洪峰的夹击之下,黄河决口,淹了七个州县,百姓伤亡惨重,农田村庄变成了泽国。护河如打仗,河防失守等同于兵败,死罪难逃,皇上要治王光裕的罪。明珠提醒皇上要谨慎行事,以免落得个“杀人有功,治河无力”的名

  • 清俄尼布楚谈判时,索额图以勒拿河为界,是否证据确凿?

    历史人物编辑:小韩韩说娱乐标签:索额图

    索额图之所以敢在谈判中,以勒拿河为界限,主要是因为,过去女真人没有入关前,他们的活动范围,的确达到了勒拿河一带。而沙俄在17世纪,才勉强抵达这一地区。恰好当时清朝的八旗军入关,没空搭理勒拿河那片冰天雪地的地盘,所以才会让沙俄有机可乘。清朝最初认为,自己已经入关了,那些冰天雪地的地方,没什么实际价值。

  • 韦小宝的官有多大,为何连康亲王和索额图都要巴结他?

    历史人物编辑:小倾文史轩标签:索额图

    文/寂寞的红酒提起韦小宝,看过《鹿鼎记》的想必都不会陌生,韦小宝可以说是整部书里最牛的风云人物。韦小宝从扬州妓院一个没人管的嫖客私生子,到进宫做了假太监,再到康熙身边第一红人,整个人生充满了传奇。韦小宝虽然没读过书,但他利用自己的机智在官场上混的风声水起,连康亲王杰书,辅政重臣索额图、明珠以及御前侍

  • 索额图、明珠和佟国维,谁的能力更强一些?康熙为何要区别对待

    历史人物编辑:秋叶侃历史标签:索额图

    论关系亲疏的重要性。索额图的侄女嫁给了康熙,也就是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明珠并不是康熙宠妃惠妃的哥哥,所以跟康熙没啥亲戚关系。佟国维就不同了,他的亲姐姐是康熙的生母,也就是说他是康熙的亲舅舅。此外他的两个女儿都嫁给了康熙,分别是孝懿仁皇后和悫惠皇贵妃。所以说佟国维摇身一变,从康熙的亲舅舅,又变成了康熙

  • 帮康熙擒鳌拜的索额图,最终结局如何?成大清第一罪人,饿死狱中

    历史人物编辑:亮哥打工标签:索额图

    公元1667年,年仅14岁的康熙亲政,但亲政仅仅10天,便发生了一件让康熙颜面尽失的事,权臣鳌拜竟然擅杀同为辅政大臣的苏克萨哈,不仅如此,数天后,鳌拜还和遏必隆一同进位一等公,康熙根本无法掌控朝堂,完全傀儡一个。在擒拿鳌拜时,索额图出了不少力,再加上索额图是康熙初期辅政大臣索尼之子,康熙结发妻子孝诚

  • 索额图为大清立下汗马功劳,为何又被康熙定为“本朝第一罪人”?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圈瓜王标签:索额图

    索额图是康熙朝四大顾命大臣索尼第三子,时人研究说其生母原为罪人之女,后又获罪被处死,也一定程度影响了索额图在家族中的地位。其父被封为一等公爵时,原一等伯爵由五弟承袭;到其父去世后,一等公爵又让六弟承袭;加上大哥因是康熙岳父封爵,而二哥又早殇。属于舅舅不疼,姥姥不爱的主,在父亲索尼心中分量不重。索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