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成功的男人背后,离不开一位优秀女人的支持,乾隆的背后便有着孝贤纯皇后这种优秀女人。
1、一门两牛人
清高宗孝贤纯皇后不仅本人极有能力,她弟弟傅恒一家,也是人才辈出。她的弟弟傅恒19岁给乾隆做侍卫,只用了七年,便凭借平定准噶尔的功劳从侍卫当上了一品大员。这升官速度,即便在不拘一格用人才的乾隆朝,也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
但傅恒的儿子福康安,同样是“秀”得让人无法直视那种:
他17岁当上户部右侍郎;
21岁因平定金川有关,得以封爵、画像入紫光阁功臣榜;
26岁,福康安当上了云南总督;
28岁,福康安成为兵部尚书,总管内务府大臣。
……
最让人称奇的是,福康安一家,父子两人都获得了入太庙受祭祀的殊荣,这在整个清朝都是很罕见的事情。
【孝贤纯皇后】
《清史稿》:授云贵总督……逾年,福康安疏言盗已徐戢,陈善后诸事。擢御前大臣,加太子太保。召还京,署工部尚书。授兵部尚书、总管内务府大臣。
2、家有恶邻
不论是租房子,还是买房子,总少不了要和邻居打交道,因而有一个好的邻居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纠纷。
当然,以福康安一家的权势,恶邻是不敢直接找麻烦的。可找麻烦的方式,却有许多种,比如冒充。
冒充名人的事情,在现代尚且很常见,换到清朝乾隆年间那种没有照相机的时代,只要胆子大,了解一下行内人说法做事的方式,是很有可能成功的。
怎么个冒充法呢?有两种方式:
一、冒充王爷的家奴,然后到小地方去借王爷名义,让地方官、驿站免费准备“礼物”;
二、直接假冒王爷,以王爷的身份,都不需要开口,便会有很多大臣主动送礼。
福康安的邻居,便借着邻近的便利,天天观察王府的一举一动,时间久了,便“悉知王情状嗜好”。
清朝开国公爵四大贝勒之首代善的六世孙昭梿写的《啸亭续录》中,便记录了这样的案例:乾隆中,福文襄王屡任督抚,权势赫濯。家奴随行,骚扰驿站,州县事之惟谨,苞苴赂遗,到处盈万。
【乾隆批语】
可别小看骚扰驿站能够带来的影响,山西巡抚德明便因为纵容仆人骚扰驿站这件事,被乾隆皇帝给下令绞死了。乾隆还特地批语:可恶!
3、恶邻成就一名臣
书接上文,话说这恶邻在了解到福康安的习惯过后,便“与其党数十人假王名号,沿途讹诈,路上称疾不会僚属”。
这恶邻把福康安的习惯学会之后,便带着同党开始到地方上去骗财了,而且为了防止被见过王爷的人认出来,这个恶邻还假装生病,不方便见下属。
地方官如果有没见过福康安的,还以为王爷平时就这种高冷范,即便有见过王爷的,看到他这么为下属着想,感动还来不及呢!
恶邻凭借这一手,硬生生赚了一大笔不义之财。
不过,常在路边走,哪有不湿鞋的道理呢?
当这伙骗子,到达湖南辰州的时候,他们这些终日打雁的人,也终于尝到了被雁啄的滋味。
【福康安剧照】
恶邻一伙,当时没有料到这辰州知府和福康安之间关系匪浅,就连这知府的位置都是福康安亲自举荐提拔起来的。
这清安泰看到恩公到来,礼物自不必说,拜见的文贴也是早早就送到了恶邻面前。恶邻一瞧这阵仗,这不是假悟空遇到如来佛祖的戏码吗?
恶邻为怕清安泰怀疑,连忙推辞起来,找各种借口不想见清安泰。
清安泰一看这操作,内心难免怀疑起来:这是闹哪样?
为了解决心中的疑惑,清安泰晚上就跑去“福康安”的卧室,瞧瞧揭开被子一看,发现这哪里是什么福康安,分明是有人假扮!
清安泰见此状,急忙呼喊衙役进来,将一干人等全部关押到监狱。
《啸亭续录》:有无赖子副天保者,少尝为王家奴邻居,悉知王情状嗜好,乃与其党数十人假王名号,沿途讹诈,路上称疾不会僚属。至湖南辰州,知府为清公安泰,乃王所荐擢者,手版谒见,从者遏之。清公心疑其诈,乃闯然入见,保卧重茵中。公直前揭被,始知非王,乃呼群役进,立时掩获,其党无一逃者。事闻,纯皇帝大喜,立擢其官。后公仕至浙江巡抚。
【乾隆剧照】
事后,乾隆听闻了这件事,大喜,马上下令提拔清安泰升官,以至于清安泰“后公仕至浙江巡抚。”
乾隆自己也没想到,这一番赏赐,后来竟然培养出了一位满清朝的名人。
《清史稿·列传一百四十五·清安泰列传》记载,清安泰在被乾隆提拔之后,为朝廷献策解决了沿海的海寇侵袭问题:十一年,海寇蔡牵犯浙洋,赴温、台防剿…… 奏上,诏嘉其公正。由是益乡用长庚,清安泰之力也。
文/脑洞趣味历史
不知道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
参考资料:《啸亭续录》《清史稿》